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山碑林探寻苏轼在镇江踪迹之四:焦山之上留墨宝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1-10-18

探寻苏轼在镇江踪迹之四:焦山之上留墨宝

(2011-10-02 09:1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鸿爪雪泥



探寻苏轼在镇江踪迹之四:焦山之上留墨宝
焦山,距镇江市区东北5公里的长江中心,海拔70米,因山峰像狮,故又称狮岩,古代这里是长江入海口,又称海门。东汉末年,河东人焦光躲避战乱在此隐居朝廷三次下诏请他出仕,他“三诏不起”百姓遂改山名为焦山。熙宁四年(107136岁的苏轼,是年六月任杭州通判。七月出都,十一月三日至润州,夜宿金山寺,游金山寺后坐船至焦山。作《自金山放船之焦山》诗(《苏轼诗集》卷七p310)。熙宁七年(1074)正月在润州督导赈灾至四月再游焦山,在焦山作《书焦山纶长老壁》(《《苏轼诗集》卷十一p552》。上图为焦山远眺

探寻苏轼在镇江踪迹之四:焦山之上留墨宝

   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并称中国两大古代碑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焦山被誉为“书法之山”。有苏轼的《题文同墨竹跋》墨迹石刻,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蓄狸说》石刻、元赵子昂小楷《赤壁赋》石刻。图为焦山碑林一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