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济仁养生茶

 长火一丁旺 2011-10-10

黄芪8克,黄精10克,枸杞5克,西洋参8克.经常泡茶喝,四种药材都是上品,每次用量都控制在10克以内,需要长时间坚持饮用.养生保健贵在坚持。另外四时
感冒时,就不要喝了
!中国国医大师李济仁老中医喝这道茶30多年,现如今80高龄,白发童颜.
明目,养神,活血.枸杞子滋阴养肝,黄精补气,对于泌尿系统病症、妇科疾病有缓解作用.另外,枸杞子可以明目,青少年也适合饮用,但每周不要超过3杯.腹泻、火气大者不宜饮用. 东洋舶畅性较不燥热,对于神经衰弱者,可以振奋元气,也适合年长者温补身体,但感冒者不宜饮用.

总之感冒、腹泻、易上火者不宜饮用.

相关资料表明,西洋参不适合有慢性乙肝的人使用.这个组合很完美,有慢性肝病患者不宜用.枸杞子,黄芪,黄精,红枣这个组合对慢性乙肝养生倒是不错,假如
经常对电脑和熬夜,加进菊花.既清肝明目,又益气养血.仅供参考,俺查过很多资料,慢性肝炎患者不适用西洋参.

黄芪10g黄精8g西洋参5g枸杞15g放进茶杯倒进开水泡半小时喝,一直喝的水浅了.一天一次.

