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议论文知识

 瞿为业 2011-10-09

   茂名市:
  (二)适应(9分)
  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此语道出了适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不要以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一种丑陋,松树生长在平原草地,正直挺拔,是一种美;长在悬崖绝璧,旁逸斜出也是绝妙的风景。
  不要以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世故与圆骨。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节操,有骨气,仅看他与谁为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他怎样为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曲求直,以邪扶正,有策略地、有步骤地随机应变是一种智慧,更能改造不合情理的周边环境。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相信执著的生存不是苟且偷生,不是碌碌无为,不是闲抛岁月。生存下来,为的是向前,为的是攀登,为的是不断进取。所以,我想补充:“适者发展。” 我们惋借恐龙,在世界发生变化之后,它仍然要固守那一分庞大、那一州伟岸,结果,只能以化石的形式存在;我们感激远古那场熊熊山火,把我们的祖先逼下树枝,逼出森林,让我们在乡村,直到现在的城市享受愈来愈文明、愈来愈和谐的生活。
  木匠调木,智者调心,人应该积极调整心态,与岁月相随,与时代同行。不要轻言拒绝适应,一只手握别老伙伴,一张笑脸面对新朋友。固步自封,坐井观夭,在个人的小天地地里,激不起多少浪花,反而因为知音甚少,与环境与社会格格不入而落落寡欢,而沉沦丧志,而怪僻成性,因而一事无成。
  打开心灵的窗户,张开人生的翅膀吧,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停留太久,不能在自己的过去久久地沉湎徘徊。山那边有人家,海那边有天地,进入新的境界,就会有全新的感觉。
  (选自《 思维与智慧》2008 年第11 期,作者何华,有删改)
  16、本文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论证。试从文章内容入手,概括其论证结构。(3 分)
  答: 
   
   
  17、请就本文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 分)
  答: 
   
   
  18 、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
  答: 
   
   
  (二)适应(9 分)
  16 、3 分 适应是什么(适应的本质);为什么要学会适应(要学会适应的原因);怎样去适应(学会适应的方法或途径)
  17 、2 分 答案示例:电影演员李连杰为了进军好莱坞,面对片酬一次次压价,他选择了“以退为进”的适应方式,最后,名震好莱坞。(评分意见:只要符合“我们要学会适应”这一论点的事例即可。)
  18、 4 分 这句话强调人要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占1 分)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恰当,语句通顺 。(占3 分)
  
  
  佛山市:
  (二)学 会 微 笑
  张保振
  ( l ) 和谐,是需要微笑的。
  (2)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这种标志,犹如联合国大厦门前的那个雕塑:枪管已经扭曲,子弹已经不存,隐喻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想。
  (3)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这种宣示,犹如开岁发出的春令:来吧,我们是朋友;滋荣吧,嫩绿的百卉;斗芳吧,艳丽的百花。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这种旗帜,犹如君子之交,虽形淡如水,却道直如弦,心心相印。微笑是可亲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快乐。《论语•宪问》曾言:“乐然后笑。”可见,笑由喜悦来,相从心头生。微笑是可敬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北宋时期有一个叫程颐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其《外书》卷二中曾言:“乐取于人以为善。”可见,为善使人乐,好善乐天下。微笑是可贺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再造。早在1900年,法国学者柏格森在其出版的《笑之研究》中就认为:笑是对不合和谐、不合生命、不合社会的惰性、刻板、造作等现象的一种智力反应和纠正,具有使人恢复灵活生命、适应社会的功利性。可见,一笑失百忧,生命如逢春。
  (4)微笑在心。心动笑发。心之精微,有时虽口不能言、书不能文,却可喜形于色,挂在脸上。这种表现,如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云:“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5)微笑在诚。诚动笑出。诚就是真心实意。诚还是无所隐伏。诚可生情,情可生笑。虽说“含娇含态情非一”,但毕竟惟有“披心腹”、心见诚,才可“见情愫”、笑溢出。
  (6)只要微笑,成功不远。美国有位企业家在谈到用人的成功经验时说:“宁雇一名满脸微笑的小学毕业的职员,也不雇一位面孔冷淡的哲学博士。”可见,微笑,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情况下,是多么的重要。
  (7)学会微笑,以柔克刚。《伊索寓言》中有则显示强大的故事说得分明:大风靠狂怒以显示强大,让地上的老人把衣服脱掉,结果却适得其反。风越大,老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且恨不得再多穿上几件衣服;太阳则相反,靠微笑以显示其力量。结果感动得老人不断地增加热量,不断地擦去汗水,最后心甘情愿地把衣服脱下。这说明,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
  (8)民间有一俗语:“莫笑莫开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好产品还不够,还要有好态度、好服务。只有相逢开口笑,才能盼得人气旺、生意火,从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选自《 人民日报》 2007 年12 月3 日)
  
