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大学生因迎新标语“太潮”被通报批评(图)

 百合 2011-10-10


被网友疯狂转载的图片

城市晚报讯 前不久,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大学生广播站为了迎接大一新生,在校园里拉出了较为个性的迎新标语:“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一时间,个性标语的图片被130余家网站转载,引来了无数网友的竞相转发和评论。面对网上的热议、现实中的猜忌,广播站的学生们已经不愿意再提及此事,还关闭了广播站的房门。广播站团委吴老师表示,学生们未经批准自发悬挂条幅,虽然是追求时髦,但是太过了,太不符合校规了。

个性迎新条幅引网友热议

前不久,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拉出了两条迎接新生的红色条幅,没曾想竟引来了数人热议。条幅的照片被上传到网上,紧接着就是无数网友的竞相转发和评论。

网络上的条幅照片显示:“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落款是吉林大学大学生广播站。

该贴一经爆出,引来近130家网站争相转载。根据网友们的评论,在网络上若隐若现浮出了“两大派”,一派是新潮派;另一派是家长派。两派网友们各自发表言论,在网上进行了“条幅战”。网友“★诚Ivan★”说:“哇,比我上大一时的迎新标语给劲儿多了!羡慕嫉妒恨啊!” 网友“四叶草”说:“学长知我心呐!我咋没赶上这样的好时候,太给力了!”“新潮派”的网友们纷纷表示,条幅里的“小妖精”是年轻人使用较为频繁的网络词语。

代表“家长派”的网友“讨厌的蚊子”说:“家长会不会转头带着孩子走出校门。”网友“夜曲”说:“家长估计也不懂!如果问孩子的话让他们情何以堪啊!”该派的网友们表示,学生要以学习为本,要严格遵守校规,严正校风。

广播站学生不愿提及此事

昨日15时30分许,记者来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校园里仍旧挂着几条迎接新生的条幅,但个性十足的条幅已被摘掉。记者询问了几名大学生,有的学生听后摇着头走开了,有几名男同学知道一点条幅事件,其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同学说:“抛开学生身份,如果按照年轻人的眼光来看,我觉得没什么,因为现在流行网络语言。”有的同学表示,这样的语言不应该出现,因为大家是学生不是社会人,学生就要有学生的风格。

记者来到该校广播站,当记者询问同学们为何会使用“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这样的语言时,正在广播站工作的学生们流露出了焦急的神情,他们一致表示,不愿再提起条幅的事情。广播站一位女同学说:“我们知道错了,我们真的不想再提这件事了。”至于条幅用词的选择,同学们表示不愿透露。随后,学生们轻轻地将广播站的门关上了,仿佛要屏蔽掉一切与条幅有关的阴影。

当事学生被校方通报批评

随后,记者拨打了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广播站团委吴老师的电话,电话里吴老师表示,广播站拉出条幅是要经过审批后才可以制作悬挂的,而此次条幅是学生们自发悬挂的。学生们的工作经验不足,他们不知道印有这样文字的条幅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年轻人追求时髦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的行为不利于校园的风气,不符合校规。

据了解,校方已对当事学生做出通报批评,学生也做了书面检讨,但学校不会做进一步处罚。

社会学家>>

网络词语在现实中

受道德、法律约束

针对条幅事件,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家付诚老师表示,条幅中的词语“小妖精”确实很个性,在网络里是一个比较时髦的用词。但“小妖精”一词如果脱离了网络,进入到现实生活中来,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等多方面的约束。

付老师说,学生们打出条幅的初衷可能是想与众不同、想通过另类的语言带来趣味和诙谐的感觉,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感受。所以,学生们在条幅用词上欠考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