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诸葛"借荆州杀关羽"辨

 达啦 2011-10-19

刘备诸葛"借荆州杀关羽"辨

2011年3月2日 09:38

选稿:天潼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云发  

      关羽大意失荆州,本已是是三国历史上铁定的史实,近年来,学界有人一再狂炒这一战役,哗众取宠地刻意编造谎言,把这场战役中造成刘备集团失败的原因归罪于诸葛亮。不久前,上海某大学一教授在报上发表文章《解密“诸葛亮借荆州杀关羽”》,称因为“诸葛亮觉得如果自己要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号人物”,关羽是个“障碍”,所以在关键时刻“诸葛亮不救关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更荒唐的是,连刘备也被认为是杀关羽的背后“黑手”,认为刘备自坏长城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在他死后,刘阿斗控制不住关羽,因此在生前就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些所谓“学者”的“戏说”,完全不顾真实的历史地信口胡诌,实在骇人听闻。

      那么,那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大战役,真相又是如何呢?

      初战讨伐曹仁具有“偶然正义”

      荆州之战并不是事先策划好的一场大战,而是由偶然因素引发的战略决战。

      建安二十三年(218),镇守襄樊的曹操集团征南将军曹仁及南阳郡太守东里袞等虎狼官吏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激起了所属诸县强烈反抗。据《三国志.武帝纪》转引《曹瞒传》注云:“是时南阳闲苦繇役,(侯)音于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所谓“苦繇役”,按胡三省解拜,即“苦于供给曹仁军也”。(见《资治通鉴》卷六十八)侯音本是宛城一位守将,他起来领导起义,可见当时曹仁和东里袞的残暴贪酷之重。这次起义规模大,《三国志.曹仁传》称侯音义军“略傍县,众数千人”,义军又与关羽“联和”,若南阳一带连人带土地真的一起投关羽,对曹操集团将发生十分严重后果,兵锋会威胁许都(昌)。可惜侯音轻信功曹宗子卿的花言巧语,将逮捕的东里袞放掉,东里袞与宗子卿连夜奔出求救,震怒万分的曹仁率军于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攻破南阳,“仁屠宛,斩音”(见《三国志.武帝纪》)。面对曹仁残暴搜括和屠杀老百姓的恶行,关羽拍案而起,他未获刘备授权,即出兵攻打曹仁,将其包围于樊城,曹魏集团前线吃紧。

      同年八月,曹操急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率七军前往增援。曹仁却瞎指挥,命于禁、庞德屯兵樊城北面地势低洼处,在连日阴雨后造成汉水泛滥,曹魏七军被淹死无数,于、庞以下3万多军士被关羽俘虏(据《三国志.孙权传》)。关羽转而猛攻樊城,时城中只剩数千人马,民心军心皆不稳,曹仁慌乱,曾打算“乘轻船夜走”,赖汝南太守满宠劝阻,谓“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见《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曹仁无奈坚守,保住了巢穴。与此同时,关羽又派部将围攻襄阳,迫曹魏荆州刺史胡脩、南乡太守傅方等投降。

      十月,曹魏统治的陆浑县(属弘农郡)又发生起义,县民孙狼发动百姓攻入县署,杀死欺压百姓的县主簿。孙狼起义后,又“南附关羽”,关羽收编了孙狼部众,还给补充了人员或武器,授以职务印绶。孙狼回兵陆浑后,在曹魏统治区开展游击活动,一时,“自许(都)以南,往往遥应(关)羽,(关)羽威震华夏”(见《资治通鉴》卷六十八),关羽一生的军事业绩达到的顶点,而他偏师的局部北伐,也具有一种“偶然正义”的性质。

      由于关羽的攻樊仅是为了救援侯音、孙狼两支义军的局部边境战斗,况且曹仁不是他的对手,估计战斗会很快结束,所以他可能未向蜀中报告。而刘备、诸葛亮呢则认为此乃小冲突,关羽能够处置,与东吴又有盟约,荆州无虞,附近又有刘封、孟达驻兵上庸,所以不会考虑干预关羽的军事行动,更不会派援兵。

