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防治指南

 斗鬼山人 2011-10-2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防治指南
全网发布:2011-08-09 21:18 发表者:马晓亮 (访问人次:227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然存在被侵犯部位神经痛, 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称之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其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故老年人多发。治疗上却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认可的治疗方案。近期,本人总结既往病例,再次写出关于带状疱疹防治的科普文章,希望对各位患者就医有所帮助。西疼痛科马晓亮

   如发现您的身体上长有此疱疹,请立即到疼痛科就诊。此病的防治观念是:防治并发症

  疱疹您及时治疗多于1周到2周内即可完全消退,您不积极治疗,疱疹也多能在2-3周内消退,但遗留后遗神经痛后就非常难处理了。

在此献上几个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效验方

1、水韩信草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取汁蘸患处,一至三次痊愈,而且无任何后遗症。临床应用一般一次治愈。

2、雄黄粉适量,茶水调敷患处。

3、鲜韭菜根30g, 地龙泥(即蚯蚓粪)15g, 两者置于碗中捣烂加少量香油和匀备用,用时将薄泥涂于患处。

如果已发展成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多选用:

1、椎旁神经阻滞或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我科用此法治疗200余例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

2、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多考虑行脊神经射频热凝治疗。

3、如上述方法仍无法治疗的,可考虑行鞘内吗啡泵输注治疗。可参考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在《去痛记》。

4、民间医治疱疹后神经痛的经验方:

       1、丁香9克,郁金9克,柴胡9克,枳壳9克,川芎9克,赤芍9克,板兰根30克,甘草9克(疼痛严重者可加用五灵脂,蒲黄,冰片少许共为未,装胶囊,一次3-5克,水送服。

      2、仙人掌去刺后捣碎,加入适量鸡蛋清,用花椒树下的土和成泥膏状,外敷于患处。

      3、将地龙烤干研粉,加适量麻油调匀, 搽于局部。

      4、全瓜篓100克,红花10克。日一剂。

      5、仙人掌去刺捣烂,拌入少量糯米粉外敷患处,干则更换。

      6、生百合、白糖各等量,捣烂外敷患处。

      7、鲜柿叶适量,捣烂取汁,涂于患处,干后再涂,每日 3~4 次。

患者关心的几个常见问题:

1、带状疱疹传染吗?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不传染。但是注意避免接触小孩,疱疹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是疱疹破溃后的渗出液具不具有传染性要看接触的人身体健康状况。

2、带状疱疹会复发吗?

    一般带状疱疹不会复发。但也不是绝对的,在人们过度劳累的情况下,疱疹病毒仍有可能被激活而导致疾病的复发。

3、带状疱疹的危害是什么?

     带状疱疹的危害其实并不在于皮肤表面的疱疹,而在于其遗留的阵发性针刺样灼痛,疼痛剧烈,皮肤拒碰,睡眠受累,精神崩溃,医学称其为疱疹后神经痛。

4、带状疱疹能根治不?

      带状疱疹在出疹后的一个月内,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治愈而不遗留后遗症。如超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能控制住疼痛发作的频率及程度就算很不错了,后遗症是根治不了的。

5、带状疱疹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柴胡青叶粥:配方: 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功效: 清泻肝火。 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马齿苋薏米粥: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

      茉莉花糖水:配方: 茉莉花5克,红糖适量。   制法: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频饮。

6、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内因性疾病,是人体在过度劳累的时候,激活了体内潜伏的水痘-疱疹病毒,病毒在脊神经节开始复制,从而引发临床症状,无法预防。只能尽量保持身体健康,避免体内免疫系统障碍,才有可能减少发生带状疱疹的机会。虽然疱疹是不可以预防的,但是疱疹后神经痛却是可以预防的,这就需要您得了带状疱疹后及时就医,就医时不要只去皮肤科,正如本文前面所言,此病的关键在于防治疱疹后遗神经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