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之辨证2

 风中柳絮 2011-10-09

新工(钻石粉工)与老工(水凳工)详解:

弥勒笑佛,一件诞生于2008年4月的作品。原料选用中国新疆且末出产的山料青白玉,工具使用的是电动蛇皮管钻石粉砣具。请大家过来观看这件玉佛的纹饰阴刻线,尤其是V型刻线的上沿边口处。有否发现大路径的类似“狗牙”啃过的崩瓷?请再看V型刻线的沟底,有否发现长路径的并行线条纹?

这尊弥勒笑佛是诞生于2008年4月份。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面的这件“带皮玛瑙《连年有余》”,恐怕有人都没见过吧!什么?玛瑙有皮!辽宁省阜新市是当今的玛瑙国内第一大产地。言规正传,看一眼水凳老砣子工的工艺特征。尤其是在阴刻线V型的上沿,只有这样的以颗粒为机构的二氧化硅为组成成分的料种,才具有V型上沿边缘口沿类似磨砂玻璃那样的磨砂痕。有形似那种“狗牙”狂啃的蹦瓷!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毋庸置疑!阴刻线V型口的上沿边缘口沿上的形似“狗牙”狂啃的蹦瓷,第一,根本就不是玉!第二根本就不是老砣工! 
       
 

       下面举实例来说明,传统水凳老砣工与现代电动钻石粉工对于“减地下挖起阳纹后的底子整平处理”该如何去看。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现代人为的仿老工之伪做,即便如此,也说明仿工者确实于此方面破费过一番苦功,理说不过,情还要同情,总比低仿的“下三滥”强百倍。

关于“雕玉与刻玉或雕刻玉”而称为“治玉”。治玉的一些工艺名称,复杂多样我就不要求了,大家应对四大基础“勾、彻、顶、撞”已经滚瓜烂熟、炉火纯青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工的底是“勾与彻”出来的,干干净净毫无拖泥带水。对水凳用砣与手拉钻用钻的结构要清楚!对夹击于砣具与玉石之间的解玉砂的状态与分布情况要了解,对老工的砣具与钻头的角速度运动轨迹也应了解。

 

       从器形上已不难看出,这是一件如意镶嵌的“玉头”。大面积的部分已经被琢磨得很薄了,并且还有两处琢透了。如果这是钻石粉工的活,那么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过的,其底子整平是被“顶撞”出来的,那么镂透处该是怎样的表象?图片


注意看:电动蛇皮管钻石粉工具做的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工的底是“顶与撞”出来的;新工的钻窝之底有等距螺旋纹。

 下图蜗蜗旋旋的顶撞砣子纹,用水凳是出不来的!

图片

总结---老工的工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 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 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著提高。 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如:转速高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眼、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

 汉八刀蝉:

 

八刀蝉-图1

八刀蝉-图2

八刀蝉-图3

八刀蝉-图4

八刀蝉-图5

八刀蝉-图6

 

 

 
玉品斋

 

打磨处也有受沁
玉品斋

 

老工新工的不同之处,利用放大镜只要细心观察,总能见到不同的加工痕迹,下面就其典型特征作如下对比:

1、线条: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的两侧沟边没有崩口(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 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铊与解玉砂接触时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铊轮带走,只能留下短暂的磨痕,不可能划出长长的道道。 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铊轮走速不均,压力不匀,而出现的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铊之重线等,这样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线条是用砂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 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道。 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选用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成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道而且光滑。
2、成洞:老工制作两面不透的洞时,是用解玉砂和顶铊慢慢磨(压)出来的。由于切削量大,往往选用的砂浆砂粒粗,于是在洞的内壁上,会留下粗粗的磨砂现象。 新工也是用顶砣,只不过这个顶砣可以直接磨玉,于是会在洞壁上留下螺旋状磨痕。
3、掏膛:老工在制作鼻烟壶之类口小膛大的工件时,使用湾铊加解玉砂掏膛。弯铊是一根钢丝,下端成弯曲状,旋转时会形成一个内膛形,带动解玉砂磨削内膛使之成形。掏碗膛、环膛也是这个原理。因此在工作的内膛会留下漂亮的环形磨砂状痕迹。 新工钻速高,磨削快,工时紧,往往用钻头直接向瓶膛内各个方向冲钻,而后再磨平。做出来的内膛成锥形,膛壁上部厚下部薄,很不舒服。
4、压地:老工精雕细琢,地子用解玉砂细心压平,不惜工时,但终因手工操作,地子只能压得柔和平整,总体来看还有误差,有深浅或轻微波浪感。 新工制作效率高,工时紧,粗工地子不平,特别是边边角角处理潦草;而细工用机器与工具操作,地子特别平整无误差。
5、抛光:老工抛光均匀,柔润可爱。老工未抛光处和抛光处的反差小,这是因为解玉砂比金刚砂软,而且混有其他杂质,加工后留下的糙面比较光滑,虽未抛光但与抛光面相比反差不大。新工抛光急成,特别是粗工,工件上的弯曲弧度时有过渡不匀,边边角角留有死角,有的地方能见到抛光磨痕或加工磨痕,未抛光处与抛光处的反差大。在高速强力抛光下,有过度磨光(损)现象。
6、圆雕:在雕刻弧面圆面时,老工细腻无过度磨损,而新工磨削快掌握不好,圆弧不圆滑,会有棱起的现象。
7、粗沟:开挖粗沟时往往用铊扩切,老工下铊细腻。新工加工快速,有过渡不均等粗糙现象,边坡有磨痕。
以上几点不是每件玉器都会全有,有些特征表现也会不够典型。但综合观察,这项不清那项清,是老工还是新工也就可能判断了。   
最后说一个自己的必杀技--看玉一定要看表面质感一定呈不均匀的颗粒感或桔皮感,刀路里一定是似皮肤沟槽的感觉,解玉砂的感觉一旦明白就是绝杀

