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瘾”的成因及对策-------陈忠联

 剑走偏锋8800 2011-10-07

“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网瘾成因之网络特性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网络确实具有引人入胜的特性。

  首先,网络上的可匿名性使网络交友成了一种流行。

  网络可匿名性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不需要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身份,所以即使彼此谈得再投契,也不担心对方给自己带来伤害。而另一方面,每个人在网上的资料或信息都可以随意填写或更改,可以给自己起名叫刘德华,也可以说自己身高有180厘米,这些都给了孩子自我修饰的空间。也许生活中的自己不够完美,然而网上的自己可随意塑造。这些好处就使得网络交友成了一种流行。如果是一些本身平时就和周围的人存在沟通障碍的孩子,就更喜欢上网寻找“知己”了。在他们看来,这些不认识的人似乎更能理解他们。

  第二,网络上的便利和自由是吸引青少年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对很多青少年来说,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我甚至听过有的孩子说:“饭可以不吃,网却不能不上!”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自由性。和去图书馆借资料,去书店买书比起来,上网只需要坐下来,敲几下键盘,就可以跟全世界的信息库互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便利极了!另一方面,网络可以让孩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意进出各个网站,满足了他们自由自在翱翔的心理需求。

  第三,虚拟的网络空间给了孩子逃避现实的最好去处。

  我曾经坐下来和一些很迷网络游戏的孩子聊过。结果发现,他们并非只像家长所抱怨的那样一味贪玩,不爱学习,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深层的心理原因。很多孩子对我说,他们喜欢游戏中交流、团结协作跟竞争的感觉,这让他们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也有一些孩子说,自己最开始上网玩游戏是因为某次考试不好,回家挨了老爸、老妈骂,心里很是郁闷。于是出门和同学跑到网吧去打游戏解闷。结果发现,现实中无法找到的成就感,他却能在网络上轻松获得,于是当然选择继续乐在其中。

   网络呼应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正是因为网络本身具有这么多“迷人”的特质,才使得孩子喜欢上网。而之所以会沉迷其中,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恰好有些心理特性是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满足的。它们包括了——

  1. 认知需求。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对周遭的事物充满好奇。而网络的便利和自由的特性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外部世界最好、最便捷的方式。网络上的信息量不仅庞大,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自我实现的需求。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需求”。有些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够优秀,与伙伴相处得也不够融洽,情绪上总是很低落,缺乏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而在他们玩网络游戏时,相对而言较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况且游戏输了,可以自己作主,不断地重复来过,生活中却不能如此,这些都大大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3. 人际交往的需求。

  有些孩子个性比较内向,不太善于和同学或伙伴相处,可在网上却能交一大堆的朋友。原因就是网络具有可匿名性的特点,可以让他们突破许多心理障碍,对着陌生人畅所欲言,弥补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交友不畅,也达成了情绪宣泄及交流的目的。

  4. 性心理满足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性心理懵懂的时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而我们国内在这方面的教育还有所保留,家长也总是谈性色变,留给孩子很不好的心理暗示,结果反而更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你们越不想让我知道,我就偏要知道。”而网络在这方面的开放,恰好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也满足了他们了解性的需要,因而让很多孩子沉溺其中。

 

催化网瘾形成的环境因素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更会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首先,家庭的不和谐。

  研究发现,90%有网瘾状况的青少年都来自家庭紧张的环境。

  我之前提到的朋友15岁的女儿,原本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之所以开始喜欢外出上网,其实与一年前父母开始吵着离婚大有关系。有许多孩子和她一样,当他们明显感觉到家庭中亲人的关系出了状况时,为了逃避这个令人不快的环境,就会沉迷到网络之中,因为在网络的世界中,他们不需要面对父母争吵不休,甚至于肢体暴力等让人不知所措的状况。

  第二,亲子关系的障碍。

  当孩子觉得跟父母无法沟通,不被理解,或无法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时,因倍感压力就会兴起反抗的念头。而当反抗失败,心中积累了许多郁闷,这时网络对他们来说,就会是排解郁闷的一个渠道。有一个16岁的网瘾男孩就告诉我:“其实每天在家里上网也很闷的,生活一成不变,十分无趣。可我会持续这样做,父母越不让我上网,我就越要这样做,只有这个方式我才能躲开排山倒海的压力,并且成功地气到爸妈。”可以说,青少年上网是一种逃避,是他们缓和焦虑情绪的一种手段,是他们对现实的无望和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反抗失败的一种补偿。

