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黏力学》一书中谈到了知识的诅咒。他们提到的根本问题是:在某个话题上知识丰富的人有时会认为,其他人也具备同样的知识。这可能导致巨大错误。 希思兄弟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做的一个简易实验,该实验使这一问题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研究人员交给被测试者一张清单,上面罗列了“生日快乐”之类的广为流传的歌曲,然后要求他们在桌面上敲击这些歌曲。而另一名被测试者则必须猜出是什么歌曲。研究人员要求“敲击者”预测“听歌者”能猜对的歌曲百分比。 敲击者——他们可以一边敲击一边在脑子中听歌——认为,听歌者可能会猜对50%。而实际上,听歌者只猜对了2.5%。 对于创新,这意味着什么?一生都在某个行业工作的管理者们,往往会遭遇知识的诅咒。他们认为,顾客比他们知道得更多。这一诅咒会使得管理者们看不到机遇和威胁。 在我与吉列公司人士的会谈中,一位团队成员阐述了为什么刮脸的最后一个部位“当然”应该是你的嘴部周围。而我则倾向于最后修下颚,于是我问他这是为什么。 “嗯,因为脸部的那个位置集中了最多的神经末梢,”他解释说,“所以你要多花点时间做剃须的准备工作(用剃须露或剃须膏)。” 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个新信息,所以我很好奇自己是不是唯一的不知情者。于是,我迅速做了一番调查。 Twitter和Innosight上的好友和家人在24小时内为我提供了近100条回复。结果证明,只有约30%的人表示自己修面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嘴部周围(而最普遍的选择是颈部)。 另外,在最后剔嘴部周围的人中只有约25%表示,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使准备工作更充分,或因为该部位比较敏感。而其他答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则大相径庭,我最喜欢的一个答案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呗”。 那么如何打破知识的诅咒呢?如果你能花大量时间与顾客在一起,那会有很大帮助。越多地倾听顾客说了什么和没说什么,你就越能保证自己的直觉与顾客的知识基础相一致。同时,认识到诅咒也会有所帮助。要习惯于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我们的看法,还是目标顾客的看法?” 最后,要倾听外界的声音,他们可能会提出天真的问题,从而暴露知识的诅咒。 2004年,波士顿红袜队(Boston Red Sox)向我们展示了诅咒其实是可以打破的。不要让你自己的知识使你对威胁和机遇视而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