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尤俊农耕文化园

 博士先生007 2011-10-04
        在国庆62周年长假的第三天,随着公司小车队一行13人,慕名来到安溪尚卿镇-----尤俊农耕文化园。
       “尤俊”,大伙误以为这是哪方神圣来此投资,经多方打听,是该镇一村名。
       “农耕”听说过吗?应该四五十年代或象我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就可对其或多或少地了解。
        这是福建省第一家农耕文化园,也是继全国兴起的“农家乐”之后的新创意、第一个带农耕文化的新农村。
       本队人马至此,已是中午时分,饿得肚肠饥里咕噜。真正的农民是先干活,再吃饭。城市的农民是先吃饭再干活。走进人民公社,古色农香,感觉第一就象回到了大集体时代,社长给我们这一组人命名为生产第24队。     
      午餐过后,去体验一下农耕文化吧!来了农耕工具展区,让大家记忆犹新,居然是四五十年代耕地用过的犁、耙、插秧、风车、磨,水桶、扁担,镰刀,纺织车、织布车,土灶,担柴,特是儿戏的滚铁环,大家找到了童年的乐趣,玩得不亦乐乎。走过独木桥,来到农耕区,这是一片红薯地,有锄头,大家干活去吧!
       没有别的可种,只有红薯可收。城里的人高营养吃多了来挖点粗粮回去吧,24队的女同志特别卖力,不问三七二十一,下地就挖了村里的红薯,大家惊叫起来,因为第一锄下去就有一个大而白的红薯,你一锄我一锄,就挖了十几斤好东西,找到了胜利的果实,心中顿满来之不悔,感慨万分。
      最后,让我们来到锣鼓区,大家齐鼓锣鸣,用自己的力量和心声喜庆祖国62岁生日,慢而节奏的乐曲顿时响彻整个村庄,将心中的友谊传遍中国大地,向中华五亿农民同胞祝以节日的问候,道一声:“农民兄弟们,你们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辛苦了!”
     天色降暮,吹烟袅袅,车队人马驶离此地,真让人留连往返。最后赋诗一首:
     “一去三十里,烟村四五家,农耕六七亩,八九好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