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Raymond 对焦---几种相机的对焦系统在娃娃摄影中的应用

 秋山云水 2011-10-10
秋山云水 转藏
 
我想,很多玩单反的朋友和我一样,是打着给娃娃拍照片的理由,向老婆申请购入单反相机的。想着不拍模特、不拍新闻、不拍体育,就只拍个娃娃,有什么难的。谁知道弄进单反后,才发现,娃娃不乖乖,拍摄极困难。

甚至可以说娃娃摄影是一门综合类摄影课题,集纪实、新闻、唯美、运动、亲情等几乎所有摄影学科于一体。娃娃不是长腿小mm,不会听活的走到指定位置呆那里不动,摆个POSE然后向你笑一个。与之相反的是乱晃、疯跑、不听话,不给你任何拍出脑子里POSE的机会。你这边刚刚把他框进来,构图还没完成,人家已经跑出画面了。从另一方面看待这个现象,娃娃的这种行为,不正是他(她)的特点吗?活泼、好动、天真、童趣。如何解决娃娃摄影中的即时构图,抓拍住真实自然的娃娃瞬间。这回,我就试讨论,娃娃摄影操作中的一大难题,不可逾越的技术性难题 -- 对焦。


儿子快4岁了,4来年的拍娃过程中,先后拥有过NIKON D40、D60、D90、D300相机机身。下面我就这几种相机的对焦系统在娃娃摄影中的应用,和新人聊聊。


1.Multi-CAM 530 自动对焦系统 (NIKON D40、D60)
2.Multi-CAM 1000 自动对焦系统 (NIKON D90、D3000、D3100、D5000、D5100)
3.Multi-CAM 3500 自动对焦系统 (D300、D700、D3、D3x、D3s)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对焦》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800 焦距:155 毫米 感光度:200
1.Multi-CAM 530 自动对焦系统 (NIKON D40、D60)

刚刚入单反D40的时候,感觉这玩意儿的智能性也太差了。以前使用SONY P73 砖头数码机(卡片机的前身)的时候,对焦是全自动的,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半按快门后,P73就会自动找出人脸,找出所有反差大的景物,以距离最近的那组进行对焦。而D40的对焦系统,竟然只有左、中、右3个对焦点。必须把想要清晰的主体放在对焦点上,否则,就不要指望相机能自动对焦到你要的主体上。

为什么呢?很多人刚刚上单反的都会感觉画质是好了,但常常应该清晰的地方不清晰,不应该清晰的地方清晰了。还没有卡片机好用。原因何在?

原因就在对焦上,单反相机与卡片机的一个主要技术区别是,单反机的感光板太大了,甚至大出卡片机十几倍,这导致‘景深’变的极小(具体光学原理与弥散圆有关,因不是本文讨论主题,改日再聊)。景深小,带来的是焦内主体的清晰、焦外的虚化、柔美,如DX机 85mm F1.8 物距 2米时,景深只有4厘米。这就是说只有以焦点为中心前后共4厘米的距离内是清晰的,其它都糊。这与卡片机怎么拍前后远近都清晰的大景深完全不一样。对焦点的精确成了制约片子清晰的关键性因素。

我弄入D40 、D60的时候,娃娃还不会走路,对焦都是使用AF_A 自动,90%的使用中间一点对焦。我使用的最早的胶片单反YASICA当时只有中间一点裂像屏,手动对焦。这已经比70年代末期的120相机全凭眼睛看先进多了。所以,虽然没有卡片机方便,但我早就习惯了中间一点对焦后,再移动相机角度重新构图的方式。

既然只有3个点可以选择,那对焦对哪里呢?经研究、实践,大头半身对眼睛,全身构图对脑袋,全景全人,对身体。

这时的娃娃,虽然不乱跑(不会跑),但只要不是睡觉,就总是不停的晃,或是满地爬。虽然是使用18 55 或18 105 类的套头多些,景深还算不小,但还是常常看到片子脱焦,主体糊,而主体外的东西清晰。有朋友说,那可能是快门速度原因。快门上来了,室外1/500s,一样有眼睛不清晰,耳朵清晰的情况。这就是脱焦。经测试发现,相对相机横向移动的成功率高,纵向移动的脱焦率极高。