这几样除了黄精都可以泡水喝的 黄精由于味甘厚需要煎服 一般年轻人身体健康的不要服用 这几样补益效果还不低 可以补气养阴,感冒和腹泻时不可吃.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中华医药》,有这么一位老人,他的脸色红润,让很多年轻人都羡慕不已,他晚上12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工作一天都不觉得累,精神头更是同龄人中少有的,再问问他的年龄,您猜有多大?80了!那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健康故事.
【解说】每周四的上午,80岁的老中医李济仁,都会在安徽省芜湖市的这间诊室里出诊,从早上8点开始,找他看病的人就络绎不尽,这么多人让随着他抄方的学生都有点受不了了.
【李济仁的徒孙】固然他专家号天天限挂二十个,但是往往都是不止这个数,基本上都是超过三十.今天31个,目前为止都是31个,然后天天大概都要到下午一两点,李老中间也是不休息的,中午一点都不休息,精力非常好,比起我们一般年轻人还好,我们经常有的时候抄到十二点钟,肚子饿了,吃不消,感觉不行.
【记者】看这么多病人,您觉不觉得累啊?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不累,你看我精神不是很好吗?
【解说】实在,要说李济仁的精力好,这还不算什么呢,听他的女儿说,老爷子还有更厉害的地方呢.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他基本上每年都要出一到两次国,他现在说他想周游全世界,国内已经游遍了,游遍全中国了,就游全世界.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我的作息时间是晚上一般都要到12点才能够睡,晚上有时候看看电视啊,有时候没有时间看电视,就看看书、看看报啊,早也睡不着.一般都要11点多钟再上床,12点再睡!早上7点多钟起床,中午休息一下,所以我觉得一天到晚身体没有什么疲惫,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
【解说】80岁,能有这样的好精力,着实不轻易,而除此之外,李济仁还有个特点,让大家很羡慕.
【患者】我大概有五六年前还来找过李老看病,我觉得他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他似乎变化不大,就似乎十几年找他也是这个样子,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患者】他鹤发童颜,就感觉面色又很好,气色又很好,很白净,看过往之后,完全不像八十几岁的一个老人.
【解说】我们近间隔看看李济仁,的确像那位患者所说的那样,李济仁的脸色红润,肤质细腻,对这一点,李济仁自己也是非常自豪的.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我这个手,我这个手你看看怎么样?皮肤特别好,我这个手,现在看不到一点斑,你看我这个手同你们年轻人的手差未几.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有时候我出往人家也问卧冬你爸爸怎么保养的那么好,看上往鹤发童颜,皮肤也非常好.
【李济仁的徒孙】我们也经常问过他,也在想李老肯定有自己的,身体那么棒,难道没有自己保养的秘方吗
【患者】他身体好,他八十岁人了,你看他气色多好,他自己会调养,肯定是.
【主持人】实在,李济仁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医,他就是2009年中国政府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中国明朝名医张守仁的第十四代传人,张守仁有一个外号叫做"张一贴",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经常是一剂药就能见效.作为他的传人,李济仁在自我保养方面,是不是也有类似一贴就灵的独家秘方呢?哎,老人家说了,还真有.
【李济仁的***胡剑北】我经常看到他喜欢捧着一杯茶,到哪都捧着,我就问他你怎么总是捧着茶喝呢,那个茶里面的颜色并不是绿的,里面有点红的,有点黄的,我就问他,李老他很有趣,他也不跟我说.
【解说】果然,我们发现李济仁在出诊的过程中,,经常会端起杯子喝两口,据说这个习惯已经有很多年了.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后来主要就是靠这杯茶,起了很大的作用.
【解说】这杯茶李济仁不仅出诊的时候喝,即使在回到家之后,他也要喝.而且喝完之后,他还会把里面的东西捞出来吃掉,吃得还津津有味.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我喝了二、三十年了,我现在就是天天喝,一天不断,而且我不单是喝,我还把它吃下往,吃呢,感觉到还很有味道.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他到哪里往都带着往,有时候上班的话,我也帮他备了一个茶杯,有时候我要是跟他一起上班,lyhc.fneny.com,我就带着这个药,带到门诊往,给他泡.出差的话,他也带着,塑料袋装着,一小包一小包的装着,一直带着,可以说这个药茶不离身.
【解说】看来这杯子里的药茶大有来头,到底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李济仁说,这还真有一番经历呢.上世纪80年代初,50多岁的李济仁已经很有名气了,他坚持天天出门诊,工作量非常大.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那个时候我最多一天看到6、70个病人,固然累,但我精神很好,还感到不累.
【解说】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那个时期,他得了严重的高血压.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我最高的时候,那个时候高呀,我最高的时候,我要高到180 到190,有时候甚至于200多都高过,低压都高到120了.
【解说】固然当时他一直在用药物控制血压,但是有一个高血压的伴随症状却给他带来很大的困扰.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头昏的时候,昏沉沉的,有时候就像是忽然要晕过往一样,脑子转,发转.
【李济仁的学生胡剑北】经常能够看得到他在临床上看病的时候,时间稍久一点,他就要闭目养神一会儿,anuosha.ggg567.com,一看就是很疲惫,有时候我问他要不要休息,他说我头晕.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他当时也吃了一点药,但是我觉得效果也不是太好,由于我看他经常有时候还经常放工以后还感觉到累.有时还有头昏的现象,经常出现这个现象.
【解说】那段时间,李济仁的精力和工作效率大受影响.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你在看病的时候,就感觉到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时候开处方的时候,思维活跃啊都要差一点.
【李济仁的学生胡剑北】我记得我曾经跟他两个看门诊,一上午看了76号,看得李老精疲力尽.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当时很担心,包括我爸自己也很担心,像这样下往可能都活不到七十岁,那个时候我们真担心.
【解说】当时的李济仁为此十分焦虑,于是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他开始琢磨自己的保养方法.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由于我是个中医啊,就要从中医方面想想办法,我就根据我的身体,根据我的具体情况,所以我就喝茶.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我看他天天都喝,天天必喝的,他一早起来就让我烧开水,干什么呢?城市泡药茶.