  

再论“管钻”:

       

图一:管钻孔的半成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由于管钻法是一种在4~6千年前使用的方法,具体的制作工具实物已不复存在,现在只能推测当时的具体做法。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如下所述:“管钻所钻的孔径较大,可达2~5厘米,在当时可用于钻孔的管子有竹、木、骨管。当时管钻的方法是把已截好的玉料固定,定好圆心后,将开了槽的管钻安放在圆心上,管钻的上端可能用木板或石块加一定的压力。一人稳定管钻,并不断向槽内加水添沙,也可借此人力,向下施加压力。另外一人或两人用皮条(或绳索)在钻柄上缠绕数道,握住皮条两端来回拉,使管钻转动,以带动沙粒磨擦而钻成圆孔。”《冰清玉洁--中国古代玉文化》王仁湘主编,古方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事实上如上所说的方法是很难钻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新石器时期的管钻孔。试想一下:“定好圆心后,将开了槽的管钻安放在圆心上,在管钻的上端加一定的压力稳定管钻,另外一人或两人用皮条(或绳索)在钻柄上缠绕数道,握住皮条两端来回拉,使管钻转动。”在当时没有轴承的条件下,要想管钻固定在圆心不动,又要使管钻转动,实际上是办不到的。按紧了管钻不转动,按松了的结果是管钻在石面上不断地旋转打滑,很难在原来定好的圆心上打出孔来,即使打出孔来,孔的边沿也不是很圆,这和我们在实际上所看到的管钻孔的边沿是很圆的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上面所介绍的方法缺少一个定位系统。 我通过对大量的管钻孔的研究(估计有几百个),发现有一部分的管钻孔壁上仍保留有古时候打孔时遗留下来的明显清晰的擦痕。这些擦痕大多具有同向、近乎平行弧线的特点。用管钻法加工石器时,当孔打成后一般是不加修整的(玉器除外)。它给我们提供了解开管钻法之谜的钥匙。如图二所示: 这种管钻孔壁上的擦痕被考古界的人称为螺旋纹,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1、 螺旋纹一般不连续,很少有一圈以上,长的有半圈左右,短的只有一小段。 2、 螺旋纹一般都比较粗,跟用金属器具划出来的很容易区分。 3、 螺旋纹大多具有同向、近乎平行弧线的特点,有的在一头和另一条相连。 很明显这种具有同向、近乎平行弧线特点的擦痕,只有在朝着一个方向,以较高的速度快速旋转时才能产生。如果是“握住皮条两端来回拉,使管钻转动”这样虽然利用石英沙可以把孔磨出来。但来回的磨是不可能产生具有同向、近乎平行弧线特点的擦痕,擦痕应该是犬牙交错的。另外,这种具有同向、近乎平行弧线特点的擦痕是石制的石器的共同特点,除非它是泥制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二: 具有平行弧线擦痕的管钻孔 在当时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管形的材料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竹子,另一种是骨头。依我所见这种管形的材料是竹子。1、因为在出土的实物中孔径的变化是很大的,很难见到两个孔的大小是一样的,除非是在同一件石器中。我所见过的管钻孔的直径约为0.8~8CM。因此,需要很多种不同口径的管材,这一点骨头很难做到,而在江南地区大大小小的竹子则随处可见。2、 “ 管钻法”钻出来的孔非常圆,所以要求所用的管形的材料必需很圆,竹子与骨头相比在这一方面更胜一筹。3, 管钻法是一种”单方向高速旋转的钻法”,至少在这种方法发明不久就已改进至此。它需要一个定位系统,也就是说在钻孔的时候,管钻的位置必需固定不能移动。因此,需要在管钻中插入一根圆杆来固定位置,所以,它的内壁也必需非常圆。根据以上几点,所以说” 管钻法”是用竹子来进行加工的。 “管钻法”是一种利用石英沙、水、简单机械在石头上加工孔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竹管的旋转,带动湿的石英沙在要钻孔的地方转动,利用石英沙磨出一个环形的凹槽,当石器较厚的时候,就在石器相对的另一面用同样的方法加工, 当石器较薄或石器较软的时候,就在石器的一面加工。直至将孔磨穿。一般为了对称和美观” 管钻法”大多是两面对钻。 图二是一石钺孔的放大图,该孔外径2.6CM,内径2.2CM,孔处厚度为1.8CM。很明显这是由两面管钻对钻而成的。在上半个孔的底部,可以看到有几道几乎是平行的擦痕,显然这是向同一方向高速旋转由磨擦而形成的弧线擦痕,象这种平行的弧线擦痕在很多管钻孔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使竹管沿着同一方向高速旋转的方法。事实上,只有通过皮带传动,改变主动轮与被动轮的不同半径才能使竹管沿着同一方向高速旋转。


