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晰图诠释古希腊古罗马艺术Ⅱ

 昵称7883633 2011-10-10
《克尼多斯维纳斯》

《克尼多斯维纳斯》是希腊雕刻艺术史上第一件以全裸体形态来表现女神的惊世骇俗之作。
作品问世时曾引起极大的非议,然而却清楚地表明时代的个性:诸神灵已开始从偶像的地位
坠落,成为人类情感的象征。这种希腊人文主义经过后来“希腊化”的发展而成为欧洲优秀
的艺术传统。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记载说,普拉克西特列斯曾为科斯城雕刻两尊维纳斯像,一尊着衣,另外
一尊为裸体,标价相同。可是科斯城为那尊裸体像惊恐万状,坚决拒收裸体的而选择了着衣
的维纳斯。可是大胆的克尼多斯城毅然选择了全裸体维纳斯,并且郑重地安放在中心广场上
。这引起了邻近国家地区的人的极大好奇,从此来克尼多斯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过去一向无
人问津的克尼多斯由于这尊裸体维纳斯而名震希腊,一下子竟成了人们“朝圣”的地方。
这件被称为《克尼多斯维纳斯》的圆雕裸体立像,再现女神入浴的瞬间,她那多情而温柔的
性格,健康、丰润而优美的体态,微启的朱唇泛起迷人的微笑,双眸凝视,温情脉脉地闪烁
着晶莹而欢乐的秋波,令人神不守舍。据说一位古罗马作家一见到这尊雕像,竟然被爱的激
情和欲望所压倒,显得如痴似狂。这正是雕刻家赋予这冰冷的大理石以世俗人性之灵,怀着
对人生情爱的追求进行创作所获得的艺术效果。据说这尊裸体维纳斯是普拉克西特列斯依照
希腊美人、他自己钟爱的情人伊留娜的形象雕刻而成的,尽管雕像蕴含着不可征服的魅力,
但并不损害女神的尊严。
这尊维纳斯的造型风格体现了普拉克西特列斯独创的“优美的S形样式”。女神亭亭玉立,
左手轻拎衣饰,右手向前随意地垂下,本能地挡着羞处。左腿弯曲,重心落在右腿上,自然
转动的腰肢成S形姿态,形象轮廓线起伏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肉体于圆浑平滑中见出微妙凹
凸的变化美。就整体艺术效果而言,丰满圣洁的肉体与脱下的衣饰褶纹形成单纯与复杂的对
比美。在这尊雕像中,人性美与人体美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普拉克西特列斯所创造的是人化了的神,有着人的生活和乐趣。在他的作品中,前代的厚重
形态感已渐消失,掺入了柔和感,整体洋溢着甜美的官能性,强调世俗的静穆,饱含着青春
生命的活力。他的传世复制品《捉蜥蜴的阿波罗》、《萨提洛斯》、《阿尔忒弥斯》,都有
这一特点。普拉克西特列斯在希腊雕刻史上可与菲狄亚斯相提并论,他同菲狄亚斯创立的“
崇高的样式”相对抗,以创立“优美的S形样式”而饮誉希腊,并且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造



《休息的赫剌克勒斯》

雕刻家塑造了一位强健的大力士形象,巨人作休息沉思状,全身肌肉坚实有力,人体轮廓鲜明,
是一尊占有三度空间的圆雕像。



《雅典娜》

这是一座等身大的青铜立像原作,具有浓厚的古典色彩,取材于希腊神话。
宙斯吞食了自己刚怀孕不久的妻子就患了严重的头疼病,连懂得医道的阿波罗也治不好,于
是就叫冶炼神瓦尔刚用斧子劈开他的脑袋看看,突然从中跳出一位全副戎装、手持长矛的女
神,这就是雅典娜。她是普罗密修斯用泥塑造了人之后,给人以生命和智慧的女神,她是古
希腊人民最敬爱的女神,在她身上集中了智慧、勇敢、贞洁的美德;还是主宰纺织、手工艺
的勤劳女神。她是昌盛繁荣古希腊的象征,也是最大城邦雅典的守护神。
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
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
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
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胜利女神像》

