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玩核桃知识

 老孙正道2008 2011-10-16
文玩核桃知识
奖励5藏币
作者:xjm 时间:2007-4-3 21:41:08 浏览量:4081
首先是触觉,拿来一对核桃,放在手里要打手,也就是说相对它的体积,分量要够。核桃放在手里轻飘飘的没有分量,一般地都说明没有熟,有可能热天就摘下来了,也就是六成熟,所以不要在每年九月份弄新核桃。还有,记得在请教别人时得知,好核桃要扎手,这是核桃按摩手上穴位,保健的重要指标。
说到嗅觉,这是我自己的想法,真正没有加工过的核桃,有一种特有的气息,没有怪味道。这对于新核桃,可以辨别是不是加工过。因为双氧水之类泡过的东西有化学味道,很刺鼻子的。当然也可以由传统的皮色辨别。
再来说听觉,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的方法来分辨野生和嫁接,拿在手里揉一揉,要是所谓的金石之音,也就是很实在,硬朗,则说明示成熟的野生核桃,要是皮拉皮拉的空声,那多半是嫁接的。打个比方,就像实心木头球和乒乓球揉在手里的区别。如果感到核桃皮软,一般说明摘得早。

最后说视觉,主要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我分了两类来说,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可以算是人为因素 自然条件,对于一对核桃,同一品种,个头和纹路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大家都知道核桃论毫米算,好的东西,往往大一点价钱影响很大。所以要尽量选择个头大的,尺寸一般最好用卡尺来测量。纹理这个方面比较复杂,也不好说清楚,只能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狮子头,之所以叫做狮子头,那么故名思义,它的纹理要像狮子毛发,也就是说要有绕花,或者说拧花,不能像普通的直纹理。这方面本人也是初学者,所以希望高手上文。另外,对于真正玩核桃,一般选取深大纹路比较好,相对于密纹,可以出葆浆,也能保留核桃的纹理,像密纹的纹路就比较容易消磨殆尽。除了主要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像核桃的眼,也就是屁眼,要小,正,太大,太歪都不是很好。从眼也能看出核桃的生长情况。还有,核桃要正,不能歪七拧八,如果要是都歪还行,要是一个歪一个不歪就完了。其它有像要放在桌子上能站住,对称,两个尽量相似等等。
另一大方面就是我所谓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阴皮,损伤,开裂,还有修复。对于阴皮,细微的还好,如果是较明显的阴皮是决不能选的,不干净的核桃,也就是明显的阴皮可以说会使核桃降档次。而且,经过询问,不夸张地说,阴皮是用药水或日后上手着吧很难也可以说根本不能挽回,去掉的。药水只能去掉表面的阴皮,待玩久了又会浮现;上手往回找也很难。
损伤也要仔细去看,因为核桃的纹路很多,想看全一对陌生核桃的损伤需要很耐心,每个尖角,每个边都要注意。
开裂,一般发生在边上,也就是接缝处,还有屁股上。看时也要注意,当然也要区分于黑色的筋,而不是裂缝。
说了裂缝和开裂,自然就有了修复。很多核桃因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会被人动手脚。这里有几个方法来看。第一,对于损伤,一般都会采用搓平的方法,大家可以仔细看,如果出现哪里异常的平且光滑,而其它地方的表面都比较粗糙,多半说明核桃本来没有怎么上过手,但在有问题的地方经过了反复磨搓。裂缝,核桃裂了一般是经过泡后用胶水来修复,所以可以从接缝处有亮色的痕迹,也就是说凡是经过胶水粘过的地方都会有那种塑料或说玻璃水的感觉来辨别。至于阴皮,一般要从皮色分辨,这需要经验,也可以试试本人独创的嗅觉大法 其实这也是在选上品时要注意的,平时随便玩的核桃也不可能很完美,不过这些因素对于有对应缺陷的核桃可以用来讨价还价,免得被认为是大棒槌狠坑一把 说了不少,希望对大家在看核桃时候有些许帮助。本人学习工作很忙,而且是新手,对于当中的疏漏错误请各位看官见谅了。另外,对于新核桃的保养也要注意,新核桃不要过冷过热,很容易开裂,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马上用水刷,更要注意不能放在暖气上,因为新核桃上来正好赶上冬天。还有就是上油不能太频繁,容易黑底子。

二、核桃搭盖的种类和名称



文玩核桃的分类大致分为麻核桃、楸子核桃、铁核桃三大类。其中,麻核桃中包括狮子头、公子帽,鸡心、官帽、将军盔、僧帽,状元冠、虎头、罗汉头等等;属于文玩核桃中档次比较高的系列。楸子核桃是最大众化的核桃,便宜、美观、实用。而且不乏一些好的品种,如枣核、灯笼、白菜、楸子桃心、等等。铁核桃手感沉手,纹路较差,但是一些奇形核桃也很有收藏价值,如三棱、四棱、鹰嘴、三联瓣、蛇皮纹、铁元宝、牛肚、铁观音等


大家共同侃侃核桃大约有多少品种和类型.