  15、请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 分)
  
  答: 
  16、第(7)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7、作者认为微笑是“可亲、可敬、可贺的”,请你分别解释“可亲”、“可敬”的原因。( 3 分)
  可亲: 
   
  可敬: 
   
  18、品读第(2 )段,仿照其中一种格式,再提出一个观点井展开论证。(4分)
  徽笑是 
   
   
  15、2分 我们要学会微笑。(写“和谐,是需要微笑的”或“学会微笑”的给1 分)16、3分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每一点1分)。证明“学会微笑,以柔克刚”的道理.(或证明“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的道理)( 1 分)
  17、3分 可亲:微笑是由内心的喜悦传递出来的,故面相和善,让人觉得亲切。
  可敬: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为善者乐善好施,令人尊敬。
  (答对一个给2 分,两个都对给3 分,只抄原文没有解释的给l 分)
  18、4分
  示例一:微笑是一种智慧,它暗示着:我己超越了世俗的思怨,名利的束缚,心境变得豁达。这种智慧,好比山间竹子.虽长得居高临下,却己虚怀若谷。
   示例二:微笑是一支火柴,它燃烧着:引爆人热情的导火线在缩短,心与心的冰雪在溶化。这种火柴,犹如冬日里的阳光,虽冷风阵阵,却也觉得温暖如春。
  (观点1 分,展开论证2 分,句子通顺1 分) 
  
  
  贵港市: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阿 明
    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到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2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答: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 3 分)
  A、本文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B、自卑的意义只有一个方面,即它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C、贪官和奸商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觉得人要自卑不要自信。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自信的重要性。
  23、第 段所列举的是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内容。(3 分)
  答:是正面论据,(1分)卡夫卡不放任自卑,超越自己,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2 分)
  24、选文第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爱迪生和普希金成功的事迹,有力论证了“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这个观点。(2 分)(如只简单地r答“通过举例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只给1 分)
  25、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3 分)
  答案示例:适当的自卑,它能使我们看清自我,对我们走向成功很有帮助。在学习中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被自卑所压倒,要化自卑为动力,积极进去,不断进步。(内容1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通顺1分,共3分)
  
  
  滨州市:
  
