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鼐的字号

 wgs9007 2011-10-21


姚鼐的字号

金文潮

 

《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文章以如诗如画之笔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景观,脍炙人口。其作者姚鼐(1731——1815),字姬传,号惜抱先生。作品有《惜抱轩诗文集》。这里,笔者不揣谫陋,想就其字、号探赜索隐,虽为管见,或可引玉。

先说其字姬传。我们知道,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像苏轼字子瞻,实源于登轼而望之(《左传·长勺之战》),曾巩字子固,都属于同义的;也有名与字义相反的,如朱熹字元晦,是光明,是黑暗。当然,姚鼐也不例外。

,《诗·周颂·丝衣》:  及鼎,兕觥其斛。鼐,即是大鼎。而在古代,鼎乃立国之重器。逐鹿中原,觊觎国柄,谓之问鼎;江山易主,舆稿换图,谓之鼎迁鼎革;新朝立国,谓之定鼎;天下三分,谓之鼎立。可见,已成为政权的象征了。这里也与古史有关。

传说大禹治水之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他在每个州都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于是搜集天下青铜铸成九鼎,每一鼎代表一个州(《史记》载在虞夏之盛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他在每件鼎上都刻着助人行善的神,害世伤民的鬼蜮等各种各样的形象,让每个人都牢记这些形象,从而可以辨识世间的一切好与坏,善与恶,让每人以此为德行标志,照此做人行事。从此,九鼎就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延续相传。据说,夏桀无道,商汤灭夏后,九鼎便飞向商都,后来,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灭商,九鼎便归周所有,传说九万人方能拉动一鼎,周武王便发兵八十一万才将九鼎运到都城镐京。据文献记载,在周代曾严格执行过列鼎制度。(当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士用一鼎,至于一般平民百姓,是绝对不可使用鼎的,否则,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由此可见,虽有禹铸九鼎之说,而真正形成制度,使鼎成为政权象征的还是西周时期。

姬传有何关系呢?原来,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后来因居住在姬水之滨,就改为姓。黄帝是上古传说中最伟大的帝王,今天大多数姓氏都被说成是其后代。而周族的祖先后稷承袭了姬姓,他的后代后来建立了周朝,这就是周武王姬发。至此,我们就不难明白姚鼐缘何字姬传了。

再谈其号惜抱先生。在古代,除了有,还爱用别号的往往是些文化人。号是由本人决定的,往往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或住所特征。比如,陶渊明自号先生,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六一是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本人一老翁)。当然,也有别具特殊含义的,像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似笑,表示苦笑不得。姚鼐之号实因其家建有惜抱轩,那么,又何以名之惜抱呢?

这里就不能不论及桐城派了。桐城派是有清一代最大的古文流派。也可说是历代古文流派中最大者,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仅见。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清初文学家方苞被称为其始祖,而姚鼐则可说是桐城派在理论和创作上之集大成者。故而,对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姚鼐必然心向往之,以踵武先贤为己任。

韩愈有一首《杂诗》,其诗如下: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前后。

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缠。

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仑颠。

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

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

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

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麟。

这首诗先言自己用功读书忽然厌烦无聊起来,要开开眼界,换换空气。后说自己遨嬉的过程。根据钱钟书先生的意见,夸夺子是跟无言子对照,指那些类似自己的夸多逞博的学者。万坟厌其颠是申说生死文字间字。抱所见就是甘心愚蠢包缠,不肯走出文字间;白黑未及分是说一辈子也搞不明白古史诗书里的道理。夸夺子指他平时的志同道合的同伙而言:那些人给书本子纠缠住而又不想摆脱,害得他没有欣欢”“遨嬉的伴侣,只好另找无言子去,不过,假如他们都死了,他就更加凄凉寂寞了,所以,泪如九河翻,所谓物伤其类也。

作为当时古文写作之巨擘,姚鼐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一生治学以经为主,不仅创作了不少古文佳作,还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另外所编《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综其一生,也算是过着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的孜孜石乞石乞的学者生活的。他从韩愈的这首诗中拈取惜抱二字名其轩,实在也是在自我砥砺: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潜心治学。

由姚鼐的字与号,我们再次感受到古代文化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志趣。没有这种素养和志趣,今天的我们就不可能享受到这么多澡雪心境,颐养精神的精美的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