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有许多理由进行生产能力的扩张。产能扩张意味着企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那么生产线如何进行产能扩张呢?如何进行产能平衡,找出瓶颈区,对症下药,用最少的钱解决实际问题?产能扩张有如下考虑途径:
1.维持生产系统的平衡 :在一家生产完全平衡的工厂里,生产第一阶段的输出恰好完全满足生产第二阶段输入的要求,生产第二阶段的输出又恰好完全满足生产第三阶段的输入要求,依次类推。然而,实际生产中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人们不希望的,因为其一:每一生产阶段的最佳生产水平不同,其二:产品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而且由于生产过程本身的一些问题也会导致生产不平衡的现象发生,除非生产完全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因为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就像是一台大机器一样,是一个整体。 找出瓶颈区的方法,就是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每一道工序的生产率,当然是以前五种销售产值较高的产品(通常为常有订单)作为统计对象,同时采用为期至少在三个月以上的生产日报表进行分析统计,这个计算通常是比较复杂,影响因素都要考虑如人员的定岗人数,设备的平均运转率,生产的辅助时间,技术高低的影响程度等等。排出每种产品生产一定量时(如10000件)的每一道工序所需时间,找出瓶颈区,这时不需要考虑的是穿插订单生产的生产安排,否则计算方面会更复杂。也许每种产品的瓶颈区不同,也许是相同的。不同的瓶颈区就要优先考虑共用的工序的设备增添情况,其次考虑产品的销售市场大小,其三考虑扩建的目标资金,来找出需要解决的瓶颈区。 确定出瓶颈区后,制定出产能扩张计划,建议再编制一份产能扩张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全方位地进行项目考评。 2.扩大生产能力的频率 :在扩大生产能力时,应考虑两种类型的成本问题:生产能力升级过于频繁造成的成本与生产能力升级过于滞缓造成的成本。首先,生产能力升级过于频繁会带来许多直接成本的投入,如旧设备的拆卸与更换、培训工人、使用新设备等等。此外,升级时必须购买新设备,新设备的购置费用往往远大于处理旧设备回收的资金量。最后,在设备更换期间,生产场地或服务场所的闲置也会造成机会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