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只要描写美人,无论词汇怎么变换,都脱不了一个基本的胎,此“胎”在几千年里一脉相承,从今天上溯,最后指向一个人:宋玉。
关于宋玉的生平,流传下来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很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四十来个字:“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只是指楚国有宋玉这么一个人,而且是个会写辞赋的大家。晋人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具体指出了他的出生地:“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口,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由此可知宋玉是今天湖北钟祥、宜城一带的,但在湖南临澧,如今还有个宋玉城,我们且不管他具体是哪里的,只知他是楚国人,是个才子,而且在楚辞写作方面拥有“屈宋”并称的殊荣就够了。
说宋玉是风流文人的祖宗,源于他与登徒子的一段互掐。登徒子是楚国大夫,侍于楚王,一次出于嫉妒,在楚王面前说了宋玉的坏话:“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登徒子说宋玉是个“体貌娴丽”的美男子,生性好女色,又善于对异性施以小恩小惠,所以千万别让宋玉跑到后宫去。后世文人称俊男“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估计就是从登徒子的描述中获知的。
登徒子本是讨好楚王,谁知楚王与宋玉的关系铁,竟将登徒子的话转述给宋玉了。宋玉确实口才好,当即回应道:“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他说,我相貌好,那是天生的;我口才好,那是向老师学的;至于好色,那是没有的事。并用对比法对登徒子反戈一击:“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对美人的描述,宋玉可说是登峰造极了,他的邻家小妹不胖不瘦不黑不白不高不矮,恰到好处,除非不笑,笑则可以“惑阳城,迷下蔡”,将两座城市的人都要迷晕!就是这样一个美人,趴在墙上偷看了他宋玉三年,宋玉都坐怀不乱。而登徒子呢,妻子是个天下第一丑八怪,他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瞧瞧,谁好色?
那么丑的女人都能吸引登徒子与之生育五个孩子,登徒子不好色谁好色?楚王竟被宋玉一番巧辩说服了,认定登徒子才是真正的好色者。看来,自古以来,文人宁可背负风流之名,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好色之徒的。
至今,我们查阅所有历史文献,都没有抓住宋玉的把柄,说他风流,除了上述与登徒子的互掐外,还源于他的艳光四射的《神女赋》,试摘录几段:“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宋玉从其面貌、眼睛、眉毛、嘴唇、身段等等每个部位入手,做了极尽艳丽的描述,以致后来司马相如的《美人赋》,曹植的《洛神赋》等赞颂美女的艳诗,都能找到“神女”的影子。
这个“神女”在生活中是肯定有原型的,但宋玉并没提及与她的关系。如此看来,宋玉的好色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类似于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