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转本大学语文作文2——记叙文

 everywang 2011-10-19

专转本大学语文作文2——记叙文

来源:转本无忧网  作者:转本无忧网  发布时间:2011-9-17 12:51:02  浏览:1321

一、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二、记叙文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三、记叙文的
分类
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四、记叙文
结构
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
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
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 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五、记叙文的
记叙方式
记叙方式主要有三种:
顺序、倒序、插叙
a.顺序,按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来写。
b.倒序,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开头倒叙,然后再用顺序写出整个过程。
c.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事情或片段,已使读者有更全面地了解,插叙以后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

倒 叙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倒叙大致有如下两种类型:
1、结局倒叙。
即把事情的结局提到文章的最前边写,然后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次序写下去。设若事情的自然发展顺序为ABCDE,则这里颠倒后的次序为EABCD。

报告文学《“九?一三”事件始末记》即是先写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四日,蒙古外交部副部长紧急约见中国大使,告诉他,九月十三日,一架中国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乘员九人全部死亡。“难道这真的是一次普通的民航失事吗?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想到:他们会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幕重要的话剧尾声的目击者。今天,在人民法庭庄严地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时刻,‘九?一三事件’的真相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了。让我们拉开历史的帷幕吧。”
接下去,作者详细叙写了从一九七零年的庐山会议至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期间,林彪集团一系列的反革命阴谋活动,直至可耻地摔死在温都尔汗。

2、片断倒叙。
即把整个叙述过程中最精彩,因而也最吸引的片断提到文章的最前头,然后再从事情的发生写起。如果事情的自然发展顺序为ABCDE,那么使此法后的顺序则变为CABDE或DABCE等等。

理由的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开头便是“一辆闪着红十字标记的救护车和两辆小汽车,驶出马德里体育官,沿着公路向前疾驶。”年轻的中国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受伤了。读者自然要为这牵动人心的事故所担忧。开头的倒叙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然而受伤并不是事情的结局,它只不过是整个故事中一个摄人心魄的片断罢了。

倒叙中以顺叙为基础的。考察以上两种倒叙可以看出:结局的倒叙是EABCD,E是倒叙部分,ABCD则仍为顺序;片断的倒叙如是CABDE,C是倒叙部分,AB是顺叙,叙至D处,接榫,然后DE又是顺叙。所以说,倒叙并非一路倒逆,是大体顺叙中的个别部分的提前。所以说,倒叙离不开顺叙。

插 叙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插叙有下列常见的形式:
(1) 追叙。追叙是追忆过去,追忆往事,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对情节进行追溯性的叙述。
如鲁迅的《故乡》中, “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借以表现因过多艰辛、痛苦和精神摧残,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注入了闰土的头脑,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童年伙伴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主题。
(2)补叙。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一般并不发生于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叙述的内容。
(3)逆叙。逆叙是指插入的一段叙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远,由今及古。
插叙的方法:
(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
       赵大叔给我讲每头牲口的性格,每头牲口的特点,讲得津津有味。他对这群牲口都很关心,细心喂它们,而他最关心的是那匹马“金皇后”。 
      “金皇后”又肥又壮,全身一片金黄,亮得像一匹黄缎子。赵大叔特别优待“金皇后”,让它单独在一个槽上吃料。因为“金黄后”怀驹了,赵大叔不让它干重活儿,每次下地,都要嘱咐赶牲口的人小心在意。“金皇后”从地里回来,赵大叔总要给它把全身刷干净,用梳子把鬃毛梳好。
       听说今年夏天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当时赵大叔正在剃头,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我离开赵家沟的前两天下午,听人说“金皇后”要下驹子了,就赶紧跑到东院。只见“金皇后”的槽跟前围了很多人,个个喜气洋洋,说着笑着,可是一直等到上灯的时候还没有动静。人们都有些焦急,又等了两三个钟头,还是没有动静。人们逐渐走散了,牲口圈前面只留下赵大叔和社长几个人。
……
       “有一天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这一段插叙说明:《饲养员赵大叔》这篇文章开头写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他一边喂牲口,一边亲热地对牲口说话,接着写他透彻地了解每头牲口的特点,再写他特别关心母马“金皇后”,最后写“金皇后”下驹前后,赵大叔既忙碌又欢喜的情景。
       文章在写到赵大叔关心“金皇后”这一内容时,插进了这一片断,叙述赵大叔冒雨把“金皇后”拉回来这件事。这样就更加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赵大叔对牲口的爱,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这段插叙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吻合,恰到好处,所以读起来并不感到节外生枝,只感到非如此写不可。

