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之子民——走遍苏州之4

 苏迷 2011-10-11
山之子民是山民或者说是村民。苏州的山不高,山上也没有人住。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苏州没有山民只有村民。苏州的村民大都是住在山脚下或者山傍,他们以山为邻,靠山吃山。种植果树、观赏树、经济林。苏州山民主要是种植香樟、桂花、板栗、柑橘、茶树、低干桑、三角枫、翠冠梨、杨梅、桃树、樱花、海棠。他们也种植水稻、小麦、山芋和蔬果和豆类等。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康生活中,不愿意城市化,不欢迎外来打工者的入侵。他们对自己的田园、果园很满意,他们不是很乐于改革,连改换果树品种也不是很热心的。他们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虽然也做小买卖,但不是很善于经营。譬如旺山的钱家坞村,虽然在村里开满了农家乐饭店、休闲、住宿,但据了解只有很少的几家是当地村民经营的,大部分都是外来户在租赁经营。所谓的农家乐也就是普通的饭店和旅馆,谈不上是当地的出产,当地人的农家生活。
    山之子民他们很好客,你去打听问讯,没有一个当地农民会拒绝你。你去农家小憩,去讨一口开水,他们会很乐意地接待你,与你聊天。只要您能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很热心的指路、打招呼、告诉这里的地名、山名、历史、掌故、出产以及风土人情。不管他们是在小道上、在山间公路上、也不管他们是在忙于锄地、种植、拉粪、挑担。他们既很自卑,又很自尊。他们常常觉得城里人看不起他们,因而不大肯主动地与城市人打招呼。看到你去照相,他们会以为你是报社、电视台的记者。但当你稍许露出自以为是的感觉,他们就会鄙视你,也因此会看不起你。
    他们很信菩萨,但不是很专一的信佛教或者道教。在山民或者农民的心目中,敬畏菩萨就是对尊者的敬畏。所有的大人物,从古到今都是农民心目中的尊者,大地主、大官、名人、学者、佛陀和神仙都是。这些尊者的形象表现在菩萨身上,成为农民烧香磕头、供奉祭祀的对象。同时农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得到他们庇护,能求得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他们也很狡猾,小心眼的防备外人。因为怕游客顺手牵羊的吃他们种植的柑橘,他们故意在将成熟的果实上喷洒农药,并且还扬言说,让那些偷吃果子的人吃了拉肚子。我还看到上方山麓的桔子林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偷吃一只桔子罚款50元。以此来恐吓顺手吃橘子的游客。还有的在果园外面沿公路拦起篱笆,把篱笆门也用铁锁锁上,不让游客进入,还冠冕堂皇的说是为了防火。但如果你是很有礼貌的在田头路边,在果树底下向他们讨几个柑橘解渴,他们往往是十分慷慨的亲手摘下好多柑橘送给你,而且分文不收。
    多么淳朴的民风,多么善良的农民,这就是我们苏州的山之子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