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生活工作感悟(15)---后续更精彩

 爱书人小木屋 2011-10-27

031:吃时间的机器

当电脑变成工具,摆在每位管理、文职人员乃至操作人员的桌子上之后,我发现,这个现代时髦的工具,正在变成吃时间的机器。

比如,每天早上,我都会看到这样一幕:几乎是全办公室的人坐在电脑前,按一下启动键,而后,开始等待。等待什么呢?等一堆字母出现,接着一个小白条出现,向你展示电脑启动的速度,而后,很久,或者不很久,出现Windows的画面,再接着,蹦出用户名,或者密码框,让你输入用户名或者密码。而后,你再等,这次,真正进入了可工作的电脑界面了。而后,你会看他(或者她)发一会呆,才开始整理桌面,或者收拾打扫工作环境。

有一天早上,我进出办公室好几次,签完了几分文件,交代了几个问题,并用手机回复了几份邮件之后,再进大办公室,看见行政部的文员还在电脑前面凝重地端坐者,在等待她那个稍微有点古老的电脑的Windows画面的出现,我终于忍不住了,问她:“在电脑启动的这段时间,你能不能先整理一下桌面,把文件架上的文件分类处理一下?”

这还不算离谱的。更离谱的是,在早上,上班之后的第一轮的忙乱,回复邮件,分发文件,填写表格,牢骚满腹之后,大约十点,或者更晚点,略微停顿之后,开始第二轮的忙乱。

此时,你再进办公室,会看到这么一番景象:人人都坐在屏幕前面,忙的不得了。他们的鼠标频繁在各种浏览页上点来点去,有不停刷淡绿色抬头的网页,并不时点右上角蹦出来的棕褐色小字信息提示;有不时点蓝色抬头网页,在一些小框框里不停敲字的;也有刷红色抬头的网页,一会儿敲字,一会儿狂点鼠标的;同时,他们电脑的右下角,还有不同的头像狂闪,而后,你会看到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点开几个框框,猛敲键盘,一瞬间,将所有的框框秒杀,而后又回去刷那些绿、蓝、红抬头的网页去了。

看到如此勤奋和用功的员工,你会觉得这是件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啊。

可是,你若要一点工作资料,或者数据,他们个个脸上都面露难色,要不就说时间不够,没有搞出来,正在搞,请你再等等;或者说,某个软件不好用,需要找个新软件来弄,正在等待电脑中心的人来装。

你当然只能等了,一等,好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午饭,或者晚饭时分,你要的那些数据终于飘过来了。而后,你会发现,他们都下班去,吃饭,或者压马路去了,剩下可怜的你,守在电脑前面,加班看资料。

我还遇到过更加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有一天上午,忙完一堆事情,回去一收邮件,一下子冒出来近百份。我还以为业务量大大涨,兴奋坏了。仔细一看,没几份是客户的邮件,一大半是一位生产部主管和一位工艺工程师往来的邮件。他们为在争论一件在我看来很小,两人只要从办公桌前探出头去,三两句话就能沟通解决的事。但是,为了证明他们都很认真,都很负责任,自己是对的,多方是错的,于是在邮件里你来我往,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不亦乐乎。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他们还CC给了各位副总。好家伙,就为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给这两位这么一发挥,我们的邮箱都快爆了。我最后不得不把他们两人的电脑收走,让他们消停一周了事。

而在生产线上,则是另外一番有趣的景象。为了提升效率,公司给各个工序都配了电脑,并且上了ERP,OA。你一按键,或者一点鼠标,一个本来可在5秒钟之内告诉你你需要的所有信息的高级工具,一用,却变成了老牛破车。总有太多的数据没有录入,或者不及时,太多的数据又不准,太多的资料在服务器上,需要调出来,或者下载下来,才能看。 本来这些都是为了推行无纸化办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导入的先进玩意儿,现在却雪上加霜,变成了镣铐和桎梏。不上这些还好,用EXECL都还能清晰明了的看,这一上,简直成了新的噩梦。有些工序,甚至出现几个人排队等电脑,“赛车”的现象。大量的时间,就这样,浪费在了先进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上。

这是电脑的过错吗?当然不是。

迄今,没有什么工具的应用,比电脑和网络更加有效和快捷准确了。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电脑当做工具去应用,而是搞错了角色,让电脑和网络将我们当成了工具使用。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对无纸化的错误理解——以为有了电脑,就是无纸化,就是信息化。却不知,过多、过度使用电脑,滥用E-mail;在ERP、OA系统使,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节点设置不合理,或者过多,不仅不能起到及时传递信息的作用,反而阻碍信息的流畅传递。而生产工序上,信息数据过度、过早传递,反而给操作者带来额外的压力,扰乱了正常普判断,使得生产效率不仅没提升,反而降低。

而那些给我们提供便利信息的互联网企业们,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却正在粘住我们。我们在摄取需要的信息时,却将更多的时间,粘在了那些绿、蓝、红的框框上。据《大西洋月刊》编辑阿莱西斯?马德里加尔说,由于员工上班时间玩《愤怒的小鸟》,美国企业每年将损失15亿美元。而Google推出的一个吃豆子的doodle,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就额外浪费掉了4,819,352 个工时,价值1.2亿美元。而Google永久保留的那个可以弹的doodle,不知道又会浪费掉全球青年才俊们多少的时间和金钱了。更遑论那些我们每天一边工作,一边开着,可以在上面整天停留的绿、蓝、红的网页了。

我是不是也该找个时间,认真思考一下:往后,我到底要不要每天花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在淡绿色的框框上码这些劳什子?似乎,这个给我带来无限便利和无穷乐趣的电脑和网络,正在大口大口吞噬着我宝贵的青春年华!

