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的养殖史

 司的图书馆 2011-10-08

珍珠的养殖史

信息类别:珍珠养殖 发布日期:2007-05-11 14:32:00 浏览:354

    珍珠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距今2亿年至1万年为珍珠自然形成阶段;距今1万年至17-18世纪为采珠阶段;1888年至今为养珠阶段。

    中国的北珠在明末清初濒临消失,南珠在1695年自然资源也已近枯竭。十八世纪后期印度和斯里兰卡珠场的产珠杜蛎资源也已消耗殆尽。到十八世纪末期天然珍 珠产量骤降,价格节节高升,几乎比最优品质的钻石价格还贵。这段世界珍珠历史上的“黑暗时代”一直延续到1888年日本养珠之父御木本幸吉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珍珠养殖场,至此开创了人类养殖珍珠的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做早进行养殖珍珠的国家。养殖珍珠技术始于宋代,宋庞元英著《文昌杂录》中记载了珍珠最原始的养殖方法:“据礼部侍郎谢公日,有一养珠法,以 今所作假珠,择光荧圆润者,取消大蚌蛤,以清水浸之,饲其开口,急以珠投之,濒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来玩月华,此经两秋即成珠矣。”从现在国内某些博物馆 所收藏的宋代佛像珠也可以证明这一史实。这一简单养殖法,尽管当时尚未形成科学理论,但已与现代养殖法近似。这一养珠技术比西欧十七世纪中叶博物学家林标 发明珍珠养殖法至少早600多年。中国早在十三世纪时已从养殖一般珍珠发展到养殖象形珠,按中国的养殖法,将铅或锡制的佛像核塞入产珠贝内,放在水中养 殖,待1-2年后再将贝捞回取出佛像珠。据历料记载从十三至二十世纪中国人以稳定的佛像珠产量,在商业上获取了相当丰厚的利润。

    1880年御木本幸吉在中国古老养珠法的基础上,将各种不同材料放入蚌体内养殖,结果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珍珠。1883年御木本幸吉克服了水质污染和红潮干 扰,成功地获得半圆形的纽扣珠。1905年红潮损坏了御木本幸吉的9万只贝,就在25年心血被毁、已濒绝望之时,却意外地在贝类肉体上发现有一伤口,用小 刀探之,觉得内有一硬物,当剖开时,果然是一颗半圆形珍珠,在其他贝中找寻,又找到四粒,这些伤都在同一部位----外套膜,这样养殖珍珠的奥秘终于被御 木本幸吉的贡献外,更重要的是有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鼓励养殖珍珠,并大量出口换汇。到1920年时,日本人尊称御木本幸吉为“养殖之父”。日本天皇还御赠 手杖一枝,而御木本幸吉的名字由此闻名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