【解说】这就是当时李济仁给自己调配的那道茶,里面泡了好几味药材,喝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还真挺好.最新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半个月左釉冬个把月左釉冬自己就感到这杯茶起效果了,我说怎么搞的,现在头也不昏了,精神也好了.
【解说】而且到了后来,李济仁不仅出诊不觉得累了,即使又有了更繁忙的工作,他也能应付自如了.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什么科技鉴定啊,开会啊,在我们医院里边要搞职称啊,搞什么的那是比较拉拉杂杂的,一个是工作忙,一个政务也比较忙,那个时候是比较累的.但是到了后来,固然累,但我精神很好,后来还感到不累.
【解说】从此以后,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李济仁就一直在喝这杯药茶,头晕的症状大大缓解.
【李济仁的学生胡剑北】一直到现在为止,他始终坚持喝这个茶,我就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应该越来越衰,而李老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身体越来越好.
【主持人】《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中医以为人体健康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气血充盈而调和,这个"气"就是使机体正常运转的能量,比如战斗力,这个"血"就是包括血液在内的、产生战斗力的各种营养储备.血充足了,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才能够得到濡养,气充足了,这些濡养才能得以完成.气血充足,并能够良性互动,人就会健康,精力旺盛,气色也好.而当年李济仁之所以会出现头晕,现代医学以为是高血压导致的,而在中医看来,那种情况属于气血亏虚.首先就是血虚导致了李济仁出现疲乏和困乏,当血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血产生的气也会不足,这就又会出现气虚,气不能够推动血来濡养头脑,就会出现头晕.气血被疾病所损耗,当然人的精力就大不如从前了,而我们再看现在的李济仁又俨然是一个气血充盈的状态,看来,的确是和他喝了30多年的那杯药茶有一定的关系.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杯茶呢?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泡茶的这个药呢,既要对身体有利,有保健作用,而且还讲究味啊,味不好,你不能天天搞点黄连来泡茶,那怎么喝呢?这样我就选了几味药,选了四味药.
【解说】看来李济仁杯子里的秘密就在这四个小罐子里,那么,这四个罐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有两种是我们熟悉的.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西洋参的功用,同党参、人参是基本相似的,但是西洋参的性偏凉一点,枸杞子偏温一点,西洋参偏凉一点,就是冷温并用啊,这两味药跟西洋参配起来呢,补气,补血
【解说】还有两种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一个是黝黑块状的,一个是微微发黄的,这又是什么呢?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黄芪为补药之长,主要是补气,中医讲气与血有个辨证关系,气为血之帅,血又是气之母,黄芪配过之后,我就用黄精,黄精主要是既补气,又补血,黄精要九蒸九晒啊,黄精在滋补方面,补肝肾的作用比较好.
【解说】原来李济仁的杯子里,泡的就是这四种中药,看着似乎挺平淡无奇的,这里面的奥秘究竟在哪儿呢?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我这杯茶主要是气血双补,主要是调理气血,调理经络,通经活络,中医讲气血调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气血不和,关键在个和,所以我这杯茶下往,不单是头昏方面好了,身体方面,皮肤方面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好处的.
【主持人】李济仁的药茶里一共有四味药,西洋参和枸杞我想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另外两味药知道的就要少一点了.而这恰正是李济仁这道药茶的精妙之处.这两味药一个是黄芪,这个黄芪有"小人参"的美誉,被李时珍称之为"补药之长",可以补养五脏六腑之气.而另外一味药就是黄精,这个黄精的作用就是补血.《本草纲目》就以为黄精有"补诸虚,填精华"的功效,这里的精华指的就是血.据说当年的无暇禅师,常年隐居深山,以黄精为食,活了126岁,从80多岁开始,用针刺破手指,耗时38年写成了81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您想想,天天刺血写经,假如要不是黄精补血作用强的话,可能早就坚持不下来了.黄芪补气,黄精补血,两味药就起到了气血双补的作用.同时,由于黄芪比较热,吃多了轻易上火,而这个西洋参又比较凉,所以二者共同起作用起到了一个中和的作用.还有就是枸杞,枸杞是滋补肝肾的,肝躲血,肾纳气,人的气血亏虚大多和这两个脏器有关系,所以需要滋补.四味中药,量少而专,兼顾气血,可能是让李济仁头晕缓解,气色过人的原因所在吧.那么,这药量要用多少呢?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每次我都是每次一般是黄芪,用十到十五克左釉冬黄芪.西洋参,三到五克,西洋参要少一点,三到五克,枸杞子,在六到十克左釉冬多一点少一点没有题目的.黄精十克左右.药搞下往以后,用开水,水要开,冲下往,冲下往以后,用盖子把它盖起来,把它闷一下,闭一下,闭五分钟到十分钟就可以喝了.我是一天喝到晚,水没有了就加一点,基本上一天一杯,到最后我基本上就把黄精、枸杞子、西洋参,全部都把它吃下往.
【解说】口感好、效果好的药茶,逐渐成了李济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从三十年前一直喝到了现在.气血充盈,气色也渐渐好起来.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我父亲的皮肤比原来真的是好多了,可以说白里透红,原来皮肤就是没有这么好.
【解说】2010年1月21日,农历十仲春初七,是李济仁80岁的生日,他所在的单位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活动.
【国医大师 李济仁 80岁】由于我这个身体比以前健康了,现在趁这个机会啊,多旅游几个地方,基本上我都跑遍全世界了.那您现在最想往的是哪儿?最想往的,我现在最想往的还是美洲,美洲我是到的北美,南美我还没有往过,但是南美路远,我一定要争取明年或者今年,我一定要往一下.
【李济仁的女儿李艳】假如身体不好的话,他还能往旅游吗,非常好,他出往旅游的话,有时候我们小孩陪他,有时候他就随着旅行团出往,到旅行团里面,人家根本不知道他有八十岁了,看到他都竖大拇指,了不起.
【主持人】李济仁给自己调配的这道药茶里,核心的内容就是调和气血.血濡养全身,离不开气的推动;气的产生,少不了血的生化.四味中药,花钱未几,坚持服用,却达到了"气血和则百病消"的效果.但是在这儿我也要提醒电视机前的您,这道药茶固然好,但并非人人适宜的,喝前请您一定要咨询专荚冬而且还有正患感冒的人是不能够喝,另外就是经常手脚冰冷,轻易腹泻的病人最好也要少喝
国药大师李济仁养生茶 药茶 黄芪 枸杞 西洋参 黄精

