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啖《论语》三百言 (每日更新) / 酒量犹豪人渐枯 / 第1页

 盲人王后 2011-10-22
日啖《论语》三百言 (每日更新)共103页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提交日期:2009-02-17 13:23日啖《论语》三百言
   大鸟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个既不崇高又不猥琐的念头,在肚中酝酿良久,几成变质的酸奶。就为了自己不腹泻,今天决定开啖。
   “啖”,有个很幽默的解释——吃或给人吃。
   一个囫囵吞枣,自己吃夹生饭的人,如何以其枣啖人,这的确很成问题。为此郑重提醒,肠胃比我还要糟的官人小姐,请远离此小吃摊。病从口入,不可不慎。
   我担心的还不止上述内容。一个徐爹半老的男人,也乔张乔致加入说《论语》的行列,这种可耻的行径,会不会影响到我可爱的小女,让她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受人歧视?有个半吊子的爹,真不是件什么赏心悦目的事情。好在自认没有人来疯的嫌疑,也没那份闲力气,只是想做一个腐朽书生想做的事情而已。
   于是心安。
   我最担心的是以己昏昏,使人更昏昏,那就漆黑一片,暗无天日了。打消我这种忧虑的是哈佛,哈佛校训里有一句: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真理在哪里?当然不在我这里,也不全在孔子那里。真理就在大家的心中,言路大开,出口无遮,我比较喜欢这种学术或娱乐氛围。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帕索斯,对乃师的直角三角形提出异议,结果就被同学们扔进海里喂鱼。我说的不对时,希望同学们别把我往水里丢,因为鱼不喜欢我,我一样也不喜欢鱼。
   这样,我顿感踏实。
   何况,有《论语》原书在,不管啖者如何随意即兴,任凭作者怎样信马由缰,读者自有根源握手,一切大可放心。
   于是,改造一下黑无常纸帽上的四个字,说声——我也来了。
  
  
   【学而1】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意〗
   孔子说:“从学之者时时诵习修明,不是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同学从远方而来,不是件很快乐的事吗?因没被别人了解而毫无怨忿,这不就是君子吗?”
   〖啖言〗
   生存如此窘艰,世道礼崩乐坏,虽荜路蓝缕,前途困蹇,但大雅传诵,弦歌不绝。从那间辗转流徙的国际化大学课堂,传出了孔子带有审视人生之美,而抱有激赏的反问。这是一个学者所认定的最快乐的哲学。
   在教与学的双向研习中开悟,并在开悟中不中辍,时时修明,从而达到养善明德的至高境界,此为我之大快也。
   《相约星期二》中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缠绵病榻,作为莫里早年的学生,米奇在老师生命的最后十四周里,每周二准时飞赴医院与他相伴,聆听教诲。一年后,在老师低回的哀乐声中,学生结束了课程。
   隔着遥迢的远路,学生风尘仆仆赶来,相约在星期二,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复读人生,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也是老师感受“有朋自远方来”的唯美心路历程。西方一对师生的洽遇,却正闪烁着东方孔子倡导的雍容光晕。
   在这件最早的教案里,我们看到,学习的三层递进关系,应该是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并能感召更多的同道聚拢,最后达到一种逸远的人生之境——即去怨怼,释恨愤,存远心,达至境。
   只授知识不教文化的现代大学,真的该反问自己一句:离教育的路是否已越来越远?
  
  

-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提交日期:2009-02-17 13:55  【学而2】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释意〗
  
   有若说:“做人孝敬父母、友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的太少了;不喜欢犯上而好造反的,根本也不会有。君子要务本求源,只有根本确立了,大道才能中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就是仁的根本。”
  
  〖啖言〗
  
   在《旧约》里,战争的萌芽,曾以这样隐喻的方式被最早栽植下来。人类始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牧羊的该隐,一个是耕田的约伯,约伯奉行正义,温恭良俭让,却招致该隐的嫉妒而终至命丧其手。
  
