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彝族风俗 同床共枕过七关

 曙光彩虹 2011-10-06

彝族风俗 同床共枕过七关

2007-10-31    来源:永恒的曙光

    住在滇西北永胜县、香格里拉边缘地带的他留人(彝族的一个支系),青

年男女谈情说爱有着一套神秘而奇异的风俗,这种风俗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

一无二的。
   他留人的青年男女成年之后,正式谈情说爱以前,要履行洗礼、换裙、

叩拜祖宗、过“七关”等一整套严密而庄严的程序。特别是过“七关”,其

隐喻的神圣性,过程的奇谲性,任务的艰巨性,令外人匪夷所思,这同时也

是他留人婚恋习俗的精髓所在。了解了这些,就不难明白,他留人青年男女

的那份“自由”,绝不像都市中某些标榜“现代观念”、“开放意识”的青

年人那样,毫不顾忌社会影响,毫不珍惜自己和随心所欲。
 

     


    一般来说,他留人家的姑娘,初潮来过之后,或从外形上看已经长成了

大人,便要接受成人洗礼。母亲和别的女性长辈,择定良辰,焚起好香,挑

来净水,将姑娘的全身洗得莹润洁白。之后,打扮齐整并久已等候的女伴们

便为她换下孩童时穿着的白裙子,穿上标志成年女子的黑裙子(两种裙子都是

齐膝的
短裙),边为她换装边说些赞美她祝福她的话。与此同时,家里就在正

房外的院门旁边为姑娘搭盖一间“青春棚”,让她单独住在里面,开始与

“外人”的交往。此后“青春棚”中有何动静,父母都是不问不管的,棚中

越热闹,来往的小伙子穿梭越紧,他们心里就越欣慰越舒坦,姑娘有本事有
魅力有人缘呵!而他留人家的儿子,长得像个大人了,男性长辈便择日设礼,

净屋焚香,让小伙子向祖宗灵位虔诚磕头,感谢祖宗传给血肉,祈求祖宗一

路护佑。履行罢这道手续,小伙子就成了“正式”的大人,也便可以正式与

姑娘们交往了。
    虽说从理论上讲,经过成人洗礼的小伙姑娘,具备了“大人”的资格

,可以名正言顺地谈情说爱了,但还不可冒冒失失地东串西逛,迎旧识新。

为着心理成熟一些,见识宽广一些,言谈举止得体一些,他们还得先找一个

领路人。小伙子拜一个亲哥之外的“阿哥”(师傅的性质),请他好好“修

理”自己。阿哥除了向“徒弟”传授与姑娘们交往相处的知识和应遵守的规

矩外,还带着他到这个那个青春棚去玩耍,去参观学习,广泛结识朋友,积

累感性知识。同样,姑娘也得先找一个“阿姐”,向她请教有关知识,并跟

着“阿姐”到一些老资格的青春棚去,看那些“棚主”如何动作如何言谈如

何运用眉目,攒足心得,以便以后运作。 接下来才是过“七关”。
首先,“阿哥”为小伙子物色好一个顶尖儿的青春棚“棚主”,在暮色

洇竹,月上房梢时,便领着小伙子到那里去。一阵寒喧过后,“阿哥”看时

机成熟了,便假咳两声,对那姑娘说:“姐姐,你瞧,我这兄弟小公鸡一样

地开叫了,该是谈情说爱的时候喽。我们都敬慕姐姐的好品行,好人材,来

找姐姐,就是请姐姐费心帮忙,提拔提拔我这兄弟,教给他做人的道理,用

姐姐月亮一样明洁的胸怀照亮他的前程,调理他真正成人。请姐姐千万不要

推辞,多谢了!多谢了!”
   “姐姐”心中自是一番甜美滋味,嘴上却要说出十分的客气:“哥哥夸

奖了,羞得我要命!我心笨嘴笨,相貌又丑,咋个挑得起这副担子哟!不过

嘛,既然你们信得过我,我就试一试吧。丑话说在前头,要是闪了火,走了

气,带不出来这位小哥哥,误了他的云彩前程,可不要咒骂我啊!”
   “阿哥”的第一脚踢出去,心头踏实了几分,便说:“天时差不多了,

我该走了,你们下细说一说吧。我这兄弟就交给姐姐喽,他要是哪里说错

了、做拐 (差)了,姐姐得原谅他一下呵。”
   引路的“阿哥”走了以后,姑娘就铺床解被,安排就寝。俩人合衣并排

躺在床上(小伙躺在外侧),漫无边际而又有所侧重地摆谈闲话:你家兄弟姐

妹有几个,田地有多宽,庄稼长得怎么样,牛羊猪鸡有多少,你是家头老

几,平时在家干些什么活,童年有些什么趣事,最近去了哪些地方,街上有

些什么好看好玩的,今天驿道上的赶马哥是老是嫩……姑娘通过种种话题,

了解小伙的家境,推测小伙的性格,也“套”出小伙的见识与修养,掌握他

的素质情况。自然,小伙也由此而“立体”地认识姑娘。讲着讲着,俩人犯

困了,便关嘴闭目,进入梦乡。整夜里,小伙和姑娘虽然同被共枕,却是井

水不犯河水,各人守稳自己的领地,不论青春的热潮怎样躁动,火焰如何炽

烈,也得咬牙憋住、顶住,坚持还坚持,经受考验。即使腰酸腿麻,实在想

翻个身了,也得小心又小心,轻巧再轻巧,以免惊动对方,引起误会。
 
作为回报,小伙子的阿哥要找足包括小伙子在内的7个好小伙子领来让这个姑

娘挑选。过七关时,如果小伙子压抑不住欲火,图谋越轨,他就会被姑娘蹬

下床铺,赶到门外去。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受到乡亲们和姑娘的鄙视,而且很难找到对