 
 
 
老中医李济仁是2009年中国政府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他是中国明朝名医张守仁的第十四代传人。张守仁有一个外号叫张一贴,他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常常是一剂药就能见效。
     
  《黄帝内经》里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气血充盈而调和。“气”就是使机体正常运转的能量,好比战斗力,这个“血”就是包括血液在内的产生战斗力的各种营养储备,血充足了,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才能够得到濡养,气充足了,这些儒养才能得以完成,气血充足,并能够良性互动,人就会健康,精力旺盛,气色也好。老中医李济仁曾一度血压高、头晕,头晕在现代医学看来是血压高,在中医上讲头晕属于气血亏虚,血虚导致出现疲乏和困倦,当血虚到了一定程度,血产生的气也会不足,这就又会出现气虚,气不能够推动血来濡养头脑,就会出现头晕。气血被疾病所损耗,人的精力就大不如从前了。
 
  中医李济仁针对自己的身体,精选了四味中药泡水喝,坚持几十年,现在身体好,精神好,气色好。他的药茶方子如下:

黄芪10-15克
西洋参3-5克
枸杞6-10克
黄精10克

将这四味药放在杯子里用开水冲,盖上盖子5-10分钟就可以喝了,喝完了再倒水,最后再把这些药都吃下去。

  四味中药,量少而专,兼顾气血,这杯茶的核心内容就是调和气血,血濡养全身,离不开气的推动,气的产生少不了血的生化,达到了气血和则百病消的效果。
注意:这个药茶也不是适合所有的人,我们在喝之前最好咨询一下医生。比如患感冒的人是不能喝的,经常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病人最好也要少喝。