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为《
萨莫色雷斯尼凯像》。
尼凯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协助宙斯战胜提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在西
方艺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象出现。
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
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
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
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
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
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
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自杀的高卢人》

希腊化时期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在小亚细亚柏加马王国。在公元前241—197年间击退了高
卢人的猛烈进攻,为此,柏加马王国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纪念碑性雕塑群像。
《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
作品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
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
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下、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
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



《抱鹅的小孩》

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
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
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
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
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这是
一组活灵活现的儿童生活雕像。雕刻技艺圆满、完美高超。



《拳击者像》

这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青铜原作,出自雅典雕刻家阿波罗尼奥斯之手。
雕像表现一个在激烈的拳击比赛中间坐下来休息片刻的拳击手,他是位久经拳击比赛的一位
上了年纪的老拳击手,形象显得疲劳,从动势和表情上看,他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似乎缺乏
信心,但显得仍十分关注赛事,他裸露全身坚实的肌肉,虽然力健,但已有力不从心之感。
雕刻家阿波罗尼奥斯在这件作品上显示了高度的写实技巧,人体的动势,隆起的肌肉都符合
人体的解剖,不仅外在形体真实,内在精神状态也极其生动,富有人性和生命。他不是完美
的神,而是有血肉、有情感的人。



《阿芙洛狄德》




《老妇》




《维纳斯》

在希腊化时期,奴隶主阶级及权贵们贪图享乐和感官的审美享受,为迎合这一世俗需要,雕
刻家们创作了一大批以维纳斯命名的裸体女性形象,目前留存下来这类裸女雕像很多,统称
维纳斯。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的《美第奇的维纳斯》和罗马卡皮托利博物馆藏的《卡皮托利的维
纳斯》两尊雕像的基本造型相似,总体上是模仿《克尼多斯维纳斯》的,只是头部转向左侧
,右手抬举护乳,左手覆盖下身,体现女性本能的羞怯动作,面部流露出高雅的贵族气质。
那不勒斯博物馆的《美臀的维纳斯》、罗马国立美术馆藏的《睡着的维纳斯》、巴黎卢佛
宫藏的《蹲着的维纳斯》、罗得岛美术馆藏的《弄发维纳斯》,都可以看作是世俗的美女雕
像,毫无神性而充满人性和人爱之情的魅力。此外还有《沐浴维纳斯》、《叙拉古的维纳斯
》、《昔兰尼的维纳斯》、《巴特列的维纳斯》等等。为什么这个时期有那么多维纳斯雕像
呢?这种现象是追求世俗享乐的思潮在雕刻艺术中的反映。那些女神维纳斯的雕像,无论是
站是蹲、是卧是伏、是动是静,雕刻家都尽量追求和突出人体美,借以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
需要。



《米罗岛维纳斯》

公元1820年春天,希腊米罗岛上的农民波托尼斯在耕作时发现一座维纳斯雕像,后为法国驻
土耳其大使以8000银币购得,献给国王路易十八。国王将雕像转交卢佛宫保管直至今天。
一百多年来,她一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雕像。她的艺术魅力永恒无限:端庄的身材,丰艳
的肌肤,典雅的面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姿。这一切构成十分和谐而优美的体态。
雕刻家罗丹在卢浮宫见到这尊雕像时,惊讶地叫道:神奇中的神奇!她上身赤裸,起伏变化
的玉肌似丘如谷,臂部富有肉感的曲线与腰际的浅涡令人消魂,这真实得似有体温的胴体散
发出醉人的芳香,但仍不失端庄典雅与崇高优美。整个形象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亲切感,雕
刻家确实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神。
《米罗岛维纳斯》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
使人想起菲狄亚斯在巴特农神庙所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
又使人联想到普拉克西特列斯所创造的优美而抒情的人体美。她的体形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
理想与规范,身长比例接近利西普斯所追求的人体美标准,即头与身之比为8∶1。由于8为3
加5之和,这就可以分割成1∶3∶5,这就是“黄金分割律”,这个比数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
人体美的准则。
希腊化时期曾创造许多维纳斯雕像,《米罗岛维纳斯》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尊,具有代表性
的维纳斯雕像现存还很多。



