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覃勇:中国也需要“乔布斯”

 clear yao 2011-10-09

  覃勇:伟大的苹果教父、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走了。虽然他患上绝症、不久人世的消息早已公开,但斯人离去,依然引来全球哗然。连日来,在中国,来自业界和民间的各类自发追思和悼念活动接连不断,人们用各种形式来感怀这位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了世界的人。

  乔布斯值得感怀和纪念。就像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评价的那样:“乔布斯是最伟大的美国创新家之一。通过使电脑个人化并把互联网装进我们的口袋。他使信息革命不仅变得易懂,而且直观和有趣,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产业,他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我们应该让人们知道乔布斯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乔布斯为什么能赢得世人尊重。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而神化乔布斯似乎就更没有必要。我们应该回答,乔布斯为什么成为了乔布斯?乔布斯用自己持续不断的创新,用iMac、iPod、iPhone、iPa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体验,他的每一次出手都几乎颠覆和改变了一个产业。为什么乔布斯能做到不断创新?

  可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分析和解剖乔布斯,那就是:专注、环境、教育。

  乔布斯是一个对自己的事业高度专注的人。专注IT、专注规则的突破、专注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专注市场推销和用户体验、尤其是专注自己的兴趣和内心感受。

  其实,正是因为专注于这种内心的召唤,“遵从内心和直觉”,乔布斯当初才会勇敢地选择辍学。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做演讲时说,从大学里辍学是他这一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这逼迫他学会了创新。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没有必要把他浪费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和模仿别人上。

  关于专注,还有一个事实必须提到,乔布斯一生从事IT产品的开发,从和自己的创业伙伴沃兹尼亚克合作开发第一个“海盗软件”通过盗打长途电话来盈利,到后来的所有i系列产品,甚至在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炒鱿鱼的情况下,始终没有放弃对IT梦想如痴如醉的追求。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会开发出你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虽说乔布斯也曾说过“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但是我宁愿相信,推动乔布斯咬定IT创新的最初和持续的最大动力还是他内心感受导致的专注,而改变世界的人生追求则是后来慢慢形成的。

  当然,光有专注也不够,因为只有智慧的专注才能开花结果。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关键词:环境。从小浸淫于硅谷这样的创新环境,让乔布斯逐渐培养起了超乎常人“IT嗅觉”,他不但深谙各种技术,而且非常了解用户体验和消费需求,这使他懂得什么样创新和设计是市场最喜欢的,甚至能使自己的设计挖掘出市场潜在的需求,从而常常能颠覆和重新定义一个新的产业。

  进入互联网主导的信息时代,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和爱迪生与亨利福特的时代已大不相同。乔布斯用自己的成功对创新重新进行诠释:何为创新创造性地使用别人的成果也是创新。

  乔布斯之所以伟大,其实就是把科技、艺术和娱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不得不提的是乔布斯对设计美学一直以来表现出来巨大兴趣和灵感,这对他的创新到底带来了多大影响值得研究。但这种创新往俗了说,应该就是在消化吸收上的创新,但似乎应该比我们所说的“集约化创新”包含更多的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环境,或者说是时代造就了乔布斯。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教育”。做“海盗软件”、辍学、吸食大麻、不守规则、离经叛道,所有这些组成了作为苹果教主和灵魂人物的乔布斯独一无二的品质,所以有“乔布斯之后再无乔布斯”说法。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有人甚至问,如果把乔布斯放到中国会怎样?

  我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跨越整齐划一的工业化时代,进入更加注重个性需求的信息时代,这样的时代,“知识爆炸”、“价值多元”,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不是也应该更加包容和注重个性?仔细想想,乔布斯、比尔盖茨产生于资本和市场发育都更加成熟的美国应该毫不奇怪,但是问题是,中国怎么办?我们要不要乔布斯、要不要比尔盖茨?当然要!

  要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复杂而多元,我们主体还处在工业时代,同时包含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的一些特征。但是时间不等人,我们的教育产业链在为完成工业化培养整齐划一标准化人才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给乔布斯及比尔盖茨们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我们的教育如何从幼儿园开始就保护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辍学不一定成才,成才不一定非要辍学,但是在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上,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我们的社会如何给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更多的鼓励、扶持和宽容?

  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做出回答,因为它关乎人才,关乎创新,关乎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