  第三,学习上遇到挫折。

  有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升入重点中学之后,因为竞争加剧,成绩就下滑了。原本自信满满的孩子,现在感到挫折不已,如果父母这时没有及时地挺身而出,提供孩子情绪上的辅导和协助,孩子的自信就会一落千丈,而遁入网络世界中,去寻找成就感。曾有位家长告诉我,他17岁的孩子,原来成绩一直都很好,在升中学后无法适应巨大的竞争压力,可在网络中他却找到了满足感,凭借自己的聪明,他现在可以在四五千人上线的网络游戏中排名第一、第二,表现非常优异。对他来说,在课堂中没有办法得到的成就感却在网络中找到了,也使他更加不愿再回到课堂。

  第四,人际交往的受困。

  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赢得同伴的接纳跟赞许是很重要的心理任务。有些孩子因为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或外型不够讨好等因素,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与同学良好相处的任务。若还受到周围同学一些玩笑式的嘲讽:“你太逊了,根本不配……”就容易逃避人际关系,躲到网络上去。

 

性格因素

  另外,以孩子本身的性格来说,也有一些是比较容易造成上网成瘾的。

  缺乏自信——

  有些孩子比较缺少自信,这通常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从小在父母的严厉教导下长大的孩子,很可能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有极差的自我评价,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易受他人欺负。上网可以让他找到一些虚假的自信。

  喜欢幻想——

  有些孩子本身就是爱幻想的,想象力丰富、非常理想化,那么网络世界恰好让他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了发挥的地方。

  自制力弱——

  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也是网瘾的高危人群。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父母太过溺爱,从小到大都没有学会怎样合理地节制自己,当他上网,发现有些游戏很有趣时,往往就一发不可收拾。

 

当今时代的社会因素

  在2006年,心理学专家高文斌博士根据研究认为,青少年网瘾现象跟我们当下的社会状况很有关系,觉得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三个缺失。它们分别是:

  第一,父亲功能的缺失。

  青春期的男孩往往很需要父亲的情绪支持,对他们来说,父亲代表了规则和秩序,而这与孩子自制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然而,这一功能在现在的许多家庭中都处于缺失状态,父亲往往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常常奔波在外,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又或者是一些父母离异的家庭,如果孩子是跟着妈妈生活的话,父亲功能就更容易被忽视。所以,如果你去过网吧,就不难发现,沉迷网络的孩子中很大多数都是男生。

  第二,游戏缺失。

  在我国,青春期的孩子刚好是初高中阶段,学业异常紧张,还要面对升学的压力。这都使得他们少了许多游戏的机会,再加上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不够丰富,他们往往无法在日常游戏中得到满足感,就会转而他求,到网络游戏中去寻找感官和心理的刺激,也使得网络游戏风靡起来。

  第三,同伴缺失。

  现在中国的城市中,通常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内的玩伴为零。而在学校里,因为课余时间的有限,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们常常有种孤独感。当现实中的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他们提供了方便而广阔的交友机会。

  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恰好弥补了这三个方面的缺失,所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迷上网络了。

 

 

父母调整心态,帮助孩子摆脱网瘾

  家中的孩子上网成瘾,家长往往心急如焚。我接过好几个家长电话:“陈教授,我把孩子交给你,请你帮我治疗他的网瘾。”

  能被家长们信任,对我来说当然是个极大的鼓励,然而这个想法却需要调整。

  通常的回应是:“请等一等,要改变孩子的网瘾,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父母自己。”也就是说,先改变父母的心态,再改变孩子的现状

  为什么这么说?

  如同我们前面所说,90%染上网瘾的孩子都有家庭关系紧张的原因,也可以这么说,孩子的网瘾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除非父母先改变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建立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家庭情绪氛围,让孩子能够有足够的情绪支撑力,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才能让改变持之以恒。否则的话,孩子只会持续躲避在网络世界当中,拒绝跟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以及其他人沟通。

  所以先让我们来看看父母可以做什么样的调整。

  第一,改变注意焦点。

  有些孩子有网瘾的原因,是因为过去父母的严厉要求、过高期许,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动机:“反正怎么学,也不会让父母满意,我根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那不如索性放弃。”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父母首先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注意焦点,并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妈最关心的不是你的学习成绩,我们也不那么在乎你是否能考上重点学校。对我们而言,你的心情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告诉孩子,父母关注的焦点早已经做了转移,你们不会只看他的成绩,而是更关心他的心情,如此一来,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心灵呼吸的空间,化解原本紧绷的亲子关系。

