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玉石的种类以及各个种类玉石器鉴定知识(2)

 张胜利图书馆 2011-10-04

 

    3)合成青金岩的鉴别

    合成青金岩是一种用与天然材料化学成分相当的化学试剂或是天然材料的粉末,在人工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其结晶或重结晶而形成矿物小晶体的集合体。尽管成分相同,但由于是人工合成,自然与天然成因者有差别,我们根据这些差别便可鉴别它们。一是合成青金岩是不透明的,天然青金岩尽管透明度也较差,但在其边缘等部位常常是微透明的,我们用聚光小手电照射便会发现,光线能够透过玉器的边缘较薄的地方,而合成青金岩则不行;二是合成青金岩都是质地均一的细粒结构,没有天然青金岩粒度的变化和斑纹;三是合成青金岩中的黄铁矿是人为加入的,其颗粒边沿一般都很平直,而且均匀分布于整块材料中,天然者则不同,其黄铁矿颗粒轮廓常不规则,则棱角通常较圆滑,其分布也因天然的随机性而不规则或不均匀,这一点需要仔细观察;四是合成青金岩因密度较天然者低(分别为2.45和2.7—2.9),手掂感会轻一些,但不明显,常需测试;五是合成青金岩尽管观感细腻,但却比天然者有更多的孔隙,若将其浸入水中15分钟之后,再称其重量,会比入水前的重量有明显增加。

    4.绿松石的鉴别

    绿松石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人士喜爱的玉石品种,至今仍是高档玉料。因而其人工处理品及仿冒品都较多,也有合成品。绿松石的特点是明快的天蓝色或蓝绿色,玉石中常有小的不规则的白色脉纹和斑块,也常见褐色的脉纹和斑块。而某些绿松石最典型的标志却是其结构特征,那就是放大观察会发现它是由浅色背景下的微小圆形蓝色斑点所组成,但通常肉眼难以看见。此外绿松石孔隙含量高,质地疏松些的绿松石用舌头舔一下,会有被吸附的感觉。

    1)人工处理绿松石的鉴别

    绿松石的人工处理品种常见有两种,一种是灌注绿松石,一种是染色绿松石。  

    灌注绿松石:是指通过给绿松石注油、注塑或注蜡等方法,美化和改善绿松石的外观,使其价值增高。注油、注蜡的绿松石,用热针触探其不显眼处,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析出的小油珠,但这种测试一定要动作快,——般不能超过3秒钟,因为绿松石怕热,时间一长会使触探部位褪色。注塑品同样可用热针触探,可闻到塑料的特有的刺鼻气味;此外,绿松石丰富的孔隙被很轻的塑料充填,其密度自然降低(2.0~2.4),从而手掂感也比天然绿松石(2.6~2.9)轻许多。

    染色绿松石:是将颜色较浅或偏色的绿松石用染剂染成天蓝色的绿松石。绿松石的质地非常细腻,其矿物颗粒很小,因而肉眼无法观察颜色的分布。氨水是常见的化学试剂,若在绿松石玉器的底部或不显眼处滴微量氨水,则用苯胺染料染色的绿松石会发生褪色或被漂白,而天然绿松石则不会有此现象。若做这种测试,——定要事先征得店主同意,若店主愿意证明玉器是天然颜色的玉料,则不会拒绝这种测试。

    2)绿松石仿冒品的鉴别   ‘

    绿松石的仿冒品很多,但常见的却并不多。主要有硅孔雀石、染色玉髓以及玻璃和瓷。

    玻璃和瓷仿制品,外观看上去很像绿松石,但光泽较强,为玻璃光泽,不像绿松石的蜡状光泽;此外只要仔细观察,总能发现其近表面的气泡;再就是断口,若是玻璃,会是贝壳状的断口且具玻璃光泽,绿松石则是平坦断口且光泽暗淡为蜡状甚至土状光泽,由此便可区分。

