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一定要准确,病虫害发生后,要认真诊断,对难以诊断的,要请教当地植保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点鉴定,根据防止对象选择放治效果好的农药,做到有的放失,对症下药。只有准确的诊断才是对症下药的前提,也是提高防效的关键。 二, 农药熟悉,建议农民朋友要到当地购买大厂家三证齐全的农药品种,要索要发票,在使用前要详细阅读说明及注意事项,做到对智能下药,如杀虫剂胃毒剂对食心虫类有效,内吸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触杀剂对各种害虫都有效,同种农药的类型其防治效果也有差别,通常是乳油效果好,可湿粉剂次子,分剂最差, 三,喷药要适时,各种病虫害防治时期不同,同一种有害生物在不同作物上危害,防治时期也有区别,还要了解所要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达到防止指标方可用药,不要见虫(病)就喷,保护性药剂必须在发病初期或前期用药,治疗剂使用也不能太晚,芽前除草剂绝对不能在苗后使用。 四。配药要适量,配药量过多过少都不行,配药过多,加大成本,造成浪费,严重时还可能发生药害,会是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给以后防治造成困难,配药过少,杀不死病虫,劳而无功。 五,施药要得法,目前噴药方法是喷雾法,简便易行,经济高效,危害作物叶,茎的病虫害,要用低量喷雾效果好, 六,防治要到位,根据病虫害危害特点掌握重点防治部位在会高效,噴液喷到叶背在能提高防效。 七。药次要适当,喷一次药一般不能控制病虫害,尤其是病害,因病菌萌发速度不一样,根据情况,隔十天一次,害虫产卵孵化较为集中,噴一至二次可消灭,药要交替使用,。 八,混药要得当,农药的复配混用可以扩大防治谱,兼治不同的防治对象,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能同时防治病害和虫害,起到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作用,混配一定要掌握混配的原则,混合后药效降低的不能混用,碱性,酸性,不能混用,混用后产生化学变化不能混用。 九。天时要有利,药效与温,湿,雨,露,光,等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使用乳剂农药是要后至少在未来24小时内无雨,效果才好,使用胃毒剂等药剂,最少需要两天无雨,才能较好的发挥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