六、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a.记叙:指作者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b.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c.议论:之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d.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
       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
       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
(1)人物描写
A肖像描写
。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
B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C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行动描写
《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 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类似的行动描写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排出九文大钱"一句.
(3)肖像描写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未见祥林嫂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4)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
(5)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 ”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6)环境描写
A、自然景物描写:
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
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
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
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7)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场合中,展开以人物为活动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的作用是表现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场面描写既要有环境,又要有人物活动;既要有面的勾勒,又要有点的描绘。要有动有静,有主有次。
记叙文中的场面,实际上是作者通过复呈式的描述,把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生活场面转化成书面语言。让读者阅读这些文字时,通过再造性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还原为可感性的生活画面。
场面,是记叙文中人(或物)、地、事三结合的基本的单位。在一个场面中,总可以看到一个具体而形象的生活环境:夏夜的湖畔,黎明的操场,热闹的街市,宁静的窗口在这些具体而形象的生活环境里,总可以看到置身其中,并因某种事由而活动着的人(或物)。一般地说,一个场面总是少不了人(或物)的活动及容纳他(或它)活动的具体环境。

眼前那大场院上,却一处马嘶人叫,人们正赶着打场呢!这堆金黄的小山,是谷子;那堆焦黑的丘岭,是荞麦。红的高粱,白马牙玉茭,扬着风,一阵阵烟雾腾腾;马蹄答答响,石碾子咕咕嘈转着跑。人脸晒红了,汗珠在眉峰上闪光,灰尘披满衣衫,声音却分外欢畅、洪亮。给暖洋洋的日光一蒸发,空气中弥漫着新粮食的香味。
   这段场面描写中,既有人物描写,又有环境描写,它是以动态描写为主、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鸟瞰与特写相结合的。它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总写场上的情景,其余各句都是分写,属于特写镜头。这里有一般的景象,有个别的景象,一般与个别互相映衬,表现了一个中心:热火朝天的收获场面。
 这段描写又是很有层次的:先总写,再分写,最后又是总写。在分写中,先出现静止的粮垛,后出现劳作的人畜;在劳作的人畜中,作者又着力写人的精神状态。这样,使内容表达得既层次分明,又重点突出。

(描述一个分别的场面)
    旅客请注意,火车就要开了,送客的同志请下车。广播响了。我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下了火车。几天来,父亲认真准备出差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寒假,我们原来决定回苏北老家去,和爷爷一起过春节,连车票都订好了。突然,父亲的领导要父亲出差沈阳,参加教材编写会议。这样,只好把去老家的车票退了。我觉得很惋惜,可父亲一点没有惋惜的心情。为了参加教材编写会认,父亲抓紧一分一秒准备有关资料,假期不但没有休息一天,还常常开夜车。
  火车鸣汽笛声,打断了我的思考,父亲向我们招手,火车就开走了。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描述一个分别的场面。但作者却花了较多的笔墨记叙分别前的一些情况,而分别的场面只用了父亲向我们招手,火车就开走了,一笔带过,既没有大的场面,也没有特写镜头,因而写不出依依惜别的情景,缺少感人的力量。
(8)细节描写。
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手法
白描
(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
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七、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始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记叙文常见的线索有六种:

物线(具体的实物)
                事线
人线  地线(地点)
 
  时线(时间 )    感情线

 