      关羽疏忽轻敌种下祸根

      但荆州安全此时已实际已处于危境。第一,按诸葛亮、刘备隆中决策规画,取蜀后若举行统一之战,要正式命大将统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则率大军出秦川,两路配合,使曹操前后难顾,可获成功。现在蜀中未动,关羽却先出兵,这就破坏了战略方针。第二,关羽的战役目标不清晰,开始时他只为了救援反曹义军,后又一味地要攻下樊城歼灭曹仁军,显见事先规画不周,尤其是没有从曹魏一方承受能力角度去考虑问题。因荆州军进攻襄樊,已引发曹魏宛郡、弘农郡的百姓起义,严重威胁了曹魏集团心脏地区安全,曹操肯定要倾全力来与他决战,关羽一支偏师岂能取胜?第三,关羽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骄狂轻敌,以为大军一出,就能攻下樊城;曹仁是名将,身经百战,又有满宠等谋士辅佐,所以,关羽在樊城与曹仁打成了胶着状,形成攻不下、退不甘的尴尬,大军反被牵制住,使荆州空虚。第四,关羽忘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江东孙权一直馋涎着他的荆州,他的大军岂可长期在外?

      这时,曹操、孙权正在暗中进行着一场算计关羽的交易。东吴陆口守将吕蒙向孙权献密计,主张放弃原定的攻徐州与曹操争天下的战略,改为先取荆州,歼灭关羽势力。此前,孙权曾经“外交公关”,欲为儿子娶关羽女儿,关羽辱骂孙权不允婚,孙权一直怨恨关羽,吕蒙计策正合他意。关羽俘虏于禁部3万人后,粮草乏绝,便擅自将孙权屯在湘关粮仓的大米抢走,肆无忌惮侵犯东吴利益,孙权怎会不怒?他秘密写信给曹操,表示愿与曹魏结盟,“讨(关)羽自效”。曹操正亲率大军驻摩陂,为战事无进展而头痛,见孙权要从关羽背后下刀子,立表同意。当然,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一方面约孙权夹击关羽,另一方面又按谋士董昭计,故意把孙权要偷袭荆州的信息,通过徐晃部军前泄露给关羽,希图关羽赶快撤围回保荆州,与孙权火并,让他们两败俱伤。

      这时的关羽应即退兵回荆州才是上策,但他大意了:一方面眼见樊城指日可下,到手的果子舍不得放弃;另一方面也怀疑是曹操挑拨离间之计,总认为孙权不会、也不敢攻荆州;因荆州城池坚固,又有糜芳、傅士仁两员大将把守,沿江又设置了蜂火台,吴军一动他就会知道,荆州真有战事,他再回救也来得及。

      孙权为保偷袭成功,他与吕蒙、陆逊一起施放烟幕弹麻痺关羽。吕蒙知硬攻荆州无必胜把握,遂便以治病为名,让孙权召他回建业,由年轻书生陆逊代行都督职务。陆逊到职后,给关羽连续写信,语气卑躬、谄媚,称颂关羽破于禁功绩堪比春秋时晋文公城濮之战和西汉初韩信背水灭赵之役,又自称“(你的)仆(人)书生(陆逊)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见《三国志.陆逊传》)。关羽觉得东吴派这么一个没名气的人当代都督,对荆州根本无威胁,于是他不仅不加强荆州防务,反把荆州的许多部队陆续调往襄樊前线,大大削弱了荆州的防守力量。

      见关羽上当,吕蒙便立即抱病潜至寻阳,将精兵埋伏在船舰中,使军士穿老百姓衣服(即“白衣”)摇櫓驾船,“昼夜兼程,至(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蒙到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见《三国志.吕蒙传》)。

      由于关羽占据荆州较久,已得民心,偷袭成功的吕蒙又施展正确政策攻势以巩固战果,先是安抚荆州降将及百姓,严格军纪,使“军中震怖,道不拾遗”,其麾下某军士是吕蒙同乡,仅“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吕蒙便“垂涕斩之”。对吴军所俘获的关羽以下所部的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三国志.吕蒙传)。关羽曾派人潜回荆州打探情况,他们发现见家中无恙,待遇比过去好,回去后军中做反宣传,使前线军士失去斗志。吕蒙又礼待荆州上层人士,由孙权亲自上门劝降从事潘濬,任命为吴军辅军中郎将,委以兵权。这样,吕蒙便迅速控制住了荆州。

      与吕蒙相反,关羽对部下一向十分严苛。部将糜芳、傅士仁犯下过失,他一方面把守荆州重任交给他们,另一方面却宣布等征曹仁回来后便要给予惩罚,这就在客观上逼糜、傅投吴。另外,关羽又与镇守上庸、房陵的刘封、孟达不睦,他曾阻止刘备立刘封为世子,刘封是刘备义子,他对未能成为刘备接班人,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当荆州失守,关羽全军陷入困境时,刘封便不肯出兵救他。