核桃种类有狮子头(高庄/矮庄,粗纹/细纹),虎头,鸡心,公子帽(官帽),秋子(枣胡,八棱,长秋,圆秋等),鹰嘴,鸭嘴,灯笼,葫芦,花生,罗汉头,铁观音(麻壳),猴头等不知全不全.还有"和尚头"、“桃心”、“三棱狮子头”、“四棱狮子头”等等还有很多。如果把能玩的都算上的话还应该有 鬼脸,鬼脸是一种树籽,不是核桃。玩时间长了,上面的5个小珠子就能动换了。


如何鉴别野生鸡心和嫁接鸡心


大家在核桃市场中逛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到一些玩家和不卖鸡心的核桃商提起别人卖的大鸡心就说:“现在的鸡心哪,别看个大,都是嫁接的……”是不是嫁接的我不敢断定,毕竟没有自己进山里跟管核桃树的村民交流过。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鸡心肯定跟以前的野生鸡心有不同。那么很久以前就被列入《核桃谱》中四大名核的鸡心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从纹的角度来说,纹里更密更细,不具有现在鸡心那样雄浑的大纹,粗纹。纹理之间也找不到很深的缝或者洞。从质的角度来说我对野生鸡心非常满意,因为质地非常细腻,一上手就感觉得到。四大名核的名号很可能由此得来。野生鸡心的边非常的薄,与现在鸡心的大厚边又是一个对比。大家注意到鸡心顶的那一部分,跟现在的鸡心差别较大:核桃两边的两半突起没有延伸到尖儿上,而是让尖儿随着边“独立”出来的。现在的鸡心大多数两边都是一直连到尖儿上,成为两个斜面。最能体现野生鸡心的特色:大家注意两个边如同公子帽那样一直弯到脐儿里面去。现在的鸡心底大,平,如同狮子头一般,边儿一般都是刚到底就已经跟底一样平了,没有这两个可爱的弯。个人认为这是辨别野生鸡心最直观的办法。纹路在底部仍然非常突出,也是一个特点。总的来说觉得野生的鸡心在“四大名核”中是属于比较“阴柔”的那一类核桃,边细纹细核桃也细长,但质地细腻揉出来也能非常好看。现在的鸡心多向粗纹狮子头那样粗犷的方向发展,大个儿骨里,厚边大纹,大平底,质地总的来说略显粗。现在你能分辨出什么是野生鸡心了吗?

秋子、灯笼和铁核桃怎样区分?


核桃区分种类可以主要靠屁眼(核桃底部与树连接处)来判断。
可以在网上或者身边找一些典型的对比一下就能看出来。
大体的说,秋子灯笼纹路一般比较深,筋也大,铁核桃纹路一般较浅,麻纹居多,分量较沉。
楸子:即东北核桃,一般来说个显得长,尖,特征是多为明显的纺锤型,表皮色浅,纹深,棱多,一般有八棱左右,手感较轻;
灯笼:即西北核桃,一般来说呈圆形,色深,明显特征为刺多,深,像刀山一般一丛一丛的立着,玩起来扎手得很。手感一般也较轻。
铁核桃:即南核桃,种类和形状较多,特征是纹很浅,不均匀,边儿窄,质糙,两只核桃彼此轻敲作“仆仆”声,分量足,沉手。另外有一个特征是看底部边和脐儿(最好不用"X眼"来形容…… )的连接:如果边是陷到核桃里面再跟脐儿连上的话,多半就是南核桃。
比较有名的秋子之一-----枣胡:枣胡是秋子的一种,具有明显的秋子特征,主要特点是核桃呈细长型.且两头尖.


麻核桃的小知识


河北核桃,又名麻核桃,是由核桃与核桃楸天然杂交形成,麻核桃,又名河北核桃,落叶乔木,树高10~20 m,最高的达20 m以上。树皮银灰色,小叶7~15片。果实圆形或长圆形,先端突尖,难于取仁。
果实较一般核桃大,皮厚而坚硬,核纹深,仁极少,老年人用以搓手健身,或用以雕刻为工艺品,受到韩国及其他国家部分外商的喜爱。涞水、涿鹿山区有少量树种,上等木质的在涞水山区有零星分布。

在玩核桃和购买核桃过程中得术语


我说几个最常见的。
阴皮:也称青皮或黑记,就是核桃因为外皮受了碰撞,果汁进入了核桃,形成一块黑。
闷尖:核桃的一种,就是核桃尖长在了里面。
油过:核桃被油泡过,有的核桃泡过以后颜色就变了,不能再玩出本身的颜色了。
洗过:用双氧水洗过。
做的:做的颜色。
白尖:核桃太嫩就摘了,有白尖。
筋:就是核桃的棱。还有 “偏” 指的是核桃长歪了。还有熟:就是煮过或者炸过。尖也有管叫咀的,底叫座,眼叫脐的
做:人为的加工,如:上颜色,修尖,补裂。
漏脐儿:指核桃底部脐儿里面的蒂干缩掉空了,造成核桃下面是空洞,是不好的品相。
封底:就是用胶或者蜡烛油把底部的脐儿封起来,目的是为了阻止漏脐儿和促进核桃变色。
黄皮:跟阴皮类似也是皮色的一种缺陷,特点是在核桃表面的一些突起忽然变成很浅的黄色,界限分明,而且随着揉的时间长了其它部分的皮都变红了而黄皮却颜色不变,很不美观。
磨过底:有核桃贩子信奉“站得住的核桃才是好核桃”的原则,把一些核桃底部的突起磨去以便核桃站得起来。
缩了,抽了:每年的新核桃摘下来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干,特别是近几年核桃贩子们都赶早不敢晚,害怕好核桃被别人打走,就提前在九月甚至八月底就收核桃,核桃水分含量大,买回来后通常会在半年内缩小数毫米,且在此期间极容易裂开。
几个几:如三个七,即三点七厘米,是衡量核桃大小最通用的指标,算的是核桃摆正后两边棱的最宽距离。
窝底:指的是核桃底部是以脐儿为中心凹进去的,是很好的底座形式。
大边:也叫厚边,指核桃棱翼的宽度和厚度,一般来说都是越大越宽越好。
纹:纹路,纹理,大纹,密纹,细纹,指核桃纹的粗细,好坏没有定论各有所好,但是纹路越深越好是共识。
手头:即指核桃的重量,在手中感觉越沉越好,但是新核桃因水分很大故显沉。
抓:买核桃不说买而说抓。“明天你去哪?”“明天是周六,我去潘家园抓对好核桃去。
打手:指核桃的份量重,揉的过程中有撞手的感觉。
配:两只核桃组合成一对,叫配。如:这对核桃配得绝了。
咯手:指品相极差的核桃,觉得用来揉很丢份。如:“老大,给您一对玩意儿吧。”“我能揉这破东西!?”“没说让您老揉,您随便咯咯手。”