  科学与诗 
  
   陈之藩
  
  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的觅句差不太多。我举个例,说明科学家如何觅句。
  有一通用电器公司的研究部门,是一所大楼,而楼梯每一个拐弯处,都备有一张空桌及一堆纸笔。据说好多新的观念是科学家上下楼时想起来的,可是稍纵即逝。如果在走下楼时有这个观念,到家后可能忘光了;如果走上楼,这个观念,到办公室可能模糊了,所以半路中必得写下来。
  劳伦斯发明原子撞击机时,倒确是在早餐以后,到加州大学的路上想出的。所以通用电器公司的办法并非没有理由。
  另一个例子是麻省理工的温纳。研究应用数学的及分析数学的人,不可能离开温纳。有一个关于他的很著名的笑话。温纳常常在校园一见到学生拉住即问:
  “我吃过饭了没有?”
  学生答:“先生,我没有注意您吃过饭了没有。”
  温纳问:“那么请你告诉我,我刚才是走向南呢,还是走向北呢?如果向南,即是刚从饭厅来,是吃过了!”
  学生答:“你如不问,我还或许知道,这一问我也糊涂了。”
  大概温纳不是饿了一顿,就是连吃了两顿。他并未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不是在与古人交谈,就是在梦中觅句。
  大家全知道我们中国的大科学家杨振宁。杨振宁在麻省百年纪念会上讲的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说:
  “究竟什么叫做理解,什么叫做认识,人类还在犯着糊涂。”
  这话是哲学家的话或诗人的话,却不像一个科学家所说的话。至少不像中国所谓科学家所说的话。牛郎织女座只是两块大石头,是有了诗人,才显得晶亮;北斗座是七块大石头,是有了艺术家,才使这七点连起线来!法国不世出的大数学家庞卡立说得好,“房子是用石头做成的,但只是一堆石头不成房子;科学是事实堆起的,但只是一堆事实不是科学。”科学原来像诗句一样,字早已有之,而观念是诗人的匠心所促成的。
  这里面,没有利,没有名;没有开万世之太平,没有继往圣之绝学;而只是一种好奇与欣赏,对真的好奇,对美的欣赏。
  爱因斯坦讲完了相对论以后,说:“这个内容,凡是大学程度略好的人全能理解,但是,在探讨的过程中,绝望之后的觉悟,茫然之后的苏醒,以及黑暗中的往复摸索与新的洞天的终于出现,不是过来人,是不知个中甘苦的!”
  现在的科学家,据爱因斯坦的解释,研究科学的动机是为了逃避这个纷扰的世界。这个世界已成了毕加索的画,天翻地覆,一塌糊涂。科学家与诗人们却走向另一个世界去。那里的山青,那里的水绿,那里的草长,那里的莺飞,流连忘返是理有固然的。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又哪里逃得了。于是诗人之弱者在唱“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的肉麻之句。诗人之强者在唱“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原应斩万竿”的激昂之调。
  科学家们则要去制造飞机、大炮、火箭、原子弹等玩意儿了。
  人类是在一个喧天锣鼓的悲剧中挣扎,即使是诗及科学里也找不到片刻的安静。
  
  18.第一段中两个“觅句”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19、就文中引用的庞卡立和爱因斯坦的话中任选一处谈谈你的理解。(2分)
   
   
  20、从全文看,科学研究和诗人“觅句”有哪些共通之处?(4分)
   
   
  21.文中加点的“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分别指什么?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22.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18、第一处“觅句”是指诗歌创作的构思立意、斟词酌句;第二处“觅句”是指科学探索和研究。 评分:含义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示例:庞卡立的话意为:科学研究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和规律:爱因斯坦的话意为:科学探索要历经迷茫—— 探索——顿悟这样一个反复、曲折、充满艰辛和快乐的过程。评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捕捉灵感,忘我投入,淡泊名利.创造思维。评分:答出一个要点得l 分,共4 分。意思对即可。
  21 .答案:现实世界,理想世界。科学家与诗人的理想是求真寻美,但实际上无法逃避纷扰喧嚣的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矛盾。评分:含义2 分,理解2 分,共4 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示例: 运用类比。例如将科学探索与求诗觅句作类比,阐明了二者的相通之处,说理透彻。旁征博引(或摆事实、用典型事例说话)。例如列举通用公司、温纳等事例,引用中外科学家的话和中国古诗,深人浅出,说服力强。评分:每个要点2 分,共4 分。意思对即可。
  
  
  庆阳市: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6 ——19题。( 12 分)
   谈人生价值
  朱光潜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位,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他的心灵。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享受者或为肉体,或为心灵。人既有肉体,即不能没有肉体的享受。我们不必如持禁欲主义的清教徒之不近人情,但是我们也须明白: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而是人类与鸡豚狗彘所共有的。
  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上文所述的真善美三种价值。学问、艺术、道德几无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漫不感兴趣,他就成为一种行尸走肉了。这番道理本无深文奥义,但是说起来好像很迂阔。灵与肉的冲突本来是一个古老而不易化除的冲突。许多人因顾到肉遂忘记灵,相习成风,心灵生活便被视为怪诞无稽的事。尤其是近代人被“物质的舒适”一个观念所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
    未了,我希望我们青年人各自及早确定自己一生的使命,自己去寻求自己的终身工作。 
   (节选自九年级下册《 自读课本》 )
  16、请简述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答: 
   