    硅孔雀石的密度(2.0~2.4)比绿松石低(2.6~2.9),因而手掂感会较绿松石轻;此外,硅孔雀石多为玻璃光泽,绿松石通常光泽较弱为蜡状光泽。当然最主要的在于其结构不同,但通常我们不易观察到,这需要借助显微镜。

    染色玉髓主要是指染成天蓝色的碧石。在碧石中几乎总能找到或在局部找到似玛瑙的圈纹,只要发现这种现象即能与绿松石鉴别。此外,染色碧石的玻璃光泽也可与绿松石的蜡状光泽相区别。

    3)合成绿松石的鉴别  

    合成绿松石则是用人工方法制成的绿松石,通常颜色纯正而均一,少见杂质(即白色或褐色的脉纹或斑块)。大块天然绿松石制作的玉器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杂质存在,很难见到纯净如此的较大块玉料。因而合成绿松石常用来制作首饰及小件工艺品等,与天然优质绿松石非常相像。通常需要在放大50倍的情况下观察其结构,因为合成绿松石与天然绿松石的显微结构是有区别的,合成绿松石在浅色基质中有角状的蓝色小颗粒。没有显微镜,我们无法看到这一点。由此可知,凭肉眼和感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我们必须求助于专业人士。 

    5.水晶的鉴别

    水晶的鉴别主要是合成品与仿冒晶的鉴别。

    1)合成水晶的鉴别

    合成水晶从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上说,与天然水没有什么区别,且小颗粒者价格也没太大差别,但好质量的大件玉器则价格相差很大,因而有必要鉴别。合成水晶通常纯净无杂质,天然水晶虽然也有很纯净的,但毕竟较少,大部分的天然水晶中都或多或少含有星点状、云雾状和絮状展布的包裹体,有些含有发丝状的矿物包裹体。此外,在大块合成水晶晶体中常会发现晶体中心有一个平整的片状子晶晶核,这是合成水晶的“种子”,合成水晶晶体正是在它的基础上逐渐生长壮大的。晶核同样是透明的,因此顾客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天然水晶则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如若是一件纯净的水晶玉器,也无“晶核”存在,要鉴别它是否是合成或天然品,则一定得由专业检测人员检测,凭肉眼是无法鉴别的。   .

    2)水晶仿冒品的鉴别

    市面上以欺骗为目的而仿冒水晶的材料,最常见的要算是玻璃了,常常以假乱真。首先我们要明确,如果发现了气泡,则一定是玻璃而不是水晶;其次水晶的导热性明显高于玻璃,因而将它们放在脸上贴一下,会感觉到水晶明显比玻璃冰凉许多,,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玻璃则有温感。当然用宝石偏光镜会很容易将两者区分开来。  

    紫色的萤石有时会用于仿冒紫晶。萤石的解理非常发育,因而几乎总可以在晶体中看到一些平直的裂面,而水晶则没有。萤石光泽也较水晶暗,视觉上就有不同。此外,萤石的密度(3.18),比水晶高许多(2.65),因而具有明显较重的掂感;而且硬度也差别很大(水晶为7,萤石为4)。这些特点使得此两者较易区分。

    6.蛇纹石玉的人工处理品的鉴别

    蛇纹石玉中有一种红色的品种,由于产量少,当颜色和透明度都不错时,其价格比普通绿色蛇纹石玉高许多,俗称为“血玉”。血玉的颜色并不是正红,而往往是带有褐黄色调的红色,且红色常不均匀,有时在一只手镯上会出现褐红色和暗绿或蓝绿等两种以上的颜色,这实际上就是蛇纹石玉中的花玉品种,只因其颜色对比度大,给人强烈的视感效果,十分美观很受顾客欢迎:正因如此,人工处理品便又相应而生。通常有二种,一种是加热处理,一种是染色。