为什么会脱焦,是不是相机有问题,镜头有问题跑焦?我对静物进行了测试,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拍娃娃时,半按快门也听到 ‘嘀’的一声合焦音了。但为什么就有可能脱焦呢?翻阅说明书及大量资料才发现,原来AF_A是全自动对焦驱动模式,相机会在AF_S 单次对焦 和 AF_C 连续对焦两个模式里自动选择。
AF_S 是在半按快门后,就以对焦点上‘压’的景物为参照进行对焦,然后,无论相机、主体如何移动,相机都会保持这个‘焦距’,直到释放快门。
AF_C 是连续对焦,半按快门后只要不放开,相机就会不停的对主体进行对焦、尤其是主体或相机改变距离后,相机会自动再次对焦,直到释放快门。

我明白了这个功能后,自然选择了AF_C 连续对焦,因为娃娃不是布偶,不是大石头,他静是偶然,动是常态。结果发现,对焦成功率明显提高,脱焦率下降。在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不能张张精准的时候,我选择了连拍。虽然那可怜的D40 D60 只有每秒不到3张的连拍速度,但在不能提高对焦成功概率的情况下加大出片率的唯一方案,就是加大基数,嘿嘿。

经大量测试发现,当小娃娃线性等速运动的时候,AF_C的成功概率高,而乱晃及无规则运动时,成功概率低。翻阅大量资料,终于弄明白了NIKON的这个AF_C连续对焦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预测跟踪连续对焦系统。就是‘预测’,如下图,当小娃娃纵向移动时,我在A处半按了快门,小娃娃这时移动到了B,这时我就是立即按下快门,相机从‘响应’‘计算’‘镜头对焦环物理转动’‘快门释放’,也是需要时间的。Multi-CAM 530 自动对焦系统,在释放快门时,并不是使用的A 或B 处为对焦标准,而是 C,预测主体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位置 C。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线性等速成功率高,而无规则运动,成功率低的原因。

随着对焦成率功的加大,问题也来了。那就是无法使用中间一点对焦后再构图的方式了。AF_C模式下必须保证半按快门对焦过程中,焦点始终‘压’着目标主体。这样相机才能预测对焦,一旦因相机或主体移动,主体脱离出取景框里选择的对焦点,那相机就会重新对焦,以新物体为参照对焦。这必然导致严重脱焦。随着我摄影片子构图的多样化,后期裁剪几乎张张必要了。也就是说,必须进行按快门外的后期二次构图,才能完成成品。

玩摄影的新人,都是喜欢把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间,如果是这样,中间一点对焦还感觉不到问题。但稍有构图心得的摄影者,都知道要把兴趣中心放在横竖三分线的4个交叉点上。

怎么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娃娃已经会跑了,如何做到即时构图?Multi-CAM 530 自动对焦系统,只有3点对焦,已经严重阻碍了我的技术发展。怎么办!

升级D90 ,Multi-CAM 1000 自动对焦系统,获得11点对焦,获得即时构图硬件功能!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2.Multi-CAM 1000 自动对焦系统 (NIKON D90、D3000、D3100、D5000、D5100)