   
  17、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 2 分)
  答: 
   
   
  18、品味“尤其是近代人被‘物质的舒适’一个观念所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这句话,对照当今杜会,你有什么撼想?( 4 分)
  答: 
   
   
  19、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作者是如何看待的?你又是怎样看待的?( 4 分)
  答: 
   
   
   
  (二)( 12 分)
  16 、( 2 分)人生价值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
  17 、( 2 分)就是指学问、艺术、道德这三种价值享受。
  18、 ( 4 分) 示例:当今社会部分人的价值取向就是金钱,认为只要有钱,就是幸福。钱是重要的,但一味地向钱看,那就如同行尸走肉,这样的人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谈。(意思对即可)
  19、作者认为真正的幸福是拥有学问、艺术、道德这三种价值取向,并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2 分)示例: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如果真要把幸福定位在某个方位去追求,那么这个人是永远都不会幸福的。(2 分)(意思对即可)
  
  
  莱芜市:
  (四)科学与诗
  陈之藩
  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的觅句差不太多。我举个例,说明科学家如何觅句。
  有一通用电器公司的研究部门,是一所大楼,而楼梯每一个拐弯处,都备有一张空桌及一堆纸笔。据说好多新的观念是科学家上下楼时想起来的,可是稍纵即逝。如果在走下楼时有这个观念,到家后可能忘光了;如果走上楼,这个观念,到办公室可能模糊了,所以半路中必得写下来。
  劳伦斯发明原子撞击机时,倒确是在早餐以后,到加州大学的路上想出的。所以通用电器公司的办法并非没有理由。
  另一个例子是麻省理工的温纳。研究应用数学的及分析数学的人,不可能离开温纳。有一个关于他的很著名的笑话。温纳常常在校园一见到学生拉住即问:
  “我吃过饭了没有?”
  学生答:“先生,我没有注意您吃过饭了没有。”
  温纳问:“那么请你告诉我,我刚才是走向南呢,还是走向北呢?如果向南,即是刚从饭厅来,是吃过了!”
  学生答:“你如不问,我还或许知道,这一问我也糊涂了。”
  大概温纳不是饿了一顿,就是连吃了两顿。他并未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不是在与古人交谈,就是在梦中觅句。
  大家全知道我们中国的大科学家杨振宁。杨振宁在麻省百年纪念会上讲的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说:“究竟什么叫做理解,什么叫做认识,人类还在犯着糊涂。”
  这话是哲学家的话或诗人的话,却不像一个科学家所说的话。至少不像中国所谓科学家所说的话。牛郎织女座只是两块大石头,是有了诗人,才显得晶亮;北斗座是七块大石头,是有了艺术家,才使这七点连起线来!法国不世出的大数学家庞卡立说得好,“房子是用石头做成的,但只是一堆石头不成房子;科学是事实堆起的,但只是一堆事实不是科学。”科学原来像诗句一样,字早已有之,而观念是诗人的匠心所促成的。
  这里面,没有利,没有名;没有开万世之太平,没有继往圣之绝学;而只是一种好奇与欣赏,对真的好奇,对美的欣赏。
  爱因斯坦讲完了相对论以后,说:“这个内容,凡是大学程度略好的人全能理解,但是,在探讨的过程中,绝望之后的觉悟,茫然之后的苏醒,以及黑暗中的往复摸索与新的洞天的终于出现,不是过来人,是不知个中甘苦的!”
  现在的科学家,据爱因斯坦的解释,研究科学的动机是为了逃避这个纷扰的世界。这个世界已成了毕加索的画,天翻地覆,一塌糊涂。科学家与诗人们却走向另一个世界去。那里的山青,那里的水绿,那里的草长,那里的莺飞,流连忘返是理有固然的。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又哪里逃得了。于是诗人之弱者在唱“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的肉麻之句。诗人之强者在唱“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原应斩万竿”的激昂之调。
  科学家们则要去制造飞机、大炮、火箭、原子弹等玩意儿了。
  人类是在一个喧天锣鼓的悲剧中挣扎,即使是诗及科学里也找不到片刻的安静。
  20.第一段中两个“觅句”分别指什么?(2分)
  