    天然品,其红色的产生是由于所含的铁质在氧化环境下氧化成三价铁而呈色的。应用这一原理,某些含有一定量二价铁离子的蛇纹石玉经过在空气中(氧化条件)加热处理,便会使其二价铁变为三价铁而相应产生红色。这种“血玉”因为没有加^任何外来物质,实际上并不被当作仿冒品,而仍将其划人天然品之列。但毕竟数量有限。

    染色“血玉”与“血丝玉”不同,往往是边加热边染,即常将染剂溶液加热,而将蛇纹石玉依需要,部分或全部放人其中“煮”,以使其变红。这种“血玉”的颜色通常较均匀,看不见“血丝”,除非放大观察。如果您在市场上见到几十只“血玉”镯,,其红色都相同,或都为半红半绿的所谓“鸳鸯镯”,就得小心了。因为天然“血玉”,甚至是加热处理产品,是不会呈现如此均一相同的颜色和样式的,事实上每一只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因而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的,记住这一点,您便可以少上当。

    7.玉髓的人工处理品的鉴别

    玉髓的人工处理主要是染色和热处理用于染色的玉髓(包括玛瑙),通常都是白色至灰色的,或是浅色的,但并非所有玉髓都能被染色,那要视玉料的致密程度而定。染色质量好的产品,颜色鲜艳而稳定,染色质量差的甚至会褪色,这与染剂的选择和染色的技术有关。实际上市面上大部分的玉髓产品(包括玛瑙)都经过染色处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玛瑙的热处理与热处理的“血玉”原理相似,通过加热处理使某些浅色玛瑙变为红玛瑙。这种红玛瑙又称为“烧红玛瑙”,其色带边界常是一种渐变过渡关系,不如天然红玛瑙色带之间界线分明。因其颜色稳定而鲜艳,与天然红玛瑙并无太大的价格差别。热处理也被用于染色过程中,以使所染颜色更加稳定。由于玉髓价格低廉,区分天然与人工处理晶并无太大意义,通常只求其美观便可。但要注意与玻璃之类的区别。

    (二)古玉器的鉴别

    古玉的鉴别相对新玉来说要复杂得多,因为它包括的内容更多,专业性更强。古玉的鉴别不仅仅是对玉质的鉴别,还包括年代的鉴别、形制及用途的鉴别以及背景的鉴别等。由此可见,鉴别一件所谓的“古玉器”。是真是假,是一件极不简单的事情,确实需要专家来解决。我们普通顾客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学习些常识却有好处。因为,真品固然不容易定,但却可以发现假的特征和证据,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样也可以少上当。  

    1.古玉器的鉴别内容

    古玉的鉴别,在行业内通常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一是鉴别玉质,二是鉴别器形,三是鉴别古玉器的年代,即古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年代,四是背景情况的鉴别等。  

    1)玉质的鉴别   .

    古玉常见的玉质通常有蛇纹石玉、独山玉、蓝田玉、软玉、绿松石、玛瑙及少量翡翠等。玉质的鉴别相对其它方面来讲要简单一些。我们可以运用前面讲过的鉴别方法试着去识别它们。但有些出土古玉由于年代久远,常会有钙化现象,即由于地下水等的腐蚀,玉器的部分或全部已变成了白色或黄白色不透明状,这对玉质的鉴别会有很大影响,通常需要经过专业人士检测后才能确定。

    2)形制及用途的鉴别

    对一件古玉器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对其定名。要定名就必须弄清楚它是什么器型,以及是做什么用的。这对于有文字记载之后制作的玉器来说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原始社会至夏商等早期而言,则非常困难。考古学的发展使得很多器型都有明确的定义,可仍有一部分由于没有找到实际证据仍然要靠推测。在古玉器的形制及纹饰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很多较重要的器型和纹饰,它们都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可帮助我们鉴别。读者在实际购买中可以相互比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古玉的形制可以仿制,须小心谨慎。