   这是个永恒袭罩在人类头顶的巨大而致命的语谶,无人破解。
  
   历史无奈而悲哀地验证了其无可辩驳的确凿性。在西方,罗马的缔造者兄弟间发生相残;在东方,周天子分封的宗亲后代们在春秋战国乱作一团。
  
   而直到今天,依然如是,甚至愈演愈烈。生存的周遭是如此喧嚣,世界是如此嘈杂,天下永远是兵燹不断。
  
   相互斥责,彼此抵牾,攻伐纷争,战火肆虐,自有史以来,即无时无刻不裹胁着我们,并将伴人类走至灭亡。鲜花弥漫、芳香扑鼻的人类安宁家园,只是一种形而上的假设,或片段性的存在。
  
   原因究竟在哪里?
  
   孔子早就看出堂奥,深刻指出,乏仁。
  
   这恐怕也是儒家将其治学应最高尊奉的格言次席,献给讲仁的孔门弟子有若的重要原因。
  
   学是为了悟道,体仁,明德,终至齐家平国治天下,这才是学的向旨和归宿。
  
   梁简文诫子当阳公书云,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简文帝算是理解这句话最彻底的一个。至于周作人,他理解反了。所以,他的文章一点也不放荡,而人却形骸俱毁到贼子行列中了。
  
   因而,孔子借有子口告诫吾侪:为学先要学仁,无仁则无本。宏阔浩大的仁在哪里,就先从“孝弟”二字入眼。
  
   一提到基督名字心灵就会感到平静的人,一看到悲伤者则心生同情的人,一想到久远的爱情就独自流泪的人,在我看来,都在接近仁。
  
   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或者成长为一个好的学人。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提交日期:2009-02-18 08:32  [学而3]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释意〗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幅取悦于人脸色的人,缺少仁德。”
   〖啖言〗
   阿谀和谄媚,像女人的瘦身内衣,观之悦目,赏之称心,但不管呈现出的线条如何婀娜与苗条,永不是写实的风格。掀开看,有着共同的商标——欺骗。
   一个人,若老是口中竟绽莲花,脸上堆满笑意,手脚充满殷勤,随时准备向人投怀入抱,你要警惕,他(她)要向你下手了。
   这类人中最可靠的,是妓女。其余,婊子不如。
   最有名的例子是勾践为夫差尝粪。当一个人丢掉人格和尊严,来表达爱心和忠诚时,只能证明,要么他压根没有人格,要么他是个不择手段的阴谋家。
   如果伍子胥抉出双目,在朔风凛冽的胥门之上定睛,他最终看到了越兵呼啸而入的学术推断得到验证。
   所以,孔子谆谆教诲我们,巧言令色者,缺德。
   其间含义有二:为学之人,当心口守一,身形一致,抱秉大道,绝不讨好取悦他人;为学之人,更当忌花言巧语之辈送来的讴歌和掌声。
   此堂课的直接教学成果是,曾参得出结论,“胁肩谄笑,病于夏畦”,那比夏天烈日炙烤下在菜地里干活还难受。
   间接成果是,孟子对景春同学所敬仰的“一怒而诸侯举,安居而天下息”的张仪、公孙衍之属,轻蔑称之为“以顺为正者”所行的妾妇之道,非丈夫也,更别说大丈夫。
   学术影响是,迤逦传到西方的蒙田耳里,小蒙开悟为,“通过哄骗以博得愚氓的好感,却在智者那里声名扫地,十分十分地愚蠢。”
   根艺在于靠瘿瘤取悦人,牛黄是牛结石后的产物,珍珠则是蚌不小心吃进肚里沙砾所致,能拿来取悦人的,其实恰恰正是他们的毛病所在。
   我们无需有病,只做个健康的自己好了。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提交日期:2009-02-18 08:55  【学而4】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意〗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思谋筹划做到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忠实守信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做到经常温习(并身体力行)了吗?
  
