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常识及防治

 2222z2 2011-10-08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糖尿病的基本特征是长期的高血糖。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得不到及时的、恰当的治疗,则会发生双目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血管病变或心脏病变,以致危及生命。糖尿病是一个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世界已有1亿多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人总数至少有1000万,约占总人口1%。
   
  造成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的原因为:
  (1)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总热量增加,脂肪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减少及体力活动减少;
  (2)糖尿病防治教育普及工作不够,人民群众自我防治糖尿病的知识不够。
  非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及阳性家族史;
  (2)年龄,随年龄升高而上升;
  (3)肥胖;(4)巨大儿或分娩巨大儿的母亲;
  (5)胰岛素抵抗;
  (6)脂肪代谢紊乱,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
糖尿病起病时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有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或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症状,或因诊治其它疾病而发现糖尿病的。
  1、典型症状是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血糖水平高于肾糖阈,尿中排糖,尿的渗透压提高,尿量增加。尿糖增多,尿量相应增加。每日尿量可达5公斤。由于丢失水分,病人感觉口渴,饮水量增加。饮水增加是为了补充丢失的水分,并不是因为饮水增多才使尿量增加的。
  吃的食物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但组织细胞不能利用和储存,大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病人感觉饥饿,饭量增加,体重仍下降。
  2、起病时无症状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较高,高血糖是从何时开始的难以确定。
  3、时常有因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症状,经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的。例如,病人因视力模糊到眼科,眼底检查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再化验血糖,证实为糖尿病,其时糖尿病早已存在。因贫血、浮肿就诊于内科的病人,经检查发现为糖尿病性肾病,才开始治疗糖尿病。女性病人外阴搔痒求治于妇科,经检查发现糖尿病,其外阴搔痒是尿糖较多所致。病人因恶心、呕吐、腹痛、嗜睡乃至昏迷到急诊室,可能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约有半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时,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4、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不一定都有糖尿病,定期复查血糖可以判定是否患糖尿病。不是糖尿病,则高血糖不会持续存在。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各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低血糖及昏迷、乳酸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但潜在的糖尿病或隐性患者为数不少, 可引起并发症。
  糠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
   1、心血管病变
  血糖指标长期过高会导致大血管损伤,从而大大提高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病率。
  2、眼睛病变
  毛细血管病变会导致糠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毛细血管瘤和眼底出血。玻璃体和视网膜受损,最终导致失明。
  3、神经系统病变
  过高的血糖指标时间越长,神经系统受损的次数越多。主要是下肢病变(临床称为“糖尿足”)
  4、肾脏病变
  人体内重要蛋白质长期“糖化”也会导致肾损伤。并发糠尿病性肾病。
  此外,还可并发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口腔疾病、脂肪肝、糖尿病性阳痿等。
    按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等于或高于140mg/dl(7.8mmol/1)或者餐后两小时血溏等于或mg/dl(11.1mmol/1)方可诊断为糖尿病。
  医生在做出诊断时,往往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患者已有糖尿病的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血糖等于或mg/dl,或者有一次餐后或服糖后两小时血溏等于或200mg/dl,就能诊断糖尿病了。如果完全没有糖尿病的症状,则需要有两个血糖值达到或超过糖尿病诊断标准方能做出断。糖耐量低减则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裼 一种状况,糖耐量低减者一事实上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其血糖又已经不正常,服糖后两小时血糖等于或高于140mg/dl而又低于200mg/dl不能诊为糖耐量试验的结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40-200mg/dl不能诊为糖耐量低减。
   下表可供诊断糖尿病或者糖耐量低减时的参考:
