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史——中国珍珠的历史足迹

 司的图书馆 2011-10-08

珍珠史——中国珍珠的历史足迹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中国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珍珠之邦”。中国的珍珠史始写于6000年前的大禹时代。据《海史•后记》记载,公元前约4000年,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根据大禹的生活区域分析,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地区,珠玑与诸暨谐音,今天的珍珠之乡诸暨,或许就可能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产珠区。据《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的嫔,即蚌之别名。此后的一千余年中,有关珍珠的记载更是不绝于经传,留传后世的《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都有对珍珠的描述。据《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这至少说明,中国人用珍珠作装饰的有记载历史可远溯至周朝初始。自秦汉以来,珍珠饰品更是迅速普及,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无不以珍珠装饰为荣,于是捕珠业开始兴起,许多渔人甚至以捕珠为生。汉朝开始区分采珠区,将珍珠产区分为南北两地。北地以东北的牡丹江、混同江、镜泊湖等地的淡水珠为代表,史称北珠;南地以广西合浦地区北部湾海域所产的海水珠为代表,史称南珠。 黄帝时期,出现黑蚌珍珠
      夏禹时期,进贡供品中出现南海珍珠
      管子称:“珠者,阴之阳也”。
      汉代时,称海南为“珍珠崖郡”。
      司马迁《史记》称:“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
      后汉书中记载,广西以采珠换取粮食为生。
      宋代时期,发明养殖珍珠方法并将此方法传给日本。
      清朝已经使用珍珠粉。
      古今所称“掌上明珠”、“明珠入抱”指的也是珍珠。
      据调查,现今每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串珍珠项链。      由于珍珠是权力象征和高贵、财富的标志,古代的许多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纷纷发起掠夺珍珠的战争。自古以来,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翡翠与珍珠,一直被誉为珠宝界中的“五皇一后”,受到人们的偏爱。珍珠也的确像个仪态万端的贵妇,以其高贵的身份、华丽的容颜、典雅的仪态、纯洁的品性,悄无声息地满足着人类的爱美之心。据地质学家考证,距今2亿年之前的三叠纪时代已有大量贝类开始繁衍。有了贝类,才可能孕育出有珍珠。至于人类是何时何地最先发现并利用珍珠的,我们已无从考究。我们所能知道的是,自从被发现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它的天生丽质爱不释手,不但将其视为天赐之物,奉若神明,而且将其视作财富与华贵的象征。南珠为海水珍珠,历史上盛产于广西合浦县的北部湾海域。这里风浪较小,且流水相激,咸、淡适中,水质上好,水温适宜,特别适宜珠母贝的繁衍。古时有白龙、杨梅、青婴、平江、断望、乌泥、珠沙等七大珠池。合浦珍珠历代受到皇室的重视,岁岁向皇室进贡。在汉代,合浦有数千人以采珠为生,史称“珠民”。《后汉书•孟尝传》曾记载一个“合浦珠还”的传奇,其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可以质疑,但我们无可质疑的是其所反映的合浦当时的采珠业的繁荣程度。晋太康三年(218年),为确保皇室的珠宝供应,晋武帝特别下诏,派兵守护廉州珠池,严令庶民不得自行入海采珠。一应采珠事宜,须由官府统一部署。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采珠鼎盛期。明朝历代皇帝均有采珠令,仅明弘治12年,即采珠28000两。由于年年开采,到嘉靖5年,因为珠贝少而稚嫩,珠民采不到珠,多有饥饿而死的。当时巡抚都御史林富上疏《乞罢采珠疏》,疏中说道:“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而得珠仅80两,天下谓以人易珠,恐今日虽以人易珠,亦不可得。”以后历代合浦珠池都为皇室的重点管辖之地。明嘉靖年间在合浦县白龙村建立了珍珠城。目前,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的珍珠,大多都是合浦出产的。历代滥采使南珠损失惨重,南珠资源终于在清朝后期枯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