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兴娥老师对语文教学进行海量阅读【转】

 MouseHappy 2011-10-09
韩兴娥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实验,是因为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翻来覆去之“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之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难道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就不能在课堂上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一睹为快?难道学生反复做的那些低级的苦不堪言的作业,能比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诗句更有价值?
    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
    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阅读不宜在语意的理解上用力太多。但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促发联想,激发兴趣。
    韩兴娥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的要求就是读熟。不是教师为主体的范读,而是学生作为读的主角。学生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齐读、指名读中“听”会的,而是自己“读”会的。
    培养“小老师”便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韩兴娥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韩兴娥老师还允许学生随时下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在低年级阶段,韩兴娥老师的学生轻松地通读了本年级的人教版教材、辽宁韵语教材、修订前的三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以及学校图书室里的《阅读文选》《拼音报》等。课堂阅读就达50万字,相当于一般小学同年级学生阅读量的10多倍以上。
    二、中年级:高效率地大量阅读
    进入中年级之后,韩兴娥老师以两个多星期学一本教材的高速度教完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部学完,其余课堂时间就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本以外作品的大量阅读上。于是,每一学期每个学生阅读100万字的大量阅读便在课堂之上拉开了帷幕。
   1.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韩兴娥老师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如教学11册课文《桂林山水》时,只提“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学习2000多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
    韩兴娥老师的班级书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但来源却并非一个渠道。有从学校借的,有学生从家拿来的,也有韩兴娥老师个人的藏书。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兴娥从来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韩兴娥老师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她要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检查的过程同时是指导的过程。
    教师通过参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这样做训练了学生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认真阅读的习惯:拿到一本书,学生便自然地拿起笔边读边圈划批注,有时查查字典,有时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
   三、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一次听韩兴娥老师的课,给我的震动之大是始料不及的。她用的教材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教学哪篇课文不是早准备好的,而是让我来当场指定。刚一上课,翻开这本多达60多万字的“教材”,才发现文章大多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小段文言文和相关的白话历史资料两部分组成。随手一翻,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中的《鸿门宴》一文,于是就说,就教这一篇吧。说完之后,又感于心惴惴,深怕自己的率意而为有可能造成这堂课的失败。但韩兴娥老师平静得如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从容自若,她先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纠正了错误读音,然后便由学生自由朗读。不长时间,便要求学生背诵古文,并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辩。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抢先发表个人意见,假如达不成共识就会引发争论,然后出现一个对几个、一组对一组、有时候会自然形成观点对立的辩论集团,各自引经据典,努力说明己方的观点和意见,试图说服对方。学生的思辨欲望被激活了,她却成了旁观者。12分钟,教学任务完成。韩兴娥老师又说,请陶老师再选一篇。在惊愕未定中,我又选了《楚汉之争》一文。同样,10多分钟之后,任务又已完成。其后又教学了《古诗三首》。如此教学看似“不求甚解”,其实教学容量之大,学生获益之多,是我在其他课堂之上绝少见到的。
    据高树军校长讲,韩老师教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时,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只粗略地学习文言引文,准确掌握字音、句读,白话历史故事则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第二阶段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进一步学习文言引文,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前后联系地理解文言文;二是使用班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历史知识。记者所听的课,属于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
    高速大量阅读,使学生在低、中年级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50万字和300万字。在实验班学生(五年级上学期)读书量调查中,读过上百本乃至几百本中外名著的学生已大有人在。
    
韩兴娥老师探索的语文教学之路,无疑于在我的心里投放了一颗原子弹。   韩兴娥老师说,她很少命题作文,旨在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中受用。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于是,他们成了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关注生活的写作者。
    但仅有写作素材并不能写好作文,关键是韩兴娥老师将大量阅读引进课堂。“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原动力。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成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佳句叠出。古人云:“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四五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字左右的习作,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其中富有文采者也不再是个别现象。
                    实验成果令人们疑云消散
    韩兴娥老师用两周时间完成现行教材的教学任务,且不布置课外家庭作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因为当今人们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往往与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而考试内容,又多出自教材。如此匆忙地将教材学完,考试成绩难道能有保证吗?
   一、大量阅读的学生不怕考
    可韩兴娥老师对此却胸有成竹。她说,大量阅读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积累多了,考试就如小菜一碟。而死读课本不进行拓展学习者,一旦在考试中出现稍有难度的课外题,多是难以应答甚至不知所云。
    赵丹同学告诉记者,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已学完了六年级的课本。语文、数学成绩全班都得了优秀;还考了六年级的卷子,平均分不比六年级的考生低多少。现在,他们已经学完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并且还打算把《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书也学完。
    据张振东副校长讲,家长开始对孩子能否考好自然会有怀疑,可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之后,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他们也就心服口服了。特别是孩子由此对读书产生的特殊感情,又由读书而提升了文化素养,他们已经对韩老师心怀敬意了。
   二、读书不会成为负担
    相当于现行教材阅读量10倍以上的教学内容,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也是记者生疑之处,在采访学生时,便特别提到这个问题。但孩子们一脸的轻松,说这是大人们在杞人忧天。他们非但没有感到是一种负担,反而因为读书而有了一片阳光心态,有了主动的追求。
    赵丹同学说,只要健康有益的书她都爱读。书本就像那沙漠里的绿洲,使她在迷茫中获得了希望;书本又像那明净蔚蓝的天空,任她自由翱翔;书本又如那高雅、幽静的世外桃源,使她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陈晨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茶余饭后,手握一本书,其味也香;枕边床头放上几本,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方寸之间。浩瀚书海,自己不过是沧海舟子。鲁迅、巴金、曹禺、曹雪芹、罗贯中……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照亮着她前行的路程。” 孙玥同学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情有独钟,她说,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点燃了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火花。从春秋时期的百家诗至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人类文明的火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四大发明”闪耀着祖先智慧的火花,“四大名著”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累累硕果……她就是在这些灿烂的文化中,享受幸福,不断成长的。
    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还将所读过的与所了解的书目连缀成文,令老师与家长为之拍案称奇。比如魏榕同学《书名联串》——《大卫.科波菲尔》诞生在《呼啸山庄》,《母亲》的去世使他成了《雾都孤儿》,他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经历了《罪与罚》,付出了《孤星血泪》,逐渐对这个《悲惨世界》产生了《傲慢与偏见》。后来,《唐.吉诃德》成了他的《漂亮朋友》,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红与黑》《阴谋与爱情》以后《复活》了。懂得了《热爱生命》,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懈地《追求》,使他终于成为《英雄凯撒》式的人物,并由此赢得了《上尉的女儿》的爱情,在《神奇的花园》,他接过《珍妮姑娘》送来的《麦琪的礼物》,满怀《理智与情感》,参加了《青年近卫军》,开始了新的《一生》。
    高树军校长说,学生阅读量虽然非常大,但由于每读每新,每读都有兴趣,越读知识越丰富,所以,不是读得多了就增加了心理负担,而是读得少了做那些味同嚼蜡的作业成了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由此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为书香人生奠定了基础。
    韩兴娥老师很为学生的活泼而欣慰。天真无邪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童言无忌呈示于课内课外。体育场上,有这些孩子活跃的身影;文艺舞台上,有这些孩子出色的表演;作文、电脑等各种大赛之中,他们经常榜上有名。阳光,幸福,成了对他们的共同写照。
    据悉,近期潍坊市教育局将在全市推广韩兴娥老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但愿韩老师的一些有益的探索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