换入D90 ,获得了11个对焦点,为在AF_C预测跟踪连续对焦驱动模式下‘即时构图’打下了机身对焦硬件基础。CAM 1000对焦点多了,系统有了一定的智能,可以有4种对焦点的选择方式。
1.单点 2.动态区域 3.AF自动区域 4.3D跟踪 。
拍静物,使用‘单点’就可以了。
刚刚从卡片机过渡来的朋友,可以使用几天‘AF自动区域’。打到这一档,相机会自动在11个对焦点中选择主体对焦。相机会以反差大的最前面的,还在对焦点上的那个主体物距为焦距对焦。这种对焦模式在主体前面有物体遮挡时,中长焦大光圈小景深小的镜头时,常常对焦对在了不希望的地方。拍个风景,倒是很方便。
‘动态区域’的意思是说,在摄影者选择了第一个对焦点后,如果主体突然脱离这个对焦点在其它对焦点的位置出现,CAM1000对焦系统会自动使用主体再次出现的那个焦点进行再次对焦。但不给出任何的提示。这为能跟随取景框里乱蹦乱跳的小娃娃,使之即使脱离了原焦点,也有机会在其它焦点里逮住他,增加了机会。
‘3D跟踪’,这个概念的智能性就很强了。当选择了对焦点半按快门后不放开,如选择中间一点对上小娃娃的头,小娃娃如果跑到左边时,相机如果不移动,小娃娃的头会在取景框左边的对焦点上出现,这时,会在取景器里看到对焦点提示自动转移到了左边的某个对焦点上,这时释放快门,是以最后一个对焦点为焦距释放的。
实际使用中发现,只有打到‘动态区域’或‘3D跟踪’模式时,AF_C的预测功能才能真正实现。


我就使用11点对焦来说说我拍娃娃的方法。

1.基本设置。
AF_C预测跟踪连续对焦、‘动态区域’或‘3D跟踪’、‘SD标准模式’‘A档光圈优先’‘ISO自动 200至1600,最低快门速度下限为1/500s’。
在使用‘3D跟踪’时,如果主体的色彩、明暗与背景或周围事物相近,相机就可能出现焦点乱跳的混乱状态。动态区域因不提示,心理感觉好一些。
请认真看看,我设的真是 A档光圈优先控制景深吗?NO。我实际上是光圈、速度双优先,ISO感光度自动。出什么样的效果,距离主体多远,就使用什么样的光圈来控制景深。如单人大头F4至F5.6 , 半身 F2.8 至 F4 , 全身全景 F2.0至F2.8 。ISO自动中设了最低快门后,相机就会保证这个快门速度,如果不能达到,就自动改变ISO,提高快门速度。很多朋友不是感觉自己的自己不‘锐’吗?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快门速度。理论上说任何人都是不可能完全静止的,快门速度越快,快门释放过程中的时间越短,人的位移就越小,获得的图象就越清晰。一个室内坐着不大动的小娃娃,想定住他,一般要1/200s, 室外走动的要1/320s,跑动的1/500s,疯窜的就是1/1000s也不能保证主体肢体末梢完全定住。我是以娃娃为中心的‘瞬间优先’拍摄理念,谁知道小娃娃在外面是走是跑,当然设一个上线的1/500s做为我的‘安全快门’。各位,忘记那个什么焦距倒数的‘安全快门’吧。那是一个纯理论性的参数,而且,是在当年胶片机洗个照片5英寸大小时的参数。现在放在显示器上100%查看图片时,都有40英寸了。再者,这种思维模式完全是以摄影者为中心的,拍静物时,或许有点儿意义。安全的了手抖对镜头造成的影响,能安全的了主体小娃娃乱动造成的糊片?那有朋友又说,大白天也可能使用ISO 1600,噪点繁多,画质极差。能定住小娃娃,拍下的片子噪点多,最多是美中不足。定不住小娃娃,画质背景再好,小娃娃糊了,也是张废片。所以,找个平衡点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相机永远处于立即工作状态,娃娃不等人,瞬间不等人。我都是相机手边放,出门背身上,镜头不上盖,开关永通畅。一个人带小娃娃出去,不要指望换什么镜头,也从不把相机放在‘包’里。