  药茶的原理:
  西洋参的功用同党参、人参是基本相似的;枸杞是滋补肝肾的,肝藏血,肾纳气,人的气血亏虚,大多和这两个脏器有关系,所以需要滋补,枸杞子偏温一点,西洋参偏凉一点,就是温寒并用,补气补血。
黄芪有“小人参”的美誉,被李时珍称之为“补药之长”,它可以补养五脏六腑之气,气为血之帅,血是气之母;黄精主要是既补气有补血,补肝肾的作用比较好。

  黄芪黄精的作用就是补血,本草纲目就认为,黄精有“补诸虚填精髓”的功效,这里的精髓就是指的血,据说当年的无暇禅师常年隐居深山,就是一这个黄精为食,活到126岁。黄芪补气,黄精补血,两味药起到了气血双补的作用,黄芪比较热,吃多了容易上火,而西洋参有比较凉,所以二者共同起到一个中和的作用。这杯茶主要是气血双补,调理气血,调理经络,通经活络,中医讲气血调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气血不和。

安徽省政协主席看望国医大师李济仁

http://www./DocHtml/1/2011/3/25/534643332782.html

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王明方莅临我院看望国医大师李济仁




   2011年3月24日,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在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省委副秘书长潘朝晖、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金春忠、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荣国、省人社厅副厅长林海、芜湖市委秘书长丁祖荣、校党委书记卞国忠、我院党委书记汪平君、常务副院长吴佩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我院慰问看望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

   王明方书记一行同李老亲切座谈,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李老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医事业,为振兴中医、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希望李老保重身体,继续为培养祖国中医药接班人、继承发扬新安医学、振兴祖国中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十位国医大师之九~李济仁

理由:学习这些国医大师们的风采,一方面是个人对民族文化┄中医的一种热爱,另一方面是感动于这些国医圣手们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国医大师们的风采,认识大医精诚的内涵,从大师们身上去探寻中医的精髓。

 

 李济仁: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


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 他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
    ● 他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效方验方
    ● 他突破家传囿规,进行开放式的医学传承,培养了一个博士团队
    自古名医出江南。安徽省唯一的国医大师不是来自省城,不是来自中医医院,而是来自于偏处一隅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
    李济仁,人如其名,注重立德,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他主张立功,倡立“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在医教研岗位上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成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讲究立言,带领家庭乃至一个博士团队,著书立说,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志存高远  仁心济世
    从乡医到全国名老中医
    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患顽固性失眠1年有余,三诊后,严凤英一切正常,从此再也不用安眠药了。
    1931年的寒冬,地处徽州歙县桥亭山凤逸村的贫苦篾匠李荣珠喜得贵子,取名李元善。几十年后,李元善从乡村医生一步步成为新安医学传人,成为全国名老中医和国医大师。
    7岁时,李元善开始学四书五经。他天资聪颖,乐于思索,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43年,他遵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的古训,跟随当地名医汪润身学医,3年苦读出师后,他想找名望更高的人拜师学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叫门一帖传。”山村的夜里,一片漆黑,乡亲们提着灯笼去定潭求张根桂看病的情景,给幼小的李元善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根桂是新安世医“张一帖”第十三代传人。李元善心中萌生念头,“不当医生则罢,当就当这样的名医。”于是,他毛遂自荐拜张根桂为师,并改名李济仁,意为“仁心济世”,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从1949年起,李济仁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解放后,他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还参与安徽中医学院和附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内经教研组组长、大基础教研室主任等职。随后在歙县人民医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等单位工作。
    多年来,李济仁敏而好学,精勤不倦,在掌握复杂而深厚中医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杂症屡起沉疴。
    早在1965年,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患顽固性失眠1年有余,屡服进口高效安眠药无效。李济仁回忆,当时严凤英眼眶四周青黑凹陷,头昏烦躁,腰膝酸软。李济仁分析,失眠时久,诸治不应,应当从肝论治,以滋肝阴为主,辅以安神。于是,他开出了镇肝益肾、阴阳并调的方子。服7剂后,患者能睡4个小时。李济仁按照时间医学,嘱咐患者在午后及晚睡前各服一次,以便药效更好发挥。三诊后,患者一切正常,从此再也不用安眠药了。
    1981年的夏季,53岁的黄某手术后高热达41℃,致使头痛、神志不清。医生采用冰敷以及抗生素退热,均无效。午夜时分,院长派人请李济仁会诊。李济仁认为患者因暑热交蒸,致高热不退,开出解表祛暑、芳香化湿的方药,如香薷饮、加减白虎汤等。服下不久,患者便退烧了。
    由于医名远播,疗效显著,来自全国各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李济仁也先后获得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一系列荣誉。