螺旋纹的鉴别:

      螺旋纹主要是指古代人类在给石器打孔时,在孔的内壁上留下的一种划痕。一、二次形成的擦痕--螺旋纹形成的原因由磨擦而形成的螺旋纹是螺旋纹的最主要形式,它是由第二次的磨擦而形成的。前面我已经介绍过” 管钻法”是一种利用石英沙,水,简单机械在石头加工孔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竹管的旋转,带动湿的石英沙在欲钻孔的地方转动,利用石英沙磨出一个环形的凹槽,当石器较厚的时候,就在石器相对的另一面用同样的方法加工, 当石器较薄或石器较软的时候,就在石器的一面加工.直至将孔磨穿.一般为了对称和美观” 管钻法”大多是两面对钻. 由于管钻法”所钻的孔是利用石英沙磨出来的。因为石英沙很硬,而且很脆,所以在与石器的磨擦以及相互磨擦的过程中逐渐被碾磨得很细直致粉末状。其实石英沙由粗到细的过程,也是管钻孔的环形凹槽逐渐加深的过程。当石英沙被碾磨成粉末状时,其钻孔的速度就会变慢。这时就需要更换新的石英沙。如果这时取下未打穿的半成品来看,环形凹槽的底部及其附近是被磨得非常光滑的,而且是很平坦的,这是由于石英沙已被碾磨成粉末状,而且也看不到明显的擦痕--螺旋纹。在添加新的石英沙后,有个别粗的石英沙会挤在孔壁和竹管之间,当竹管转动时在孔壁上留下了划痕,这种划痕成弧形状,当几条弧线在一起时就够成了螺旋纹。这种螺旋纹是在已钻好的孔壁划出的,所以我把它叫做二次形成的擦痕。古人打好孔后一般是不打磨的,所以这种螺旋状划痕在几千后仍清晰可见。二、螺旋纹的特点: 1、不是每一个石器的孔壁上都有螺旋纹的痕迹.只有少数的螺旋纹的痕迹清晰可见,大部分的螺旋纹的痕迹随着岁月的流逝都已模糊不清. 2、一般石器上螺旋纹的痕迹很少有连续不断超过一圈的,大部分的都是一小段圆弧.(在泥岩和陶制的器物上除外) 3、螺旋纹的痕迹一般比较粗,而用合金刚钻头钻出来的孔壁上螺旋纹的痕迹一般比较细。 4、在孔壁的垂直分布上: (1), 上部稀少,而下部尤其是靠近底部的弧线部分较多且清晰. (2), 有时上部会出现一些方向呈无序的擦痕,这可能是起始时用手工搓动定位所致.

 

下图说明:老管钻呢,不管是什么速度,什么间距,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不重复,螺旋纹会有一定长度的连续性。不连续的是因为中间歇了回头再干的,所以这个不连续基本也不会在上一段连续螺旋纹上(尤其是起始和中间部分)留下太多痕迹~~~~~
而仿古的管钻痕迹呢,是为了做螺旋纹而作,哪里不合适就重新做一次,所以螺旋纹的叠加是随机且无序的~~~~~
图片

 

白僵,看到就放弃,基本不会有错,这个是典型的原生的,未见有任何朝代的审美观取料用这种那么明显的料子:
图片

图片

还是这个玉壁的讨论:1、看东西请抛弃包浆,这件东西的包浆又在骗人了;
2、艺术风格软不软,这个正是需要一点个人的观感,但是这个明显是偏软的,比如外壁的两个面的连接处非常明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论:近30年来,有一定仿工的仿品。喜欢玩这类素璧的多看看齐家文化和西北龙山文化的东西,会对这类素璧大有启发,看懂了上述的两种文化的素璧,对于山东龙山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的素璧只是风格上稍作调整而已。当然,必须要说清楚的是,长江中山游的素璧不在此列~~~~~


泛石家河文化的侧面人像:

国王与小鸟-图1

国王与小鸟-图2

国王与小鸟-图3

国王与小鸟-图4

国王与小鸟-图5

国王与小鸟-图6

 

如何鉴赏:

第一,看布局,老熟感。一看就是老的,老气在。当然包括所谓的包浆。
玉品斋

第二图:看细节,排除老玉新工。工痕内包浆是否与皮壳一致,工痕是否过沁。如果需要,可多张图看有无修磨,绺裂。就全部ok了。
玉品斋

还有很多小的佐证,正面提地的工法,钻头定位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背面的打磨都很重要:
玉品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