  ——————————————————————————————————————
  (mg/dl) 正常 怀疑 糠尿病
  空腹血糖 <110 110-139 ≥140
  
  餐后两小时血糖 <140 140-199 ≥200
  
  服糖后两小时糖 <140 140-199 ≥200
   正常 糖耐量低减 糖尿病
  —————————————————————————————————————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建议,他们认为与空腹血糖140mg/
  dl相应的餐后两小时务mg/dl相应有空腹糖应为125mg/dl左右,所以诊断糖尿病的空腹糖标
  准应为126mg/dl(7.mmol/1),而餐后峡谷小时血糖诊断标准则不变,仍为200mg/dl。看来以后糖尿病诊断标准可能要有所改变。
    糖尿病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病因的异质性,导致临床上的多样性。从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上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多数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40岁以上,但较少。基本病变是胰岛B细胞被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地破坏。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需依赖注射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有生命危险。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数发病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有些病人是在健康查体时发现的。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居多。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胰岛细胞抗体。遗传性较显著。在未获得适当治疗时,偶尔出现尿酮体阳性,但无酮症倾向。不依赖注射胰岛素生存。
  3、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多起病于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的青年。非洲及南亚国家屡有报告。
  上述三个临床类型是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组报告所公布的。该报告同时指出,在一些非欧洲人群中,约有20—30%的糖尿病病人难于分型,介乎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之间,需要长期观察。
    广义的糖尿病的治疗包括五大方面: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疗法和血糖监测。五者不能相互取代。教育是根本,饮食和运动是基础,在这些基础上,药物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治疗的目标:
  1、减轻及消除症状;2、预防及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减少病残、病死率;3、提高生活质量。
  一、病人的教育应包括:何谓糖尿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尿糖的生成;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重要性;糖尿病的症状分型;糖尿病的损害;急、慢性并发症;血糖、尿糖、尿酮监测;治疗方法以及相互关系等。
  二、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的作用、应用方法和调节等。
  定期检查及自我管理:定期检查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酮体、心电图、血脂、肾功能和神经功能等。有的项目病人能准确操作。 ≤≥>
   1、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总原则:通过规划总热量,使体重努力接近和达到理想重量,并长期维持之;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动物性),保证必要的蛋白质(优质)摄入量;适当限盐;保证其他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水分);戒酒;定时定量。
  饮食疗法方案的制订程序大致为:总热量确定。据身高、性别、年龄从有关理想体重表中查出。据日常生活工作状态确定每千克体重的热量(休息者25-30千卡/千克, 轻体力劳动30-35千卡/千克,中体力劳动35-40千卡/千克,重体力劳动>44千卡/千克)。
  下面以轻体力劳动、标准体重60千克者为例:30 x 60 = 1800千卡。总热卡分配:碳水化合物约占50%-60%,蛋白质约占15%-20%(肾病酌减),脂肪约占30%-35%。换算成具体食物,需查食物成分表。
  三餐(及加餐)分配。早、中、晚三餐可按1/3、1/3及1/3,或1/5、2/5、及2/5分配。若有加餐可从正餐中分配出一部分。依疗效适当进行调整。
  2、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体肉能量消耗,使肥胖者得以减肥;2)肌肉运动使肌细胞摄取较多的葡萄糖,故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3)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4)增强器官(主要指心肺等)功能;5)在心理、生活上有充实感、欣快感。
  运动量系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运动疗法的方案制订程序为:日常生活行为调查→一天总耗能计算→约其10%耗热量的运动→适合病人运动的三种类型及时间→调整。以每天消耗2000大卡(即千卡)计,该个体初定每天运动耗能可为200大卡。可选择轻度运动,如步行每分钟每千克体重耗能0.06大卡,广播体操每分钟每千克体重为0.05大卡,自行车为0.065大卡;中度运动,如上楼梯每分钟每千克体重0.13大卡,自行车(坡道)0.147大卡,爬山0.1~0.15大卡;重度运动,如跳绳每分钟每千克体重0.267大卡,游泳0.197大卡。运动实施每次不宜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4天,要循序渐进,宜在餐后1小时期间进行,并注意预防低血糖反应等。
