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newstartfree 2011-10-12
(摄影知识)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第一阶段:

2010年09月09日 - KHENPO - .

摄影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小孔成像这种光学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应该最早出现在中国。

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摘录如下:“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如人摇橹,臬为之碍故也。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其无所见处,正如窗隙、橹臬、腰鼓碍之,本末相格,遂成摇橹之势。故举手则影愈下,下手则影愈上,此其可见。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着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小则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则以已为物,以物为已。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1038 年,阿拉伯学者阿哈桑(Alhazen)描述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暗箱(Camera obscura)的工作器材。照相机的原理就是在这个叫暗箱的光学器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一1519)于1490年为我们留下了有关暗箱的文字记载。16世纪,人们已经在暗箱的开孔处装上镜头,由此在暗箱内壁获得了非常鲜明的影像。暗箱可以认为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照相机的最原始形态,其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1787-1851)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是由底片负片到正片的开创人。1835年开始试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术。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消息发表后,他提出发明优先权的问题,但为时已晚。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的照片《哥兹沃》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巴黎街景》。摄于1838年,曝光约15分钟。因为曝光时间长,巴黎街头熙熙攘攘的行人与车辆都不见了,只留下一个擦靴子的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这是一张格子呢绒缎带彩照,由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拍摄,对着缎带拍了三次,每一次都在镜头上使用不同的滤色器。得到的三个图像进行冲洗后,用三个投影机(与当初的相机使用相同的彩色滤光片)投射到同一个屏幕上,当三个图像对齐时,一个全新彩色照片就出现了。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第一张彩色风景照(1877年)。这张被称为“法国南部景观”的彩色风景照,由发明减色法拍照的的L·D·杜国·豪伦拍摄。他是法国彩色摄影的先驱者,在1869年最早阐述了减色法的成色原理,并一直至力于潜心加减色法原理(红、绿、蓝)的研究。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第一张动感系列照片(1878年)。爱德华得·麦布里奇创造了第一张高速动感系列照片,能够照片中的人事物动起来。麦布里奇因使用多相机而闻名,他还发明了一种装置称为“zoopraxiscope”,这是先进的现代电影放映机的前身。上面这幅动态图就是他的作品之一。照片中,他用排列成直线的数部照相机拍下一匹奔跑的马,每部相机得到一张静态照片,诸多照片连起来,就可以体验到马匹运动的形象。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ck)在当时是一位极有才华的机械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摄影迷,当时他也是使用笨重的大型相机与三脚架外出拍照,但也沉迷于使用电影机拍摄短片,所以对于拍电影用的35mm胶片是非常熟悉的。他不断地想要研究如何制造一部方便的工具使他能够很方便地在拍摄电影时,有个曝光的参考。于是设计一台小型相机(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小暗盒),使用24×36mm规格的胶片,以作为试拍之用。但他发现这样的小相机拍出来的底片放大後,效果却出奇地好,而且非常轻巧,使得他对这台相机爱不释手,自此之後,他便不断地着手研制新一代的轻型相机。这台使用42mm的镜头、1/40秒的快门速度的“测光机”,就是历史上第一部135(35mm)照相机,也是Leica的第一部照相机。后来人们称之为“原型Leica”(Ur-Leica)。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随着Leica(莱卡)的第一部照相机的诞生,便步入了照相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巴纳克使用Ur-Leica相机拍摄的照片

巴纳克以手工制造了两台原型相机(有一台至今仍保存在Leica工厂的博物馆里,另一台他曾经使用过,已在战后由慕尼黑博物馆拍卖),都并非工作需要,而是因为自己的喜好和使用方便。但当时的公司老板Ernest·Leitz对他这个癖好相当赏识。巴纳克在当时(1914年)用原型徕卡拍摄的威兹勒小镇街景至今仍然清晰,但要使那些使用大型底片的摄影师接受这种小型相机并不容易。甚至,当时的看法是认为只有操作大型相机及使用大型底片才能称为摄影。而且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该型相机未能及时投入生产。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纳克于1918年-1920年之间改良了第一版的Ur-Leicas相机,推出了第三个自己手工制作的相机--Prototype #3,也就是著名的徕卡三号原型机,相比原先的两台Ur-Leicas相机,三号原型机成熟得多,也开始提供后来徕卡相机提供的主流功能,快门速度可调(快门帘幕并不重叠,根据快门设定的速度来设定前后帘的缝隙宽度),对焦距离从1米到无穷远。

