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老师讲念谢的录音(文字整理)

 弥陀之子 2011-10-08

潘老师讲念谢的录音(文字整理)



---- 这个录音太好了,总是听不够,于是整理出文字反复来看


   

      我再把入手之法的这八个字的相互关系说一下:

      我们入手之法归结起来就叫念谢。

   念谢和练笑和四找和谈心有什么关系,我们讲入手之法八个字,练笑可以微笑,可以心里笑,可以大笑,但一般情况下不要大笑。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练笑也是让心里得到平衡,让人心里得到舒畅,让心里更有爱心更有信心。念谢一定会笑起来,我们念谢就包含了练笑,而且念谢的时候感恩心、感激之情就出来了,你的心情舒畅状态溢于言表。如果有声音的念谢谢,这时最动听最美好的语言就产生了。就出现了。

   那四找和念谢是什么关系呀?四找对别人找优点、找好处、找成绩、找进步,对自己对家人也是找优点、找好处、找成绩、找进步。这就是念谢谢的理由,念谢谢的根据。我们为什么要面对一切都念谢呀,一切好人好事,一切坏人坏事,对我们的提高对我们的锻炼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要感谢吗?当然要感谢。所以四找是念谢谢的理由,是念谢谢的根据。

    那谈心和念谢是什么关系呀?你也念谢,我也念谢,为什么你念谢效果那么好,我念谢为什么就效果就差一些,有的人念谢都没有效果。可以说一句话,如果你坚持念谢,念念不忘念谢,一定会出成果。虽然有的人快点,有的人慢点,但是最终任何一个人只要坚持念谢都有成果,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为什么现在还有千差万别,这就是谈心来解决的问题。通过谈心来交流念谢的经验和教训。

   请大家注意:念谢不要认为是什么念顺口溜 、念口诀,念念有词,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念谢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我们祖传的先人、前人的道德信息,前人感应到的相互感激和相互谢谢的信息从积淀中显现出来。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遗传因素,在遗传基因里面就有这个东西,在我们的大脑和人心中就有祖辈(人类有350万年人类有了意识以后大概有100多万年以前就有了)谢谢的感情。有谢谢别人的体验也有被别人感谢的体验。所以这个东西它就会遗传下来。我们祖气里面和自然界的信息里面也有这个东西,容易被我们所接收,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什么念谢能沟通,能产生相干共振,产生共鸣。可以把自然界的好信息接收起来,而且通过叠加这个信息就能沟通高层次的后天真气信息以致先天真气的信息。

      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你在社会中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工作单位,在任何环境里面你都有这样的体验:被人感谢的体验和感谢别人的体验,这都被变成烙印深埋在自己的潜意识之中。深埋在自己的人心和大脑之中,在里面这个就是宝藏,储存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什么宝藏呀,就是过去曾经感谢别人的体验和被人感谢的体验。我今天把它看成是储存在我们大脑神经系统里面和储存在人心里面的宝藏,无穷的宝藏。这就是我们良心良知里面就有的东西。

     你现今就能体会到:你只要真念谢,立见成效。不试不灵,一试就灵,万试万灵。所以坚决去做,傻念傻谢就行。为什么?你一念就自然沟通,自然产生相干共振,产生共鸣。有意识的正确指导念谢效果更好。即使没有意识的没有正确指导念谢,老念,傻谢,谢谢、谢谢 、谢谢 、慢一点,别着急,真管用。为了念谢的效果好,念谢的时候看看有没有感激之情,有没有感恩之心,你跟感激的人、感恩的人能联系在一起,有这种体验。第二就是心里舒畅的体验,而且心理平衡了,而且一块石头落地了,而且一下四面八方打开了通道,茅塞顿开、气血通畅。念谢就心里舒畅带动四通八达。还有念谢念出声音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声音最好听,我们这么多文字数以万计数以亿计的文字唯有谢谢这个文字最美好,所以它是最动听最美好的声音。如果你没有念出声音就心里念,它也会打开心锁。也会打开心锁一,将来更多更高的会打开心锁二,那就豁然顿开,我们一边念一边体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病上,把注意力放在念谢上。也可以闭目养神来念谢。也可以听录音来念谢,都可以。自由自在,自然而然就行。所以我们念谢要狠下功夫。如果我们念谢真正做到傻笑傻谢了,你的病真好了。这次我心得里写了,可以治好每一种疾病,可以做好每一件事,可以过好每一天。那就要看你念谢念的好不好。念谢做不做,真不真。什么真啊,多念就真了。假的也会变真了。

      为什么叫入手之法 ,入手之法不要讲那么多道理,你做就行了。就是我说窗户纸你捅就行了,怎么捅都行。但是我们人就爱乱想, 就爱小心眼,就爱多心眼,怎么办:一想到、一难受、 一乱想,你就念谢谢。还用念谢来对待,面对一切都念谢,一切都能化解,都能够走向和谐。祝大家身体健康永远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