    杏林伉俪   风雨同行
    从徒弟、女婿到“张一帖”传人
    夫妻共同继承“张一帖”家传,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同被遴选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几十年来,二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定潭的“张一帖”源远流长,至今有450余年的历史,传15代,被誉为新安医学第一家。张一帖远祖可上溯到北宋名医张扩,张扩之后人张杲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史著作《医说》的作者。张氏还著有《医流论》、《伤寒彻要》、《秘方奥旨》等书,影响深远。
    时光荏苒,世医传给了明代嘉靖年间的张守仁。由于他医术高超,常一剂而愈,始称“张一帖”。他以仁慈为本,对待患者不论贫贱均能悉心治之。特别是冬春流行病高发季节,都药物熬制后放置在茶水中,日夜无偿供应,村民和过路人因此受益。
    旧社会,家传技术多传子不传女。张根桂对祖传“末药”加以完善,创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其以“稳、准狠”为特点,辨证准、用药精、剂量重,往往一二剂即起疴回春。国学大师吴承仕先生因患痼疾遍访京师名医皆不效,回家乡歙县以后,经张根桂医治而愈,感佩之余,特奉赠一联“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然而,张根桂唯一的儿子夭折,次女张舜华便立志学医。她勤学苦练,亲自上山采药,配药尝药,以至诚至孝感动了父亲,多年后悉得家传,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张一帖”。
    作为徒弟,李济仁朝吟夜诵,勤于实践,与小师妹张舜华一起跟师抄方、巡诊,同采药、制药。张根桂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李济仁聪慧过人,老实能干,处理疑难杂症很有一套,令老师刮目相看,尤为欣赏。不久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同时把家学也传了他,与张舜华同为“张一帖”的第14代传人。大概还有这样的君子协定,即未来李济仁的第一个儿子要随母姓张。
    解放后,李济仁夫妇二人先后调入皖南医学院工作,夫妻二人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张一帖”,还继续着“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统。几十年来,他们无论多么繁忙,每年都会定期返回家乡为乡亲们赠医施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济仁夫妇还为国内外1万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

    独创新解  学文并茂
    从传统医学到现代科学研究
    他注重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从临床实践中加以体悟,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提出“痹痿统一论”,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归芎参芪麦味方”。
    “北协和,南弋矶”是过去人们对全国西医院的最好评价。李济仁所在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迄今已有120多年。蒋介石、孙科等来该院视察过,吴绍青、沈克非、陈翠贞等名医先后任职。在这样一所有名气的西医院搞中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西医出书,中医也出书,西医搞科研,中医一样搞科研。”李济仁凭借不服输的性格,孜孜以求、奋力拼搏,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在皖南医学院和弋矶山医院“四大支柱”和“四大名师”中,李济仁名列其中。
    李济仁业医60余年,在医治外感病、急症等方面,承继“张一帖”心法,以认证准确为基础和前提,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往往1剂奏效;辨治杂病,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提出的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重视培补肾本,辨证灵活机变。如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李济仁系统提出以补肾法为主,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的方法,治愈数例。
    李济仁根据新安医家诊治痹证、痿证的基本特色与规律,临床上既强调鉴别,又强调辨治痹痿同病,提出“痹痿统一论”,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即顽痹从虚、从瘀、从痰辨治,痹痿同病则重调肝肾,兼以健脾和胃、养血舒筋。
    15岁王某,四肢痿弱无力,走路如鸭行,经常跌倒。经大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长期服用激素、维生素等无效。患者父母慕名来求治。李济仁检查后,诊断为肝肾两虚型痿证,以《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确立了补肾益肝、舒筋活络的治则。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后,患者四肢感觉有力。李济仁根据病情连续调方数次,又嘱咐其坚持锻炼,不久,患者病情大有好转,臂力增,腿力强,近如常人。
    对于疑难病证,李济仁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治疗胃病倡导“和、降、温、清、养、消”六法,等,并创立了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痹证的“清络通痹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固本益肾汤”、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等效方验方。
    李济仁身体力行于新安医著的校注整理工作中,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治之特色规律,带领学生成功还原了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成为研究新安医学的奠基人。
    他独著、主编《济仁医录》、《痹证通论》、《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学术著作14部,发表论文112篇,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评价其“独创新解,学术并茂,发前人之奥妙,作医津之宝筏。”