  3、药物疗法:降糖药物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磺胺类(包括达美康、糖适平、D860、伏降糖等)、双胍类(二甲双胍)、拜糖平及胰岛素。二甲双胍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用量250-500毫克、每天3次。磺胺类种类较多,均有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作用,以格列奇特为例,每次80-16O毫克,每天2次。拜糖平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用量50毫克,每天3次。
  胰岛素主要用于依赖型糖尿病以及处于应激状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降糖作用显著,多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在饮食和运动量相对固走情况下,用量从小剂量开始,谨慎调整。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糖尿病自我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质量。理想控制水平应为空腹血糖(110毫克/100毫升(6.1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150毫克/100毫升(8.3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130毫克/100毫升(7.2毫摩尔/升),餐后3小时<110毫克/100毫升(6.1毫摩尔/升)。24小时尿糖定量<5克,血脂正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
      有些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糖尿病诊断之前或糖尿病初期有反应性低血糖表现:疲乏无力、出汗、颤抖、饥饿难忍,多发生在早餐后或午餐后,少数病人出现严重低血糖。
  主要是由于这些病人的胰岛B细胞虽有缺陷,但尚有一定分泌能力,在进餐之后,胰岛素分泌的早期快速相(第一时相)基本上不出现,胰岛素分泌推迟,分泌高峰后移,分泌总量仍接近正常,因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
  但当糖尿病继续发展,胰岛B细胞缺陷加重,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则不再出现反应性低血糖 。
     糖尿病病人在黎明时出现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血糖升高开始于凌晨3时左右,持续至上午8—9时。“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糖尿病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损,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显著升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黎明现象”。
    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有下列情形者,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出现口干,饮水量增加,排尿量增加,而找不到明显原因;
  (2)饭量增加,但体重下降;
  (3)肥胖者;
  (4)有糖尿病家族史,出现糖尿病症状。
  (5)反复发生皮肤疮、疖、痈;
  (6)创伤或手术伤口不易愈合;
  (7)妇女有巨大儿分娩史(分娩的新生儿体重超过4000克),反复流产或胎死宫内等异常产史;
  (8)妇女外阴搔痒;
  (9)少年儿童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无力、多饮、多尿时;
  (10)40岁以上做健康查体时,应常规检查饭后2小时血糖。
    设想一下通过自己腕上的手表随时检查自己的血糖指数,根本不需要提取血样就能知道血糖是过高还是过低。不可想象?那么在你的皮肤下植入一个传感器,它不仅可以检测血糖指数,还能够从一个内部胰岛素储存装置里向外提供胰岛素。英格兰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仪器都将在不远的将来用来治疗糖尿玻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研制一种可以连续对血糖进行监控的设备,主要是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对他们目前主要是通过手指针刺,采集少量的血样来分析血糖指数。然而,低血糖并发症的发作常常没有先兆,尤其是夜间发病时。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肌肉组织中葡萄糖指数降低预示着血糖指数的降低。研究人员声称如果体内传感器能检测出肌肉组织中葡萄糖指数降低,低血糖就能得到及时治疗,甚至可以避免。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一种完全的非侵入性的监测系统,比如,通过一些特定光的波长检测葡萄糖指数。这种被广泛研究的葡萄糖传感器叫作电流酶电极。葡萄糖氧化酶被固定在植入皮下的电线的一端,葡萄糖指数通过葡萄糖氧化酶的反应得到监控。这些传感器在体外功能很正常,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化学病理学博士约翰.皮卡普指出,这项技术在用来检测血样中的葡萄糖指数时十分精确,但当其同时作用于体内和一种血样时,一些不明因素使电极得到两种不同的读数。皮卡普博士和同事们已经对葡萄糖传感器进行了20年的研究。目前他们对荧光比较感兴趣。这一技术的原理是一些荧光分子和葡萄糖分子中的特定部分联结起来。当葡萄糖被联在一起时,荧光的程度也随之改变。这时就可以把探针植入皮下进行测试。皮卡普指出,这项技术十分灵敏,通常不会受干扰因素的制约,如扰乱红外红光谱学的方法。红外线光谱学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非侵入性新技术。在一定区域的光谱下,肌肉组织对光线是透明的。在该部位使用光线,无需再穿刺皮肤对葡萄糖进行检测。为使这项技术更加完善,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终极目标还是要使其具有彻底的非侵入性。
    糖尿病人饮食宜忌:
 1、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所有植物性食品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这是因为它们均含淀粉和糖,而淀粉就是由很多相连接的葡萄糖组成的。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吃某种食品后血糖会不会升高升得有多高所以我们可以将所有碳水化合物分为三类:
