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黄连

 处处春常在 2011-10-11
鲜黄连
来源:赤脚医生网 整理:赤脚医生网
【导读】:含鲜黄连的别名、科属、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参考配方、彩色照片等内容

鲜黄连

别名  毛黄连、细辛幌子、假细辛

来源  为小檗科鲜黄连属植物鲜黄连Plagiorhegma dubia Maxim.,以根状茎及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状茎外皮暗褐色,内部鲜黄色,密生细而有分枝的须根。叶基生,柄长9-30厘米,叶片近圆形,直径约5厘米,先端凹入,中央有一针刺状突起,基部深心形,下面灰绿色,边缘波状,掌状脉9-11条。春夏间开花,花梗由植株基部抽出,长约17厘米,花单生,淡紫色,萼片4,紫红色,早落,花瓣6-8,倒卵形,基部狭窄成一短距,雄蕊8,心皮1,子房有多数胚珠。蒴果纺锤形,长约1.5厘米,黄褐色,有梗。种子多数,黑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阴湿处。分布于东北及北方山区。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燥湿,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  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腹痛,发热烦躁,眼结膜炎,口疮,扁桃体炎,衄血,吐血,痈疽,疖肿,外伤感染。用量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  1.胃热吐酸:鲜黄连6克,苍术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2.眼结膜炎:鲜黄连适量,煎汁洗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