    不囿家规 培养后学
    从名医世家到博士团队
    老两口与5个子女构成名医世家家族链;突破家传囿规,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张一帖”世医传人,其中研究生22名,高级学徒2名,形成一个博士团队。
    家族链传承方式是新安医学的显著特征,“张一帖”世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14代传人李济仁家里,老两口与5个子女,构成名医世家的家族链;两人突破家传囿规,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形成一个博士团队。
    长子张其成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国学专家,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二女李艳,现为皖南医学院副教授、硕导,弋矶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三子李梃大学毕业后在当地经营诊所,继续“张一帖”家传,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在民间”价值理念;四子李标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德国洪堡学者,目前在美国工作,担任主任工程师,侧重于生物材料学角度,开展生物医药和中医药学探索研究;幼子李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师从王永炎院士和李衍达院士,现为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导,他以中医“证”为突破口,开辟“中医药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向,受到学界极大关注。“兄弟三博导,两代七教授”,“张一帖”不再是一枝单传,而是满堂芳菲。
    张其成回忆,小时候,父亲常常告诫他们,“发愤读书终有益,飘摇游戏总无功”,并鼓励和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未知。父亲曾在中医院、综合医院以及中医学院和医学院工作,眼界开阔,胸襟豁达,对中医与西医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有独特见解,还鼓励儿子用现代方式来传承和研究中医,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和突破口。这些对孩子以后的志向兴趣影响很大。5位子女分别从文化、临床、科研的角度,传承光大祖国医学,并从定潭小镇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弟子仝小林,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博导,是糖尿病专家。弟子孙世发,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导,是方剂学专家;弟子胡剑北,现为皖南医学院科研处长,硕导,专攻“中医形体医理学”;弟子朱长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1医院博士后,对中医“治未病”理论有独到见解。

