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教育孩子吗?

 退休工程师 2011-10-05
         你会教育孩子吗?

教育孩子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人类出现以来就有了教育下一代的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更是把教育子女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千百年来被广为传颂,就说明了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庭教育不仅具有人生轨迹的定向作用,还具有长期性,因此,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家长重视。许多父母都认为,在培养孩子方面实在输不起,特别是独生子女,一步输了全盘皆输,于是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有一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父母培养孩子并不遂愿。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没有掌握家教的艺术和方法,有想法,但行为却不到位。
没当家长之间,就经常听家长们说:当家长真难!难吗?不就是教育教育孩子嘛!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当上了家长后,才觉得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无证上岗,缺乏家庭经验,做起家长起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许多父母到处寻找灵丹妙药。其实,你最好是相信你自己,你自己就有埋藏宝石的土地,只要你肯学习、钻研,就会成为教育家。
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办法。编者以为作为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四条:第一,真诚一致。第二,移情理解。第三,无条件悦纳。第四,正确引导。
总之,家庭教育既包括教育的动机、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方法、手段。这本《你会教育孩子吗?——37个话题帮父母解疑释惑》是对孩子教育方法的集大成,37个问题,既涵盖了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功能、也涉及了家庭教育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诸多方面。此外,这本书举例生动、鲜活,资料翔实、丰富,行文也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确实是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佳作。

                 第一章 关注孩子的情绪

1.孩子为何爱哭

一个成人的情绪表现,有许多是由他幼年时期的情绪生活来决定的。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现象的独特情绪反应,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哭。哭,表示儿童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不愉快的情感。

从心理方面来看,造成孩子哭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由惧怕和恐慌引起的

如:3岁的刚刚本来不怕猫狗等动物,有一天,妈妈带他去串门,不料刚一进门,一只凶狗飞也似跑来对他们汪汪狂叫,刚刚吓得大哭,后来一见到狗就哭,看到猫也害怕起来。由此看来,做父母的要格外当心,勿使孩子受到强烈刺激而惊恐万分,不能自持。

儿童生活经验少,所处的环境应以熟悉优美为宜,即使到一陌生环境,父母应避免让儿童遭受不必要的刺激。另外,做父母的不要用孩子惧怕的语言如狼来了,再哭狼会把你拖走和叙述恐怖的故事等吓孩子,这样的威吓虽然会暂时不让孩子哭,但也会给儿童日后情绪异常埋下种子。

所以,父母不慎的行为和言语,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若孩子惊惧的时候,不要再增加刺激强化儿童的情绪反应,重的声响和陌生的环境,会加剧儿童的惊慌,当儿童情绪激动时,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安静,以减少刺激的强度。

2.由身体疲倦造成的

许多儿童疲倦时常常哭闹,即使不哭,也不爱玩耍,且易发脾气。这种吵和闹是他疲倦的缘故。孩子生病时,也常常哭,很易发怒,怕见陌生人,怕听太响的声音。

若孩子不好好玩耍,做父母的这时应细心观察他,是他身体疲倦还是生病了。若是困倦,抱一抱哼一曲催眠曲,孩子就会安静入睡,有病要及时治疗。父母要了解儿童哭闹的原因,切忌孩子一哭就吓他、骂他,孩子不舒服又要遭责骂,不是很冤枉吗?

3.在屋内待得太久所引起的

有些儿童长时间待在房中,会常常哭闹,若带他到门外和旷野玩玩,就会心情愉快。另外有许多父母,深恐儿童爬行会跌伤或把衣服弄脏,便禁止爬行,岂知爬行能使背肌充分发展,是学习行走的最好练习。父母剥夺了儿童的动作自由或在儿童跌伤皮肉时加以不必要的谴责,都会使儿童哭泣。父母应以鼓励的话语支持儿童的学习兴趣。

4.当孩子不高兴时,父母不应暗示他哭

如:许多父母看到孩子跌倒,就慌忙跑过去说:哎哟,孩子疼不疼呀?经父母这么一说,孩子本不怎么痛,也会因此而引起悲感,大放哭声。小孩跌倒,要让他自己爬起来,不要引他哭,说声不要紧就可以了。倘若伤了皮肉,敷点药就可以了。另外,当孩子做了错事或打破了东西,孩子已经不好意思了,就不要大加责罚,逼他或暗示他哭。