文章的线索在记叙语言中往往是有标志的,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八、写人的记叙文
       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写人的 记叙文 ,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一是要确定文章的中心
一般说,所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征,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可以侧重表现其中的一点,也可以精选人物性格的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人们的性别、年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各不相同,自然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的差异。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之处。
二是要选择典型事件来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对中心思想而言的,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典型事例的选择和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这种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所谓“小中见大”。
⒉当然,这些事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应当详写。
⒊这些事例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这样,人物形象显得丰满,立体化了。
⒋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
三是要抓住人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
写外貌、神态,要注意人物的年龄、服饰、身份,特别要抓“眼睛”和特有的神情;
写动作,要注意人物内心活动引起的动作变化,特别要抓住特征性动作;
写语言,要注意人物的习惯、个性等
四是记事写人同摄影一样,也要讲究角度
摄影师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究竟选择怎样的角度拍摄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呢?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选择怎样的角度表现人物,往往能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

选择描写的角度,要注意四点:
1.角度要新。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感到呆板乏味。因此,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尝试从新的角度去表现人物。
2.角度要小。选择写人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选择得小一些,小中见大,效果就好。
3.角度要集中。写作对象的素材是分散的、零碎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设法找到特定的角度,便于把人物形象反映得集中突出。
4.角度要典型。龙,具有首、尾、角、鳞、髯几个部分,高明的画家总是在“一鳞一爪”的描绘中,再现龙飞动的风采。写人的作文也是如此,作者往往通过对写作对象某一角度的描写,从而反映他们的全貌。
1)、
如何进行语言描写?
一、 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 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 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 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2)、
如何进行肖像描写?
第一、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
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 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 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
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3)、如何进行
对比描写?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 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 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4)、如何进行多侧面描写?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5)、描写怎样做到生动具体?
方法一:分解事物法。
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按部分一一具体写来。
例1: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然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一点四七米,比去年的校记录高出一厘米。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李然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竿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跃,一下飞过横竿,打破了校运动会记录。
哨声响了,李然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腰部就已越过横竿,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跃式”。(翻越)随着同学们的叫好声和鼓掌声,他的整个身体横卧在柔软的垫子上,紧接着一个鲤鱼打挺,稳稳的站在地上。(落地

方法二:回忆联想法。
就是采取补叙插叙的办法,回忆与当时有关的情景。
例2:
横竿已升到一点四七米了,哨声又要吹响了。这时,一缕阳光照到李然的脸上,他显得更加精神抖擞。(联想跳前的神情)他想到了平时体育课上的刻苦训练和跳出的好成绩,他又想到了刚才老师的热情鼓励:好好跳,争取破校记录。他顿感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力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写其获胜的信心)李然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他猛地向前奔去,大步从起跑点跑到横竿前,又仔细的丈量了一下距离,然后又回到起跑线处。只见他握紧拳头,(联想他起跳前的情景)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腰部就已越过横竿,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跃式”。随着同学们的叫好声和鼓掌声,他的整个身体横卧在柔软的垫子上,紧接着一个鲤鱼打挺,稳稳的站在地上。动作是那样的轻盈,姿态是那样的优美。“成功了!”在同学们的一片喝彩声中,他向同学们跑去。(联想跳后的情景

方法三:增添细节法。
就是把细微末节的表现进一步描写出来
例3:
横竿已升到一点四七米了,哨声又要吹响了。这时,一缕阳光照到李然的脸上,他显得更加精神抖擞。他想到了平时体育课上的刻苦训练和跳出的好成绩,他又想到了刚才老师的热情鼓励:好好跳,争取破校记录。他顿感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力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李然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做完这些准备活动后,朝同学们笑了笑,好象在说,决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希望。他猛地向前奔去,大步从起跑点跑到横竿前,又仔细的丈量了一下距离,每一步都是那样仔细认真,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然后又回到起跑线处。向手心吐了一口吐沫,两手揉搓,握紧拳头,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他咬紧牙关,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腰部就已越过横竿,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跃式”。随着同学们的叫好声和鼓掌声,他的整个身体横卧在柔软的垫子上,紧接着一个鲤鱼打挺,稳稳的站在地上。动作是那样的轻盈,姿态是那样的优美。“成功了!”在同学们的一片喝彩声中,他向同学们跑去。同学们跑进场地,拥抱着他,还有几个同学用拳头打了他几下,然后将他抬得高高的。