双瓣儿和鹰嘴

所谓双瓣儿,又叫双胞胎,乃是一个核桃果里生出两只核桃,而两只核桃又都发育不完全却又连在一起的结果。双瓣儿最常见的是楸子双瓣儿和铁核桃(南核桃)双瓣儿。另外名贵的品种如狮子头也有双瓣儿,其价不菲。

双瓣儿属于异形核桃的一种,产量相对各个品种的总共数量较少。如果能有一对好的双瓣儿配对完美,就比较不易了,如果是狮子头等好品种的双瓣儿,那就值得珍藏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是两个核桃挤在一起,一般来说双瓣的纹路较深较密,揉好了很漂亮。

因为双瓣儿通常很大,超过4.5的非常常见,揉的时候相当于手里放了四个楸子,一般来说一对双瓣儿不大好揉。揉双瓣儿的时候如果核桃太大可以把每只双瓣儿的其中一半放在手里揉,把双瓣儿立着揉,揉长了换另一半。

所谓鹰嘴其实是分开了的双瓣儿。正因为是“一胞所生”,所以鹰嘴的配对通常是最完美的:完全的一左一右相互对称。因为尖那里经常是突出的,所以冠名鹰嘴。如果是狮子头等好品种的鹰嘴,也是很值得收藏的。


浅谈灯笼的软与硬



玩核桃的人都知道灯笼这一品种,
灯笼是八棱楸子里的上品,
园园的,很接近一个完美的球型体。
好灯笼的长宽高应该是一致的,
越接近这个数值越好。
由于北京的玩家多不认灯笼这一品种,
故北京市场上的灯笼一直价格不高,
近些年来一直在10—30元左右徘徊。
玩家们不妨在目前价格不高的情况下,
收集一些精品。
灯笼因产地不同,
于是就出现了软硬两种灯笼。
软灯笼原始色彩是棕栗色的,
很少有黄色的,
其特点是:好盘,上色快,
一到二年就很有模样了,
这种灯笼多产自东北、河北以及山西北部地区。
硬灯笼相对之下需要盘的时间略长一些,
但是它上色慢,盘个四年五年,
灯笼都圆了,就是颜色还是黄黄的,
丝毫没有红的迹象,
硬灯笼本身多呈浅黄色,很少有棕栗色的。
这种灯笼多来自西北地区。
还有湖北产的硬灯笼,
和西北的质地差不多,
也是很难盘红了,
只是其身上毛刺较多,
用力猛了易碎易折断,所以很费盘功。
灯笼的尖高且薄,极其容易损坏或折断,
很多盘出来的灯笼尖部大多都没有很好的保护下来,
也许这才是北京玩家不愿意盘灯笼的根本原因哩。
从目前看,
灯龙最大的还没看见过超过40的,
可能是自己转的地方少,属于孤陋寡闻吧。
所以那位玩友有超过40的灯笼,很希望能欣赏一下。不止是灯笼,核桃若干年后能不能盘红,要看核桃的底色,如果核桃底色深,那几年就可以盘红,如果底色浅,偏黄,就算最后包浆很厚,呈现玉质,颜色也未必是红的。再一原因还要看盘核桃的手,干手还是汗手,还有就是盘的方法。
我是在2003年秋开始玩那两对灯笼的,
全是在潘家园买的,但不是一个摊上,
当时的核桃颜色差不多,
都是黄色的,浅浅的,
因为当时是手指受伤需要较大的活动量来恢复,
于是两只手狂揉那两对核桃,
一年过后,
一对变红了,
另一对还是原来的颜色,
包浆都差不多,
很厚的,
我于是感到很奇怪,
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
向一老玩家求教,
老者说:这灯笼有软硬之分,
软灯笼易揉红,硬的很难揉红。
但是仍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何在?
还有他说:有的核桃一辈子也揉不出来,
我感到很茫然,
什么核桃一辈子揉不出来呀?
希望明白人指点一二,
免得弄了一对一辈子揉不出来的瞎核桃,
岂不是误我终生!!!!!!!!



