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酒泡小米兼谈小药

 鱼老娃 2011-10-07
浅议酒泡小米兼谈小药
2009-10-04 06:32

近日闲翻《钓鱼》杂志11月下期,读到江苏丰县史为林先生所作《对酒泡小米的质疑》一文时,不觉心动,多看了两遍。文中对酒泡小米在垂钓中实际产生的作用发生了怀疑,特别是“酒”对于招鱼和诱食所起的作用发生怀疑,并通过简单的试验加以证明。但最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仅作为一个疑问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在这里,我就试着来参与一下。

笔者在没有使用商品饵之前,一直是用酒泡大米(因我地不产小米)来打窝,用蚯蚓施钓的,而且周边的大部分钓友都是如此。注意这里是泡,不是拌。因为泡的时间长,酒会被大米吸收一部分,大米膨胀一点。这与拌有所不同,拌的吸入的量很有限。大家知道酒的主要成份就是乙醇,俗称酒精。史先生在第一个疑问中把人畜不太爱酒与水中的鱼儿来作比较,我个人认为是不妥当的。酒是在粮食作物通过发酵后采用蒸馏等加工工艺所产生的提取物,乙醇成份相对集中。猫狗的食谱中有没有酒精类,是不是就能说明鱼的食谱中就没有含酒精类的?这个问题史作者来了个类推,不置可否。但事实上史作者自己的实验说明了问题,在他第四个疑问中说:“总的感觉两者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有出鱼的窝子,也都有不出鱼的窝子。”实践证明鱼还是吃含酒精的食物的,只不过是吃不吃得好的问题。

在史作者的第二个疑问中,也可以证明鱼是吃含酒精食物的。比如史作者提到的麝香小米就是含酒精的商品诱饵。千万不要认为麝香小米是用天然麝香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的,麝香小米里面如果检测不到乙醇的成份,打死我都不信。只不过是绝大部分的钓鱼人受宣传的影响,以为麝香小米无酒无缘。而在现实的垂钓中,包括史作者的很多钓鱼人都喜欢用麝香小米,充分说明含酒精成份的商品饵鱼是不拒食的,而且效果还不错。当然这里不否认麝香小米中其它的物质也在起作用。弄清了这个问题,其余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1、水中的鱼儿为什么喜欢吃含乙醇的食物。说到底,乙醇是有机物发酵后的产物。生活在水中的鱼儿,经常会遇到一些生长在水中或落入水中的有机物的发酵后残留,而且经过它们的试探浅尝,发现味道还真的不错。现代的发酵工艺也表明,有些物质经过发酵后,蛋白质、脂肪等会被生物莓分解,营养成份大幅提高。所以鱼在长期摄食过程中,也发现了发酵物好吃且营养丰富,这些含乙醇的发酵物也成为它们食谱中的一部分,所以包括酒泡小米之类的含乙醇物,鱼不会拒食。

笔者曾用过发酵饵,而且钓上多种淡水鱼类,如鲤鱼、草鱼、鲫鱼。我制作的方法是将玉米加入麸皮蒸熟,冷却后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酵母,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玉米和麸皮发出淡淡的酒味即可使用,使用的效果很不错。因此酒泡小米或大米可以视作这种发酵的借用,不经过发酵,直接将发酵后的提取物来加入到小米或大米中来诱鱼,这种使用方法并不是从众,用了有效果才会“从”,相信绝大部分钓友不会盲从的。

至于酒是用浓还是用淡好,从很多人在争论这一点上来讲,两者的区别不大。笔者曾在十年前做过试验,试验方法是在一个鲫鱼比较多的野生塘中,用56度的酒泡大米和38度酒泡大米分别在从没有钓过的地方分别各打两个窝,每窝都是30粒酒泡大米。并且请钓友老涂帮忙,两人同时钓,即他也钓一个浓窝淡窝。最后结果是浓窝来鱼很快,单位时间内上鱼较少。淡窝来鱼慢,鱼可持续上,在我的一个淡窝中,一个小时内上鲫鱼达13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浓窝中还有鱼,淡窝无鱼。这个试验说明,酒的浓度,只影响诱鱼快慢和留鱼时间。

2、钓饵为什么不用酒泡。既然酒泡小米或大米可以作为窝子用,为何不能在钓饵中加酒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不是厂家不好生产或保存。含酒味的钓饵有很多,麝香类的饵料都含酒味,只不过是人闻不出来而已。能闻出来的麝香玉米粒和麦粒,在水库钓大体型鱼时,起的作用可以在很多媒体上看到。再有酵字头的饵料如酵鲤、酵草、酵鲢,酒味九一八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带酒味的饵料在诱鱼时,可以不在意酒精浓度,但做钓饵时,一定要注意浓度,过高的浓度会使鱼拒食。因为在平时大自然中发酵的食物,含酒精度是很低的,所以鱼儿们吃得很舒服,如果突然浓度过高,鱼会很不适应,自然会拒食。这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而与含酒精的饵料能不能做钓饵无关。很有趣的是史作者提问时说“为什么钓饵无人用酒泡?”这里用了一个“泡”字,为什么不泡,包含者两方面的因素。如果是像玉米粒等坚硬的大颗粒,不泡软了怎么用?所以酒泡玉米粒可以直接做钓饵。如果是把雪花粉、玉米粉等用酒泡了再做钓饵,状态会出问题,所以钓鱼人不把这些东西用酒泡了再钓鱼,而是在和好后,适量加一点点酒就行了。

