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传席:别拿钱买我的生命

 艺术吧001 2011-10-22

陈传席:别拿钱买我的生命
________陈传席与薛龙春对话


       圈内人对陈传席的评价是迥异的,有人说他率真可爱,也有人则觉得他喜怒无常,但对于他在学术上的造诣都一致肯定。 他工科出身,却有良好的国学基本功。他虽以史论见长,但画价却昂贵。他说自己卖画不按尺寸,只论花的时间多少。作为学者,他值钱的不是绘画,而是时间。
    他研究历史,却对当代美术保持足够关注,几年前曾因一篇评论刘海粟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发誓要告他,但结果没有付诸实施。他照样活得自在,照样口无遮拦。
     

收藏的文物不让人看不如烧掉
     
      周刊(薛龙春):故宫博物院花2200万购买号称西晋书法家索靖的传世作品《出师颂》,遭到收藏界与美术界的一致质疑。在南方与上海的媒体上,您是一位主要的提出不同意见的学者。是不是国家花那么多钱买东西,就是故宫的几个专家说了就能算的?
      陈:从大的方面来谈。我们国家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博物馆都是私人的。按理说,公家的东西大家都能看,私人的东西自己看。但现在反过来了,美国的私人博物馆向全社会全世界开放。我是个中国人,到那里看东西,不仅不要钱,还给我补助费,并有专门的人服务,爬上爬下拿给我们看。我们这里虽然是公家的东西,但我们这些学者都不给看,只有博物馆馆长一个人把持。他们常把东西拿到国外去展览,因为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自己出国玩玩。
      周刊:在国外,国家花钱买文物也是馆长与几个鉴定专家说了算吗?
      陈:美国有位华裔收藏家王己迁,今年刚去世,他将所有的收藏捐献给了美国的博物馆,因为捐赠国家也要象征性付点钱,但为了这点钱美国召开了全世界学者参加的讨论会来论证他捐献的作品是不是真的。英国、日本、中国的专家都去了。我们花这么多钱买东西,就不能花几万的钱请国内的学者去看一看,参考一点意见?(这同时也是一个学术活动。)你博物馆收藏这些东西干什么,仅仅是收藏的目的就不要买了,还不如烧掉。这些东西宁可早坏几天,也要让它多发挥点作用。如果发挥不了作用,即使是寿命延长了1000年,又有什么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些作品就是给全国的学者、全国人民看的,看本身就很有价值。学者都看不到,收藏有什么价值。
      买这个东西(指《出师颂》),前后几个月,为什么不能充分听听全国学者的意见。我们这里太反常,收藏成了某些个人的事,收藏了以后,看也是一些人个人的事。这很不正常。
      周刊:学者并没有看到作品的原件,他们的意见能有什么样的价值。在鉴定界,直接经验是最值得骄傲的。
      陈:故宫上次拍进的米芾的《研山铭》,我们看明初学者的记载,内容和拍卖的不一样。有些字多出来了,是后加的。我在山东孔庙看到过《研山铭》刻石,是康熙时的,与现在拍卖的一样。所以,如果是造假,也不会晚于清初。我的意见也只是一家之言,但可以讨论讨论,你说真我说假,大家互相辩论,问题越辩越明。文物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周刊:有人说,这天价花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们国家还很贫困,与其花钱买这些东西,还不如将钱用在“刀刃”上。
      陈: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是研究传统的,对中国文物爱之如命,巴不得它回来。但这些东西在国外保存也很好,我们要花那么多钱买回来,而我们还有那么多小孩上不了学,还有那么多人很贫困。如果这钱投在一个大学或者小学多好。
     