关于楸子的知识


关于文玩核桃,现在行内人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更没有学术上的文章,所以现在的玩家都属于摸索学习探索阶段,有些玩家经验比较多,对文玩核桃的认知比较深刻,所以现在都遵循老玩家的经验学习,今天我介绍下关于核桃品种秋子的简单介绍,由于知识不多,只能在一个层面分析秋子的价值与收藏要点!
大家都知道秋子是核桃一个品种,自古以来文玩核桃收藏数量最多的就要数秋子了,秋子是野核桃品种之一,秋子木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古代就做家具,包括近代的70年代前大多地区都喜欢用秋子木也就是核桃木做家具,因为加工出来家具以后,颜色红亮,只要本色就已经很好看了!为什么首先要说秋子木呢?在这里不得不说下秋子木的生长期和数量,秋子木生长缓慢,主要生长在林区的洼地,大概一棵20厘米粗的数要经过几十年才能生长成,因为生长周期缓慢,接的果实肉少皮厚,在古代大多是食用或者把玩,在当今大多直接取里面少量果仁销售,很多喜欢吃核桃的人都买家核桃拉,另外在当今很多人利用秋子外皮做些工艺品,近年来秋子木乱砍伐,数量足年减少,有统计中说:1990年,秋子木砍伐数量是150万棵左右,到2000年秋子树大多粗的秋子树已经在林区看不到了,但因为木质好等原因还在继续砍伐,照这样速度10年后基本上会没有成年树了!秋子在1995年产量是50万斤,2000年只有10万斤左右,而且已经没有大个的秋子了,100斤当中也很难挑出一个够文玩的核桃,随着树木的减少,相信以后会更难找到够文玩级别的核桃!文玩秋子与其他文玩核桃一样是文玩核桃家族里面的一个成员,是相当关键的一个成员,很多其他品种都是秋子演变过来的!文玩秋子讲究的也是文理,个头,成对,圆的底要能做住,长的要后圆前尖,因为秋子形状变化万千,要想找到成对绝非容易,秋子个头大小差异很大,大的能达到7-9厘米,小的可以不到1厘米,特大,特小者都可以收藏,当然成对更好,其他大小基本上在4厘米左右,如果你在市场上看到了好的秋子,一定不要放过,因为现在秋子价格还没有那么高,都很便宜,好的秋子一定注意,当你多年后,就会发现,秋子品种越来越少,好的更是少的可怜,好了就写到着吧,希望大家在收藏核桃的同时不要单一注意某个品种,既然收藏就要全面,随笔写的,不一定全对,错误地方希望大家谅解!



何为“包浆”



