分享

如何正确练习太极拳

 静笃思达 2011-10-04

如何正确练习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功夫,一是要明理,二是要得法,三是要用功,三者缺一不可。

明理即学习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学习拳经,主要是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等,还要多读一些近现代太极拳明家如杨班侯、杨澄甫、徐致一、王培生等人的著作,对太极拳的提高有很大的实用性。

得法即要有正确的方法,所谓无法不成道就是这个道理,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练出真功夫。如倒撵猴的动作,除基本动作正确,还要讲究“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在练习站桩基本功时,腿上要站出功夫来,身上要练出内气来。37个势子都可以站桩,串起来就是一趟拳架子。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气沉丹田,什么是气沉丹田,也就是自身能量的凝聚。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正确的方法。比方说人的身体是一桶水,意念是一个球儿,气沉丹田存在这样三种情况,一是球儿的比重较大,象铁一样,刚一放入水里即迅速沉下;二是球的比重较小,象木头一样浮于水面,须用力才能把它按入水里,但一松手又马上浮上来;三是球的比重与水相同或略大于水,稍用意一按或不用意就能缓慢沉入水里。上述方法,第一种时间长了易得疝气,俗称小肠串气。第二种易使气压而不下,容易上浮,时间长了顶得胃难受。唯有第三种,用意念使其缓慢而均匀地下沉才是正确的方法。还有得气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们称之为“八触”现象,即身体某些部位会出现冷热麻胀酸涩动跳等感觉。这些如果没有人指导,练功的人应付出偏差。所以练功必须要有老师的亲自指导,即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同时主要的是防止出偏。

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搏击术,是为实战技击而用,那么太极拳怎样将架势用于技击呢,桥梁就是推手,通过推手才能将拳架与技击连接起来。推手是一种知觉运动,目的是锻炼肢体的灵敏性,达到动作反映快速,全身进退变化和闪辗腾挪等技巧,其具体作用是:

1、卸掉本能力,周身人参下来、空下来,同时练上棚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和粘连黏随的太极劲。
2、将架势中的招法演习出来,了解掌握每招每势的劲路变化。
3、掌握劲路,即敌我双方的肢体运动规律,从而达到知已知彼,胜券在握。
4、提高灵敏性,即通常所说的“听”劲。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对方怎样用劲甚至准备要怎样用招都尽在掌握之中,从而达到提前处理,借力发力之境界。
5、增强内劲。要做到准确掌握和控制对方,心动不令人知,发之干脆有力,行之无形无象,必须要有较好的内劲,而推手是增强内劲的重要方法之一。

另外,推手还有增进人与人之间友谊,提高心智等诸多益处。

练习拳架是知已的功夫,推手是知彼的功夫,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打个比方说,把太极拳比喻为一棵大树,盘架子是树根,是基础,推手是树干,吃拿发放是树冠,光有树根是没有用的东西,没有树根和树冠,树干是没有生命的死木头,只在扎根坚实的树根、粗壮结实的树干,才能长出枝节茂盛的树冠来。

关于练什么拳好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哪派太极拳,只要是真功夫就好。所以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不是选何种拳和问题,而是要向真正懂得太极拳,掌握的真功夫的高手明家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能坚持不懈,做到持之以恒,如果平均每天都能坚持2个小时以上,5年时间应该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我教的学生中,最短的3年时间就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太极拳的养生总是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太极拳是养生现技击并重的一种拳法,它的每招每势都对身形、意念、穴位等有严格的要求,既可攻防技击,又有促进气血运行,打通经脉之功效,所以太极拳还有非常好的强身健体效果。有人说,我练太极拳不为什么功夫,只为锻炼锻炼身体,不用向什么明师学习。我认为,强身健体和练习功夫一样,都要向真正的太极拳明家学习,真正的太极拳才能有更好的强身健体功效,否则就不好说了,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绝不会比真正的太极拳效果更好。

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和其它武术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是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既可以实战防身,也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人的意志和思想品德。学习太极拳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放弃胜负观念,放平心态,否则都将练不上功夫。有些人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性格有了改善,心智有发提高,为人更加友善,所以太极拳又是一种修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冷兵器时代早已结束,武术的作用已大不如从前重要,学的人越来越少,失传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今天的人练武术,也不再象前人那样作为一种与自然斗争和谋生的手段,而是更多地看重它的健身功能,衷心地希望太极拳这一中华武术瑰宝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