  21.从全文看,科学研究和诗人“觅句”有哪些共通之处?(4分)
  
  22.就文中引用的庞卡立和爱因斯坦的话,选一处谈谈你的理解。(3分)
  
  23.文中加点的“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分别指什么?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4分)
  
  24.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20.第一处“觅句”指诗歌创作的构思立意、斟词酌句,第二处“觅句”指科学探索和研究。
  21.捕捉灵感,忘我投入,淡泊名利,创新思维。
  22.庞卡立的话意为:科学研究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和规律。爱因斯坦的话意为:科学探索要历经迷茫——探索——顿悟这样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23.现实世界,理想世界。科学家与诗人的理想是求真寻美,但实际上无法逃避纷扰喧嚣的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24.运用类比。例如将科学探索与求诗觅句作类比,阐明了二者的相通之处,说理透彻。旁征博引。例如列举通用公司、温纳等事例,引用中外科学家的话和中国古诗,深入浅出,说服力强。
  
  
  乌鲁木齐市:
  
  举国哀悼闪耀人性光辉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一场强震撼动中国,数万生命顷刻陨落。汶川,血泪之地,生民之痛,家国之殇。
  中国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9日,五星红旗缓缓降落,13亿人民默默祈祷,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低首致哀!
  5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将5月19日到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志哀;5月18日,北京奥组委决定,奥运圣火在境内传递活动暂停三天。 
  在6天6夜感天动地的生死大救援之后,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随后的焦灼、而后的惊恸之后,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日子,以国家的名义,用最高的祭奠,向数万骤然逝去的生命致哀;我们需要这样一种仪式,让我们的心疼奔涌而出,让我们的悲伤尽情倾注,向所有死难同胞告白:我们爱你们,我们与你们同在。
  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一部分,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民族的哀伤。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惊恸全国,惊悚世界。其重创生命之剧,危害程度之烈,堪为人类历史上的劫难。汶川之难,举国同悲;锥心之痛,情何以堪!大震中的遇难者,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也是鲜红国旗的一部分。确定哀悼日,降半旗志哀,不仅为人民提供了表达哀思的一种仪式,更昭示了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人性光辉的闪耀和公民尊严的彰显。
  “救人是重中之重”,“早一秒钟,就可能多救一条生命”,“有一丝希望,就要有百倍的努力”……灾难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对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这种尊重,是余震不断的震区大地上总书记坚毅的身影,是残垣断壁的废墟前总理动情的泪水,是十几万子弟兵奋不顾身的钢铁意志,是全国人民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突如其来的天灾,考验着民族素质,更检验着国家责任。让废墟下的生命都有希望,给死难的同胞生命尊严,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人性和责任的直接体现。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我们的先民早在《左传》中,就曾慨然概括政府与国民的关系,今天读来,依然掷地有声。当共和国的国旗为平民而降,当亿万人民同此国殇,它将以庄严的仪式、鲜明的象征,展现一个政府与人民生死不离的血肉联系,体现一个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尊重,诠释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宗旨。
  向逝者致哀,为生者加油。当地震不可避免,当灾难已然来临,愿我们用这样的形式,寄托我们的伤痛和哀思,表达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泪尽血续,我们并肩而立;在不屈的中华大地上,悲伤倾尽,我们众志成城。
  国旗缓缓而降,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让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致哀,将那些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我们历经磨难的民族积蓄生的力量!
  8.第段中的“惊恸”是“使……极度震惊悲哀”的意思,和“惊悚”能互换吗?为什么?
  