何为“包浆” 包浆,在古玩圈子里是个使用频率较多的词语,通常是指附着于铜器钱币)、玉器及其它年代较为久远的器物表面的一层物质。它本身并不体现任何美感,无非是锈斑、氧化物、酸碱化合物而已,可是一旦它与器物融合为一体时,其魅力简直不可明状。 鉴定古玉,从包浆入手是方法之一,但究竟怎样来理解包浆,看法各不相同。记得前几年《文物》期刊上曾报道过一则消息:“德国人在1977 年从古物上发现有猛犸的脂肪酸存在”,不久前,《中国文物报》又披露,故宫博物馆在文物上发现霉菌多达二十几种。见了这则消息,我不由得想起在古玉上也见过类似的现象,后经分析,原来在玉器上的包浆,实际就是脂肪层,它的来由是人体的汗液经接触敷于玉器的表层,后经长期的埋藏,脂肪层变硬变透明,即成了包浆,同时也因为是脂肪酸的关系使得玉器的表面生长出霉菌,这种霉菌可能又会钻入玉器的里边生长。玉器埋在墓中千年,可以想象霉菌会不断地繁衍生长,这在玉器上留下了痕迹。就此我认为这可以成为鉴别古玉的一种手段。 包浆是器物年代久远最直观的体现,无论是出土品还是世传物,都会受到水土所侵、人为把玩、大气腐蚀。结果就会自然形成表面一层黝黝色泽,或铜绿或棕黑,奇妙地突出器物的主要部分,使其更趋完美有似油画的暗部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尽管包浆也会遮盖器物部分的本色,但这种朦胧感却正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反添无穷媚态。 在很多有关古玩的书上,一些有独到见地的藏家,都谈到过玉器、印石、木器、铜件、砚台以及瓷器等各类传世古玩艺术品上,都有一种因岁月流逝而留下奇妙而使人赏心悦目的光亮。 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这就是藏家们所说的“包浆亮”。 直至现在,还没有一本专著,专门论及传世古玩形成“包浆”的成因。有的书上谈到,紫檀、红木、黄花梨、铁梨木等一些高档木材,本身有些油性,年深月久,油质外泄,和空气中的尘土、人们触摸的汗渍,互相融会成了“包浆。这种说法,似乎还有些科学道理。 那么,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呢?尤其是还有古籍善本以及传世字画,在这些古玩艺术品上,本身并不具有“油性”,但也会出现“包浆”,就比较令人费解了。 然而,事实是这些非“油性”的传世古玩上,确实也会出现“包浆”,但比起木器家具来,要不明显得多,而且较难辨别。尤其是瓷器的“包浆”,更加难以辨认。 其实,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等传世古玩之所以也会出现“包浆”,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擦拭的结果。由于成千上万次把玩和擦拭,把这些器物表面磨擦得十分平滑,因此变得光鉴可以照人了。也因为这原因,一些小器件,如玉佩、鼻烟壶、砚台、印章、核桃雕件等等,人们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愈加明显。当然,这里也因为人们手上和身上的油汗附在上面,年深日久,帮助了“包浆”的形成。 所以,一些较大型的瓷器,如瓷瓶、瓷罐,人们不可能天天去把玩、去擦拭。尤其是古时候空气洁净,一年中大概只要拂尘数次,也就更难形成“包浆”了。如果你轻易地认为这种瓶罐由于缺少“包浆”而断定是新货赝品,那就像竹篮打水,永远要“漏”定了。 正因为如此,一般初学收藏的人,不要轻信有的书上所说:“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辨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月之长短,可以少花冤枉钱……” 学会看包浆,只是识别器物新旧手段之一,而且对木器类古玩比较明显有用。要鉴别其它器物,比如瓷器,还要从底足、釉色、胎骨、图案、纹饰、旧痕等多方面去判别。 笔者就见到过有些瓷器,不知是否放在橱柜里的原因,常年不见天日,也无需去擦拭灰尘,不要说毫无包浆可言,连底足和釉色也新得可以,但却是“的板”的老东西。 在古玩界有这么一段趣事: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因日不敷出,靠典当度日。1924年春,盐业银行把一些逾期未能赎回的古玩进行封货拍卖。在这批货中,就有康熙年间的官窑瓷器。但这批官窑珍品,竟然令许多古玩店老板不敢接货。原因是这批东西新得出奇,手感底部还有毛刺扎手。如果是康熙时的东西,到那时算来已有近三百年了,底部早应磨得十分光滑,怎么可能还有毛刺?更别说什么“包浆”了,因此认定是刚出窑的新货。当时,只有一个叫张云碉的,一看胎釉、二听声音、三掂分量,认定这是康熙官窑珍品。后来,知道底细的人,解开了这谜底,原来这批东西从景德镇运到北京,一直放在内务府库房,后来抵押到盐业银行,还从来没有开过封,依然是300年前的原包装…… 因此,“只要学会看包浆,就能识别器物的新旧”这话,有点绝对。尤其是还能“推断年月之长短”,更是言过其实了。 下面我们再说说铜锈与包浆铜锈铜锈是附着在古钱表面上的一层氧化物质,也是辨别古钱真伪的一个重要参考物。由于不同古钱的铜质、年代、出入土的时间、地点、气候及周边物质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而不同的铜锈之也有着极大的差别。根据历代泉家积累的经验,我们大致把铜锈分为以下几种:(1)硬绿锈。质地坚硬,常板结成块律状,不易剥落,多生成 于北方气候干燥地区。(2)红锈。质地坚硬,通常不能单独存在,多与绿锈等混和出现。(3)蓝锈。主要成分是硫酸铜类物质,质地酸软,多出现在南潮暖地区,也常与绿锈、红锈等相伴出现。(4)土锈。粘附在古钱上的灰土,经过长年侵蚀沉结,逐渐硬化,形成了一层不易脱落的硬壳,吸附于钱体表面。 (5)粉状锈。又称“石灰锈”,常板结成小球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等碱性物质。在南方,明代墓葬多用石灰填埋,因而出土古钱常常呈现石灰锈。(6)水银锈。是客藏古钱附近有木炭和含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看上去如同发光的珍珠一般,俗称“珠光锈”。 到目前为止,除了水银锈尚不能被模仿外,其余各种锈均可造假,其中尤以红、蓝、绿三种锈色为多。方法不外乎有药浸、堆积。 转移三种。所谓药浸是将伪钱置于硫酸、盐酸溶液中,这样能迅速产生硫酸钢等类物质造成币身起伏,外观与铜锈较为相似,但有时 也会使币身产生麻子状小坑。堆积则是用颜料和上胶水,涂在伪钱上逐渐堆积变厚,形成仿锈,作得好的相当逼真,也有人用绿色漆或瓷漆代替,效果与前者可互为伯仲。转移就是把别的普通钱上的真锈完整取下来,用强力粘合剂(如 502胶水)粘贴在币身上, 形成伪钱真锈的效果。对于作得比较差的伪锈,一般仅凭目测便可识别,它们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呆滞、木纳,毫无生气,或颜色过于鲜艳,或形状过于规则,有的外观还酷似面包粉,呈细颗粒状,总不如真锈那么自然淳朴。当然也有作得好的,但无论伪锈做得如何逼真,却总也解决不了一个问题——牢度不够。真锈是历经千百年才形成的,可以说是铜的衍生物,锈于币身之间,有着紧密结合的分子键,牢度较强,有的硬绿锈即便是用硬物敲凿也难以除去。而伪锈则是后天上去的,其牢度绝对不可能比真锈强,像用颜料、油漆堆积起来伪锈,时间一长便会自然脱落,其他牢度稍强一些的,用指甲剥一下也会掉落。我们还可以用缝衣针来测试锈的真伪,真锈无退让性,缝衣针很难直立于锈蚀之上,但伪锈靠粘结剂和锈粉搅拌而成,弹性较强,缝衣针直立在伪锈上不易倒下。此外,我们还可以用水煮法鉴定他锈,伪锈经不起烫水泡。如果实在不能确定锈的真假,而条件又允许的话,可将钱放入沸水中 煮泡10分钟左右,真锈丝毫无损,伪锈则会脱落殆尽。还有的作伪者,将新作好的伪钱放人潮湿或化学药剂催化的环境中理上一年半载,待到挖出时钱体已能产生锈斑,铁钱尤甚, 据闻在南通和成都市的郊外还有专门的理钱窝点。虽说这类钱的绣也是真的,但与历经千年氧化而生成的真锈相比明显浮而不实,用绒布轻轻擦拭就会露出崭新的铜质。 对于锈色的鉴别,归根到底可以总结成这样几句口诀:真锈牢,伪锈松;真锈色活,伪锈色滞;真锈入骨,伪锈浅浮。 有的古钱从未入过土或出土已久,经过长期流通触摸自然而然地在钱币表面形成了另一种比较轻微的氧化层——传世古,亦称“包浆”。根据古钱流传的时间不同,传世古的色泽也不同,有黑色、灰色、储色、暗红色、橙色等多种。一般来说,年代越久的传世古,其颜色也就越深,但也不是绝对的。过去不少收藏家喜欢带有传世古的熟坑钱,因而此类钱作伪也特别多,所见民国仍钱十之七八都是作成熟坑样式的。 与伪锈相比,伪传世古还是比较容易制作的,常用的作伪方法有如下几种:(1)放在油烟上熏半个小时,再趁热打上一层蜡,晾干,反复打磨,五六天后即成。(2)粘铁锈水少许,放在钱面上,然后直接火烤几分钟,反复数次,再稍做打磨即可。(3)用颜料混和涂抹在伪钱表面,再吹干,但效果较差。 年代较早的古钱,如果是传世古那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然而近代钱币,特别是清代钱币几乎清一色的是由不易锈蚀的红铜和黄铜铸成的,且年代较近,多呈熟坑无锈状,由此也为作伪者大开了方便之门。久而久之,此类钱竟有“黄老虎”之称,众泉友都会谈“黄”色变,即便真品也不敢贸然涉足。不过,伪造的传世古并不是无懈可击的,通过真伪对比,还是能找出一些差别的。真的传世古色泽沉着耐看,放在灯光下反光不强烈;而新做上去的,色泽就比较偏激了,反光十分强烈刺眼,用行话说就是“火气太大”。真的传世古,虽是极薄的一层附在钱面上,却十分牢固,无论怎样擦、刷、洗、煮都不会掉色,而伪作却不然,其附着力通常较差, 因此看到可疑的熟坑无锈钱币,可以用小刷子用力刷一剧,如属伪作,必然会掉色而露出铜质。我们还可以用水煮的方法,无论做得多好的伪传世古都经不起水煮,只要将其放入水中煮上半个小时,便会脱落。 用颜料涂抹伪作的伪传世古效果较差,如果用指甲在其表面刻划,会造成颜料脱落,看上去有一些细小的粉状物质,因而一旦在鉴定时发现这种情况,那就有必要考虑这钱的真实性了。作伪者往往喜欢把传世古作成黑色,即所谓的“黑漆古”,可能是这种色泽的传世古更能迷惑人,对此我们也需格外注意。 此外,古钱的穿孔、边缘、地章等处是难以作上假传世古的,真品历尽多年流用触摸,这些部位早已是光洁如镜,而伪品则显得较为毛糙。摘自《钱币投资技巧》


