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彪西的两个音乐专辑

 悠然一笑. 2011-10-25
德彪西的两个专辑


Debussy: Orchestral Music德彪西:管弦音乐作品
 

                              专辑英文名: Debussy Orchestral Music
                                   专辑中文名: 德彪西管弦乐作品
                                   艺术家: Bernard Haitink版本: [Flac]
                                   发行时间: 1993年
                                   地区: 法国
 

 

    克劳德·德彪西,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近郊的圣·日耳曼·昂莱,9岁开始学习钢琴演奏,1872年10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84年他因创作康塔塔《浪子》而获得罗马大奖,并按规定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罗马留学生活。德彪西从学生时代起就不愿遵循墨守成规的正统音乐理论,他曾宣告:“理论是不存在的,音乐的意义就是聆听,快感就是法则。”德彪西的两个专辑

    他偏爱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和诗人所崇尚的“轻描淡写”的艺术效果,他喜欢自己的作品听起来像是即兴而作,他还常常给自己的作品冠以古怪离奇的标题,如《西风看见了什么》、《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等等。他向艺术院提交的《朱丽玛》、《春天》等作品并未获得艺术院的好评,学院警告他说:“对这种暖昧模糊的印象主义倾向,应有足够的警觉。”其实,作为法国音乐印象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和主帅,这些作品正是他创作风格的初现。

德彪西的两个专辑

    从意大利回国后,德彪西专门从事音乐创作,极少再作为演奏家在公众场合露面。1892—1894年,德彪西创作了他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管弦乐作品《牧神舞后序曲》,这一作品奠定了印象派音乐的风格,自此以后,德彪西进入了他创作的丰收期,这一时期共持续了将近20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管弦乐组曲《夜曲》、《大海》、《肖像》;芭蕾舞曲《游戏》;许多钢琴曲、歌曲和室内乐曲等。1905年3月,德彪西完成了交响诗《大海》的创作,这是他献给他终生喜爱的大海的赞歌。1905年10月,交响诗《大海》首演,由于他的个人生活不为人们所赞赏,其作品也受到牵连,遭到了保守派的攻击,但这部作品的确是德彪西具有代表性的力作之一,最终还是得到了音乐界的高度评价。
    1918年3月15日德彪西因患癌症逝世于巴黎。

 

       作曲:Claude Debussy

       指挥:Bernard Haitink
             Eduard Van Beinum(Berceuse héro?que for piano (or orchestra), L.132)
       演出:George Pieterson(Rhapsodie for clarinet & piano (or orchestra), L.116)
             Vera Badings(Danses sacrée et profane, for chromatic harp & string orchestra, L.103) 
       乐团: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录音日期:1959,1977,1978,1980
       发行公司:PHILIPS
       CD编号:438 742-2
 

 

德彪西的两个专辑La Mer, Prelude to an Afternoon of a Faun, Nuages, Iberia: Munch and the Bo


   德彪西是融合了魔法和奇迹,让世界在20世纪之交,他最美丽的艺术作品。这伟大的作曲家法国创造了一种时尚的乐谱,以抗衡当时他的德国同时代的成就。印象派,他把郁郁葱葱的音乐和热情感到印象派艺术的世界。

这张专辑,由RCA胜者标签发布功能,最高的质量,包括他的作品为“海蓝之谜,”法国“海”等曲目,牧神的午后“前奏曲他带来了世界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生活,如。一个必须的建议,这个纪录给听者一个可以成立的原始之美的音乐,在自然界中雄辩的固体混合物。整个包是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渐强,仪器仪表的上升和下降。该汇编是发挥了优雅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传导查尔斯蒙克。LA MER的音乐开始很轻,然后突然建立怪异的顺利高潮,但在微妙的时尚。中提琴,小提琴,大提琴,风力一切似乎融合在一起,有时在和谐,只有冲突期间件最激烈的时刻。从日本草图灵感“的浪潮,”Debussys在意图LA MER是描绘海洋波抓住,抓住一条船的感觉,倾覆,直到它进入深狂泻。三个阶段LA MER代表海洋的各种情绪:冷静,风暴即将到来,而最后的风暴雄伟的权力和能力创造波。德彪西虽然从来没有经历过大海的力量和纯粹的辉煌,他撰写的批评和古典历史学家认为,“水乐”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块。

 

   “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的气氛真棒产生重大影响的范围和压倒性。音乐本身是向上的,能够非常直观刺激听者。他最著名的管弦乐作品,其成立以来Debussys的灵感,是一首短诗。“夜曲”,也达到听者情绪,并能提供那些具有想象力的视觉刺激。德彪西的两个专辑