《拉奥庾》

公元1506年1月4日,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挖出一
座群雕像,后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伯尔维多宫。教皇总建筑师桑加罗鉴定
认为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藏品《拉奥庾》。这一群雕是由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
多斯三位雕刻家于公元前50年左右完成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拉奥庾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同胞千万不要中希腊人设下的
木马计谋,因此得罪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雅典娜为了惩罚拉奥庾,立即派两条巨蟒从田奈
多斯岛直奔特洛伊,首先咬死了拉奥庾的两个儿子,然后又缠绕着拉奥庾,用毒液浸透他的
肉体。群雕表现的就是这一悲剧情景。
德国美学家莱辛曾从美学的高度专论过《拉奥庾》的美学价值。莱辛说,拉奥庾的面孔所表
现的痛苦并不如人们根据这种痛苦的强度而期待的那么激烈,在拉奥庾的形象上所体现的美
学意义在于:在古希腊艺术家看来美是艺术家的最高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时显示
的丑态,有时往往完全回避激情或加以冲淡,为的是不影响美。莱辛认为,雕刻家要在既定
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极度苦痛情况下的扭曲变形同高度的美是不相
容的,所以雕刻家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
曲变丑。希腊雕刻在形式表现上力求化丑为美,显示出“静穆的光辉”。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巴特农”原意为“处女宫”,因它祀奉的雅典
娜女神是处女,故又称“雅典娜处女庙”。它建于公元前447—432年。设计人为伊克谛诺
斯和卡里克拉特。整个建筑工程是在大雕刻家菲狄亚斯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神庙的雕刻
都为菲狄亚斯和他的弟子所创作。
巴特农神庙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从雅典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伟庄严的形象。它采用典
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回廊式形制。列柱采用多利克柱式,东西两面各为八根列柱,两侧各为17
根列柱。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神庙的柱头、瓦当,整个檐部和雕刻
,都施以红蓝为主的浓重色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



《埃皮道罗斯剧场》

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
埃皮道罗斯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沿海的一个城邦。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以最崇敬的
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它的设计者是
著名雕刻家波里克里托斯的儿子小波里克里托斯。
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
的通道。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剧场不
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



《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

这种建筑是古希腊供陈列体育或歌唱比赛所获奖品的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因此也称为“雅
典得奖纪念碑”。从公元前4世纪起,这类纪念性建筑的兴起,这是仅留存的一座。
这座亭是公元前335—334年间,雅典富商列雪格拉得,为了纪念由他扶植起来的合唱队在
酒神节比赛中获得胜利而建的。
亭子基部是29米见方,高477米基座;基座上立着高65米的实心圆形亭子;亭子四周
有6根科林斯式倚柱。顶部是由一块完整大理石雕成的圆穹顶,安放奖品;檐壁有浮雕
,刻着酒神狄奥尼索斯(巴库斯)海上遇盗,把海盗变成海豚的故事。
亭子的构图特色体现了一个法则,即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和檐部,各部分形成对比:
基座的简洁厚重与亭子的华丽轻巧形成的对比产生稳定与优美感。它是希腊建筑中较早使用
科林斯柱式建筑物。



《伊苏斯之战》

这是公元1831年从庞贝古城遗址发现的镶嵌画,据考证是描绘伊苏斯之战,是根据公元前4世
纪希腊画家菲罗克西诺斯的同名壁画复制而成,从中可见希腊绘画发展情况。原画是应雅典
统治者卡山德的要求创作,作于公元前310年。
画中描绘公元前330年秋天,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大战的历
史,是一幅著名的历史画。在这次战役中,亚历山大大帝把大流士打得丢下母亲和妻儿落荒而
逃,后来大流士写信给亚历山大大帝,表示愿以巨款赎回母亲妻儿,并将女儿嫁给亚历山大
,但遭到亚历山大拒绝,依然东侵灭掉波斯帝国。
画中描绘两军大战,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的场面。画面只用一棵击倒的大树来表示战争所发
生的环境。画家集中描绘两军对阵,突出描绘波斯大流士和他的士兵,由他们的动势表明激
烈的战斗情况,整个场面充满了戏剧性冲突和强烈的战争气氛。