核桃为什么会变红(转帖)
众所周知,核桃把玩时间长了会变成老红色。颜色饱满非常漂亮。大多数人告诉我都是因为汗的原因。人的汗吃了进去就变了颜色。那吗汗中的什吗物质起到了作用呢?里面的游离态离子?尿素?氨基酸?还是更高的高分子化合物,或者络合物?还是里面有氧化成分的物质?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清楚汗中成分,我查了很多书问了很多我的原来的同学(现在是实习医生或护士)搞清了它里面的物质组成。手中的汗腺属于小汗腺,分泌排泄的汗液主要成分是水、氯化钠、钾、钙、尿素、乳酸及 氨基酸等。里面并没有强氧化的物质。我想起中乳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不大NA离子有很强的保水性,可能它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高浓度的NACL会有脱水的作用。汗中还有一部分代谢产物,也含有一部分的脂类,他们的渗透到核桃中时间长了应该就有包浆的效果。就我个人认为核桃变色的决定性作用可能就是这几种物质,但是还不能考证,有待慢慢的研究,高中学的化学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我个人认为大量的汗液可能会增快核桃的变色,当然自己的核桃还用自己的汗要不然觉得有点恶心。呵呵小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主要是乙酰胆碱能纤维。实验证明,局部注射乙酰胆碱可引起小汗腺大量分泌和排泄汗液。此外小汗腺分泌汗液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汗腺分泌和排泄汗液根据刺激的种类可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


把玩核桃浅谈(转帖)
本人酷爱揉核桃,现将了解的一些知识与大家分享,肯定有不太正确的地方,希望行家不要见笑,还请指正。
据说,玩核桃兴起于明朝,在清朝到了鼎盛时期,在当时的“八旗一条街”最为火暴,就是现在前门大栅栏儿一带,都是“不为一日三餐而忙碌的人”玩。当时,玩核桃分两种:文玩和雅玩。雅玩是文玩的更高层次。北京有句老话,叫“玩意儿”,当时人们认为:核桃最少也得盘上个8到10年后,才能称之为“玩意儿”。