     只有德彪西和他的眼光和卓越的本质的独特性可以带来音乐等杰出的价值。他的音乐具有丰富生动的细节编排和故事多如牛毛叶监听器。波士顿交响乐团出血清脆的共鸣,探索世界的意象。液和丰富倍,困扰和暗在别人的旋律。聆听和感受他的音乐几乎可以使听者时光倒流到那个时期,浪漫时期与变化充满在工业革命的边缘。当然,德彪西的音乐隆重想象,令人叹为观止,和令人振奋的。它是真正在形式和创造力巧妙。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的快感和即时满足感,同时增加德彪西他们的音乐收藏。

 

 【附简介】

    Debussy, Claude Achille 德彪西,克洛德·阿希尔(1862—1918)
  法国作曲家。出生于巴黎附近莱河畔的圣热尔曼。八岁起从肖邦的学生,魏尔伦的岳母莫泰·德·弗勒维耶夫人学习钢琴。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拉维尼亚克、马蒙泰尔和迪朗。十七岁时因未获钢琴奖而使双亲对他成为钢琴大师不抱希望,但次年获得总谱读法一等奖,使他得以进入作曲系。他曾担任柴科夫斯基的前赞助人娜杰日达·冯·梅克的家庭音乐教师两年。
  1884年以《浪子》获罗马大奖。这一“抒情场景”和《中选的小姐》(1888,歌词译自罗塞蒂的同名诗篇)显示马斯内的影响,但在《春》(1886)中可发现他更具独特的风格,在《弦乐四重奏》(唯一的一首,1893)和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1894,表现马拉美一首诗的意境)中,他的音乐个性发展得更为鲜明。1899年与裁缝罗萨莉(莉莉)·泰克西埃结婚(五年后仳离),1901年成为《二分音符杂志》的音乐评论员。在此之前他创作了三首管弦乐《夜曲》(1899)。它们同其他乐曲的千变万化的和声和变幻莫测的音色,可以与印象派画家和象征主义诗人的令人难以捉摸的风格相提并论。
  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逐渐成为他创作的主导原则,在为梅特林克的戏剧谱曲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巴黎,1902)中更有长足的进展;在此之前,他已为这部戏剧写过一些配乐体现出了对瓦格纳主义的反动——这部歌剧是《特里斯坦》的对立面。在管弦乐曲如三首联成一套,描绘海景的《大海》(1905)中,在由《吉格舞曲》、《伊比利亚》和《春天的轮舞》组成的《意象》(1906—1912)中,也可找到这种特征。歌曲和钢琴曲也是有同样的风格。在钢琴音乐中,他发现了过去作曲家很少注意或根本不注意的音响。他的音乐具有勾起人们联想的力量,但却并非模糊不清,而是显示出最大可能的精确、严谨和冼练的技法。虽曾一度流行把他的乐曲演奏得一片朦胧,但今天的许多演奏家(如指挥家布莱兹、钢琴家米歇尔·贝罗夫)证明,他的音乐要表现得极其清晰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德彪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作后期室内乐的简洁风格,一度被认为带有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病魔缠身的痕迹——他于1918年死于癌症。但实际上如《大提琴奏鸣曲》,《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及《小提琴奏鸣曲》这样的作品,丝毫没有显示灵感的衰退,而是说明他已进入了事业中一个新的重要阶段,遗憾的是他没有来得及写出那时正计划写的另外三首奏鸣曲。
  德彪西的评论性著作虽然有时失之偏颇,却总是直率而风趣的,例如他把格里格的音乐比做“塞满雪花的粉红色甜品”。
  德彪西的主要作品有:
  (1)管弦乐曲:《春》(1886);《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夜曲》(1899);《大海》(1905);《意象》(1912)。
  (2)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奏鸣曲》(1915);《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1915);《小提琴奏鸣曲》(1916—1917)。
  (3)钢琴曲:《贝加莫组曲》(1905);《钢琴曲》(1901);《版画》(1903);《意象》(1905和1907);《儿童园地》(1908);《前奏曲》(卷I:1910,卷II:1913);《练习曲》(1915);《白与黑》,供两架钢琴演奏(1915)。
  (4)合唱作品:《浪子》(1884);《中选的小姐》(1888);《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1911)。
  (5)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
  (6)歌曲:五十余首。
                                                                                  (摘自《外国音乐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