听人说搞传统我就好笑
     
      周刊:前几年你因为揭露了一些画坛大师的真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人家一辈子靠吹捧大师吃饭,当然饶不了你。记得你当时说过要退出美术界。
      陈:美术界的问题太多,我想过退出来,也准备退出来。但有的出版社托我作书,钱早给我,也被我花完了,但工作还没做。所以美术上有些事还是要做,况且我毕竟是美术史的教授。
      现在约稿多,很多是朋友,说给你几天时间,支持我一篇稿子吧,稿情难却。在美术界时间呆长了,自己也退化了,因为在这个圈子里写文章太容易了。有时有些词句并不正确也懒得查,但如果给文学界写东西就马虎不得。黄君璧等人为什么到了台湾之后画就差了,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在大陆时高手如云,他还不算什么,画画就要小心;但到了台湾后,他是最高手,怎么画水平都最高,没有压迫感。
      周刊:有人说中国画与我们生存的现实是脱节的,纯粹是自娱自乐。但中国画家却是最富有的,一走穴就捞几十万。
      陈:画家的思想感情没有在现代,就画不出现代的东西,现代人画古装人物的,可以卖很多钱,但却是废纸。因为古装人物是古人的东西。山水什么的老画古代那一套也是不行的,虽然还是那山那水,但思想感情已经变了。
      周刊:他们都煞有介事将笔墨程式理解为传统的全部。
      陈:传统历来是发展的,每一代都是传统,都不一样,一样就不叫传统了。我主张传统有一部分人搞。比如书法应当这样用笔,国画的墨怎么用。国家养一些人,但不要所有人都来做这件事。
      有人总自称是搞传统的,我听了就好笑。像陆俨少那样的人,算是在他的时代最懂传统的,可是他却将传统中一句重要的话理解错了。古人说:“尚暗不尚明。”他批判说,暗有什么好的,明也未必不好。他将暗理解为黑乎乎的,其实暗是指藏锋不露,明是指刻露。最懂传统的人将这句话都弄错了,一般人还讲什么。
     

当然人到了位置上,什么都敢讲。
     
      周刊:如果一个人在家写传统古体诗,并在很少的兴趣相投的朋友中传播,这没有问题。但要是拿到大街上去朗诵就滑稽了。国画不也一回事吗?
      陈:传统即使画得很好也只限于部分专家看,而不是大多数人看。会写诗最多就是修养不错,但却当不了教授。这不是需要诗的时代。你做的这些东西,古人都已做了,你又写不过他,写得一样,也只不过重复一下。
      我前面说了,号称搞传统中国画的人并不懂传统。搞艺术我主张现代、民族、个人三个特性。我在美国,别人跟我说,你们中国人的油画不是油画。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听外国人讲。起码,外国人看你的油画幼稚可笑。美国人与欧洲人画的东西应该让他们画去。但民族性并不是重复。
      周刊:你在美术界发言比较多,骂了不少人,也常被人骂。被人骂的感觉如何?
      陈:骂我的人,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善意的。即使是恶意的我也不计较,一笑了之。我没时间就不看了。不看不是因为人家骂我,而是水平太低下,浪费时间。
      一个人没人骂也是寂寞的。有时反驳一下也是稿情难却。有的读者看了我的文章说,陈传席敢讲实话,我觉得讲实话是基本素质,在中国却成了大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有朋友问我,怎么讲话才能使人相信?我说很简单,讲实话就能让人相信。他又感到不可理解。
      周刊:你写了很多画册序言和画家评论,你敢说自己讲的都是真话?
      陈:给朋友写文章稍微会提高一点,用显微镜去看他的优点,对他有鼓励作用。但是对名人例外,那是检验自己判断能力的。很多名人出很高价请我写,我都先要声明,我该怎么讲就怎么讲。现在尽量不写,因为有许多重要研究要做。你给我再多钱让我写文章,其实是拿钱买我的生命,你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我研究。因为我不想再给人写,没满足要求的会骂我,因为我讲了实话影响到他的地位,也要骂我。他们以前被人拔到十分高,现在我还原到五分高,他就不高兴。
     