      最致命的是,当吕蒙偷袭荆州时,关羽与曹魏部徐晃军在偃城四冢展开决战,关羽失利,部将傅方、胡脩战死,被迫撤樊城之围。此时曹兵云集,荆州又失,军心渐散,关羽便进退失据;此时又传来陆逊率兵取宜都,破蜀秭归,堵住了关羽西逃之路,他自知孤穷,遂往西退守麦城,城小兵少无法据守,遂欲以伪降之计乘夜带十多骑人马逃遁,不幸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十二月,在章乡被吴军潘璋部马忠擒斩,荆州战役结束。

      刘备匆忙称王无懈救荆州

      综上所述,可知关羽在内政、外交及战略上的失误,造成内外树敌,又轻敌大意,当然要负失荆州的主要责任,其付出生命代价,亦是咎在自己。后人痛惜于蜀汉失荆州、坏了统一大业,遂转而质疑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及时发兵救援?也有人因此进而怀疑是刘备、诸葛亮“借荆州杀关羽”。

      刘备、诸葛亮不是《水浒》中的王伦,他们志在建光复汉室伟业,所以,对荆州、对关羽都是要保全的,无论陈寿《三国志》、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还是近年考古史料,都证明了这一点。退一万步说,即使刘备、诸葛亮真对关羽不满,他们也不会拿丢失荆州老根据地这样天大的事来“开玩笑”,要知道他们为取荆州花费了多少精力呵!此时他们虽又有两川、汉中,但哪会为谋害一员大将而把极富庶的战略要地荆州拱手送人呢?再则,刘备刚自立为汉中王,统一大业尚未开始,他怎肯自坏长城害关羽?刘备尚在盛年,身体还好,儿子接班的事并不迫切,他有必要马上杀害蜀汉第一大将关羽吗?事实是,刘备与关羽的始终关系亲密,超过了他同诸葛亮的关系,正如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的描述:刘、关、张(飞)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刘备、诸葛亮入蜀时,将后方重地荆州全权交给关羽,这是多大的信任?刘备一定益州,便“拜(关)羽董督荆州事”,继而又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而诸葛亮的职务还仅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不及关羽位高权重。更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立嗣问题上也听从关羽意见,立刘禅而舍刘封,足见刘、关之关系非同一般。还有一事可以见刘备之为人:当后来刘封返回成都,刘备责其不救关羽,刘封狡辩是因孟达阻止,刘备仍不饶他,听从诸葛亮意见,迫令刘封自杀。还有,刘备当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东征孙权欲为关羽报仇,若刘备真想“借刀杀关羽”,他会刚称帝之际就不顾朝中反对举兵东征吗?种种史实证明,刘备不可能害关羽。

      那么,为什么荆州战事正酣、蜀中没有发兵救关羽呢?

      这个疑点,应从荆州战役的进行时序上去求解。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曹操兵败斜谷,刘备据有西川、汉中,当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并“起馆舍、筑亭嶂,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处”。而这个时候,正是关羽向曹仁开战之时。为了证明自己是上承天命,刘备大搞符瑞把戏,在前线血战的关羽也来凑热闹,“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见《三国志.先主传》)蜀国上下更是都为刘备称王奔忙,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谁还有心思和精力去顾及荆州战事呢?况且战事开端,关羽连传捷报,又加与东吴联盟有约,刘备、诸葛亮怎会顾虑东吴偷袭的威胁?

      不料进入十月,襄樊前线军情突变:关羽先胜后败,吕蒙偷袭荆州;十一月,东吴陆逊取宜都,孙权、曹操各军形成了对关羽的战略包围;十二月,关羽便被擒杀。总计关羽从极盛到迅速失败,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时间,实在太快。当时,陆逊控制了夷陵峡口,关羽与蜀中联系中断,一方面刘备、诸葛亮对前线情况不明,无法下决心出兵;另一方面,三个月前,刘备与曹操刚在斜谷激战,战后分兵把守各处隘口,现在马上再集结军队东进就有难处,且蜀道艰险,蜀兵出川不易,此远水岂能救近火?况从刘备角度看,他认为荆州附近有刘封、孟达大军,关羽可望获得增援。所以刘备、诸葛亮便将一切精力放在建国称王上,也就无暇顾及出兵救关羽了。