2.预测。
再快的‘手’,突然出现瞬间后,反应过来,拿起相机,构图对焦,释放快门,这一系列动作的组合,也得1秒以上。1秒呀,小娃娃可以已经笑完了,也可能那个完美的起跑姿势再也没有了。‘娃娃,你再象刚才一样笑一个行不?’我想这是大多数娃娃摄影者的感叹,基本不能实现的感叹。这样仓促拍出的片子,也基本不能解决角度、位置、光影。如何才能抓住经典的瞬间,并尽可能的使构图、光影配合起来形成美感?‘预测’,可给出摄影者更多的准备时间,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预测可分为‘环境预测’和‘主体行为预测’两种。环境预测是说的,摄影者对主体有可能出现的位置周围各种元素的预测、判断,如背景的选择、光线的利用、视角。摄影者在预测完成后,应该立即走到这个机位,观察主体,等待机会。再说的直白点儿,你带着娃娃去哪里玩,会有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光线,要心中有数。到了那里,你站在什么位置,能出什么效果,这都是可以在去之前,就在脑子里解决的。

主体行为预测,是说的预测主体下一步会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凡事都有因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及行为方式,娃娃也不例外,而且因为天真会表现的更加强烈、夸张。摄影者越是对这个娃娃熟悉,越可有效的预测他(她)的下一步行为,预测的越准确,释放快门的时机自然越精确。这也是为什么我拍自己娃娃比拍别人娃娃成功率高的原因。

节奏。无论是人做事儿过程中,或是某个连续的动作里,都会有华尔滋‘强弱弱’式的节奏,有的动作传递出更强劲的更多的信息,但大部分动作只是继承性的。经本人研究发现,往往转折点及临界点上的动作,为强拍。比如娃娃踢球,真的把球踢出去的那个瞬间,并不经典,而跑动中接近球后,蓄力踢出还没接触到球的那个瞬间,给们更多的信息、遐想。

‘环境预测’决定光影,‘主体行为预测’决定瞬间。

3.即时构图。
在完成了基本设置及预测后,那个‘瞬间’出现了。在这个即发未至的时刻,我边把相机的取景框向眼睛上放,边在脑子里进行了最后的预测构图。嘿嘿,就是这样的。现在相机上拧的什么镜头,什么焦距,横拍什么构图,竖拍什么效果,我完全不需要在取景器里解决。构图中主体是全景、全身、半身、大头、特写,主体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背景是什么,是站着拍,还是蹲着拍,在这一瞬间,脑子里虚拟预测构图的一瞬间完成了,自己身体前后左右高低的微调一下。与此同时,右手拇指,按动‘多重选择器’按钮,选择对焦点 -- 主体应该在画面中的位置。取景器到位了,到眼睛上了,立即以刚刚选择的对焦点,压住主体,半按快门对焦。
一般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位置的对焦点最常用,因为所处位置为横竖三分线的黄金分割交叉点上。这4个位置,最容易吸引看片人的注意力。主体放在这几个位置为即时构图最常用方案。

4.释放快门。在这一瞬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解决的了。一切都取决于前面所有的准备。在‘节奏’的强拍处,按下你的快门,因快门是有一定时滞的,所以可以提前一点儿。上面这一套动作,如后退半步、蹲下、脑子里虚拟构图、选择对焦点、相机上眼、对焦构图、释放快门,我需要消耗0.3秒。
建议打开连拍。连拍如下网打渔,单点快门如钓鱼。从技术的角度当然是钓鱼的比下网的更精准,但从结果来看,在技术差不多的情况下,下网的比钓鱼的收益更大。我们的优先级是效果,不是效率,更不是技术,是拍出个性的娃娃。现代数码单反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远远大于技术寿命,这玩意儿就是不用三五年也淘汰了。按吧!