  第一类食品几乎或根本不升高血糖,你可以照常吃,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蔬菜。一些豆类蔬菜中含有许多碳水化合物,不过血糖升高幅度不太大,你可以吃少量,如绿豆和扁豆。但也有几种蔬菜不属于这一类,吃后可引起血糖增高,像豌豆、胡萝卜、土豆等;
  第二类为含纯糖的食品和饮料,进食后可使血糖急骤升高,不能吃;
  第三类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主要有:粮食及其制品,如米饭、馒头、面包等;水果;某些蔬菜,如土豆、新鲜玉米等。进食这些食品是应该按每日定量计算。总的来说,碳水化合物食品中含植物纤维多的、粗加工的食品比精制食品使血糖升高慢,对糖尿病有利。
  2、高膳食纤维食物
  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燕麦、豆类和蔬菜类;进食时,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所占比例不超过10%,胆固醇每天食量小于300毫克(1个鸡蛋);不宜饮酒,饮酒对肝脏不利,易造成低血糖,饮用低度酒要减主食量;同时有肾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应选择优质蛋白(动物性蛋白),并根据病情限量;纠正低血糖时,可以喝150毫升含糖果汁及其他饮料;运动量大时,可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休息时应减低热量的摄入;血糖超过200毫克分升时,不应进食水果;进食干果如花生、瓜子等要按每天定量计算;一天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一定要按比例配制,不能以一种来代替另一种,比如少吃粮食,多吃肉是错误的;饮食要有规律性,不能三餐并做二餐或一餐进食,也不能因几天没吃过的食物,一次就能多吃一些。比如有人认为一周才吃一次肉就可多吃一些也是不可取的。
     每日快步1小时预防糖尿病  
     在新出版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中,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科医生发表的医学研究显示,增加运动量能显著降低成年人罹患糖尿病的机率。  
  美国医学界将糖尿病称为“当代流行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有1亿3500万人患上糖尿病,预计在2025年将增加到3亿人,且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7万名中年妇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散步也可以减少罹患糖尿病的危险率。研究报告说,一个人如果每天快步走大约1个小时,就可降低约五成的患糖尿病危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科说,重要的是以运动消耗体能,而不是运动的种类,即使是快步行走等看起来比较温和的运动和跑步等比较激烈的运动,都同样能明显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也称为非依赖胰岛素型NIDDM)的危险。  
  其实,在过去,医学界也有研究认为,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加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步行是最安全、简便,同时也是最易坚持下来的运动, 但切忌空腹运动,以避免引起胰岛素下降而使血糖增加,加重病情。同时,运动的环境应选择新鲜空气、环境安静的地方如公园等场地。  
  糖尿病是一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血糖一直居高不下,会损害体内器官,几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因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失明、高血压、肾脏衰竭、心脏病和心脏病暴发、中风、传染病和手脚坏疽。  
  专家认为,尽早发现及尽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重要的一环,因此,中老年人每年不妨检验血糖一次,同时,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应定期进行血糖试验,防患于未然。   
  糖尿病是指体内所生产的胰岛素份量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血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过高的疾病。食物经消化后,会被化解成葡萄糖,然后由血液吸收。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胰岛素帮助把葡萄糖带入细胞内,以便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但糖尿病患者,由于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而累积在血液中,导致血液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根据美国糖尿病资料组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糖尿病分为第一类型(胰岛素依赖型#,IDDM)及第二类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NIDDM)两种。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内科医生发表的文章也指出,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糖尿病是第二型糖尿病,致病因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吸收血糖满足细胞的需求,使到血糖上升。  
  第二型糖尿病也是本地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通常是40岁以上者,致病原因大多数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以及缺乏运动所引起。
    忠告糖尿病患保牙卫齿
    糖尿病患者面对的问题很多,如果病情恶化,将面对“截腿”的命运。平时,患者的口腔与牙齿问题,也带来不少烦恼。  
