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生只爱她一人,即便终身未娶——金岳霖

 潇潇0909 2011-10-25
          他一生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娶。
  
   金岳霖早年留学欧洲诸国,讲一口漂亮的西式英语。他一米八的个头,看起来十分魁伟。
  
   回国后金岳霖在西南联大教书,也是出名的怪人。他言语木讷,总戴一个遮光帽。于是人们常常看到这个总戴着帽子的金先生,在大学讲堂上走来走去的讲课,或坐在讲桌上对着同学。他很少板书,却从来不忘带粉笔。
  
   听课的同学很多,没有点名册,他记不住大家的名字,提问时就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台下穿红毛衣的同学又紧张又兴奋,后来听他讲课时,穿红毛衣的女生越来越多。   
   他讲逻辑课时,有人问他逻辑学这么枯燥,你当初为什么学这个?他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有一回,同学请他来讲小说与哲学的关系。听者甚众。同学都以为他会讲出什么有意思的观点,结果到最后,他的结论是:小说与哲学没有关系。
  
   他认为意义愈清楚,情感寄托愈贫乏;情感的寄托愈清楚,意义愈不清楚。
  
   金岳霖就是这样一个怪人,有时也办些呆头呆脑的事情。
  
   他一直单身,为了多接触生活,他约了一个三轮车夫,每天拉着他去王府井转一大圈,还养了只斗鸡,脖子可以伸的很长。每日他吃饭,斗鸡就立在一旁,也伸长脖子叼桌上的饭。他也不恼久了就习惯了与斗鸡共食。
  
   有时,他竟连生命也不知道爱惜。抗战时期,警报拉响,金岳霖只顾在书房苦读,并不知日本飞机来袭。结果几枚炸弹丢在金岳霖住处前后,他才惊醒过来。待跑出时,发现前后房子已经不复存在。
  
   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文学,喜欢读《江湖奇侠传》的文学博士,对待感情问题却相当理性。他钟爱的一个学生因爱情受挫,萌发轻生念头。他对学生说:恋爱是个过程,恋爱的结局是结婚或不结婚。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该仅仅用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如果用此标准来衡量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他对她的精神之恋远远超过了梁思成与徐志摩。
  
   金岳霖评价徐志摩追林徽因是自不量力。事实上徐志摩是他的好友,他认识林徽因还是志摩牵的线。他说林徽因与梁思成自小是两小无猜,两家又是世交,徐志摩想钻进去怎么可以?
  
          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要说金岳霖也不是没有机会。据梁思成的续弦林女士转述的回忆,说在三十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住在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后院,平时走动很勤。一次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有些沮丧的对梁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怎么办好。梁思成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祝愿你们幸福。说毕,两个人都哭了。末了,林徽因又将此话转告给金岳霖,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的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正在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他退出了,但不代表他对她的感情很轻。恰恰相反,他对林徽因的爱已经超越了肉体,他与徽因的心灵沟通已经非同一般。这让在得不到徽因时,依然可以待好她。他关心她的写作,很多年后,依然可以背出她的诗句,与梁思林徽因,很多人会想起徐志摩和梁思成。成也保持友好关系,这让他可以自如的出入梁家。那时,林徽因与梁思成喜欢在家里聚会,金岳霖几乎每次都是座上宾;他与徽因和思成经常毗邻而居,而徽因与思成有了摩擦,也总会找金调解。
  
   林徽因生前,徐志摩追不到她而改追陆小曼,成就一段姻缘;林徽因死后,梁思成也再娶。独独金岳霖用一生痴情守望着林徽因。徽因刚过50岁便因病去世,金岳霖异常悲伤,在挽联上题词: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也承认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依然独处,时常去给徽因扫墓。某年,他又在北京某饭店请朋友吃饭,众人赶至问请客原因,他说:今天徽因生日。
  
   她就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金岳霖依然无法忘记她。在《林徽因的诗集》出版时,编辑曾去拜访过金岳霖,当他看到编辑手里一张32开的林徽因的照片时,竟然孩子气的问能不能给他,那时他已88岁高龄。当编辑说明来意并请他作序时,他好半天才一字一句的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说。
  
   晚年,金岳霖一直和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孩子住在一起,对待他们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
  
   金岳霖用浪漫的一生诠释了他对林徽因最高贵的爱。这样保持了一种距离的情感,成为他一生最幸福的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