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报 向大师学习什么

 木柳书屋 2011-10-24
向大师学什么
——专家学者追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

    本报记者  王立元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是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并称的“四大须生”之一,其“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与马派的“华丽圆润、潇洒风流”,谭派的“朴实铿锵、神采清良”,杨派的“韵味醇厚、古朴大方”相互辉映,自成一派。1月13日至16日,由国家京剧院主办的纪念奚啸伯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在这期间举行的艺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不仅讨论了京剧流派的传承、京剧应如何发展,同时也对京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奚啸伯既不是出自梨园世家,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一位“下海”的票友。“奚先生19岁时由票友‘下海’,27岁挑班,在艺术上的成长很快,原因何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说。奚啸伯学习的起点高,言菊朋是他的蒙师,教授了他很多谭派戏及有关音韵学的知识。“奚啸伯善于学习,凡他看着好的、喜欢的地方,他都要吸收到自己的艺术中来。”奚啸伯大弟子、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在没挑班之前,他搭的都是大班,如搭过尚小云、梅兰芳的班,跟这些名家一起演戏成为他提升艺术品质的重要因素。”赵景勃说。

    奚啸伯不仅向同行当的演员学习,还向不同行当的演员学,向外行朋友学,向观众学,向自己的学生学,广泛吸收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风格。“奚先生的对唱有一整套相当完备的系统法则,因而能将其艺术风格完美地体现出来。”欧阳中石说。“当年我的老师跟我说,要多听奚先生的戏,听听他对字的处理、发音方法。我觉得从奚先生那里可以学到老生行当应该具备的所有素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说。

    著名戏曲音韵学家徐慕云称赞奚啸伯的嗓音如“洞箫之美”,音量不大、但深沉而醇厚、幽暗而邃远、典雅而悠扬、娓娓而入情。欧阳中石说:“奚先生这种‘音窄、量小、色暗,但有力度,能久远,优美而慑人’的嗓音,不能说与天赋条件无关,然而,主要是由其苦心探求、刻苦训练而来。”

    奚啸伯被称为“儒伶”,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这对他演戏有很大帮助。“有人误解戏曲演员没有文化,但是真正的名家都很有学问。”戏剧评论家安志强说。为了把戏演好,奚啸伯深入实际生活,博览群书。为了演出《白帝城》、《空城计》等戏,他多次诵读《三国演义》;为了演出《范进中举》,他仔细研究《儒林外史》;为了弄清诸葛亮弹琴的指法,他几次走访古琴专家,登门求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现在京剧界有一种倾向,像是比赛谁唱的音高,有的演员甚至向观众要掌声。而更多名家展现的是陶冶身心的艺术,不是急功近利讨取掌声。”安志强认为现在学高音拉长腔的现象比较普遍,“你唱得高亢不是不好,但要适可而止,唱高音的现场效果很好,但真正有味道、值得琢磨的东西就没有了。”“作为后人,要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不仅应该学声腔、音韵、表演,更应从艺术实践中领略到人品之高尚、艺品之高雅,学习前辈的艺术精神。”尚长荣说。

    如今,奚派的嫡传与再传弟子已有三四十人。他们此次特意赶来参加纪念奚啸伯诞辰100周年演唱会。“奚派的再传弟子张建国唱《赵氏孤儿》融马派于奚派,继承并发展了奚派。每逢京剧高峰期,必定是流派艺术发展繁荣时期,奚派扩展了老生声腔。”国家京剧院演员、导演高牧坤说。“奚派唱法很完整、系统,每出戏在人物刻画、感觉、节奏、唱腔上因人物的不同都有变化。京剧的程式和规范非常严格,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规矩,但这些规矩不是死的,要把它变成有生命的,对流派的传承也要讲究活态传承,力求全面、完整地保持其风韵全貌。”著名戏剧理论家刘连群说。安志强认为,想发展流派须有个性的张扬,“奚啸伯学过言派、余派、马派,但最后还是奚派,每个人声音的质感都不同,需要发挥出自己的特点。”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则认为,“人和剧是流派传承的载体,不但要学到前辈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更重要的是需花力气研究前辈是怎么把不足化为特点的。奚先生不仅声腔上有特点,在人物理解上也有感情,学习奚先生就应该学这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