    3)年代的鉴别

    古玉器的年代,对其价值有重大影响。一件殷商时期的玉器自然要比明清时昂贵许多。这是其文物价值所在。年代的鉴别,考古行业内谓之“断代”,就是判断一件玉器出自什么年代。有时这是一个令专家也深感头痛的问题,因为准确断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常听说或读到这样的描述,即某玉器制作年代在某时代以后至某时代之间,如“明末清初”、“唐宋之间”等等。只凭种、器型、琢工等,而无旁证资料,则只能大概断代。出土古,因墓葬中有其它随葬晶的参考,甚至有铭文等记录存在,则断代相对准确。

    4)背景的鉴别

    所谓背景即是指玉器主人的身份和玉器所经历过的较著名的事件等。同样一件玉器,是乾隆皇帝的,还是普通富商的,这之间价值相差万里。玉器的背景越高贵越著名,则其价越高。

    上述四个方面都是考古学家在鉴别古玉器时必须要进行的工作,通常也是极专业的工作。而一般消费者通过对各时代的器型及纹饰特点,以及琢工工艺特点等情况的了解,可以建立古玉器不同时代特点的基本概念,对玉器的购买选择一定会有帮助。

    2.古玉器的仿冒品

    古玉器的仿冒品包括假质古玉器、假代古玉器、真质假代玉器和假质假代玉器四类。

    假质古玉器:以价值较低的玉质或劣质古玉器,有意冒充或无意误定为高档玉质古玉器,但时代不假或误差不大者,被称为假质古玉器。比如以蛇纹石玉质古玉器仿冒同时代软玉古玉器等情况。这种情况,则只需鉴别玉质。只要注意玉质不同的特征,用前所讲的鉴别方法仔细观察和鉴别便可。

    假代古玉器:是以时代较新的古玉器,有意冒充或无意误定为时代较老的古玉器,而玉质不假或不明者,可称为假代古玉器。如以明代古玉器冒充汉代古玉器等。这种情况下主要是解决断问题。仔细观察玉器的造型、琢工及其特征、纹饰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以及局部线纹与整体布局的关系等。将这些特征与各时代出土的典型玉器相对比,便可较准确地断代,即恢复其真实时代。

    真质假代玉器:即玉质是真的,而时代是假的。也就是新玉仿古玉器,称为真质假代玉器。如现代制作的软玉仿汉代玉器,假冒汉代软玉古玉器,此即为真质假代玉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玉质酷似出土古玉,常有各种作假手段。最多见的便是仿制沁色或钙化现象。钙化也被称为“灰沁”。

    天然的沁色与玉质往往呈过渡关系,没有截然的界线,且其沁人深度也有深有浅。灰沁也是如此。而人为仿制的沁色多是染色而成,通常可见颜色尤富集于裂纹中,且颜色往往比较均匀一致,给人不自然的感觉。

    而“灰沁”的仿制,则常常在玉质外加石灰浆,而后放人微波炉中处理,形成钙化的外壳。也有用烧制等方法作假的,用以仿“鸡骨白”等古玉。这种方法制成的“灰沁”,仅为凝结于玉质表面的一层,与玉质之间通常界线分明,没有过渡关系。若发现所谓的“古玉器”通体“钙化”,不见玉质,便要小心。一般总要想办法找到露出玉质的部位(俗称开窗位),仔细观察玉质和灰沁之间的关系,便可有收获。

    假质假代玉器:顾名思义,即为玉质和时代均作伪的玉器,称之为假质假代玉器。通常是以低档玉料或非玉质材料制成仿古玉器,以冒充高档玉真古玉器。比如以蛇纹石玉或塑胶、松香、玻璃等材料仿制古玉,以冒充软玉古玉器。这些材料仿制的古玉器,常用泥浆等糊于表面,干燥后仿冒出土之古玉,很有些人上当。其实以塑胶、松香伪造者,掂感很轻,一掂便知是假;玻璃仿制品,可用强光照射其露出质地的部位,或可发现气泡;蛇纹石玉与软玉的鉴别方法前面都已讲过,只要仔细观察会有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