  嘴巴里,牙龈最先受到伤害,接着就是牙齿掉落。安微尼亚山医院的牙科医生吴仕正说,嘴巴是人们吃东西时的“通道”,如果口腔不健康的话,将影响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吸收,特别是一些口腔问题如abcesses,更会对葡萄糖的控制造成更大的破坏。  
  不过,只要好好控制糖尿病病情,口腔和牙齿问题是可以找到医疗途径。通常,那些大部分得依靠自然痊愈的疗法如移植手术,将不适合患者,因为被感染的机会相当大,疗程失败率也高。  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问题包括口干、感染、伤患复原较慢、更易患严重的牙龈疾病。  
  吴医生说,一个无法很好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其牙龈疾病将增加17倍,牙齿脱落也增至3倍。如果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糖尿病患者面对上述问题的机会可减少很多。  
  牙龈疾病由遗留在牙齿和牙龈间累积的食物碎屑造成。这些食物碎屑中的细菌,不断“攻击”牙龈,引起发炎,破坏内部组织。这将影响牙龈,或其下的骨层。  
  如果牙龈下的骨层受到影响,在逐渐的侵蚀下,牙齿将失去支撑的“靠山”,也就是说,受波及的牙齿将松脱,最后向你告别。  
  他说,受到严重牙龈疾病破坏的牙齿,保存的机会非常低,即使不是蛀齿,也得“连根拔起”。  他说:“我们可以停止牙龈疾病继续蔓延,但是其破坏力是无法挽救的。因为一旦失去了牙齿,人们在吃食物时,咀嚼能力将受到影响,得借助齿桥或假牙的协助,才能吃东西。” “另外,由于病人抵抗感染的能力减弱,因此一类如念珠菌属的感染酵母菌,会在病人的口腔里找到“立足点”。病人对口腔伤患如溃疡、手术伤口,甚至是普通的割伤、抓伤等,也非常容易受到感染。这就是为什么病人接受医治时,牙医有时会配给预防剂的抗生素。” 唾液的功用相当多。  它包含抗体,具滋润作用,可清除死皮细胞,吃食物时,也能感觉其美味。如果唾液一旦减少,糖尿病患者受感染的机会也增加。
  装假牙者,少了唾液的润滑作用,将会造成溃疡及摩擦时所带来的口腔不适。此外,少了唾液的“清洗”,口腔里的死皮细胞日益沉积,除了容易受感染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令人恶心的口臭。  
  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装有假牙,更必须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与组织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同时,病人得配一副适合与舒服的假牙,减低牙龈与牙齿受伤的机率。  
  糖尿病患者,除了得注意每天的口腔清洁外,每三四个月,就得给牙医检查口腔与牙齿。  
  病人平日得根据医生指示,照样服用糖尿病药物,找牙医前,不要因为要给牙医好印象,要口腔清洁而不吃东西。吴医生说,东西应该照吃,只要把牙齿刷干净就行了。他建议病人早上去看牙医,因为那时葡萄糖的需求较低。  
  在等待看牙医时,病人会感到担心与忧虑,这压力会造成体内对葡萄糖的需求增加。病人如果觉得头晕,应通知牙医,这可能是低血糖所造成的。病人可携带糖果或葡萄糖饮料以备用。
                            糖尿病食疗方简介
 食疗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色,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食疗方数以百计,现简介如下:
  1药粥
  (1)菠菜粥:菠菜100~150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糖尿病阴虚化热型。便溏腹泻者禁服。
  (2)芹菜粥:鲜芹菜60~100克,切碎,粳米5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3)木耳粥:黑木耳30克,粳米50克,大枣3枚,先浸包木耳,将粳米、大枣煮熟后加木耳共煮粥食。适用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者。美国明尼索达大学医学院汉穆希密特教授认为,常食木耳可以减少和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4)萝卜粥:新鲜白萝卜适量,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痰气互结者。
  (5)山药粥:生山药60克,大米50克,先煮米为粥,山药为糊、酥油蜜炒合凝,用匙揉碎,放入粥内食用。适用于糖尿病脾肾气虚,腰酸乏力、大便溏泄者。
  (6)槐花粥:干槐花30克或鲜品50克,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风患者。槐花可扩张冠状动脉,可防治动脉硬化,常服用有预防中风作用。
  (7)菊花粥:秋菊烘干研末,先以粳米50克煮粥,调入菊花末10克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双目干涩、视物昏花者。菊花清肝明目,临床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
  (8)荔枝粥:荔枝5~7个,粳米50克,水适量,煮粥服用。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9)葛根粉粥:葛根粉30克,粳米50克,共煮粥服用:适用于老年人糖尿病,或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葛根含黄酮类,具有解热、降血脂、降低血压、降低血糖作用。
  (10)生地黄粥:鲜生地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先煮粳米50克为粥,再加入生地汁,稍煮服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者。
  (11)杞子粥:枸杞子15~20克,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肝肾阴虚者。
  (12)天花粉粥:天花粉30克,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口渴明显者。糖尿病孕妇禁用。
  (13)韭子粥:韭子10克炒熟,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性阳萎病人。
  2食疗菜肴与药膳
