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麒麟合创】闲侃东莞地方特色菜

 麒麟合创 2011-10-11

闲侃东莞地方特色菜  

 

        来东莞有一年了。来广东也有二年了。作为一名北人,克服了水土不服的大问题,从在家时讨厌吃米饭,到今日的慢慢有了一点感觉;从不喜欢吃鸭鹅蛇蝎生猛海鲜,到慢慢地也有了一点吃的勇气了;从看不惯这粉那粉这肠那肠,到有了变一变口味图个新鲜的想法……总之,是环境改变人啊!象我这样一个北方的老土,竟然也能适应了南方的生活。记得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橘生于淮南为橘,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为枳还是为橘乎?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就人文啊。

 

       话说东莞的特色小吃还是十分丰富的。先说正宗的东莞菜,一般分为两大菜系:一为山乡菜,一为水乡菜。东莞市因为地势原因,东南高西北低,从传统上可分为两大块,特殊的地理因素,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饮食风格。比如:万江、中堂、厚街、虎门等西部乡镇为水乡,河网密布,舟楫代步;而东部山乡则包括南城、寮步、樟木头、大朗、石龙、石排、清溪、横枥等,以山地丘陵为主,多侧重于种植园艺。其中山乡菜比较味浓,水乡菜里是清淡中带甜。用料方面,山乡菜以鸡鸭鹅猪为主;水乡以贝类鱼虾为主。味口都很不错的。因为馋者无忌!!是啊!其实东莞人是吃无忌惮的,东莞人可以代表广东人吧,在饮食方面应该说是:能吃,会吃。其实说到说,我便想到前几年的非典(SASS)至今也心有余悸,那次据说是广东人吃猓子狸所惹得祸。但放心好啦,这里的饮食是安全和卫生的。

 

        我所吃的菜中,印象较深刻地有:第一道菜:常平碌鹅——这道菜属于山乡菜。常平是个镇名,属于山乡片。呵呵,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常平这个地儿,因为东莞的火车站就在常平镇,这几年常平发展十分迅速,房地产业十分火爆。这盘菜一端上来,看着那金黄金黄的鹅块,闻着那诱人的肉香,听着餐厅中悠悠的曲子,既雅又有情调,顿时,让你味口大开,饥肠辘辘。其实,这个菜的确有与我们北方不同之处,单菜名中的碌字,便让人费解。听东莞的朋友讲,碌,是一种烹调方法。因为常平人豪爽,好客。逢年过节,好客的常平人会聚在一起吃饭,颇有北方民风。 常平是荔枝之乡,有很多荔枝树可以作柴火。架上很大的一口锅,烧的是荔枝柴火,把锅烧红了放油炸。而鹅是预先用调味料腌了一天的,在碌时,不断要翻动锅里的鹅。这个 “碌”字起源于翻滚的动作。呵呵,就象我们北方人的石骨碌——石滚(北方一种打场、碾压麦子、大豆的一种脱粒方式)。

 

        第二道菜:应该属于蒸禾虫了。呵呵,这道菜是东莞名菜“三禾菜”中的一味。三禾,指生长在春来夏初稻田中游乎其间的禾花鱼,飞翔在田上追寻禾虫的禾雀,生长在禾苗之上的禾虫。此三物,禾花鱼之味,鲜美无仑;禾雀,酥香无比;而尤以禾虫之烹饪之法独特无比。那日,在花园粥城某店小餐,点了这么一道菜。上菜时,我看到服务员手托盘托着一个陶土钵,呵呵,不确切,似乎更象甑。扁而平,浅浅的。平放在餐桌上,我的眼光一亮,满眼带着问号地打量着这一道菜,因为只是有耳闻而未得一晤。当我看到甑中的虫子时,我有些明白了。“这,应该是蒸禾虫了吧!”我满有把握笑问。“呵呵,是啊!想让你了解一下东莞的饮食文化。”“哦!”我若有所思地应着,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这甑“禾虫”。“快点吃吧,凉了就不香啦!”朋友催促着。“好的!”我口中应着,还是有点犹豫地死死地盯着这甑虫子,用筷子慢慢地拨弄着禾虫,一只虫子赫然拨出,果然类似蜈蚣,长满密密麻麻的脚,白生生的,身子大约有两三厘米,颜色灰灰的。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便欣赏罢了,还是硬着头皮夹起一个虫子,塞到嘴里。“呵呵,蛮香啊,好吃好吃。”我开心地说着。接着,我就从蒸蛋中拨出虫子来,一只一只地有滋有味地吃…… 据说捕禾虫的法子也十分独特,把灌满水的稻田开个缺口,稻田里的水汩汩地流出,在缺口处支一小网,不大一会儿,网中就有半大袋的禾虫了。拎回来,清洗一下,放在筲箕里晾干水,再倒进陶钵里,浇上油花生油,加上大饼碎、鸡蛋这些活生生的虫子便会贪婪地吃着,不大会儿,就吃得肚圆如柱了。于是,撒上一小把盐巴,禾虫子满盆打滚,瞬间,他们的滚圆的肚子破裂啦! 呵呵,这时就可以上笼蒸了。蒸好后,再用火在陶钵下烧,不一会儿,香气四溢,陶钵里的禾虫就可以吃了

 

       第三个特色菜当属烧生蠔了。生蠔,本是生长在海底的一种贝类。个头较大,肉体柔软,味道鲜美。其实我这个人在家时,最怕吃海鲜的。不要说什么海鲜,那怕是吃虾我都不乐意。生于北方,天生就有一种畏惧吃海味的潜意识。比方说吃鱼,不论是海里的鱼还是淡水中的鱼,我一般都很少吃。可能是这一点使我的脑子不是那么聪明吧!自从到了广东后,慢慢地接触到一些海鲜,但多为浅尝辄止地用一点,都没有多大的感觉。记得前年到惠来县的南海边旅游,随便在海边吃海鲜,坐在临海的酒楼上,要了几个鱼虾蟹贝类的水产品,要了一两瓶啤酒,就这样吃了一餐。呵呵,其实也没有感觉到海鲜的滋味多么丰富,只感觉吹着凉凉地海风,看着浩渺的南海,听着潮汐的声音,嗅着潮潮湿湿的海腥味令人心醉。而今,在东莞吃过几次生蠔,且一次比一次有味道有感觉。这道菜还是让我越来越喜欢了。生蠔是放在火上烧熟的,然后拿上来,自己动手把紧闭的贝壳打开,用筷子把里面的肉夹出来,放在盛了芥辣的小佐料盘里一沾,再后放在嘴里,用力一嚼,其味无比。首先会有一股芥辣的味道,冲着鼻子就上来了,痒痒地,酥酥地,恍如一道电流通过,整个人儿立马有了许多精神。接着,就是美美地品着蠔肉的细、嫩、软、滑、鲜诸般滋味,瞬间毕备。当然,此刻如果能小酌一口白葡萄干酒,则是无上的享受。就这么悠悠的,一边剥生蠔壳一边吃蠔肉一边听着舒缓地夜曲一边品味着白干红的淡香,其实此刻不言不语,则情境出矣!

 

        关于东莞菜,还吃过一些。但今日就不多叙了。总之每一个地方总有自己最特色的东西。为什么好多的当地人不以为意呢?或许就是大家常说的熟视无睹吧!久入鲍鱼之厮不闻其臭,久处芝兰之室,不闻其香,道同也。相信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吃得雅吃得爽吃得开心吃得有心得……何如?

 

        呵呵,其实写出小文的最大原因只源于一个谗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