  第二,改变对上网的态度。

  父母的首要目标,是先打开亲子沟通的渠道。之前有不少父母告诉我,他们在发现孩子沉迷网络,屡劝不听时,就会动手把电脑关了,搬了,甚至砸了!然而发觉似乎完全起不到效果。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又多了一个例子来证明父母是多么不懂他,不理解他。

  所以父母比较好的做法是,开始学习去理解孩子。比如有一对上了年纪的父母,下定决心开始学上网,妈妈原本是个电脑“白痴”,连电脑开关都找不到,一点点开始学用网络,直至可以很轻松地发送E-mail

  而她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就是发给儿子的 :“老妈很关心你,可总是碰不到你,所以发个邮件问候你一下。”最后还附注一句,“我发觉,发电子邮件还蛮方便的。”

  结果当天下午就收到了儿子的回信。

  这个做法精彩极了!会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理解他的,而不是毫无道理地完全排斥网络的正面功能,大大有助拉近亲子的心理距离。

  第三,适度为自己之前不理想的举动表达歉意。

  许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惊呼起来:“这怎么可以?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哪有大人跟孩子道歉的道理呢?”

  事实上,孩子对父母的抵触情绪往往可追溯至某一次事件,导致了他们就此认定,父母是不尊重他的。例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16岁的网瘾少女,她辍学不念书,跟男友同居,让父母很头疼。而现在的她,心中对母亲充满怨恨。和她详谈过后,发现某次“火锅事件”是令她改变的导火索。13岁那年,她在和同学吃火锅,母亲找上门来,当着大家的面打了她一巴掌。她告诉我:“这一巴掌,就把我们的母女之情打掉了!妈妈怎么可以当着我同学的面打我?”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这事没啥大不了,打一下有什么了不起,但对青春期好面子的孩子来讲,这可是很大的事情。

  如果父母意识到某些事情做得的确不妥,主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就会软化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结,同时也是高明的情商示范。

  父母往往觉得“对不起,爸妈错了”太过矫情而说不出口,那就不妨采用一些比较婉转的做法:“我当时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现在想来我觉得真的很抱歉。”

  如此尊重孩子的做法可以化解家长与孩子间的芥蒂,让孩子找到和父母持续沟通的动力。

 

网瘾的治疗

  想要摆脱网瘾,就得先要评估网瘾的程度,再采取相应的办法。根据网瘾深浅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级别。

  1级:对网络有所依赖,但程度较轻,或成瘾时间较短,此时治疗大有可为。

  2级:对网络的着迷,已经对学业和人格成长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此时的治疗就需要一些时间。

  3级:病理性的网络成瘾,属于最严重的网瘾状况。

  “病理性的网络成瘾”指的是,因为沉迷于网络,不仅对学业及生活造成影响,同时因情况严重,也改变了当事人生理上的状态。这种严重级别的网瘾,与毒瘾、赌瘾的原理十分相似,上网的愉悦会刺激当事人的大脑神经中枢,破坏内分泌的平衡,分泌大量“多巴胺”(Dopamine),它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长时间上网,会在大脑诸多神经元中制造“上网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会使大脑对上网产生持续的兴奋感,不易戒断,因此就如同戒毒瘾一般,专家们会使用药物来协助治疗网瘾。如果孩子属于这一级的网络成瘾,则需要找精神科医师,或求助于专业的机构。

  针对那些病理性的网瘾患者,住院治疗是一有效途径,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抗焦虑类、抗抑郁类精神药物可以缓解成瘾者的不良情绪,为心理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用于治疗抗网瘾的药物主要有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s)和心境稳定药(mood stabilizers)。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在接受抗抑郁药单一疗法的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上网成瘾者明显减少了上网行为;而在接受单一或多种心境稳定剂疗法的成瘾者中,有一半以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目前,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已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帮助孩子摆脱网瘾

  除了求助于专业医生及机构,帮孩子有效戒除严重网瘾之外,父母也可在家中,辅佐孩子一步步地摆脱网瘾。

  首先,先帮助孩子恢复规律,再去想学习。

  许多父母强迫孩子立刻回到学校,以帮助他们逃离网络。事实上,孩子学业落后一大截,冒然把他们拉回学校当中,只会更加深他们的挫折感,往往会让他们逃离得更快。所以父母这时应该采取渐进式的做法。

  首先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因为有能力过规律的生活,就代表拥有自制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制能力,他们就更有心理筹码摆脱网瘾。