  (1)苦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苦瓜具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人常食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可用鲜苦瓜作菜食用或红烧苦瓜,每次100克。糖尿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2)南瓜: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南瓜粉对轻型糖尿病确有疗效。可将南瓜烘干研粉,每次5克,每日3次,也可用鲜南瓜250克煮熟食用,既充饥又可降低血糖。
  (3)洋葱:味淡性平,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可用洋葱50~100克水煎服,也可作菜食用。
  (4)蚌肉苦瓜汤: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共煮汤,加油盐调味,熟后喝汤吃苦瓜蚌肉,适用于轻型糖尿病。
  (5)沙参玉竹煲老鸭:沙参30~50克,玉竹30克,老雄鸭1只,葱、姜盐少许焖煮,熟后食肉饮汤。适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6)玉米须炖龟:玉米须100克,乌电1只,葱、盐、料酒适量,炖熟食肉饮汤。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7)黄鳝:具有一定降糖作用。用黄鳝制做的药膳有:参蒸鳝段、内金鳝鱼、烩鳝血丝、归参黄鳝、翠皮爆鳝丝等均可选用。
  (8)韭菜煮蛤蜊肉:韭菜250克,蛤蜊肉250克,料酒、姜、盐少许,煮熟饮汤食肉。适用于糖尿病肾阴不足者。
  (9)枸杞子蒸鸡:枸杞子15克,子母鸡1只,加料酒、姜、葱、调料,共煮熟食枸杞子、鸡肉并饮汤,适用于糖尿病肾气虚弱者。
  其它:田螺、鳕鱼、蚕蛹、海参等均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
  3汤类、饮料
  (1)双耳汤: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洗净加清水蒸笼蒸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适用于糖尿病人眼底出血症。
  (2)猪胰汤:猪胰1个,黄芪60克,山药60克,水煎汤,食猪胰,饮汤。适用于各型糖尿病。
  (3)糯米桑皮汤:爆糯米花30克,桑白皮30克,水煎服。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多饮者。
  (4)菠菜银耳汤:鲜菠菜根150~200克,银耳20克,共煎汤,饮汤食银耳。适用于糖尿病大便秘结者。
  (5)鸽肉山药玉竹汤:白鸽1只,山药30克,玉竹20克,共煮熟食肉饮汤,适用于阴虚型糖尿病。
  (6)菊槐绿茶饮: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沸水冲泡饮用。适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7)苦瓜茶饮:鲜苦瓜1个,绿茶适量,温水冲泡。适用于轻型糖尿病患者。
  (8)乌梅茶:乌梅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9)黄精枸杞茶:黄精15克,枸杞10克,绿茶3克,温开水冲泡代茶饮。
  (10)鲜生地露:鲜生地500克,切成小块,制露1000克,每服100克,具有滋肾养阴、生津止渴作用。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11)麦冬茶: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花粉各9克,乌梅、知母、甘草各6克,共为细末,每服1剂,白开水冲代茶饮。
  (12)生津茶:青果5个,金石斛、甘菊、竹茹各6克,麦冬、桑叶各6克,鲜藕10片,黄梨2个(去皮),荸荠(去皮)5个,鲜芦根(切碎)2支,上药共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以上食疗方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确有一定辅助作用,糖尿病患者可在原来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应用。  

                                糖尿病人膳食安排原则
    糖尿病病人的膳食安排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吃饭”的基本知识病人必须掌握,因为病人都是自家安排饮食起居,只在出现严重并症时才住在医院里。
  有些病人以为吃糖食血糖就会升高,不吃粮食就能控制糖尿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粮食是必需的,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应该是有足够热量的均衡饮食,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制定其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总热量中的50%—55%应来自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粮食来提供;15%—20%的热量应由蛋白质提供;其余25%—30%的热量应由脂肪提供,脂肪包括烹调油。如果不吃或很少吃粮食,其热量供应靠蛋白质和脂肪,长此以往,病人的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塞、心肌梗死及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不吃粮食,还容易发生酮症。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无糖”的食物,一般是指这些食品中没有加进白糖,而是采用甜味剂制成的。美国纽特健康糖是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成的双肽糖,是较好的甜味剂。吃甜味剂与麦粉制作的各种食品时,麦粉或米粉等这些粮食应该计算在规定的主食量中,也是不能随意吃的,多吃后血糖是会增高的。
  既然甜食不敢多吃,肉类等是否可以多吃呢?我认为肉类食品过多,也会使病人血脂升高,增加冠心病的发生机会,肉类食品提供的热量较高,病人容易发胖。因此,肉类食品的摄取量应计算在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量中。
  糖尿病病人宜少量多餐。每天多吃几顿饭,每顿少吃一点,可以减少餐后高血糖,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此外,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宜低盐、低脂,多吃新鲜蔬菜。对能否进食水果的问题,我认为,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是控制总热量的均衡饮食。根据食品所含热量,我们制定了食品交换份,每份90千卡。例如25克大米是1份,200克的苹果也是1份。假如某病人每日需热量1800千卡,就是20份。粮食占10份,吃1份苹果就少吃25克大米。吃水果也应计算在总热量内,并且不要和饭同时吃,而是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这样安排比较恰当。食品交换份的办法,病人需要掌握。
