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凛凛犹在 2011-10-05

《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为题材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将于8月16日即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民间的“七夕节”期间在全国发行了,此次发行的邮票一套四枚,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另外发行小本票。此前,已经发行的民间传说系列邮票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董永与七仙女》、《柳毅传书》。《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图案具有中国传统剪纸和皮影的艺术风格,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故事演绎在方寸之上,展现出艺术家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一个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也是年轻人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还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由来已久的《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织女”、“牵牛”二词最早出现于《诗经》中,汉代、南北朝时期都有文字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并从星辰之间的神的爱情传说,转化为人神之间的恋爱故事了。

虽然“七夕”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但真正最先发行七夕节邮票的国家却不是在中国大陆。最早的牛郎织女邮票是1981年8月6日(正值农历七月初七)由中国台湾省发行得《中国童话邮票——牛郎织女》邮票,这套邮票也为四枚,用中国画、水彩画和卡通画相结合的构图手法,展现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中的“老牛报信”、“留衣结缘”、“天河永隔”、“鹊桥相会”四个重要情节。而最早的七夕主题邮票则是香港邮政于1994年6月8日发行的《中国的传统节日》邮票,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构图,其中的第3枚邮票即为“七夕”,主图为中国传统年画“鹊桥相会”,表现了牛郎和织女于七夕之夜来到鹊桥之上团聚的情景。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1997年为庆祝“中国丁丑年新年”,非洲西部的加纳共和国发行了《中国牛年——牛郎与织女》邮票一套9枚,成为迄今最完整表现“牛郎织女”故事的邮票。全套呈九方联小版张形式,采用中国传统剪纸构图,边纸图案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剪纸图,并有“牛郎与织女”汉字,下方有英文故事概述;九枚邮票则是剪纸连环画,一图一事,并有中文票名,依次为“人牛相依,老牛作媒”、“男耕女织,美满姻缘”、“牛死遗言,取皮应急”、“醉还仙衣,织女返天”“担挑儿女,覆皮力追”、“王母划河,仙人永隔”、“痴心干河,情感动天”、“喜鹊搭桥,七夕相会”。这套邮票被誉为枚数最多的牛郎织女专题邮票。

而中国大陆发行的第一套与“七夕”相关的邮票是在2008年的8月7号发行的一套《牛郎织女》个性化邮票,当天也正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邮票共8枚,由北京邮票厂印制。邮票主图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附票为牛郎织女风景名胜区图,附载“牛郎织女”瓦当印记。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现在,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牛郎织女》邮票就要和我们见面了,她的发行圆了许多集邮者的梦想,让钟情中华传统文化和研究专题集邮的人们欣喜不已。但在邮票发行之前,关于此套邮票的原地之争却让人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口舌,其实民间传说也仅是传说而已,就如同神话故事,一个本不存在的事物,只是寄托了善良的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可不必争论不休。而最让集邮者牵挂的倒是邮票本身,是否用了最有效的形式和手法表现了一个传承千年的最美丽动人的故事。

首先,我以为既然是民间传说系列的邮票,就应当和前几套同题材邮票的表现风格在总体上保持一致性。但恰恰相反,这套邮票采用了皮影的人物造型特征、剪纸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在风格上和整个系列格格不入,倒是与《木兰从军》邮票十分地相似,虽然我也很喜欢剪纸和皮影这些艺术形式,可用在这里却不够恰当。反映和表现牛郎织女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比如年画、连环画、剪纸、卡通、瓷器、浮雕、戏曲等艺术形式,过去的、现在的,有许多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供我们借鉴,难道设计者和邮票评审人员就不能欣赏比较或者听取更多人的意见。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墨浪先生(原名王肃达)的《牛郎织女》连环画遗作,无论是人物刻画、环境描绘,还是线条勾画、色彩渲染,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堪称经典之作,如果从中选择四幅作为邮票图稿,该有多好啊!

其次,每枚邮票的名称也不够严谨。票名一共16个字,第一个字就用了“盗”字,让人不免产生误解和反感,这不是在贬低牛郎哥吗?!我们无论是从传说故事的本身,还是欣赏其他几套同题材邮票,都没有用上这个贬义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化渊源流长,汉语言文字浩若烟海,我们为何不从中选定一个恰当的词汇呢?!比如“取衣结缘”、“藏衣结缘”等等,不就是具有人性化和充满情趣性的图名吗?

再次,这套邮票的设计也借鉴了汉画像石的造型特征和构图风格,在第二枚邮票上表现的更加突出,我们可以从《汉画像石》邮票中找到其踪影,但我觉得牛的造型不够到位。而且设计者为了画面构图的需要,将这一枚的邮票铭记置于上方,也使得整套邮票很不协调。其实,设计时完全可以将构图的上下位置对调一下,织女的方向变为面向右方,如此这般,不仅能使画面气氛比较和谐,也便于邮票铭记在下方的设置。

此外,第三枚和第四枚邮票中都少了本不该缺少的人物元素,虽然画面简洁了,但在表现传说主题和深化故事内涵上失去了更多。本套邮票采用了红、蓝、黑三种颜色,总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构图看似简单,但色彩依然花哨。我认为从这套邮票现在的设计手法来看,就不必用这样对比强烈的鲜艳之色。

  以上观点是我在解读这套邮票时的一些认识,也有不少是众多集邮者的共识。这些问题或瑕疵的存在,归结到一点,根源就是邮政和邮票设计发行体制的问题,是不能真正开门办邮政的问题。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新邮赏析】《牛郎织女》邮票欣赏与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