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引入

 昵称7909345 2011-10-13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引入

    教学设计一:直接引入,现在我们学习一种圆锥曲线——椭圆……

·(传统方式,重结果,轻过程,总想节约时间讲习题,让学生练)

    教学设计二:让学生上黑板画个椭圆,体验椭圆的形成的过程,为椭圆的定义引出作了铺垫……

   ·过于直接,简单容易。缺少探究的空间和距离。

    教学设计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各种天体运动的轨迹—椭圆,还有生活中的实物造型等,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椭圆模型来源于现实世界,经历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但缺乏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四:(课本引入设计):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就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见图),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优点:探究定义本质特征,发现形成定义,并且由学生熟悉的圆的定义出发去探讨动点的变化规律:椭圆上的点到两定点C,O的距离为定值,由学生观察并概括,教师补充,整理成定义;简洁明了,接下来就根据椭圆的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重心放在画出图形后讨论它的几何元素及其相互关系上,也就是确定椭圆的几何要素的认识.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入椭圆这节课。

        一、观察实验,感知椭圆:

          1、在圆柱形的玻璃杯中盛半杯水,将杯体倾斜一个角度,可以看到水面的边界是椭圆形;

          2、灯光斜照在圆形桌面上,桌子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是椭圆形。

         让学生比较圆的几何特征,来说说椭圆有哪些特征?可让学生自己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二、动手操作,演示椭圆: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 两点,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近,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让学生分组来画,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

         三、类比分析,归纳椭圆:

          请大家体会一下,椭圆是怎样形成的?在你画图的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呢?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给椭圆下定义呢?

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内在的研究问题的巨大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亲身体会创造过程,充分展示思维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一、引入:

1、认识椭圆:

问题1:绳子一端固定在草地上,另一端拴一只羊,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什么现象?
问题2:绳子两端固定在草地上,绳上套个小环,环上拴一只羊,过一段时间你发现什么现象? 

  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形状是椭圆,你能举出实例吗?

二、设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  

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圆。

提问1:如果把一个定点改成两个定点,轨迹是什么?(由上面引入很简单得出结论)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图钉和细绳合作画图。

做法:用图钉穿过准备好的无弹性细绳两端的套内,并且把图钉固定在两个定点上,然后用笔尖绷紧绳子,使笔尖慢慢移动,看画出的是怎样的一条曲线。

提问2:椭圆上的点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上面操作交流发现:椭圆上的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并且会发现有时候能做成椭圆,有时候不能(疑问)

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观察随着F1 F2距离改变,轨迹变化情况。从而发现

2a>|F1F2|时,轨迹是椭圆;

2a=|F1F2|时,轨迹是线段|F1F2|;

2a<|F1F2|时,无轨迹。

提问3:椭圆应如何定义?(学生试着总结)

1、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 F1 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常数记为2a,

|F1F2 |=2c,2a>2c>0时,轨迹为椭圆。

提问4:刚才在画图时,大家的绳长是一样的,但是画出的椭圆一样吗?椭圆的圆扁程度与什么有关?(学生纷纷发言,并演示)F1 F2位置越近椭圆愈圆,F1 F2位置越远椭圆愈扁

椭圆引入课教学片断

 

对于椭圆,学生从地理课中已经知道恒星、行星、卫星的轨道大都为椭圆,我国航天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成果,也使学生对航天器的飞行轨道问题有了较多的了解。应该说,学生对椭圆,但对什么是椭圆,椭圆有哪些性质,又认识不深,基本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基于此,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

一.问题情境创设

12010101185957秒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二号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611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成为月球的一颗卫星。

嫦娥二号升空   嫦娥二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在这里,嫦娥二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后的轨迹就是一个椭圆,如果查找一下资料的话,会发现,人类发射的人造卫星,其运行轨迹,都是椭圆。

[设计意图]:用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   关于椭圆,你还知道哪些例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

3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椭圆是生活和科学技术中一种常见的曲线,那么,椭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曲线,又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给出椭圆的一种画法,请注意观察过程,你能据此给出椭圆的定义吗?

4   按教材中的图示演示椭圆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规律,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5   合作探究椭圆定义

[设计意图]:体验探索过程和概念抽象过程

6   成果展示:采用小组发言人阐述,其他同学补充完成

[设计意图]: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7   结合学生发言情况,给出椭圆定义

[设计意图]:升华知识结构,并为下一步探索做好铺垫

8   问题:如果设定长为2,两定点之间距离为2,你能根据椭圆的定义,推导出椭圆的方程吗?

[设计意图]:体验探索过程,学会合作;

不提示建坐标系问题,以体会建坐标系的方法。

9   合作探究:教师作巡视,可参与者学生讨论,但不宜过早介入学生思维

[设计意图]:体验探索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不过早介入学生思维,意在促进思维深度

10   成果展示:采用小组发言人阐述,其他同学补充完成,在学生思维达到适当时机,引入参数

[设计意图]: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11.成果评讲:结合学生发言情况,给出椭圆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升华知识结构,肯定成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

回复: 椭圆概念的引入该怎么上呢?

  呵呵,情境创设有一定的情趣性,不过总有点人为编造的痕迹,可能几乎所有人都不曾听说过放养羊时,会用那样的方法将羊结住。
  其实与圆类似,对圆的认识,是先有直观认识,然后才有理性揭示。因此古人能用一中同长这四个字,把圆的本质属性简练地揭示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样,对椭圆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才有定义。因此本课引入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如下引入:大家知道椭圆是什么形状吗?然后教师再拿两个椭圆教具展示。再与对圆的理解过程类比,激发学生如何深刻揭示椭圆的本质属性呢?学生当然不知道椭圆的定义,但可以把他们对科学的探索与好奇心激发出来。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新的轨迹,当今天的知识学完后,我们就知道……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要通过创设巧妙情境而教学,否则科学发现岂不是太容易了?!坦诚地告诉学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伟大的科学发现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果人为地把椭圆当作学生陌生的知识来设计教学,一味地要从生活角度或者数学内部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那是有悖人的认知规律的。事实上,如果按照上述结羊方法的设计,学生也有可能产生一个疑问:推导出来的椭圆难道一定就是我平时想象中的椭圆吗?
  国外曾经有这样故事:一位教师在讲圆时,一上来,就自言自语说,什么叫圆呢?圆就是平面上一个动点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从讲台下面拿出事先准备的圆圈,举起来给学生看,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圆……本来神情木然的学生两眼顿时露光,兴奋地大叫道:哦,原来今天讲的圆就是这个东西啊!哈哈,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圆环吗?唉,知道圆是什么东西了……
  故事非常精彩,令人回味,发人深省。事实上,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仍屡屡见到上述类似的现象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