5.孩子以哭要挟时,父母应加以拒绝

许多孩子要东西,常常以哭表示,父母因他哭闹,就拿给他。从此,他要东西,嘴里不说要,竟以哭来要挟,又有许多孩子因为所求不遂而以哭要挟父母。孩子的这种脾气是由父母平时纵容而成。倘若孩子平时以哭要挟时,父母就拒绝他,他就无计可施,只得不哭了。父母不能一听到孩子哭,就满足他,那他就以哭为惯技了。哭声刺耳,非但不雅,而且是不好的习惯,做父母的应毅然拒绝。

除了上述这些来自孩子心理方面的原因外,导致孩子产生哭的心理的还有家长的一些原因:

1.家长因为孩子体质娇弱,怕孩子受伤害,事事迁就孩子,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

不良后果:孩子胆小,怯生,什么事都不敢尝试,遇到困难便向父母求助。

对策:家长应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例如去公园,不但开阔孩子眼界,还能增加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可带孩子爬爬山,以次来锻炼孩子勇敢不怕苦的精神,另外,多鼓励孩子与年龄相近的幼儿一起玩,如果孩子还是很怕,家长要对孩子说没关系,勇敢点不要责怪孩子,要鼓励她,告诉她你会喜欢上小朋友的家长也可以做出表率,比如,家长先与别的小朋友玩,然后带动孩子与别人交往,切忌急躁的心情或是抱怨的态度,如果家长看到孩子一直没有好转就叹气的话,孩子会很敏锐的察觉到你对它的反应和态度。这样反而会加重她的心理负担,即使她已经萌生想与别人交往的意愿也已经在无形中扼杀了。

2.孩子是早产儿,体质差,又是父母来之不易的子女,所以父母难免呵护倍至,关爱有加。只要孩子提出了要求,就尽量的满足她,但一旦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没有及时满足或不能满足时,孩子就会用哭的形式来要挟索取家长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妥协想各种办法来满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眼泪变成了她的一种武器而且还屡屡获胜。

不良后果:孩子会任性,爱发脾气,听不进别人的劝说。

对策: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了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一定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并且坚持,如果家长一味的妥协,则不利于培养孩子对是非观念判断的能力,易形成自私跋扈的性格。

3.家庭成员的教育不一致,每个人对教育的不一样认识。妈妈认为孩子哭闹需要严加管理,二父亲则认为需要细心说教,然而两人背道而驰的做法,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不良后果:孩子会越来越胆小,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对策: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相互听取对方好的教育想法,为孩子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气氛,孩子在一个平等,相互尊重关爱的环境里,才会学到与人交往相处的技能,身心才会健康发展。

成长中的孩子,几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

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商量,遇到困难就会哭的话,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和别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处。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再次,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责和无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

当孩子哭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分析一下哭的原因和止哭的方法。儿童哭的原因不一,止哭的方法也应随机应变,如能防患于未然,找出儿童哭泣的原因,有效地阻止儿童的哭泣,可有利于培养儿童乐观独立的快乐情绪,同时也避免家长遭受儿童哭闹的煎熬。

面对爱哭的孩子,家长不妨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冷处理

面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同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

二、条件对换法

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可以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一定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一定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

三、分散注意法

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可以现在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四、鼓励法

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可以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知道行为定型为止。

如果孩子是因受挫而哭的,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

1)理解、爱护孩子。在孩子生气时,成人应该用温和的语言开导孩子,让孩子知道成人了解他的感受。成人还应告诉孩子,生气时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允许孩子以恰当的方法发泄消极的情绪。如:痛哭一场、跺脚、敲打枕头、画一幅发怒的图画,大声说我很生气!等。这样发泄出来合乎心理卫生。教育孩子生气时不能丢玩具、打人、向大人发脾气等。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差,极易分散,很容易被新奇的东西、事情吸引。如两个孩子为争夺一件玩具而生气、大哭,成人可拿一玩具给其中一个孩子,或将其中一个孩子带开到别处玩。