  9.文章第段阐述了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0.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
  B.全国降半旗哀悼遇难者,是人性、公民尊严和政府尊重生命的体现。
  C.给死难同胞以生命的尊严,是以人为本的政府人性和责任的直接体现。
  D.用举国哀悼降半旗的形式,向死者致哀,为生者加油。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以饱含深情的语言,概述了几个有关地震的重要事实,为下面展开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
  B.“锥心之痛,情何以堪”是说如此强烈的悲痛情感,怎能承受!这里强调人民的情感已积蓄到了非得用一种形式来表达不可的程度。
  C.文中引《左传》中的文字作为论据,证明我们的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着深层的传承关系。
  D.文章结尾两段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再次表达了对遇难者的深切哀悼和对中华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
  
  8.不能互换,因为词义的侧重点和涉及的对象有差异。惊恸,是形容中国人的情感;惊悚,使……极度惊惧,表现别国人的反应。
  9.阐释了“灾难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对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的观点
  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0.B
  11.D
  
  
  
  
  双流县:
  
  近读王选夫妇20世纪80年代初写给两个侄女的一封家书,其中谈到他们特别欣赏那种依靠坚持不懈的奋斗,长年累月下来最后获得成功的人。读过之后,我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拒绝急功近利的理念贯穿这封家书的始终。
  由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他的精神生活;而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决定了他的精神状态;因此拒绝急功近利,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那么,拒绝急功近利的精神境界从何而来呢?正如德国哲学家奥伊肯所说:“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秉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滋润,不断净化,不断提升。我们向往的崇高境界当然不能靠上天的赐予,也不是一时灵感闪现所能带来的。从王选夫妇的这封家书中,我们顿悟:坦然拒绝急功近利的背后必然是一种崇高境界的支撑,而崇高境界是在人生历程中的艰苦奋斗与不倦跋涉中去一点一点构筑的。一个人眼界宽阔,胸襟坦荡,百折不挠,心态开放,气定神闲,取决于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取决于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和驾驭能力,取决于他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自我反省,舍此,你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你无法抗拒庸俗化的功利诱惑,你也无法走出急躁、浮夸、肤浅的怪圈。
  拒绝急功近利,对今天被极端物质主义裹挟下的我们,真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忠告!学界常常感叹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庸俗,精神状态之功利,精神境界之低下,以至荣辱不辨,美丑不分,是非不清。于是我们看到,望子成龙而剥夺孩子童年欢乐的家长,梦想一夜暴富而不愿工作的“啃老族”,期盼著作等身而论文作假的知名教授,不愿坐“冷板凳”而剽窃成瘾的年轻学子:一切曾经潜滋暗长上不了台面的蝇营狗苟在潜移默化中一下子变得风生水起,肆行无忌。
  过于贪功求名便会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就会变得鼠目寸光,鼠目寸光就必然弄虚作假,弄虚作假最终就会身败名裂:这就是急功近利使然的内在逻辑。然而,人们要想超越急功近利,远离庸俗浅薄的困扰,保持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却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让我们记住王选夫妇在这封家书结尾处写下的那简短却更令我们怦然心动的话吧:“要力求掌握真才实学,不图虚名,要真正做到这点不太容易,特别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我们常在为此努力。”
  (选自楫托《读王选夫妇的一封家书》,有改动)
  12.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3.本文第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4.本文第两段划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 和 ______ 的论证方法。(2分)
  15. 本文末句说:“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我们常在为此努力”,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去努力?(4分)
   答: 
   
  12.(2分)拒绝急功近利,掌握真才实学,成就崇高精神境界(必须答有“拒绝急功近利”即可给3分)
  13.(4分)通过王选夫妇这封家书引出论述的话题,点明作者阐述的观点。
  14.(2分)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事实论证(或举例论证)
  15.(4分)答题要点提示:(1)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崇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2)拒绝物质诱惑;(3)要有真才实学;(4)不图虚名。(答到其中2点即可,每点1分,语言通顺流畅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