《阿波罗》

埃特鲁里亚人有一种特殊的制陶技术,将粘土熏烤成黑色和赤色后再进行塑像,塑后再进行
烧制和磨光,使陶塑显出贵重的金属外表。《维埃伊的阿波罗》是一件赤陶着色雕塑,因出
土于维埃伊的神庙遗址而得名。它的作者据考证可能是维埃伊的著名雕塑家乌尔卡,作于公
元前510年左右。从题材看显然受希腊神话的影响,雕像脸部的微笑也很像希腊古风式的微
笑,但从人物姿式和衣纹处理效果来看又与希腊不同:很薄的覆盖身体的衣纹轻松活泼,具
有道地的埃特鲁里亚民族特色。



《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

求实的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敬神,那样神重于人,而是更重视自己在艺术中的地位。
《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表现的是罗马人葬仪中出现的情节。在葬仪上,送葬人要捧着
祖先的遗像参加葬礼,因此肖像雕刻实际上成为这种独特葬仪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
组雕像中通体使用写实手法,着重刻画头部,身体被繁复的衣褶覆盖,质感很强,与头部形
成繁简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头部的个性特征。



《奥古斯都全身像》

罗马的统治者、贵族认识到通过肖像的传播可以炫耀个人的权威,制造个人崇拜,这是罗马
肖像雕塑发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罗马雕塑艺术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鲜明地成为歌颂君权、
颂扬帝国武功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帝王贵族的肖像雕刻极为发达。神圣皇帝渥大维在自传中
写过,在罗马城中,为他树立的(或站立或在马背或在战车上)银质塑像约80座。
《奥古斯都全身像》是一尊有代表性的帝王全身肖像,约作于公元前19—13年,现藏罗
马梵蒂冈博物馆。奥古斯都意即“神圣”,雕像是罗马第一位大皇帝渥大维。渥大维是罗马
大独裁者恺撒的外甥,并由他收养。恺撒遇刺身亡后,19岁的渥大维用计谋获得一部分军
权,并不断施计击败他的政敌而终于成为罗马皇帝。这尊雕像着意美化这位大皇帝:身着罗
马式盔甲,左手持着象征无上权力的权杖,右手指引方向,有趣的是在右腿边雕着一个小爱
神,造成高矮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的含义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暗示古罗马是爱神维纳斯的
后代,更多人认为可能是以爱神象征仁爱,以此表明奥古斯都不仅是伟大的军事统帅,而且
是仁爱之君。渥大维护胸的铠甲上装饰浮雕,寓意着罗马对全球的征服和统治。雕像的姿式
和表情有明显的理想化和神化的倾向,不过面容还是很像渥大维本人的,他那僧侣式的小平
头,清瘦严肃的面容,表现出他执政时仍然崇尚简朴,目光中透现出足智多谋。



《奥利略骑马像》

人们在观赏罗马帝国皇帝雕像时发现,帝王的气质同帝王统治的时代有密
切的关系。强大兴盛的帝国在渥大维的肖像中直率地表现了出来,智慧的、
为罗马人做了不少善事的提图斯被雕成君子的典范,而帝国衰落时的情景
似可从奥利略的形象中看到。奥利略是古罗马“五贤君”之一,是崇拜柏
拉图理想国的哲学家。政治斗争的现实和自然灾难使他的理想一一破灭,
成为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没落君王。同奥古斯都那坚定、沉着、居高临下的
气势完全不同,他骑在马上挥动右手但无目的,神态也显出不确定性,而
坐骑的精神气质与人也一样。他更多地像个哲学家而少有统帅的气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