       迟至战争结束后,Ernest·Leitz才将巴纳克设计的照相机投入生产,并直到1925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才正式推出30台A型徕卡照相机。此时,虽然许多摄影师仍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因为Leica非常方便,只要放在口袋便可四处随意走动,因此仍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它使摄影师改变拍照的方式,以一种新的角度重新诠释影像,并且摆脱了三脚架的约束。事实上,Leitz工厂自1924年开始,就在“原型Leica”的基础上制造出A型徕卡(又称为Leica I型)。A型徕卡配有50/3.5口径的Elmar镜头,固定在机身上无法更换,机身也没有测距装置,使用时必须目测对焦。

                   A型徕卡只生产了一年,1926年B型徕卡就取代了它。B型徕卡采用了康泼镜间快门(Compur shutter),代替了焦平面快门,速度由1秒至1/300秒,这是徕卡所有相机中唯一装有镜间快门的机型,後来的收藏家们称之为“Compur Leica”。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B型徕卡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Elmar 35mm/3.5广角镜头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Elmar 50mm/3.5镜头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B型徕卡一共生产了5年,大约制造了1500台,1930年,C型徕卡推出,C型徕卡成为徕卡历史上第一款可交换镜头的相机,镜头不再固定再相机上(使用直径39mm的罗口),用户可以选择Elmar 35mm/3.5广角镜头或者以及Elmar 135mm/4.5的长焦镜头,当然也可以选择50mm的标准Elmar 50mm/3.5镜头。A型、B型、C型徕卡统称为徕卡I型相机,目前这类相机已经很少见,即使有也存在于收藏家的干燥箱中。顺便提一下,为徕卡相机专门定制的胶片也于1924年正式面世,这种胶片带有齿孔方便卷片,这也是当年24x36mm规格底片的通用设计。

Elmar 135mm/4.5镜头


        Leica是由“Leitz”与“Camera”二组英文名字组合而成,最初拼音组成“LECA”,但因为与法国克莱乌斯公司在1924年所推出的使用35mm有齿孔软片的“EKA”相近,为防混淆,就改名Leica。因此,是先有照相机后才有品牌名称。尽管如此,徕卡并未立刻在相机上打印名称,直到1932年徕卡II型取景相机问世,才将名字刻印在机身上。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1932年,徕卡推出了徕卡II型D相机,这款相机上装载了测距联动机构,通过重影迭合的原理进行对焦,用户在也不需要使用目测方式进行对焦了,因此精确对焦成为可能。并且II型D已经装载了高达1/125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这在当时是是最高的快门速度,由于启用了测距联动机构,同时也拥有更高的快门,徕卡特别为这个机型配置了当时来看光圈绝大的Summar 50mm/2镜头                                                                                                                 Summar 50mm/2镜头

         Summar 50mm/2镜头实测光圈达到了F1.5,其实在当时真是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革新,而这种设计最终也影响了其它135mm相机的制造厂商以及对应镜头厂商。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摄影技巧)摄影从这里开始-了解历史 - KHENPO - .

      

1935年、徕卡推出Leica IIIa相机,这是一款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1000秒的相机,这也成为未来徕卡相机的真正标准,其开始提供更多的镜头供用户选择,包括Tessa 28mm/8、高级的Hektor 28mm/6.3(5片3组)以及Timbale 90mm/2.2(4片3组)甚至是Teret 200mm/4.5这样的望远镜头,至此,徕卡的镜头群算是确立了下来,并且也提供用户相当丰的选择。

     

          徕卡在当时不仅仅是新的照相机型号而已,它也是历史上第一套摄影系统(包括相机、放大机和放映机)的名称,80多年来,徕卡相机一直见证着相机世界的发展轨迹,徕卡相机的发明不仅改变了摄影的定位,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至此以后(1939年)照相机的发展便迈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 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