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张爱玲

 超龄儿童 2011-10-14
张爱玲作品集张爱玲作品集


读张爱玲

        初读张爱玲,便觉得好。具体好在哪里,却说不清楚。第一篇《金锁记》,第二篇《倾城之恋》,接着便是《心经》、《茉莉香片》、《小艾》、《沉香屑》纷至踏来。到了登峰造极的《半生缘》,反反复复读了十多遍仍然爱不释手。贾平凹把张爱玲的文章比作“毒”,一中,便一发不可收拾——这话一点不假!

        高中的时候将张爱玲、鲁迅等人的作品拿出来比较。我说张爱玲的文章是绿茶,余香溢鼻、苦尽甘来、让人久久回味无法忘却。那时毕竟年纪小,看得肤浅,只注意了文章,却忽视了幕后真正操刀的大厨。张是女人,有着女人的细心、犀利。有时竟觉得她像位女杀手——女性的力量毕竟不如男性,因此只能靠智慧来取胜。抓住了一处要害,便往死里打。打得奄奄一息却最终又给对手留口活气儿,躲回幕后,依旧经拂水袖、冷眼旁观。作出一副“柔弱而又无可耐何”的怨女姿态。她对旧中国种种弊端和扭曲人性的态度即是如此,你不得不佩服她的作戏功力,她就像饭后闲庭信步观望人间的上帝——看似是个局外人,其实一切都在她掌控之中。

          她会告诉你你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幕传奇;她会为你沏一壶茶,让你听她用中国传统老太婆絮絮叨叨的口吻讲出一个又一个故事;她会神闲气定并有十足的把握使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剧中人笑你也笑、剧中人哭你也哭、剧中人被黑暗的时代剥了皮抽了筋磨灭了人性,那隐痛却转个弯符在你体上,让你阴郁地透不过气来。张是巫师,有股子魔力。 
   
  张爱玲是女人。中国的历史上,女作家本来就不多,一出,便必定才华横溢、技惊四座。蔡文姬写史,是才人;李清照写愁,是妇人;冰心写爱,是母亲……只有张爱玲,用冷峻的眼光拉画下一个旧中国。她是女人。女人的絮絮叨叨、不依不挠她全有。以一个女人的眼睛看世界,世界便大不一样。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大多坚强、洒脱、争强好胜、攻于心计。她聪明地将剧中人设置在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之间,使之既不与现实碰壁,又不失个人的诡秘。她看透了世间苍凉、人情冷暖,在世俗圈套的羁绊中,却并不大呼小叫,而是从容地接受生活的束缚。但,放弃激烈的反抗并不意味着逆来顺受,平静的海面下蕴藏着的往往是更强大的隐秘力量。《怨女》中的银娣便是这样的一个不声不响的报复者。可无论现实如何残酷,人情如保淡薄,实际上生存在男权主宰和欲望社会中的女人依旧是女人——水做的。再坚强也摆脱不了骨子里情感的控制。 
   
  一直很喜欢《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将蚊香盘子踢到床底下,独立在黑暗中微笑的那段;还有《金锁记》结尾处曹七巧将那只代表荣华富贵的镯子撸上手臂、沧凉失笑的一幕。两段结局看似一喜欢一悲,事实上张爱玲只不过想告诉你一个道理——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背景下,其实是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存在的。在得到了金钱、地位、外人看似不错的家庭和依靠之后,人在精神和心理上依旧怅然若失。沙宝亮与孙悦合唱的歌曲《倾城之恋》运用了大量哼唱、呻吟来表现主人公无望的挣扎。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隐痛,一团阴云久久淤积在胸口,在那个新旧交替的“竹节时代”郁结不发。 
   
  与女人比起来,张爱玲笔下的男人倒更像是一种陪衬。她写男人,无非两类——一类纨绔子弟,浪荡没有责任心的公子哥儿;一类有些木讷中庸,内心痛苦然而缺乏挣脱的勇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和《半生缘》里的沈世钧。在我看来,张爱玲写男人是为了“公平”,是为了让你知道:一切有良知的人,无论男女,内心都有一份痛苦;张爱玲写男人,也是在告诉你现实,《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心中虽然深爱着一个人、深觉离开她的内疚和自责,但最终也只不过“心问口、口问心”地自我化解掉了。仍旧做他该做的事、玩他该玩的女人、保持他该有的冷漠。并不是一切有良知的人都会做出“良事”,也并不是意识到了就一定会改变。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赤裸裸的现实。 
   
  然而,张爱玲的作品里,并不是一点理想化的东西都没有,只不过是变异成为一种更深的绝望而已。时代先于理想而死去,现实先于梦幻而破灭。一个大都市的倾覆显然不是一种政治现象、经济现象,而是一种心灵悲剧。在繁华摇落的“大历史”中,张爱玲用零碎琐屑的女性话语诉说着一种惆怅,一种悲悯。这种张氏特有的“末日文学气息”让人震惊、让人战栗。 
   
  张爱玲的一生,新旧中国经历参半。可印象中,她总是那个旧时代的人,总是与油纸伞、黄包车、旗袍密不可分。这也许是与她的经典之作大多出现在她的创作前期,和她描写的故事多以旧时代为背景有关。《半生缘》虽然是在七十年代完成的,但《十八春》毕竟是它的母体。《小艾》是在五十年代写成的,张的小说中很少有那样完满幸福的结局。时代和历史真的是一切伟大作品的始作俑者,连张那样的天才写手也不可能摆脱其对自己的影响。 
   
  晚年的张爱玲旅居美国,过着闲适平静的生活。1995年她去逝三天后才在家中被人发现。她一生的情感和生活经历也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上海和香港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两个城市,因此八、九十年代王安忆崛起后,很多人拿她与张爱玲相比较。但在我看来,除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响之外,她们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张爱玲的写实风格,是一种高傲的清醒,也是一种苍凉的抒情。“乱世出良使”,同样的,最伟大的作家往往也出现在一个新旧交替、能擦出无数火花的年代。那个年代,有一个自称不是天才的天才出现了,留给人们无尽的财富。一篇文章,如果能在读过一遍之后依然再次想起,那便是优秀的。张是我念念不忘的女作家,一个时代的丑与美都已凝结在她的笔下。她文笔中透露出的女人的气息,让任何女作家都望尘莫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