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探秘三水革命先驱

 jxjby 2011-10-12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探秘三水革命先驱

来源:佛山日报 时间:2011-10-10

陆兰清之墓。

孙中山。

卖厂支持革命的潘受之至今为人敬仰。

孙中山给潘受之颁发的旌义状。

潘受之先生为革命捐赠绢画的签署接受文件。

  一百年前的今天,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而辛亥革命的胜利也包含着不少三水革命者的奉献和努力。(所有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00年前的今天,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清朝逐步走向灭亡,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100年前的辛亥革命中,有不少三水人的身影:最早的同盟会会员邓慕韩、组织民军发动起义的陆兰清、倾尽家产襄助革命的侨商潘受之……

  “开国元勋”邓慕韩

  100年前的427日下午530,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被收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中就有三水人的身影。据《三水县志》记载,金本洲边村人李杰夫、白坭清塘村人邓慕韩就参与了“黄花岗起义”。李杰夫稍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弃学从戎,考入陆军速成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跟随中先生奔走革命。

  而邓慕韩在辛亥革命史上更是赫赫有名。邓慕韩(1881年~1953年),白坭清塘村人,从祖父辈起经营茶叶、典当业,乃县中富户。曾东渡日本留学,与当时留日学生中的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胡毅生、何香凝等交往密切。1905年,同盟会成立,邓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

  邓慕韩与中先生颇有私交,邓因相貌清癯,深度近视,状如学究,又喜欢出主意,中先生及同盟会同志均呼其“师爷”,而不呼其真名。邓慕韩曾协助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孙兼部长,邓任书记。为宣传革命真理,孙中山于1907年创办《中兴日报》,慕韩曾为社长兼编辑。

  在准备黄花岗起义时,慕韩因深度近视,不受清朝军警注意,乃多次进出关卡运送械弹。武昌起义爆发后,邓慕韩在广州与潘达微、邓警亚策动广东独立。邓一生忠诚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被授予旌表状及开国元勋章,表彰其建国之功劳。

  民军领袖陆兰清

  “广东盗风,甲于天下。”清末,广东以盗匪众多著称,但在辛亥革命中,由绿林好汉率领的民军却扮演着重要角色。广州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苹说,在武昌起义后,广东各地民军纷纷起事,在光复地方后围攻广州实现和平光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10万民军攻城光复广州”。

  三水金本九水江村人陆兰清(1876-1923年)就是民军领袖之一。陆年幼丧父,家赤贫,由外祖父抚养并供读私塾。16岁到金竹村学做泥水匠。当地一些贫民结成绿林组织,他亦入伙,因粗通文墨,专门从事执笔书写勒索恐吓信等,后成为盗首之一。他曾带领匪众洗劫来往梧州、香港的英商轮船飞舟号,被港英当局照会清政府通缉,悬赏万金。陆兰清对清兵的缉捕多次巧妙逃脱,后只身逃亡安南(越南),在当地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陆兰清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在同盟会南方支部长胡汉民领导下,组织民军兰字营,在三水、南海边境以及顺德乐从圩举起起义返清。是年126,响应辛亥革命,率民军3000余人,开赴广州,维护社会治安,后经过整训编入国民革命军,兰清被任命统领,驻防三水、清远一带。

  陆兰清的胞弟陆兰培也跟随大哥在越南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同时,还有一位三水人参与起义。这就是白坭镇滘尾村人邓彦华(1893年—1942年)。邓彦华曾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朱执信等人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在南海、顺德等县组织起义军,攻占广州。

  卖厂革命潘受之

  辛亥前夜,暗杀团、敢死队正面组织起义,另还有一支全由商人组成的“革命队伍”,他们给革命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兴樑称,在清末民初运动成燎原之势期间,有些粤商甚至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而这些人中间,除独自发力支持革命的外,不少更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组织商人捐款支持革命。

  南洋名医、三水大塘人潘受之就是一位为革命倾家荡产的人。潘受之(1873-1962年)系大塘镇白水塘村人,17岁赴新加坡随父学医,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乐于为贫苦大众赠医施药而享誉星洲。曾因治愈坤甸埠皇室数位家眷疾病,受苏丹(土王)嘉奖。“他也是头脑精明、擅长经营的商人,连开4家药房药厂,家底丰厚;还在越南西贡等地有多处房产,非常有钱。”潘受之的孙子潘海夫介绍。

  潘于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与邓慕韩、邓青阳、居正等在南洋发动募捐;多次慷慨解囊积极认购国民革命债券资助革命。并在坤甸、新加坡、八打威等埠创办《华侨日报》、《中兴日报》、《晨报》等报刊;开办图存学校、德育女子学校,成立图存阅报书社、民锋社剧团,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清朝统治者的罪行,声援国内革命,激励华侨同胞起来斗争。潘受之去世后,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财产,“屋都没有一间”。

  1912年民国成立伊始,孙中山即对潘颁发旌义状,以表彰其为革命作出之贡献;并以私人名义赠送精制坤甸拐杖一支,以示情如手足之意;又亲笔题写“节义留芳”四字,刻制坤甸横匾赠与潘母。据了解,“旌义状”真品现已被广州大元帅府博物馆收藏,是国家二级文物,也是大元帅府的“镇馆之宝”之一。

  新闻链接

  参加辛亥革命的三水人还有他们:

  邓培:革命烈士,辛亥革命前就曾参加同盟会;

  陈剑虹:民国元年首任三水县知事,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并曾主理江苏省同盟会会务;

  邓倬云:芦苞白土村人,经营安安藤竹、大方樟木箱厂,后任罗便臣琴行买办,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捐输家财以助革命,并积极协助孙中山在香港筹募革命活动经费;

  邓警亚:邓慕韩胞弟邓警亚,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长期在南洋一带办报,担任编辑,从事宣传活动;

  谭发:在日本与中先生一见如故,曾任兴中会干事,冯自由所著的《革命逸史》对其事迹亦有记载。

  文/佛山日报记者 宾水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