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欧加顺 2011-10-12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认识角的符号。

          3、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正确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生活中找角

:看黑板是什么形状?由几个角?

师:出示挂图,提问:看到了哪些角?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到很多角,如十字交叉路、标志牌等,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再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使学生很好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轻松、自然,对新知识没有任何的包袱,从而对学习新知充满信心。)

2、师:说说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角?

   生:墙角。

   生:门框。

   生:国旗、

   生:……

(这一环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3、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角。

    二、探求新知、体验快乐

活动一:小魔术

1、师:老师请同学撕去一张纸的角,再折出一个角,然后摸一摸角,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动手操作,汇报:由一个尖尖的。

   生:(摸)还有两条直直的边。

                   (学生通过动手撕、折,明确了什么是角,通过摸一摸,体会到了角的特点,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在游戏中认识了角,感受到了动手探究的快乐。)

                2、认识角

师生共同将折出的角画下来,说一说。

师:对,尖尖的叫顶点。(板书)直直的两条是边。(板书)

教画角的符号。

                

          4、小练习:

判断哪一个图形是角

(通过巩固,使学生对角的概念更加明确。)

活动二:游戏 比一比

1、变、变、变

规则:按口令将活动角变大、变小。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开口越大,角就越大。

(在同桌游戏中,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感受到了角会变,开口越大,角就越大。)

2、比、比、比

规则:同桌按口令将自己的角变得比同伴的大或小

同桌讨论:说说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角比同伴的大或小。

汇报

生:她的角在我的里面,我的比它的大。

生:……

师:再来试一试,这样的两个角,你能比出他们的大小吗?

生:……

生:只要我们俩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看另一条边谁的在外边,谁的角就大。

学生再试一试。

(在活动中,学生想参与游戏,就一定要探究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快乐的参与课堂,动脑思维。)

3、比一比

规则:同顶点的不同边长的两个活动角,按口令比一比角的大小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

 (小组内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练习找出各图形中的角

2、数一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数学游戏

(通过以上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突破了难点,很好地认识了角并会解决有关问题,效果较好,而且学习乐于参加有趣的游戏练习。)

教学反思:

《角的认识》是认识图形一单元的初始课,重点是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遇难点都集中在学生对角的认识。理解了角的概念,学生就会很明确的知道角的大小与角开口大小有关,与角的变长短无关。因此,使学生真正的认识角,又能轻松、快乐的的建构知识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让数学走进生活

由生活中的事物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生活中事物的好奇心,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学生的激情相互感染,他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快乐,也发现了数学。此时,我及时的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再。

二、游戏让课堂更精彩

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了小魔术、变变变、比比比等四个小游戏进行教学,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实践、探究。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如游戏比比比,让两个学生比一比手中的活动角的大小,并按口令变动角的大小,使自己的角比同伴的角大或小。学生想玩游戏,就得思考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角比同伴的大或小。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着比较角的方法,两个同伴讨论者,争辩着。也许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找到比较角的方法,但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着,参与着,快乐着,想着他们自己的方法,感受着课堂。而当汇报时,他们发现别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更准确的比较时,接受的就更加容易与快乐。数学课堂上的快乐不一定热热闹闹,学生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同样让学生找到了课堂的快乐。

三、运用新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思考的不是如何将学生教会,而是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学会。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问题,想办法,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建构知识,主动的探索知识。如,学生在比较同桌两个角的大小时,他们都用了自己的方法,但并不科学。在肯定学生动脑思考的同时,我让学生再来比一比,并用一些容易出错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再想,再比。学生都在积极的进行比较,虽然,大多数学生始终没有将科学的比较方法研究出来,而是通过一个小组的成功而告终,但学生都在思考、探究应该是较成功的地方。探究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以后思考问题的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实践、研究才会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