6)、多种表达方法综合运用:
例:
今天早上,语文老师来上课,课前发下了第30张综合练习卷儿。看着未完成的练习卷儿,想想一个个老师的劝告,我头疼得要命。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数学考试刚结束,语文老师抱着一大摞卷子,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他推了推厚瓶底似的眼镜,威严的扫视了一下全体同学,慢条斯理的说:“同学们,要加油哇,离高考只有28天了。”这句话差不多每个老师都要说上几回,偏是我的心理稳定性不够,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心都会像小鹿似的“抨抨”跳上一阵子。这不,语文老师的话还没说完,我的心已跳个不停。可是,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呢?谁会来抚慰我躁动不安的灵魂呢?我偷偷的瞥了语文老师一眼,他依然是一脸的严肃,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发下第30 张综合练习卷儿。看着一张张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我的头上像套上了一个紧箍咒,疼得要命。难道我们就注定要经受这炼狱般的磨难?难道我们的青春只能在考不完的试卷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使劲的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暗自长叹了一声: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写人记叙文的结构
一、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
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
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二、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
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
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
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
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记叙文开头
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1.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本来只需要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不要在前面加上罗罗嗦嗦的叙述,要把废话尽数删去,使文章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如: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简女贞《夏之绝句》)
闻鸡宜起舞,对酒可放歌,伤怀堪酹月,感慨当临风。(张嵬《临风》)
2、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如: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小小鸟,我扑腾在凄迷的风雨中,却不想因此迷失方向。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我要飞,要高飞……—题记“(《我要高飞》)
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写出发自内心的呼唤,“要高飞”,要当学习的主人,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里寻找回丢失的个性。这样的开头令人眼前一亮。
3、所谓美,就是开头力求给人以美感,让人能够得到美的享受。要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需要用形象的描写、优美的抒情或恰当的修辞手法。
运用形象的描写。
透过窗口,我看到槐树花又开了。开得依然那样洁白、晶莹、清香。(《槐树花》)
终于,在茫茫一片昏黄的路灯光里,出现了51路公共汽车那臃肿的身躯。在夜幕里等了一个钟头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挤车》)
运用修辞引用诗文。
如:
阵阵凉风拂过了窗栏,轻轻扳动着风铃儿,叮铃铃地奏出美妙的旋律;池畔柳树迎风摇曳着,款款地摆动水蛇般的腰身,千丝万缕的柳条羞答答地尽往四边躲;微风吹动着白色的窗帷,波动得如风帆一样。(《雨的组曲》)
母爱像长河一样源远流长,像清泉一样清澈甘甜。我也是一个沐浴在母爱阳光里的幸运儿。(《无尽的母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起那圆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想起那钱氏英语。(《良师》)

一、开门见山
直接入题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的描写点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
1.夕阳的窗前,一个漂亮的少女站在那儿,凝视着外面初春美丽的景色。她叹了口气,低下头,端详着手中的那朵插在蓝白瓷瓶里的粉色玫瑰。她闭上眼,回想着以前的事。(《粉色玫瑰》)
2.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母亲节的礼物》)
二、写景状物
渲染气氛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
1、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2、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温巢的小鸟。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
三、总领全篇
提示要点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
1、郑振铎《猫》的开头“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一句提纲挈领,表示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自己家养三只猫的经过。
2、“我有一个习惯,妈妈说,这个习惯好。”(《我有一个好习惯》)这个开头既开门见山,又统领全篇,文章主体部分就着重介绍了自己拥有的一个好习惯。
3、“回首岁月碾过的痕迹,发觉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生活的风雨无法抹去的。”(《轻叩记忆的门环》)这个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提示了文章的要点,让人一看便知作文要写的是生活中使人无法忘怀的一些事情。
四、抒情议论
确定基调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1、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
2、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生日寄语》)
五、设置问题
引出下文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乐趣》)
六、引用诗文
突现中心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
1、“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七、对比映衬
烘云托月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2.当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你也许回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那非凡的创造力。绿树是美好的,枯树也有其可爱之处,虽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枯树》)

记叙文的结尾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
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
“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
《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