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老阿更 2011-10-13

1910年,32岁的陆士谔出版了小说《新中国》,他在小说中以主人公陆云翔的视角向世人展现了他的梦,一个关于100年以后的上海景象,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的盛况。这样的畅想,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是荒诞离奇的,然而在百年后的今天,梦境成真。陆士谔是角里人,来到朱家角的人,几乎都要听当地人热情地告诉你这样一个传奇的人和他梦想成真的故事,但陆士谔也许当时并没有想到,故里朱家角百年后也会成为万国博览会的一部分——上海世博会沪郊唯一的主题实践区。因为旅行社的安排原因,路人世博之行竟然也是从朱家角开始的。
  德国《新德意志报》一篇文章说,“到达上海后,人们或许不应当为世博会技术或其他方面的种种'第一’所吸引,而应当从另外一种概念开始:青浦区的朱家角地区。”朱家角是这样一种概念:都市水乡、宜居新城、上海后花园、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朱家角无疑提供了一个蓝本。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古镇朱家角历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形成村落,宋、元时形成集市,名朱家村。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再次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1991年,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名镇之一。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朱家角最迷人、最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三十六桥。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气势磅礴、如大家闺秀。朱家角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三倍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一桥,当推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昆山井亭,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全桥形成一个缓和顺适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显得雄伟而不笨重。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态逼真;桥顶四角蹲着石狮4只,仰头张嘴,栩栩如生。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长方形板式桥栏,四角方整,棱角分明。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临水筑以石驳,凿以锁缆孔,为舟楫停泊所用。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联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涧飞瀑,一泻百丈,颇有气势。它描绘了十里漕港水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和江河波涛之汹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桥的宏伟气派。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一街,那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全长两里多路,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北大街背靠漕港河,旁临放生桥,早在古镇形成初期,就以水陆两运方便,遂商贾云集,"贸易甲于他镇"。茶楼酒肆、南北杂货、米行肉铺、白业俱全,成为百年来兴盛不衰最古老的商业中心,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美称。漫步北大街,最值得观赏的还是建筑、名店、古桥、弄堂。北大街虽冠以"大",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只有二米而已,两边砖木结构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有青天一线,给人以"苍天无边若有边"之感,老街两旁居民,飞檐翘角,马山墙头,门面一式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透出一派浓郁古朴典雅气息。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一寺,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一庙,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一厅,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一馆,即是“王昶纪念馆”;二园,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在朱家角,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上图为永安桥,下图为中龙桥,西井街上相邻的两座桥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用于建造何家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尽情享受晚间清凉。真是一幅生动的古代消暑纳凉图。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了。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惠民桥座落在名街--北大街桥梓弯处,横跨市河之上,东堍是商业中心北大街,西堍漕河街(亦称庙前街)。这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使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这样既为民通行方便,又为民歇脚避风雨,故称惠民桥。 桥造型飘逸潇洒,登桥可欣赏市河二岸一长溜整齐的石驳和粉墙瓦的明清建筑,可看到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动人江南水乡风情,更可观赏那漕河街面向市河一排长廊,构成一幅特有的水乡风情画。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城隍桥——隔着城隍桥是两个世界,东边是蹄胖和扎肉,西边是咖啡和清茶。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平安桥位于大新街口,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旧时这里称平安里,故名平安桥。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平安桥也称戚家桥,相传此桥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路过所造,就地取材,所造成砖、木、石混合结构,省时、且行军路过建造对材料、工艺都不可能讲究,所以桥石不平,行人过桥时,桥上石板会发出"咭咯咭咯"之声,但桥现仍坚固耐用,保存完好无损。只因人们为了纪念戚家军为民造桥,抗倭功绩,故平安桥亦称戚家桥。
[原创] 江南古镇朱家角 娴静如诗秀如画(15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让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青烟,已消失在远方……”——行程里仅仅不到半天的时光,阴雨的天气里是否想起了那首《梦里水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