博导连文章与论文都分不清
     
       周刊:听说你对现在的教育很不满意?
      陈:教育产业化肯定是错误的。有人说教育是培养人,当然这句话可以探讨,教育当然也要培养人才,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日本的民治维新首先是普及全民的小学教育。中国的戊戌变法首先是建京师大学堂,上下是脱离的。少数人才培养好了在中国也没有用武之地。国家的进步主要是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我们现在的教育将北大清华作为重点,投入大量资金,结果培养出来的人统计下来大部分都跑到国外去了,人才留不住,国民素质也得不到提高。
      周刊:产业化可以刺激国民的教育投入,但忽视了人才的质量,有人说将来会有报应的。
      陈:我们就是喜欢一窝蜂,搞形式主义,以为大学多了,招生多了,教育就发达了,先进了。最近在搞什么全国教育大检查,放假了怎么检查?就是看材料。包括南京的一些大学,上海、北京、西安的大学,我都搞过调查,不少人都在忙造假,多少年来教学计划什么的都缺。学校天天给我打电话,要我补这补那,大家都投入造假,教育部跑来看一圈,就是看这些假玩意。这说明领导教育的人根本不懂教育。
      周刊:综合性大学都在建美院,美院怎么这么容易建?
      陈:美术专业收钱多,收报名费也多,而且可以扩大生源,有生源就能发财。学中文学数学都有用处,美术学不好,一点用处都没有。不知你注意没有,美术系的学生素质总是很差的,美院尤其不应多建。有个学校,以前招30人,现在招一千多人。美术对国家的作用当然没有科技大,它是门小技术,但是没有相当的天分肯定搞不好。这是少数人能做的事。大家都建,考不上大学的都来报美院,一些不配进大学的教师也都进了。我以前在安徽的一些中学教师朋友现在都进了大学。什么事都是一呼拢。
      周刊:学生多,教师就多,教师多,教授就多,高校的教授上得真快。在专业圈一点影响都没有的,都当教授了。
      陈:教授太多,导师太多。他本人博士考不上,甚至连本科水平都达不到,自己却是博导了。教授要有原则,现在有了著作就能当教授,有钱就能出著作,有关系就能出著作。我也写了很多本书,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就那几本。以前是少数人写书大家看,现在是大家写书没人看。过去人一辈子就出本把书。
      周刊:大学合并也成了风气,是不是真有什么规模效应?
      陈:我赞成合并,但现在这种合并我不赞成。许多中专校,一合并都成了大学,中专老师就成了大学老师,以前他根本进不来。南大不搞合并是对的。有些差学校应干脆砍掉。湖南有几所学校,相距200里,也合并了,这合并有什么用处。还有,现在每一个城市都建大学,也没有必要。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不是装点城市的,没条件应坚决不办。本地人在本地培养,也是错误的。一个人一直呆在落后的地方,他就不会有好的眼光,他到北京、广州学几年,会将先进的东西带回去。
      周刊:博导容易当,博士也容易考,有的导师一年能带10来个。
      陈:硕士招生还好一点,毕竟要全国统考几门课。博士都学校自己出卷子,这很容易有腐败。不懂外语的人外语都能考得很好,每年都走漏题目。有人夜校考不上,考硕士多少年考不上,考博士一下子考上了。国外都是导师选拔博士生,这是很科学的,但在我们国家不适用。人情与社会风气影响教授的判断,后门开得到处都是。我也没法完全正规下去。
      国家应在博士教育上下最大的功夫。应先对一些基础课进行全国统考,以取得报名资格。一些做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博士生招进来,连古文都看不懂,怎么教?当然,关键还在教授。光检查教学计划没用。最没水平的人,教学计划往往是最完美的。刘半农在北大,课教得很好,但他不知给学生打分,有次竟从第一张试卷往下陆续打61、61、62分,但他是名教授。分数虽未必合理,但他教学却有水平。
      现在到处都是教授(还有相当于教授的)、博导,有人拿一般的文章来申报博导,其实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取消他的申报资格,因为他连论文与文章都分不清。教授必须两年审查一次,不合格的要坚决拿下。博导不是职称,是岗位。不符合标准的不能讨论,你是校长都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