盘出来的老核桃,非常漂亮。可是质地不好的核桃,没等盘出来,就坏了。玩核桃,首先是质。
质,决定了核桃的寿命;决定了核桃上色的好坏,快慢。质包括核桃的硬度、是否圆润、是否细腻、是否成熟、是否做过等等。
品种不同,质地不同。同一棵树上,没长熟的核桃,质地也要稍差。
阴皮也使核桃的质地变差。阴皮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在这里,我只说一种:核桃在生长过程中,雨水渗入青果中,附在核上,影响了核桃的正常生长,导致颜色变深。有的阴皮是深黑色,这样的核桃贵贱不能买,你就是盘50年,颜色也不对。永远成不了“玩意儿”。
核桃生长过程中,环境的干湿程度,是靠雨水,还是地下水,都会影响核桃的质地。嘉峪关一带的宽边狮子头,质地坚硬、筋大、纹深、边宽且薄、不够饱满,就是和挂浆期间,干燥少水有关。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卖主的“自己加工”。不要说什么酸洗、油渣、上色了。就是简单的用自来水洗,也会破坏核桃的质地,影响盘玩过程中的上色,也一样会导致核桃成不了“玩意儿”。要价2000的狮子头,“锔”过的,在市场里也很普遍。
为什么要用水洗?还是核桃没长熟,青皮去不干净,没长熟的核桃,质地自然相对较差。也有的卖主是因为他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没有过多的考虑,他卖的核桃是“玩意儿”。
没处理过的核桃,在放大镜下看,比较圆润,细腻,有质感。而处理过的核桃,粗糙、发干、没有质感。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鉴别一对核桃的质(只是质的一方面)。一对没上过手或是盘了10年的核桃,都一样可以。一对核桃取一个放于手中,把玩一会儿(甚至只揉搓几下),然后两者比较。如果揉搓过的核桃明显比另一个光亮、圆润。说明这对核桃比较容易吸附“人气”,质地比较细腻。用水洗过甚至是“锔”过、“油”过、“烧”过的,则不会有明显变化,不容易吸附“人气”,自然在盘玩中,上色速度、色泽、光亮、圆润等等都不及前者。
核桃的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核桃的色,甚至包括盘50年之后的色。


核桃的下部,一般都称之为“底座儿”,决不能叫“屁股”甚至是“屁眼”,太不文雅了。那时的北京人,是非常喜欢说吉祥话儿的。即使是现在,你要是说“屁 ”或是“屁 ”,也是很外行的话。
核桃的配对,是形的重中之重。“四面为上品”、“六面为极品”,说得是两个核桃要尽可能的一样。这个道理,现如今的人好象都知道,但配对还有更深的学问在里面。对配得好的核桃,如同人穿的鞋一样,怎么放着都能看出哪个是左,哪个是右。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要价上千的核桃,实际上根本不成对,只是一付顺子而已。核桃是分左核桃和右核桃的,一只核桃有手心、手背、前脸、后背。如何看,不是文字能说清楚的,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尤其是品相周正的核桃,没有点功力很难分清左右的,何况还有反向核桃。如何分辨核桃的前脸、后背、手心、手背,最后得出左右,什么是反向核桃,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大家有机会在一起时,拿着核桃说,才能让人明白。
核桃的纹路也很重要,一对极品核桃,有很深的意境在其中,“意”很大程度来自核桃的纹路。


核桃的个儿,在清朝那会儿,是没有“您的核桃尺寸是多少呀?”这样的话的,核桃的大小据说是在民国后期以后,商家为了卖个更好的价格,逐渐炒作起来的。当时,核桃的大小只是与玩核桃的手来进行比较的(个人感觉这样才更加科学和客观)。是根据核桃在自己手中转动时,手指的张开程度说的:“大杖把儿”、“小杖把儿”、“正把位”和“小把位”。同一对核桃在手小的人手里是“大杖把儿”,但到了手大的人手里,就成了“小杖把儿”,甚至是“小把位”。“大杖把儿”、“小杖把儿”、“正把位”和“小把位”的涵义?早年间人们如何确定核桃的大小?我先卖个关子,在这里先不说。
核桃的尺寸,之所以在今天显的这么重要。可能也和大家对盘玩核桃不甚深奥,很难接触到。惟有核桃的尺寸比较容易理解、掌握有关系吧。
你要是真见到了一对质形色具佳,而且还有很高意境在其中的核桃,你会感叹天工之巧妙,甚至觉得几十年之内很难再找出这样的一对核桃,哪里还会在呼她们的大小!

把玩
选了一对好核桃,接下来就是把玩了。把玩的方法不正确,好核桃也会被糟蹋。
是盘玩还是狂搓?
不出声的漫漫盘玩,不管是从手指关节的运动幅度还是从气定神闲的意念上说,健身效果都会比那种“咬牙核桃”强百倍。盘玩本身,讲究的就是一种意境。
要边把玩边清理。
早年间讲究,核桃在3年之内,不能让别人上手。手不同,化学成分不同,也就是老话讲的“人气”不同,对核桃的影响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核桃的上色。在今天也一样,谁知您用的是哪国化妆品?哪国擦手油呀?从今天的角度说,也是为了卫生。核桃的纹路里会很脏,藏污纳垢。
把玩过程中,需要经常清理核桃,否则也会影响核桃的上色。
常备一把刷子,讲究的人可以去番家园买个专业棕毛小刷子,牙刷也可。在把玩初期(上色初期),清理的时间要多于把玩的时间。
在不盘核桃时,用餐巾纸包紧放置于密封盒内,靠干燥的餐巾纸吸附核桃上的附着物,纹路很深处,用牙签顶入一小团纸。这也是核桃的长期放置方法,还可以在纸外加塑料袋。不改变核桃的干湿度,核桃是不会裂口的(这也和核桃的质地有关)。
核桃的把玩变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许多的乐趣,会和心爱的核桃漫漫的融为一体。