在大量使用CAM 1000 的过程中,发现白天光较强的情况下,11个对焦点都是很灵敏精准的。暗处对焦时,中间一点明显强于其它对焦点。AF_C预测跟踪对焦,在白天11个对焦点都有较高成功率,中间一点的成功率对线性等速运动,能达到6成以上。暗光环境下,预测对焦只有中间一点还有2、3成的成功率,其它焦点对运动物体基本无效。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单个对焦点覆盖面积太小,导致小娃娃快速移动时,相机对焦点不能保证始终压在初始位置,这导致相机以焦点压的新数据对焦,预测跟踪对焦失败。CAM 1000中可以设置‘中央对焦点宽区域’,加大正中间这个对焦点的有效覆盖面积,来应对上面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也很明显,即时构图又只能选择中间一点了,出现了与D60 CAM 530 一样的窘况。

CAM 1000的对焦点虽然达到了11个,排列位置也很合理,但焦点太稀,点与点之间的空太大,当使用动态对焦、3D对焦时,常常主体移动到了‘空’里,导致AF_C预测跟踪连续对焦失败。

CAM 1000的最大潜力我已经挖掘出来了,随着娃娃的长大,自己对摄影的认识、理解、提高,我甚至总结出了‘动摄静止’的理念。很多脑子里发现的精彩的、经典的瞬间,因机器硬件性能不能记录下来。

怎么办?梦幻中的全能CAM 3500 51点对焦系统向我招手。终于D90 + 3000 换入 D300 ,彻底释放我的‘战斗力’,‘让娃娃在镜头前尽情的表演’(肥仔语)。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附《Raymond摄影感悟》
画意永远比画质重要。如果给片子打了10000分,画意就是最前面的1,构图、用光、色彩、机位等就是后面的0,没了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

动摄静止,欲表现画意,刻画主体人物,就需要展现出人物的特点性格。事儿是人的事儿,人是事儿的人。人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更能表现出他本人的特质。拍摄的要点,在于抓住这个做事过程中的决定性瞬间。拍摄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故主体静的时候,等待时机,动的时候,才点下快门。
 
3.Multi-CAM 3500 自动对焦系统 (D300、D700、D3、D3x、D3s)

来看看这51点对焦的模样,如下图,51个对焦点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取景框里,横向覆盖75%,纵向覆盖50%。对焦点之间几乎是无缝连接,没有‘空’。和D90的CAM 1000对比一下,可以很容易看出对焦点覆盖面积、范围增强了N个档次。中间的3列的15个对焦点为十字对焦点,所有对焦点都可以在最大光圈F5.6的镜头下即可发挥作用。实际使用中发现,除了暗处对焦中间点更精准外,51个对焦点在对焦速度、精度、预测连续对焦上没有差别。

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内部参数,NIKON 使用1005 区 RGB 感应器进行测光、人脸识别、场景识别。NIKON就是把取景器里的图象,横竖分割成1005个小块儿,变成马赛克的模样,根据这个进行的智能性识别。显然块儿越多,马赛克越多分的越细,精确度越高。等等,有朋友会问,你刚刚说的是‘人脸识别’?这不是傻瓜机上才有的功能吗?你说的这玩意儿是单反不?嘿嘿,是单反,而且是到目前为止最顶级的单反对焦系统。NIKON 的设计理念,显然是想彻底的解放摄影者,让摄影者最大限度、最大精力、最少操作的来完成对主体的拍摄、对主题进行探索。而不是天天光圈、快门、景深、ISO、焦距等这些接近器材的元素。或许在这个理念下,将来会开发出完全智能型单反,使EveryBody is PhotshopGrapher 在单反机上实现。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__________________
就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刚刚拿到D300的我,玩了N年单反的我忽然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对焦了。先打到AF_C,自动区域AF,当傻瓜机用,让相机自动对焦吧。结果让我大为吃惊。对奔跑中的小娃娃,只要小娃娃的脸能占到4、5个对焦点大小的时候,相机就可以极为精准的以人脸为焦距对焦。这简直是对我N年来修炼的预测主体、选择对焦点等对焦技术的一种根本性的蔑视。摄影者在这个‘档位’上,只需要构图然后按快门就行了,不需要选择对焦点了。抓拍中,操作的越少,成功率越高。这是任何拍过娃娃的人都知道的。