      这样看来,刘备在关羽失荆州问题上是有责任的,首先他派关羽守荆州,是用人失当,看不到关羽虽勇猛,但搞外交太外行的缺陷;二是他未估计到刘封会不救荆州,说明他不善驾驭部下;三是他未摆正固疆与称王的缓急关系,结果自己“升”了一级,却葬送了荆州一大片土地和强悍的关羽军团,其根子是胜利冲昏头脑。还有人说刘备称汉中王后未对关羽封侯,以此证明刘备与关羽有隙,这也是不对的。关羽早已由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从封建正统看,这个侯爵比刘备的赐封还“正牌”,而且刘备此时还尊奉许都的汉朝廷,没必要再改封关羽。至于说诸葛亮为当蜀中“老二”而算计关羽,更是没有历史的根据的主观臆测。当时关羽虽与刘备亲密,但职务上并非刘备手下“第一号人物”,据《三国志.蜀书》,刘备定蜀时,法正才是他手下“第一号人物”,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其权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刘备称汉中王,法正又升任尚书令、护军将军,是真正的“蜀相”;另一蜀臣许靖当了太傅,刘备的妻兄麋竺被封为安汉将军,此三人爵位均高于诸葛亮。而诸葛亮的职位在刘备定蜀后直至当上汉中王都未变动过,一直只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相当于秘书长);刘备称帝后,因法正病故,诸葛亮才获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之职。关羽远在荆州,蜀中军政大事全不参与,他怎么成了诸葛亮晋升“老二”的障碍?

      荆州之战决定三国鼎立

      历来史家都认为赤壁之战决定三国鼎立,这是误读:一是赤壁大战后,曹操仍保持着对其他割据势力的进攻姿态,如此后的孙曹合肥之役、曹操收汉中张鲁之战等,并未坐守疆域。二是刘备集团此时尚无地盘,寄寓夏口一隅之地,实力也仅2万多人马,连西川刘璋、汉中张鲁也不如,此时称三足鼎立局面已定,为时尚早。

      但荆州之战就不同了,从性质上看,它应是三国史上一次具有战略规格的大决战。第一,曹、刘(关)孙三方投入的军队数都很大。刘备集团:关羽部参战的兵力当在4万至5万人(《三国志.孙权传》称建安十九年关羽就能出动3万军拒吴军于益阳,后当有所增加)。曹操方面:先是有曹仁部参战,史书未载具体人数,只说有数千人;随后是于禁的七军(按古代建制,每军约1万人),《三国志》未明说但该部总兵力,依据水淹后被关羽俘获3万多推测,那么加上淹死的,估计也有5至7万人;曹操亲率的驻摩陂大军,包括了主力徐晃部、夏侯惇部、张辽部(未参战)等,总数估计在数万人吧,而且曹营还出动了好多员重量级大将;孙权集团:主力为吕蒙部,该部在建安十九年(214)时即有2万人(参见《三国志.孙权传》),后又拨入鲁肃部1万多人,所以吕蒙部当有3万多人;陆逊部人数,他早先“部伍东三郡”,就有“精卒数万”(《三国志》中常称3万人为“数万''”)(见《三国志.陆逊传》);此外还有蒋钦部游兵1万多人,潘璋部数千人等,总计孙权部投入的兵力当在近10万人。(此时东吴兵拥兵甚多,据《三国志.甘宁传》转引《江表传》注称,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中,就曾出动过7万大军)。所以,三方动员的兵力,应大于或接近赤壁之役规模,超过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人数。(赤壁之战曹操部约15万人,孙权部3万人,刘备集团为2万人,总计约20万人左右)。

      第二,荆州之战后,三方疆域基本稳定,即曹魏政权据有黄河流域的整个中国北方地区,蜀汉政权据有汉中及两川以南,东吴政权据有荆州及江东,这个疆域分割状态,在以后的四十多年中,未发生重大的变化。

      第三,曹操因于禁、曹仁部受到关羽打击,失去发动统一战争的锐气,此后直到去世,他再也未对孙权、刘备发动进攻。刘备集团失去荆州后,又再败于夷陵,失去了战胜东吴的信心,更失去了灭魏的能力,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攻魏之战,宛然边境拉锯冲突,对魏国始终未形成实质性威胁。而东吴孙权则更是一味称帝自保,从没主动为统一大业而战。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

      关羽的失败,既有偶然性,也由于关羽个人的性格悲剧。刘备、关羽都是这场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者,但刘备绝无“借荆州杀关羽”之意,要知道他此时尚在打江山(统一)阶段,并未到坐江山享乐之际。而近年一些“二百五”学者硬拉上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把矛头指向诸葛亮、搞臭这位千古道德智慧名人,其目的为个人沽名钓鱼之外,恐怕是另有指向吧?不过,其实在离谱的“研究”,想要在学界站住脚亦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