分类
核桃的品种很多、很杂。个人感觉目前核桃的分类很混乱,缺乏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衡量。
报纸上见有人说“三棱、四棱的叫铁核桃......价格上不去.....”楸子中,我见过三、四、六、八棱的,其他的三棱就更不用说了。铁核桃我见过一对(不是清朝带雕刻的那种),买主给8000,卖主没撒手。(跑题了,回来)个人感觉分类嘛,首先得在一个标准下才合理。“这个是狮子头,那个是楸子”,这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有人问了:“你们核桃论坛里都有什么人呀?”那人说了:“人很多,有北京人,还有年轻人。”--这、这、这话不对呀。
应以核桃的形状为标准分类:狮子头(站桩、坐桩、密纹、大纹、平底、窝底、闷尖儿)和虎头(密纹、粗纹、大纹)为一大类;公子帽、宫帽、官帽、状元冠为一大类;鸡心、桃心、罗汉头、大花为一大类;异性为一大类。
关于类别不必过分关心,比如狮子头,不是一棵树上,品种都不一样。质形色意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狮子头是四大名核桃之首,价格最贵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明白文玩的卖家的肤浅炒做。
我见过还是图片里见过的最贵的狮子头是10000元的清朝狮子头,据说现在5000了。我见过且在手里把玩过的几对价格在1万以上的恰巧没有一对是狮子头,而且都不是老核桃。

文玩核桃选购指南(转贴)

有朋友问我,如何挑选一对文玩核桃。

根据我的经验大致可以通过下列程序完成。

拿起核桃来第一个动作应该是摇一摇,晃一晃。听听里面有无响声。如果有声音的话就完全没必要再看下去了。因为这样的核桃已经骨肉分离了。不是内行人,不是有经验的玩家,建议不要购买这样的核桃。

第二个要点是看看核桃的尖顶有没有受到过伤害和伤害的程度如何。我比较重视核桃的尖是否有伤,有伤我基本就不再继续看了。俗话说是破了相了。有些核桃是很容易弄伤尖部的,怎么办?其实对揉核桃来讲,伤了点尖并无大碍,做为收藏就会觉得有些遗憾了。所以如果您的核桃在揉的过程中不慎伤了尖,完全不必耿耿于怀,继续玩下去就是了。时间长了,如果伤的小,能揉得看不出来的。当然还是在揉的过程中小心为好,尽量不摔不磕,核桃伤了尖是无法逆转的遗憾。

第三是看楞翼上有无裂缝,裂缝可是大问题,它如果一碎裂整个核桃就完了。有的是纹路深了点,而不是裂,区别它需要一定的经验,如果你判断不了的话,建议你放弃它,另外选择就是了。

第四看核桃的身上有无砂眼。看砂眼一定要利用放大镜来看,而且要仔细的看。有些砂眼很小很隐蔽,不注意看和不仔细看根本不容易发现。

第五点则是看核桃的底座是否平整,底不平则核桃难以放平。很多人不太重视底座,以为无所谓,实际上这也是核桃的品相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不是所有的核桃都要看底座,楸子类的核桃根本平整不了,所以底座问题可以忽略不计,而狮子头,虎头,官帽等则是一个重要看点,有好座的核桃仅凭这一点其价格自然会上扬很多。

第六点是看两只核桃是否一致。两只核桃越接近越好,这里有几个要点:一是大小和形状要一致,二是颜色要一致,三是重量要一致。颜色不一致的可能不是一棵树上结的或不是一个年头的核桃,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因先摘后摘阴面阳面的原因也会造成一对核桃的颜色不一致,想通过揉来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而且越是上油这个色差就越大。有经验的老玩家会做,他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能做的使外行人看不出来。但是做不好则会适得其反。

玩得久了的人,就能理解两只核桃不一致的接受程度了,两只核桃完全一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其差别与差异是越小越好,所以这是衡量品相里最轻的一个元素了。

最后一点是看核桃的纹理。核桃身上的纹路看的要点是匀称否和有无硬伤。由于核桃本身有花纹,所以最难观察的是核桃的摔伤。

总而言之是纹路深的比纹路浅的好,密的比粗的好。

平时所说的核桃的规格大小是指两翼之间的直径,实际上量核桃应该给出三个数据更合适更全面。一是高度,二是翼展,三是肚的直径,(其实还应该标示出核桃的重量,只是目前买卖双方都对此要求不高,故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买核桃尤其是买档次高一点的时候,最好带上两样工具,一是放大镜,二是游标卡尺。放大镜差不多每个玩古董的都有了,故不多言。游标卡尺不要太大的,100mm的就足够使了。目前国内杭州产的卡尺质量较好,好的卡尺的价格应该在35-40元之间,还有一种20多元的,质量比杭州555的略差一些,但作为量核桃使用毫无问题。笔者建议选购核桃的时候,尽可能使用这两样工具。平常人的眼睛很难精确看出核桃的大小来的。尤其是在没有其它参照物的时候,用肉眼判定一个核桃的大小,非行家莫属。

那么如何认定一对核桃的大小呢?我建议参考以下数据:三项指数(即长宽高)均在40mm以上的,基本属于大核桃之类。三项指数在30mm以下的可以认定为是小核桃。在20mm之下的可以称之为迷你小核桃了。三项指数有两项在30mm――40mm之间则可以定为中型核桃。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究竟如何认定核桃的大小,目前尚无一致的标准与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