象。

      姑娘要是和小伙在接触中动了春心,也免不了会被人看不起。

      姑娘和小伙子过了七关后,就取得了与异性交往的资格,他们就能自由交往。

     不管两人认识的时间是长是短,只要姑娘愿意收留哪个小伙子为自己

青春棚的男主人,其他人都不能干涉。
     只要两情相悦,青春棚中发生什么事情,其他人也不去理会。
 


四、“二彝人”的婚俗

    云南的鲁鸡彝人,称自己为“二彝人”。每到节日,二彝人的男女就整

天整夜地对歌。其中以每年火把节的对歌最为隆重。
 
     在对歌中,二彝人男女不仅交流了思想,联络了感情,有的青年还通

过对歌定下了终身。


     二彝人的婚俗包括定亲、认门户、辞亲人、攮“麦戳”、“廊长

酒”、哭嫁、再难“麦戳”、送喜神等程序。


     当地的青年男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确定关系后,男方就请

媒人带上几十斤酒送给女方的族人。如果女方的亲戚喝了酒,这门亲事就算

定了。定了亲后,两家要互相走访认门户。这时,男女青年都要被女方的亲

友请去吃饭。通过认门户,两人的感情可进一步加深,并多认识一些亲朋好

友。


     结婚时,姑娘要出门了,得向伯伯和叔叔磕3个头,并边磕头边唱“气

无摩”:“侄女要出嫁,不能照顾大爹,请大爹原谅。”伯伯和叔叔忙劝

慰:“姑娘别哭了,这可是你一生的好事,快快起来吧。”这就是辞亲

人。  


    攮“麦戳”是婚俗中最有趣味的。“攮”是捉弄的意思,“麦戳”是

牵马的人,这个人必须是逗人喜爱、福分好、脾气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

的人。
     在结婚的前一天,他受男方之托,牵一匹马带着两个背箱挑担的助

手,到女方家去娶亲。到了之后,女方家要在门外放上张桌子,桌上放一碗

水、一碗酒和几支小木棍,让“麦戳”辨认水和酒,然后“麦戳”取出20斤

米、2瓶酒、1包烛交给女方。
 
    女方接下这些礼物后,就把桌上的小木棍悄悄拿走。姑娘们把木棍的

皮剥去,让“麦戳”辨认这是什么树的木棍,如果他认不出来,姑娘就把大

门堵得严严的。这时候,小姑娘站在最前面,第二排是少女,第三排是大姑

娘。这些人组成一个人墙,然后唱道:“牵马的麦戳,你敢过来?你不敢过

来,就来给姑娘们磕3个响头。”
 


     一般这个时候麦戳都是一直向上冲,但结果往往是败下阵来。姑娘们

则以胜利者的姿态,编出一些俏皮话来挖苦“麦戳”。此时,“麦戳”忙拿

出好烟来招待附近的小伙子,并倒出好酒让他们喝,请小伙子们给自己帮

忙。


    于是,小伙们把“麦戳”抬起来,高高地举过姑娘们的头顶,向着人墙

冲去。“麦戳”在忍受姑娘们的捏手、揪耳之后,最后被按坐到一个水盆

里,这样他就取得了胜利,围观的人都捧腹大笑。这时麦戳站起身来,拜天

地、祖宗,再拜女方父母,然后被请去入席喝酒。
 


    女方在出嫁的前夜,还要吃“廊长酒”,一般都是在当晚10点以后,家

人会置办一桌酒席来请来全村的老人。大伙围坐着酒席,一边吃一边唱着祝

贺姑娘。这天晚上,青年姑娘和媳妇都要陪着新娘,一起唱哭嫁歌。半夜三

更时唱一次,鸡叫头遍又唱一次。
 


     姑娘离家之前,年轻媳妇和姑娘们还要为难一下“麦戳”。一般都是

在“麦戳”的脖子上挂一串马铃铛,然后大伙手拉手围着八仙桌跳舞,“麦

戳”则带着铃铛跳起舞来,声音特别响。他要是跳累了,铃铛不响了,“照

顾”他的姑娘还会帮他摇铃铛。
 


      最后就是送喜神了,大家闹了个通宵达旦后,新娘会被扶上“麦戳”

牵来的马上。这时,她会拉着兄弟和亲人的手,哭着不愿意离开。
 
     “麦戳”则要用钱、烟、酒把自己的马铃铛赎出来,挂在马脖子上。

他的帽子会被姑娘们挂上花布条、辣椒、草绳,脸上会被涂上很多锅底灰。

可他还要笑着牵上马匹在门口绕一圈,之后送亲婆骑上马绕桌子一周,“麦

戳”就把新娘接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