3)帮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成人要告诉孩子,世上不会事事都让自己满意,一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生气是没有用的,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带孩子郊游,扩大知识视野;带孩子登山,锻炼孩子的毅力,尽早帮助孩子形成坚毅、开朗的良好性格。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舒展的眉眼和绽开的笑脸。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2.孩子生气时怎么办

父母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一天,你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和你硬碰硬地大吵了一架,或你一向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儿子,突然有一天宣布他逃课一天,还打算跟老师抬杠,你一定很生气,想要给孩子点儿颜色瞧瞧,甚至你会火冒三丈,想要好好惩罚孩子。

可能你一向规规矩矩的孩子,突然把自己关在房间拼命摔东西,任你喊破喉咙也不开门,此刻,你肯定有一种想把门劈开进去揍一顿的欲望,如果某一天你真得遇上了这样的事,请你不要大惊小怪,忍一忍,让孩子痛痛快快地发泄一回,做一件孩子认为惊天动地的事。

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情绪,孩子自然也不会例外。父母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如同你了解晴天和阴雨一样,随时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和成人一样,有时候也会生气,父母的命令未必有效。事实上,孩子将愤怒的情绪适当发泄出来,是一种保持心理卫生的有效方法。因为愤怒的情绪不能长期压抑、积累,否则一旦爆发起来,将是不可收拾的。

九岁的大卫不想去看牙医,他很生气,激怒了他的姐姐蒂娜,她对他说:噢,大卫,长大点!大卫更生气了,行为变得更加令人讨厌。

她的妈妈对蒂娜说:大卫今天很烦,他担心去看牙医。现在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体谅。就好像变魔法一样,大卫马上安静下来,他去看了牙医,没有再抱怨。妈妈的回应是针对大卫烦躁的心情,而不是他让人讨厌的行为,这使得大卫感到放松多了,因此也就不再那么讨厌了。

在这个小事件里,帮助孩子平息怒气和遭受挫折的两种方法正好形成对照,一种是使怒火更盛,一种是消除怒气。

这就告诉家长,孩子生气是正常的反应,父母不应粗暴地干涉,应该弄清楚孩子生气的原因。父母不妨抱着一颗童心,去体会孩子的感情,以增进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为冷静处理问题打下基础。记住,此刻千万不要急着说。来看看下面这位母亲是怎么面对生气的女儿的。

米里亚姆12岁,从剧院回来后,心情不佳,很生气:

妈妈:你上去好像不开心。

米里亚姆:我非常生气!我坐得很靠后,根本什么也看不到。

妈妈:怪不得你不高兴,坐得那么靠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米里亚姆:当然没有。而且,有个高个子家伙就坐在我前面。

妈妈: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后面,还有个高个子挡在你前面!那真是够糟了!

米里亚姆:确实够糟。

米里亚姆妈妈的回答中,有帮助的地方是她没有批评米里亚姆,也没有提意见,只是接受女儿的情绪。她并没有问任何无用的问题,例如你怎么不早点去选一个好一点的位置呢?或者你不能请那个高个子跟你换一下座位吗?她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女儿消除愤怒的情绪。

通常,孩子们还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与发泄的技巧,所以,父母应该先了解什么是困扰孩子情绪的原因,并教导他们发泄气愤的其他方法。这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小孩子生起气来,往往很难控制。在这个时候,父母经常不知道从何入手,究竟应该先解决孩子深层的问题,还是先缓和孩子的怒气呢?

要考虑的问题:

1.如果连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请记住那句古谚语:欲医人,先医己

2.当孩子正在气头上,尽量用和缓的口气与他交谈,否则你自己可能也会暴跳如雷。

3.如果孩子并没有摔东西或伤害他人,你可以耐心地等待他自己平静下来。你应该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并随时能帮助他。

4.精神病专家大卫?维斯格特指出,愤怒的背后往往掩藏着身心受到伤害和伤心。想想是什么伤了孩子的心,而不是过度地关注于他的愤怒。

面对生气的孩子,父母不妨试着采用以下几招: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发脾气,马上给他玩一些需要动手的玩具,如搭积木、拼图、串珠等,也可以和他一起看图画书,让他把兴奋的情绪转移。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责备孩子小心眼、没出息,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更沮丧。

