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世镗:于右任评其章草“三百年来,世无以并”

 鸿墨轩3dec 2011-10-18
王世镗作品章草,是草书的一种,由于字体富于变化,难于把控,自东汉张芝、晋索靖、明宋克等几位大书家之后,已少有人写了。在甲午海战之后,日本人叫嚣其章草水平已非中国人能及。其言语固然过于自夸,但作为一种古老的书体,章草在国内确已沉寂。
而在当代的汉中莲花池畔,曾有一位书法大家王世镗在此苦研章草十余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书法家于右任看到王世镗的字,以为作者一定是明代以前的人,否则不能有此功力、境界。对王世镗的书法,于右任在其逝后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其章草是“三百年来笔一支”。
1933年春天,长期苦研书法且有烟癖的王世镗患了一场大病。病迁延了多日,虽吃过不少中药,却也总不见好转。
这段时间,是他苦闷甚至有些颓丧的日子。说起自己的无奈,他在一文中写道:“不甘(章草)为时代所汩没,特感功力未至,乃病臂不任书,又困于时地,交通不便,少有同志研究,而今老矣。”其苦闷之情,跃然纸上。
忽然有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让病榻上的王世镗精神为之一振。来人姓张,是南京一家古玩店的大老板,此行受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托,特地请他去南京切磋书法。
于老当时名满中华,又是国民党元老,请一个闲居乡野的书家前去会面,实令王世镗有些意外。不过,能得到大方之家的器重、赏识,这让岑寂30多年的王世镗多少有些振奋。
汉中莲花池畔度晚年
原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大书法家于右任看到王世镗的字,以为作者一定是明代以前的人,否则不能有此功力、境界。当得知作者不仅是当代人,还是半个乡党,而且就避居在陕西汉中,他惊喜不已,即要见上此人一面,于是,便有了古玩店主张老板的造访。
似嫌不够恭谦,随后于右任还专门致电当时的汉中驻军长官段象武,代为致意。段象武平素也习书法,探望后也带了王世镗的字回来,不过不甚懂。
王世镗(1868—1933),字鲁生,天津章武人。幼年好学,天资聪颖。十七岁的时候,便博通经史,善于作文了。而且受了西学东渐的巨大影响,王世镗对天文数学很感兴趣,并很有特长。但就因为这一点,在参加一次科举考试时,因策问条对,数据演算过于详尽,遭到了主考官的怀疑,最终,他以被怀疑是新党而名落孙山。
倘若不是因擅长天文算学而被疑为新党,王世镗的仕途恐怕会更为顺利,但也许就不是后来写章草的王世镗了。
从此之后,他索性不再对科举抱有幻想,一心想着通过实业救国。有记载称,年轻的王世镗在戊戌变法之前,曾与谭嗣同、唐才常(唐才常,字伯平,湖南维新运动的中坚人物,谭嗣同挚友。谭遇害后,组织自立军10万余人,欲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发动起义。后被清庭破获,昂首受缚,从容就义,时年33岁)等有所来往。后六君子被杀,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兵败,出于避祸,他也辗转来陕西投靠在安康做官的堂兄。那一年,他34岁。
到安康不到一年,他又辗转来到汉中。次年,他的字就出现在留坝张良庙。那是一副对联,字字奇崛、倜傥,应是他早期的书法代表作。从那以后,他先后去凤县双石铺征税,去镇巴、西乡、褒城做知事。知事是那时期的县长,在他前后做官不过6年的时间里,政绩如何,今已无据可考。不过,他在镇巴主修过泾洋河的河道,倒是确实的事。从他题给后任官员的“逢正抽心”等水利注意事项来看,他对水利工程的修筑还是颇有研究的。
1918年,当他从镇巴任上退下来后,便购置了汉中莲花池东南角的一块田产。这一年他49岁,此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天津老家。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如此经历也似乎有些过于平淡了。
他所住的莲花池曾是明瑞王朱常浩府邸的后花园。随着世事更迭,昔日的花园已了无痕迹,莲花池也只剩下一块不大的水面。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此处十分荒凉,除偶尔有牛羊来饮水,周围一片农田。
他在莲花池边起屋种田,一晃就是15年。其间写字、种花、养蜂,与池水为伴,俨然一位遁世的隐者。“故纸堆中老蠹鱼,仰天一笑又长吁。我今只好屠龙技,偏弃人间书五车”。一首《漫兴》诗,形象地勾勒出王世镗的痴迷与执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