这个全自动对焦模式,也不是可以对应所有情况的。如果取景器里同时出现多个人,或是前景有肉色物体或人脸状物体出现时,相机就不能准确判断以哪个主体对焦了。


下面这张,就是弄进D300第一天测试全自动对焦拍摄的。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终于单反机可以当傻瓜机用了。但如果我想在一堆人中只对焦我的娃娃,或是娃娃占画面比例很小时,就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了。‘单点对焦’咱们就不需要讨论了吧,记得那是‘原始石器时代’的事情了。51个对焦点呀!虽然NIKON的‘多重选择器’按钮可以很直观的,8方向按动选择,但还是太麻烦了。这对即时构图快速选择对焦点不利。NIKON 人性化的推出了‘AF11’对焦点模式,使初始选择的对焦点,变成分布合理、广泛的11个常用对焦点。尤其是包括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在菜单中设定了‘对焦点选择循环’模式后,常用的这4个点,只需要按一下,对焦点就可以相互变换。如从中间对焦点选择到左上,只需要接‘左上‘;左上到左下,只需要点‘上’(循环过去),左下到右下只需要点‘左’。

我想从D90 CAM 1000玩上来的朋友看到这里都会说,那51点对焦当11点对焦用,不就白费了。呵呵,我开始也有这样的疑虑。使用后发现,这11个是‘初始’选择对焦点,在接下来的动态拍摄中,无论是‘动态区域’还是‘3D跟踪’其它的40个对焦点一样会辅助性工作。不要着急,等我慢慢道来。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__________________
在‘动态区域AF’模式下,选择了某一个对焦点后,其它对对焦点是辅助工作的。而动态区域又分成9点对焦,21点对焦,51点对焦,3D对焦 4种。

以9点对焦为例,9点对焦,并不是说51个对焦点,只有9个对焦点可以‘选择’了,事实上这是初始对焦点选择完成后的事儿。在初始对焦点选择完后,当相机跟随小娃娃的移动过程中,极难保证初始对焦点始终‘压’在原位置(如小娃娃的头部),这在CAM 1000中已经详细讨论过了。在选择了9点对焦后,半按快门,初始选择对焦点的周围8个点,一个3*3的矩阵范围,都开始工作。小娃娃的头只要脱离了初始点,颠簸到旁边的点上,相机会立即以旁边的这个对焦点无间隙连续对焦。这个技术相比CAM1000 中的‘中间宽区域对焦’扩大了范围(可以是任何位置),还提高了精度(因对焦还是以最后一个点为参照)。这样,只要小娃娃的头不出这9个焦点的覆盖范围,‘他’就脱不了焦。

21点对焦,和9点的原理一样。是以初始选择点周围的20个点为辅助对焦。如果小娃娃距离相机较近,晃动颠簸极大,瞬间就能晃出9个对焦点的矩阵范围时,可以选择21点对焦。

51点对焦,同上。即小娃娃晃出初始对焦点后,CAM 3500 会以全部的对焦点进行再次、连续、继承性锁定。实际使用中发现,小娃娃不是UFO,不会闪动,51点对焦,基本用不上。或许拍蝴蝶类的完全不规则运动主体时,51点对焦才能派上用场。

在上述3种对焦模式中,对焦点越多,对相机的依赖就越重,因主体与场景颜色、亮度、形状等误判的机率就越大。朋友们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选择使用。

最后一个,变态的51点3D跟踪功能。当初始选择了对焦点后,如在取景框里以任何对焦点半按快门‘压’住了小娃娃的脑袋,相机如果不动,小娃娃向左晃动,对焦点会自动切换到左边的那个,向右晃动,对焦点也会根据小娃娃所在的位置跟踪改变。天呀!这个功能,就象是‘响尾蛇’跟踪导弹一样,只要主体不跑出取景框,就会被永远锁定。直到释放快门,完成对焦。焦点间的无缝连接,使对焦主体永远不会落在‘空’里。

用一位朋友的话说,使用了CAM 3500 51点对焦系统,主体想脱焦都难。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尼康镜头尼康 AF-S DX 尼克尔 35mm f/1.8G
[参数] 光圈: F/2.2 快门:1/1250 焦距:35 毫米 感光度:200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1000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400
 