2)允许孩子发泄不满

孩子哭闹时,要让他的不满情绪得到发泄。如让孩子说出他的不满,父母表示理解并给以安慰,有利于孩子心理上的放松。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此时切勿强行制止。

3)给孩子表达愤怒的方式

孩子由于受生活经历和能力的限制,常常不知该如何表达和平衡自己的情绪,认识不到只有在不侵害他人的情况下,才能适当地发泄自己的不满。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也要用正确的宣泄方式,如可通过唱歌、大声说话等将愤怒表达出来。

4)和孩子讲道理

要跟孩子讲一些他可以懂的道理,态度要温和,不能被孩子的坏情绪带动,继而做出过分的反应。如果遇到孩子敲自己头的情况,可以告诉他,敲痛头要上医院看病。

5)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

轻松的环境对孩子很重要,哪怕父母遇到难以解决的生活问题,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生活环境会感染孩子的情绪,轻松的气氛使他随时能够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6)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在孩子心情好时尝试一些新的游戏活动。有时,孩子不喜欢某些游戏是因为不熟悉游戏规则或不擅长,父母的引导会改变孩子对这些游戏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尝试新游戏时,家长要尽可能陪在他身边,给他以鼓励。

7)多让孩子与外界接触

经常带孩子参加儿童或成人的社交活动,并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如怎样结识新朋友,如何与小朋友在游戏中合作,如何解决游戏中的分歧等。

当孩子表示愤怒时,父母如果能解决引起孩子恼怒的深层问题,孩子的怒气就会自然消失。但是,有时由于孩子的脾气很难控制,父母往往很难与他们讨论深层的问题,孩子一般也不会配合。建议父母首先让孩子安静下来,再跟他们交谈。

3.孩子怯懦、胆小怎么办

在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她)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怯懦胆小的儿童有的是由于缺乏自信,有的则是由于过于崇拜大人,对大人的评价过高所造成的,有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有人认为在那些抱有自卑感的儿童当中,有的是因为植物神经失调,有的则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所致。后者主要是因在家里受大人的嘲笑过多,得不到大人的信任,因而失去了自信心;还有的则是因为家里管教过严,大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能力发展是一个过程,因而往往武断地认为凡是父母说的孩子就必须听,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对大人的命令或旨意稍有违背或不从,就会遭到严厉的批评。长此以往,这种儿童便会成为缺乏独立性的怯懦胆小儿。当然,面对这种严厉的管教方式,有的儿童也会想办法对付,甚至干脆不予理睬,我行我素。当然这种儿童多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发展的人格。

有的父母在表面上看对孩子并不严厉,但是他们在生活习惯上或其他方面却十分严格苛求,他们对孩子的淘气顽皮往往不予理解,认为只有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方式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和习惯,也就不知不觉地成为怯懦胆小儿了。这种儿童通常被称为循规蹈矩的儿童。这种儿童乍一看来似乎是遵守纪律表现很好,但这不过是他们的表面现象而已。

身体虚弱的儿童,也常常容易产生自卑感。由于身体不好,他们很少积极地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即使偶尔想到户外活动,又由于大人们担惊受怕,一再劝诫:出去会感冒的,不要去衣服要多穿点”……如果孩子固执己见,结果出去后真的感冒发烧了。孩子就会由此而自惭形秽,失去自信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当这种儿童走出家门,来到学校时,自然就会表现为怯懦胆小的儿童

那些在家里受到过度保护和溺爱的儿童也容易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这是因为这种儿童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到了外面在没有可以依赖的大人时就成了怯懦胆小的儿童,而且长此发展下去即使有家里的人在身边也会变得怯懦胆小,不能出众。此外,在家里受到溺爱的儿童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因而不愿意到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集体中去活动,只能一味躲进家里我行我素。这种儿童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同伴一起玩,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的宠爱,父母也十分娇惯他们。这种情况在老来得子或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有的儿童心里隐藏有不能告诉大人的秘密,因而时常报有一种负罪感,他们要么老是回避大人,要么成天提心吊胆、少言寡语。这样也会变得战战兢兢,不敢见人,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