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胆囊炎、胆结石艾灸穴位
2011-08-02 10:21
茶茶小语:惊闻老领导得了胆结石,所以在网上查了些相关的资料,整理归纳后与大家共享。在网上关于胆结石的艾灸疗法基本都是转载民间中医网的22天治好胆结石的文章,不知道是否真实,也没查到有人尝试过有效果的文章。真的很希望用艾灸的人能多写博客与大家多分享艾灸的成果与失败,让大家少走弯路。百度百科中搜索到的治疗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无意中查到有个穴位叫胆囊穴,觉得可以增加该穴。 胆俞: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配阳陵泉穴、太冲穴胆道疾病。 主治: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中脘: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取法: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胸骨下方和肚脐中间 注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治胆穴:暂未找到相关资料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法: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胆囊穴:经外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取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2寸;压痛取穴。 注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等胆道疾病;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歪斜。 (见阳陵泉图片)
绞痛才需加合谷穴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背虎口处,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 孕妇慎用。
有高热现象才增加曲池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为强壮穴之一。 取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牙痛,麦粒肿,甲状腺肿大; 乳腺炎,高血压,皮肤病,过敏性疾病。
出现呕吐现象增加内关穴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取穴:手掌根横纹后三指处。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
|
来自: fengruyan9 >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