                                    高血糖有什么危害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血糖值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糖类就是碳水化合物,正常水平的血糖对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空腹血糖3.4—6.2毫摩尔/升(60—110毫克/分升),饭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葡萄糖既为人体所必需,高血糖是否对人体有好处呢?短时间、一过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方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也可出现短暂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糖尿病时,长期的高血糖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
  (1)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
  (2)全身广泛的毛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红细胞不易通过,组织细胞缺氧。
  (3)肾脏出现肾小球硬化、肾乳头坏死等。
  (4)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
  (5)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
  (6)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  

                                   糖尿病人的冬季保养
    糖尿病(II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据临床观察,冬季是该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故在冬季来临时,糖尿病人更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好自我保健,以平安渡过严冬。
  情绪稳定:过度的喜、怒和悲伤,使情绪出现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内在联系,因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故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节制饮食:糖尿病人本来就多食,尤其是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更旺,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科学的食谱,控制主食如米、面及淀粉食物,忌食糖及甜糕点,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类、肉类等,多吃些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
  防止感染: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因素。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及时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注意护肢:糖尿病人,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感觉迟钝,足部的皮肤破损或癣感染等,均可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有时被迫截肢或感染扩散到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故糖尿病人应穿宽松的棉鞋,经常换袜子,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每晚以45℃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子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皮和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招致化腔性细菌感染。
  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
  适当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
                                   
                        10种人需定期做糖尿病检查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两种。2型糖尿病病人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5%。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不明,但在1型糖尿病病人已找到异常基因,其触发因素可能性是病毒或某种化学物质。在异常基因,其触发因素协同作用下引起体内自身免疫反应,对胰岛细胞产生损害,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特异性强的免疫检查,加上静脉葡萄糖耐用量试验时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的改变,可以在1型糖尿病病人亲属中检出在3年内发生1型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学者报道,对这些高危人群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延缓(或制止)显性1性糖尿病的发生,有人在这些高危人群中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以设法制止1型糖尿病的发生,但由于这些制剂的毒性大,未能推广应用,不少专家推测,在未来10-20年内有可能找到无害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各国各民族正对其易感性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但触发2型糖尿病发生的环境因素远比1型糖尿病明确,在发展中国家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总是与文化习俗的变迁及城市化过程密切相关。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及应激已被公认是2型糖尿病触发因素。