  所以,父母这时应绝口不提网瘾,然后跟孩子打个商量:“这样吧,你这个年龄正在长个儿,如果能睡眠充足,正常作息,那就会有好的体格,以后才更讨女孩喜欢。”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沟通,问孩子自己希望怎样安排正常作息,如果父母用询问而不是强迫、命令的方式,得到的答案往往会令你大吃一惊。

  我曾经跟一个离开学校二三年,18岁的网瘾大男孩谈过话,他平时三四个晚上不睡觉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我问他:“身体锻炼会让你看起来更有精神,更迷人……你希望怎么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他的回答竟是:“晚上12点睡,早上八九点起床吧!”哈!太让人惊喜了!(我心里的底牌是,他能说中午12点起床就不错了,他通常中午12点还没睡觉呢。)而且后来他真的做到了!当大人给孩子成人般的尊重,他就会有超乎年龄的成熟反应。

  第二,鼓励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

  网瘾的孩子最缺乏的是自信跟自制力。父母可以建议孩子找时间做体能锻炼,甚至陪孩子一起锻炼。心理学研究发现,持续不断的体能锻炼不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大有帮助,对孩子的自信和自制力也会大有提升。原因是,能够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情,它本身就需要超高的自制力。(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持续锻炼的原因。)正面的经验会导致自信的感受。当孩子的锻炼计划能够不断地实行的时候,他就每天累积了一些自信感受。

  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大男孩,后来就开始锻炼,每天去健身房,也就逐步找回了自信及自制力。

  第三,教给孩子疏压的技巧。

  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并不亚于成人。面对压力而适应不良,往往就会导致他们再次逃离现实生活。情商专家发现,最有效的疏压呼吸方式是用142的方式进行吸气、屏气、吐气。(例如,2秒吸气、8秒屏气、4秒吐气。)这样持续做上5分钟,压力感就会大幅疏解,而找回了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当孩子知道他有能力放松自己的时候,面对压力他就更轻松自在。

  第四,肯定及鼓励孩子的正面改变。

  只要孩子做到了他们自己原先的计划,每天锻炼,正常作息,父母这时得逮住机会大大地奖励。它可以是口头上的称赞,“孩子你太棒了!你说到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也可以适当地给一些物质上的奖品,例如孩子心仪已久的运动鞋、CD等等。

  但这里要十分谨慎,如果孩子认为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外在的诱因(礼物)的话,很有可能削弱他改变和学习的内在动力。万一外在诱因停止,他的改变也可能随之消失。

  所以若要给礼物做奖励,我个人的建议是,父母应特别强调,是因为孩子内在人格特质的改变,才获取了这些外在的物质肯定。例如, “你说每天9点起床,而这两个星期你的确都做到了,我们看得出你是个说话算数,可以自己做主的好孩子。所以买东西给你,是对你这个良好特质的肯定。”将奖励和他的人格特质紧密连接,才是最佳的鼓励做法。

  万一孩子没做到承诺的事,也可以适时地做一些惩罚,而这个惩罚最好是孩子事前就同意的。过去的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自己决定奖励或惩罚,他的做法往往会出人意料,愿意付出的代价比父母想象的高得多,而更能达到激励及惩罚的效果。

  第五,帮助孩子安排其他的生活重心。

  接下来就慢慢地引导他们安排其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了人际互动的机会,爱好的培养等。由此就慢慢压缩了上网的时间,当他们的生活重心从网络扩展到了其他层面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兴趣做其他的改变尝试。这需要一些过程,父母千万不能太着急。

  第六,提升孩子的学习动机和自信。

  接下来的任务——协助孩子找回学习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个家教,在家里帮孩子把落后的功课补上,让孩子对回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感到较有把握而充满信心。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他想回学校读书,父母都会提供他所需要的协助。

  当有一天孩子若无其事地说,他想回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建议父母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欣喜若狂,跳起来欢呼,因为这只会让孩子有“之前都上当了”的感觉,父母太过兴奋的表现,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而又萌生逆反心态,容易重蹈覆辙。父母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学周杰伦装酷,孩子说:“爸,我下礼拜想回学校看看。”老爸就可“轻描淡写”地回答:“行,有什么事我们能帮上忙的?”让孩子觉得这是由他做主的,而不是什么喜获重生的天大转变。回到学校才是孩子要面临挑战的开始,因此父母应陪着他一起轻松自在地面对这个转型。

  网络是孩子暂时的心灵避难所,当父母意识到,自己本身有许多可调整之处,而先从改变家庭关系及情绪氛围着手,孩子就不需要到网络上去寻求庇护,慢慢地就会摆脱网瘾,回归真实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