来看几张变态的暗处对焦测试。

完全环境光
景深也就2、3厘米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
[参数] 光圈: F/1.8 快门:1/160 焦距:35 毫米 感光度:1600
 
这张片子可是完全对着眼睛都看不到任何细节的主体对的焦!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__________________
极暗光下的运动主体拍摄。

现实中比片子中看到的还暗很多,人眼睛都不能看清晰主体细节。
CAM 3500 还要暗处对焦、预测跟踪。
就这样的环境,D90的 CAM 1000,就是拍不动的,也对不上焦了。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__________________
CAM 3500 就是为抓拍设计的,为最大限度的适应拍摄环境、主体设计的。
这个设计,彻底的解放了我的战斗力,使我真正做到‘指哪打哪’,跟踪追击。拍娃娃过程中,我总结出了3种‘作战’模式,以最大限度的发挥CAM 3500的作用。

1.阵地战
摄影者不动,被摄主体也不动。这个模式,应该是大部分摄影者的拍摄模式。‘来来来,不要动,脸再向左转一点儿,好,保持住,不要动!笑一个,你怎么又动了,告诉你不要动,脸又转回去了。再转回来点儿。嗯,就这样’喀嚓,‘不对,重来,你刚才笑了,但身体歪了,重来!告诉你不要动,要配合!’..............

2.埋伏战
在第一时间跑到有利位置,瞄准娃娃即将经过的方向,对着娃娃有可能出现的位置半按一下快门,让镜头焦距最大限度的接近,以便最后释放时,节省对焦时间。娃娃出现,立即举机,射!要应对疯跑的小娃娃,拍到他的正脸,而不是背影,那你就得跑的比他还快,比他还远。我都是向着娃娃行进的方向狂跑保证越过娃娃10米后,立即180度转身并且蹲下,即时构图,对焦,射!什么?人家小娃娃没向这边跑,向另一方位行进了。怎么办?就以蹲着的架势向着娃娃有可能跑到的位置,三角型插进截击,跑吧!!

3.运动战
娃娃疯跑,我也疯跑,边跑边和娃娃玩,拍他的屁股或小脑袋,不时的用话刺激他。他会疯的更厉害,还会不时的回头看你,是不是要追上他了。在他回头的一瞬间,射!CAM 3500呀,也就这玩意儿才有可能做到‘运动战’中,疯狂颠簸下,使用21点对焦或3D跟踪实现对焦。

我在拍娃娃时,常有拿着单反的摄友过来问我,是用的什么相机。我告诉他,NIKON。

重述我的基本摄影理念,我是拍娃娃,不是拍照片。NIKON 的CAM 3500对焦系统,就是为抓拍而来,就是为最大限度、最方便快捷的、最精准的抓到每一个精彩瞬间而来。在这里,我的需求和NIKON的设计理念同步了、融合了、共鸣了。我与NIKON达到了人机合一。

经典瞬间,美梦成真。




--

下3张是我在和娃娃做‘藏猫猫’的游戏,他露头,我就举机拍摄。他尽可能又能窜出来,又不让我拍到。这就成了一个游戏。

这是‘埋伏战’的一个案例吧。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尼康镜头尼康 AF 85mm f/1.8D
[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400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900
__________________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尼康镜头尼康 AF 85mm f/1.8D
[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400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640
 
---00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器材] 尼康数码相机尼康 D300】,尼康镜头尼康 AF 85mm f/1.8D
[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400 焦距:85 毫米 感光度:1000
 
这张是‘运动战’案例,我和小娃娃都疯跑中.........


--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附,我的常规对焦设置:AF_C、对焦优先、9点自动区域、‘锁定’关闭、高速连拍。


- THE END -


Raymond
2011.5.14
Raymond_TS 上传了这张照片:
Raymond 对焦  
__________________
新开摄影博客:http://raymondphoto.photo.pconline.com.cn QQ 11991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