   〖啖言〗
   当厚厚火山灰掩埋下的庞贝古城重见天日时,惊讶的考古挖掘者愕然发现一具屹立而死的躯骸,他是城门的守卫。当灾难骤然来临,世界瞬间被吞噬那刻,他没有在惊惧中逃离,而是选择了忠诚与捍卫,牢牢地站定那里,哪怕再笔直的站立与拯救城堡而言丝毫无增益,哪怕固守的岗位是如此低贱卑微。
   他将这班岗一直值了千年,值为永恒。
   世上最打动人的美,往往最沉静。不管是为家国英勇殒身,为道义慨然殉命,还是为爱情默默固守,为践诺扬骨沥血,其间所蒸腾、扬烈的精神,只是忠信。
   普普通通的寻常事件,由于人的不寻常坚执与守恒,就使这些人和事不普通起来,从而有了撼人的力度。
   崇高,就在那时拔离大地,巍巍矗立。
   在孔子那里,为学,远非仅仅熟读六经课本,然后俯仰天地,以饱学自命。他通过弟子曾参之口,道出为学之人的首要——尽忠,守诚,执信,然后对之时时习练,在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中,走向人格与学术的双重完善。
   心慕神追“一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高标的李白,却吟出了“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的叹歌,只能说是诗仙对有唐一代取士政策的不满,以及对原初孔门弟子那种倜傥自任、不羁俗累的感怀。
   忠诚在抱,已诺必践,并不是迂腐和拘泥,而是挣脱掉趋利远害绳索束缚下的人性的浩大舒张、飞纵。
   读到曾参的话,我就看到了子路的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他更知道自己的学术思想,会在学生身上导致的后果。
   一棵树,永远明白自己枝头会挂什么果。
  
作者:酒量犹豪人渐枯 提交日期:2009-02-18 19:55
   【学而5】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释意〗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要严谨认真地理政,讲求国家信誉,节俭去奢,爱护民众,役使百姓不能违背农时。”
  
  
  
   〖啖言〗
  
   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一场寂寞的花事。悄悄吐蕾,静静绽放,默默散幽,落地委红。不事张扬,不着迹痕,只求在娴静中柔美而皎洁地进行,只让轻抚心灵的微风听到风花雪月的吟唱。所有的迭宕起伏、激越低沉,于爱情而言都是毒素,应该排斥。可惜我们不懂,所以,爱情老是被我们搞得很狼狈。不堪回首。
  
   理想的国体,应该是一篇抒情的散文。落笔从容,行文飘逸,寓意丰润,辞旨畅达。它在朝野同声中求得政通人和,在海晏河清里实现物阜民丰。可惜帝王们不懂,他们误以为,穷兵黩武就是在宣扬赫赫声威,骄奢淫逸就是证明国富民强,把严刑苛法、横征暴敛错判为纲常有致、民我归心。所以,历史总像刻板的课程表,周而复始。周期性由一个英姿勃勃的皇帝潇洒开启,最后由他一个萎靡颓唐的子孙来灰溜溜打上句点。让人败兴。
  
   一个在旧秩序解构中建立的新秩序,必须仍循旧途,一定要再被另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吗?
  
   孔子的回答是:NO。
  
   只要君王严肃认真理政,以诚待人,弃绝奢华,常怀民生,国家就可长治久安。
  
   有意思的是,儒道两家在这里不谋而合,热烈握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鱼很鲜嫩,烹饪时频频搅动肉容易碎,火候太大还容易煳锅,因而务求谨慎,不要乱折腾。
  
     两相比较,老子明显要输一筹。因为他只说到君王之治,而遗漏了领导者的自身作风建设和必备的民生思想。
  
   带着那么好队伍的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的问题不是政府的大小,而是它是否有效运转——是否帮助人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否关注人们能否承担生活所需,退休之后能否得体的生活。”深合了孟子“民为贵,社稷轻之”的思想,孟子的思想发源地在哪里?溯溪求源,就找到了孔子的这句话中。
  
    这堂课的教案很短,却前瞻性指明很多王朝兴衰的根源。正面例子是唐贞观、汉文景,反面例子是秦胡亥、隋杨广。
  
   怪不得夫子那么自负,“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上帝制造天才,上帝也制造天才的发现者,只是他总是隔着时代来分别出品他们。
  
   My god!我知道,你无非是想证明《圣经》里自己一句话的确凿性——时间是用来摈弃幼稚的。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215265/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