  据文献报告,在世界各国约有30%-70%,平均50%的糖尿病病人虽然已得糖尿病多年,而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地说,正常人饮后1小时血糖多不超过180毫克/分升(10毫摩尔/升)。血糖超过180毫克/分升以后,尿中即会有糖,换言之,已经有了糖尿。当血糖高达一定水平,全天中多在270毫克/分升(15毫摩尔/升)时,患者就会有典型的症状,如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显著增加,易饿,饭菜量增加,但量体重减轻,即所谓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此时患者多会主动到医院求医,而初次被确诊为糖尿病。1型糖尿病病人在刚得病时即已有典型的“三多一少”,易于早期发现。而2型糖尿病病人则不然,他们在刚得病时,全天中血糖水平多在140毫克/分升到270毫克/分升之间,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不会主动去医院看病,在体检或因患其它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有的病人不是没有症状,只是忽视而已。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常认为多食即是食欲好,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他们常常因为一些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视力减退、水肿、蛋白尿、足部溃疡/阳痿、牙周炎或尿潴留到医院看病而进行检查时,才被发现有高血糖而被确诊为糖尿病。
  我们曾对几个工厂的25645名职工进行过糖尿病的筛查,发现糖耐量低减(有轻度高血糖,但还不足以诊为糖尿病)者92名,糖尿病病人215名,其中有106名糖尿病病人是筛查中新发现的。通过10年的随查,我们观察到糖尿病早期可以转为糖耐量低减,而后者有的可以转为正常。另外,我们也观察到相反方向的转变:即糖耐量正常≒糖耐量低减≒糖尿病→终身性糖尿病。这提示早期糖尿病的病情很轻,血糖多不很高,可以逆转,有的可以痊愈。但高血溏时间持续长久以后,就要转为终身不可逆转的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对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使其分泌功能减弱,且引起器质性损害,高血糖还可以引起神经、心、脑、下肢血管、视网膜及肾脏的病变,甚至有的病人已经双目失明才被发现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通过有效治疗或在适当时期应用激光治疗等使患者视力得到保存。
  由上可见,我们必须提醒人们,有以下情形者要及时到医院求诊,进行检查,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1)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而食欲正常者。(2)妇女分娩巨大儿(体重>4000克)者。(3)有过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者(特别有先天性畸形及尸检发现有胰岛细胞增生者)。(4)年龄超过50岁。(5)肢体溃疡持久不愈。(6)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庭史者。(7)肥胖或超重,特别是腹部肥胖者。(8)有高血压、高血脂者。(9)有反应性低血糖者。(10)会阴部瘙痒、视力减退、重复皮肤感染及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而找不到原因者,长期使用得尿剂治疗或使用糖果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使糖尿病得到显露。

                                   糖尿病人应定期查眼底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往往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文广泛损害,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继发性损害,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在发病后5-9年便可发生视网膜病变,约50%的病人15年后发生,而在25年后则有80%-9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
  多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病变初期,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但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黄斑区受累,病人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等症状。当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病人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胎换骨离,患者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当有眼部自学症状时,视网膜 病变已比较严重,往往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现情况及时治疗。一般认为,病人半年到一年应检查一次,平时若有变化,则应及时检查处理。
 
        定期检查及自我管理:定期检查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酮体、心电图、血脂、肾功能和神经功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