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发区与母城无缝对接:需要跨过五道门槛

 zhangxxa 2011-10-10
经过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东亚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开始逐步实施,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国家对于开发区的政策优惠将逐步取消,开发区在产业、体制、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这些都迫使开发区需要在保持已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再造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 

    如何实现开发区由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寻找突破口至关重要。综合开发区面临的各种形势和挑战来看,赛迪顾问认为,坚持把开发区的发展与母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依托母城,服务母城,在开发区与母城之间建立起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是开发区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然而,要实现开发区与母城的无缝对接,还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而下面的五个方面则是其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以它们为切入点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功能对接:错位发展 

    开发区的功能既应该同国家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保持一致,还应与所在城市的母城的功能定位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各自已有的优势和特点,开展有特色的定位,彼此间则各有侧重、协调一致,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功能定位的一部分。 

    我国在创办开发区之初,始终围绕工业职能来开展工作。然而随着开发区的日益成长壮大,为了进一步支持工业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金融、商贸、社区、文化、教育等功能,并努力推动开发区的城市化进程,这是开发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实际上国家已经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开发区的功能重新定位为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但是,开发区城市化的定位必然会与所在城市的母城本身的定位产生重叠和交叉,这就需要开发区同母城开展充分的功能定位对接,继续突出工业功能的同时,加强为开发区职能服务和提高城市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服务职能、为扩大开发区的开发开放服务的窗口职能、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改革行政体制服务的改革试验基地职能等,母城则应该突出高层次的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等职能,发挥其促进市域各自功能运转的发动机的职能。 

    二、政策对接:协调发展 

    开发区现有的优惠政策逐步弱化是我国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样,在将来,实施政策优惠将不再成为开发区主要的招商引资手段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发区和母城的政策体系是完全一致的。相反,今后开发区的政策应该继续同母城区别开来,具体来说就是,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通过制定只适合部分行政单元发展的政策,促进不同行政单元都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基础之上的发展。因此,这种政策对接不是要抹杀政策差异性,而是将政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一部分政策将对城市下属的行政单元都适用,另一部分政策则只适用于部分行政单元,也就是将政策差异性的对比视角从开发区与非开发区之间扩展到城市下属的各个行政单元之间,政策差异性在区域间更加广泛而充实,针对非开发区的政策歧视却因此而消失了。只有开展有协调的政策对接,开发区同一般行政单元的互动才会更加公平公正,也就会更富有成效,从而有助于开发区更好地融入到区域经济体系之中。 

    三、产业对接:集群发展 

    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开发区必须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方面走在城市发展的前列。但是,目前,我国开发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开发区企业多而产业少、产业孤岛效应突出、开发区之间功能趋同而竞争加剧,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与周边区域开展产业对接,未能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或已形成的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弱。因此,开发区和母城在产业上应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发展产业集群。 

    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应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于那些已经在开发区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的行业,应充分考虑到开发区现有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采取在开发区内部进一步完善、提高的方式发展,但如果母城也有相当的基础,则应该考虑在产品、市场等方面展开错位竞争和分工协作。 

    对于那些开发区内部产业链不完整而竞争优势突出的行业,开发区应该进一步突出这部分产业链环节的现有优势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引入产业链薄弱环节的大项目以完善该行业的产业链,或者引导母城的企业与之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培育产业集群,促使这些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而对于那些内部产业链不完整而且优势不突出的行业,如果确属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则既不限制其发展,也不应该大力鼓励;而对于那些不在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范畴内的企业,则应该采取措施限制其进一步发展或逐步将其从开发区中清理到母城的某个适宜之处发展,以提高开发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四、服务对接:有序发展 

    随着开发区服务职能的加强,加快发展开发区的服务业已经是大势所趋。开发区服务业的发展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这主要取决于开发区服务业的独特性和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两个方面。开发区作为我国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战场之一,应当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担。 

    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直接服务于开发区其他企业的现代服务业。这一类服务业开发区应该率先加快发展和完善服务体系和质量,同时应充分利用母城已有的优势,借“母城之鸡下开发区之蛋”,尽量利用母城现有的基础,例如教育培训等,或者鼓励母城企业将其业务扩大到开发区,例如金融、保险等行业,或者加快培育开发区的这类服务业企业,如社区服务等行业。 

    二是现有基础较好、已发展成开发区主要产业的那些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因而应该稳步加强这类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做大做强并其向母城等区域拓展。 

    三是体现开发区对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的那些服务业。这类服务业对于国家和地方的正面影响要远大于对开发区本身,但它非常符合国家和区域对开发区在区域经济中的领袖地位的期待,也是开发区国家和地方应尽的责任,且这些服务业对开发区本身也具有品牌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因而开发区应当仁不让地适时加以发展。这类产业主要包括会展会议、科技研发、咨询服务等。 

    五、配套对接:整合发展 

    许多开发区在建区之初,往往同母城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但随着开发进程的深入,许多开发区同母城逐步联成一体。因此,原本仅限于开发区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就需要从空间范围上加以扩展,以期实现开发区与母城之间的基础设施对接。这主要是因为,配套设施具有较强的需求约束性,但是建设过程却是一次性完成,而不同的基础设施有不同的规模门槛,低于这个门槛其建设就是不经济的,也就是说基础设施的使用规模越大、其利用效率就越高。因此配套设施的建设一定要摈弃过去那种小而全的思维观念,将开发区各自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纳入到整个城市的统一规划体系中去,整合现有各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生产服务设施的规划,重新进行合理的预测与空间规划布局,从理论上尽量做到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配套设施的建设还要结合功能定位来进行,也就是说在选择空间最佳位置的同时,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率,还要考虑到未来规划的功能对配套设施的要求,避免出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