032:可预测性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上司在谈话间,会有意识无意识提起:“×××不错,××也不错。”而后,如果你用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上司会在自己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机会方面,会有意识倾斜。慢慢,他口中不错的那些人,便会脱颖而出。

很多人将之解读为:可能是×××马匹拍得好,会讨上司欢心,或者上司偏心××。

其实大部分时候都不是。

我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其实有很强的可预测性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上司往往能看得到。因为他站的角度不同,他看人和看问题的方式跟我们不同。

比如,你若想在一起工作的十几个员工里,选一个人出来当管理人员,管理这个团队的话,你会怎么选?

我是这样选的:我会先观察谁比较能顾全大局,不斤斤计较。当有紧急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谁会不讲条件,先去顶上。而后,我会将之先候选出来,但不公布,也不会让他自己知道。我在往后的工作中,将难题给他,从旁观察他解决难题的能力,工作的热情程度,他表现出来的无私程度,号召、领导能力,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如果在连续的难题面前,他都能很好的应对,那么他就具备了作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一个人还没有升职前,我就基本判断出来,他可否胜任更高的岗位,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和项目。

如果他在这个过程中,比较斤斤计较,多做点会抱怨,有难题会逃避,或者每次做工作的时候,都将将就就,马虎交代了事,即使他很聪明,应变能力很好,我也不会将他选拔出来,做这个团队的管理人员。因为,他不符合当一名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条件。即使有一天,他资历够深,被升起来当管理人员,也可以想象的出他未来的发展:他将很难成为优秀的、可持续成长的管理人员。

这就是一个人的可预测性。

也有人抱怨,说:我曾经是多么多么的努力,多么多么无私的奉献过,多么多么热情的工作过,但上司瞎了眼,就是看不到,打击了我的积极性,所以我才变得消极了。

这个理由说不说得通?通!如果我们做每天只追求工作八小时,有假日就休,有难题就闪,有委屈就抱怨,有压力就逃避,只想拿最低工资,或者只想混在公司收入最低的一群人中,完全可以。但如果我们想跟他们不同,想得到更多,想出人头地,想超越别人,那么,这个道理就讲不通。

为何?

因为,上司判断一个下属,看一个人的未来具不具备成长性,不仅仅看他一开始和一段时间内表现如何,还要看他一直表现如何。这叫持续性和稳定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才是真正预测一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如何判断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制造业里,有一种技术,叫SPC(全称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中文叫统计制程管制)。它用非常科学的方法,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具体怎样操作呢?比如,在现场操作中,有一种方法,主要是将采集到的样本数据,以点的方式,描在图上。图一般有一条上控制线、一条中线和一条下控制线。如果点在中心线上下随机波动,就是正常的,稳定的,若持续保持,可预测未来也会稳定;如果点在连续在中心线的一侧,或者连续上升,连续下降,或者超出控制界限,都是不正常的、不稳定的,可预测未来也会不稳定。

实际上,工作中,我们每次的表现,上司会像生产过程中描SPC图一样,也会在自己心里挂一张控制图,描一描。特别是那些我们认为无法量化出来的,比如,工作拖不拖拉,报表完成质量高不高,态度好不好,对工作有没有热情,有没有强烈追求进步的意愿,遇到难题时会不会消极逃避……

若我们每次都表现良好,发挥都很稳定,他就会将我们的表现描在他心目中的中心控制线上下。但如果我们有时候好的离谱,有时候坏的离谱,有时候又做得不知所云,他就将我们描在离中心线上下都很远的地方。如果我们刚开始好,慢慢的,热情消减,做事怠慢,他便将我们在他心目中的点,越描越低,越描越低……

毫无疑问,在中心线上下稳定波动的,就是好的,未来可期的,上司一般会花力气,给资源,给机会,重点培养。也就是说,他的成长和成功指日可待;而离中心线上下都很远的,波动太大的,上司一般不会花力气培养。为啥?因为他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上司无法把握他啥时候能做好,啥时候又会变差。也就是说,他的发展没有可预测性。对于职业发展而言,没有可预测性,就相当于没有前途。谁会培养个自己都不了解和没有把握的下属?

至于那个点越描越低的,是有了可预测性,但预测的结果肯定很糟,不用想,有一天,这哥们肯定消极怠工,牢骚满腹,无啥前途可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