换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拿一般的商品饵和酒配饵作个比较。商品饵大部分是不含酒的,看一看商品饵的包装说明就知道,往往都在成份表里写上“XX诱食剂”,看了觉得玄,其实无非就是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类。这一点我很赞同史作者在疑问六中写出的观点,加酒类的饵与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类的饵从诱鱼效果上来讲,要差得多。这也是我目前非常喜欢使用商品粉饵的原因,当然也是厂家在制造饵料时,使用高档一点的添加剂,而不使用酒的原因之一。

而酒泡小米对于消费水平相对不高的钓友来讲,的确是一种诱鱼良剂,制作简单,造价便宜,而且长期存放不坏。所以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钓鱼人喜欢用。这类人群中,有些善思考者,发现酒泡小米的诱钓效果有时会很不理想,所以琢磨着加点什么东西进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就有了中草药、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加入其中,催生了药酒、VB米等诱饵,而且这些诱饵是从实践中来,在特定的鱼情下很有效的,千万不要视为放之四海皆准。

3、不要只看酒泡小米的诱鱼作用而忽视留鱼作用。在喜欢上商品诱饵的同时,我还是在用酒泡小米或者麝香小米,甚至酒泡玉米、麦粒、玉米渣等等。商品诱饵招鱼快除了诱鱼成份较高级以外,雾化时快速向鱼传递食物信息也很重要。但细颗粒的商品诱饵雾化后在水底较分散,鱼吃进后很容易被腮留住。所以酒泡小米这时候能起到补充商品饵不足的作用,也就是既提高了商品饵的诱鱼作用,又起到了很好的留鱼作用。这一点在野钓时,常常被很多钓友忽视。

史作者的酒泡小米与不泡小米打窝试验并没有说明问题。做这样的实验很简单,但要注意设置条件,记录参数。比如这个试验点鱼多不多,打窝量,来鱼的时间,钓上鱼的尾数等等,这样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笔者也有试验,在一个大玻璃缸中,一头放入酒泡小米,一头放入小米,然后再放入十尾小鲫鱼。小鲫鱼适应新环境后,开始对嗅到食物的信息,开始觅食。有七尾鱼陆续到酒泡小米处,有两尾鱼到小米处,有一尾游荡。如果这时垂钓,两处各钓起两条,是否能说明两处的效果相同?钓起来多少条与进窝多少尾没有关系,因为这里着重看的是诱鱼作用。所以史作者的对比试验没有说明什么问题,需要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检验才行。

史作者在文中提到“小药”,小是说明用量小;药是说明不是常规饵,可以治一些钓鱼中的疑难杂症。但究其根本无非还是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或有机盐类。在钓界有句调侃话:“不吃不吃加点药”。这是王永贵大师说出来的,他加的“小药”就是水,他跟周边的钓友开了个玩笑。而这个玩笑说明一个心态,在鱼钓不好的时候,总想加点什么物质能解决鱼不吃或不好好吃的问题,特别是竞技比赛中,钓手总希望有一种“小药”能一招致敌。但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鱼情是千变万化的,不能公式化地用饵。所以“小药”的使用需要非常慎重,一旦使用不当,效果适得其反。同时,这个玩笑说明“小药”并不神秘,也可能就是钓者常用的一种东西,只不过在特定的鱼情下,有人想得到需要用一点,有人想不到,怀疑别人用的是很特别的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比如猪母奶、甜菜碱,刚有人用的时候,总是偷地在饵料中加一点点,遮遮掩掩,弄得别人也跟着神神叨叨的,结果一公开,大伙都知道了,简单得很。

至于作者提到“总有那么一天,在钓鱼比赛中,使用‘小药’也会像奥运会禁止服用兴奋剂一样被严格禁止”一语感到莫名惊诧,因为“小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害的禁止,无害的也禁止,岂不是胡子头发一把抓?我想这句话说出来,与作者潜意识里认为“小药”是见不得人的,不太正当的有关系。究其原因,也是与某些用“小药”的在加的时候总是神神秘秘,怕见人分不开的。所以我们需要提倡,对鱼有害的添加剂,我们坚决抵制、谴责;对鱼无害并对钓鱼能起到作用的小药,理直气壮地用,不要怕别人看见。钓鱼嘛,就是个娱乐,没有必要弄得很神秘,很害羞。

 总之,对钓鱼中遇到的事情提出质疑,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但这些问题还需要科学地看待、科学地检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认为酒泡小米或药酒在钓鱼中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其中的酒起到的是直接诱鱼作用,还是起到媒介的作用,个人认为两者兼有。因为乙醇既能直接诱鱼,而且很多诸如维生素、氨基酸、糖类都可以溶于酒精中,而这些物质对于鱼都有诱食作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0b3f90100bqf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