    以和处世 快乐人生
    从“三高”患者到健康老人
    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压高,耳顺之年血糖高,益寿延年有高招——手舞足蹈令五脏安和,珍藏字画享其中趣味,亲近自然览山川胜迹。
    年近八旬的李济仁鹤发童颜,笑容可掬,待人亲和。看他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很难把这位健康老人和“三高”联系起来。然而,李济仁却笑称:“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压高,耳顺之年血糖高,益寿延年有高招。”
    手舞足蹈令五脏安和是第一招。长期以来,李济仁为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自己揣摩总结出一套运动五脏养生保健法,即“养心、调肝、理肺、健脾、补肾。”此外,他认为,还要注意六腑养生。平时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以刺激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只有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机体才能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珍藏字画享个中趣味是第二招。李济仁喜爱收藏字画,乐此不疲。在他家中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名人字画,各具特色。其中启功先生的书法非常抢眼,“神存于心手之间”是对李济仁人品和业医的形象描述。繁忙工作之余,李济仁端一杯清茶,小憩于红木椅上,一一欣赏细品。他说:“收藏字画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既能增长文化知识和品味,又能怡情养性,延年益寿。”
    亲近自然览山川名胜是第三招。李济仁就是位精研岐黄笔耕不辍,而又亲近自然、酷爱旅游的智者。他不但踏遍家乡的青山绿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远赴东南亚和欧美澳非等国旅游。著名书法家葛介屏先生特作对联相赠,“登五岳名山足迹园林继宏祖,精岐黄鉴古手披图籍踵青莲。”
    在李济仁居住的医苑小区,林木荫翳,绿荫如盖。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里,李济仁晨起听鸟鸣,江畔听涛声,“江声画韵伴医书”,实为一大乐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李济仁的最大养生秘诀是“和”,处世平和,待人随和,为人谦和。
    在十年浩劫期间,作为“铁杆老保”的李济仁为保护他人而牺牲自己,受尽了迫害。劫难之后,李济仁成为安徽省教委和卫生系统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中医评议组组长,以前曾经揪斗李济仁的人要求他帮忙评职称,李济仁一笑泯恩仇。
    “未敢抱经国治世之宏愿,但常怀拯疾济羸之仁心。”闻知自己荣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时,李济仁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稽首党恩施甘露,深心亿兆沐霞阳;愿将仁术化“一帖”,普济苍生永安康。如今,年近80高龄的李济仁以矫健的步伐,在承续新安医学千年血脉的同时,也谱写自己的灿烂人生。


    李济仁小传
    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43-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并临证随诊;
    1949年,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任所长;
    1955年、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
    1959年,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0年,转入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工作;
    1972年,调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
    1990年,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记者 周颖)   

 

 

   95岁老中医养生奇方:黄芪配枸杞

 

                      原文地址:95岁老中医防衰老方作者:山杉

第一次见到广西名老中医黄英儒的人,很难想象这位看似60岁的老人,竟已95岁高龄,他鹤发童颜,脸上连一颗老年斑都没有。当问起他保持“鹤发童颜”的秘诀时,黄英儒说:“养颜就是提前抗衰老。”
    黄英儒说,女子最佳的防衰老时间是36岁,男子是40岁,因为30~40岁这段时间,是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巅峰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
    说到驻颜妙方,黄英儒笑笑说:“黄芪加枸杞,就可解决美容养颜的问题。每天吃上15克黄芪,长期坚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购买时以内蒙古的黄芪最好。每天坚持服用15克枸杞,可养肾补肝,购买时以宁夏枸杞和新疆枸杞最好。”


                       来源:《老年生活报》4月15日

 


郑峰评论:

配上枸杞,就将黄芪的缺陷弥补了,所以黄芪加枸杞的养生保健方很好,非常独特!需要强调的是黄芪升阳充沛营卫之气,也就是培补元气,增强人体防疫疾病的能力,所以老中医黄英儒前辈将黄芪作为养生方药有其医学道理!

黄芪,根据历史传承和名家论述,是禀少阳生气,润养肝木,补脾肺,充沛营卫之气,疏通血气壅结,排除病邪、风毒,主治“痈疽、败疮排脓生肌、癞疥、痔疮、淋巴结肿、子宫脱垂、气虚乏力、表虚自汗、外邪侵袭、水肿、高血压等、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病症。

“现代医学研究,黄芪还可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舒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防治循环衰竭。黄芪一方面能促进骨髓细胞的分化,促进红、白细胞的生成,使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白细胞显着增加,可明显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能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强心、抗衰老的作用。黄芪对多种细菌和病毒还有直接或间接的杀灭能力”。

“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遭受外邪侵袭时,极易发病,具体可表现为乏力、易感冒、易出汗、心慌、气虚、胸闷、头痛等不适症状。而黄芪性甘温,归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能,饮用黄芪茶,即可达到补肺气、固肌表的目的,使得肺司呼吸、主宣发的功能正常,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增强,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长火一丁旺 > 《保健养生》

    举报/认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