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二)

 彦的色彩 2011-10-28

【引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二)  

2011-07-23 18:23:19|  分类: 外研英语初二 |  标签: |字号 订阅

 

第五节  案例分析(word)

一、利润项目构成比重分析

利润表构成是指利润表中各项目要素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过诊断分析各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而识别影响利润形成的内在因素和盈利能力的大小。

 以北京亚美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度利润表为例并计算分析

如表4—3所示:

利润表构成    单位:万元

项目

金额

构成(%)

一、主营业务收入

5 047

10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4 782

9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

0.26

二、主营业务利润

252

4.99

    加:其他业务利润

532

10.54

    减:营业费用

250

4.95

        管理费用

1 033

20.47

        财务费用

679

13.81

三、营业利润

-1 178

-23.34

加:投资收益

-45

-0.89

        补贴收入

6

0.12

        营业外收入

0.2

0.01

    减:营业外支出

5

0.10

四、利润总额

-1 221.8

-24.21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

(1)主营业务成本较高,毛利率过低。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4.99%,可见这一高一低是该公司形成亏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亏损1 221.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4.21%,如此状况已无健康可言。

(2)期间费用较高,这是形成亏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期间费用为1 98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39.23%,而主营业务获得的毛利为252万元,仅占财务费用697万元的36.15%。

 (3)贷款数额大,使用效率低。从相关的资料查到,截至2002年底该公司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高达5 700万元(年利率平均6.12%),而且借款的使用效率低、效果差。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5 047万元还不及借款额,也就是说将短期借款用于经营,一年周转不了一次,获得的毛利还不够支付利息。

由此可见,该公司经营状况极其恶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扩大销售、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效益,企业就难以持续经营下去。

二、利润表项目趋势分析

现将某公司连续三年的利润表数据制表如下:

表4-4                           某公司三年利润表数据               单位:万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金额

比率(%)

金额

比率(%)

金额

(%)

一、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

100

160,000

106.7

180,000

12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82,500

100

88,160

106.9

100,000

121.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500

100

8,000

106.7

9,000

120.0

二、主营业务利润

60,000

100

63,840

106.4

71,000

118.3

加:其他业务利润

2,250

100

3,200

142.2

4,000

143.9

减:营业费用

2,800

100

3,360

117.9

4,100

143.9

    管理费用

13,350

100

14,400

107.9

17,000

127.3

    财务费用

2,700

100

3,200

118.5

3,900

144.4

三、营业利润

43,350

100

46,080

106.3

50,000

115.3

加:投资收益

2,300

100

3,100

134.8

3,000

130.4

    补贴收入

0

0

0

0

0

0

    营业外收入

2,050

100

2,560

124.9

7,000

341.5

减:营业外支出

2,550

100

2,900

113.7

3,600

141.1

四、利润总额

45,150

100

48,840

108.2

56,400

124.9

减:所得税

12,195

100

17,600

144.3

20,000

164.0

五、净利润

32,995

100

31,240

94.8

36,400

110.5

 

以上绝对数据是从横向发展变化来分析的:以2000年的数据为基数,将2001年、2002年数据与其比较,分析各项目的发展变化趋势。如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6.7%、20%;主营业务利润分别增长6.4%、18.3%。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率小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是因为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所致。从纵向项目变化分析,2002年与基期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但管理费用增长27.3%,高于收入增长7.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24.9%,净利润增长27.9%,主要受营业外收入增长的影响,如果将此因素扣除后,净利润比基期还下降4.6%,计算公式如下:

    『36 400一(7 000—2 050)』/32 955=95.4%

    1—95.4%=4.6%

再从相对数的角度分析,即以主营业务收人作为100%,将其余项目分别换算成对该项目的百分比,再比较分析识别发展变化趋势。首先将相对数列表,如表4—5所示:

表4-5                           某公司三年利润表数据               单位:万元

构成%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同行业

一、主营业务收入

100

100

100

1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55

55.1

55.6

56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

5

5

5

二、主营业务利润

40

39.9

39.4

39

加:其他业务利润

1.5

2

2.2

1

减:营业费用

1.9

2.1

2.3

2

    管理费用

8.9

9

9.4

9.5

    财务费用

1.8

2

2.2

1.5

三、营业利润

28.9

28.8

27.8

27

加:投资收益

1.5

1.9

1.7

1

    补贴收入

0

0

0

0

    营业外收入

1.4

1.6

3.9

1.8

减:营业外支出

1.7

1.8

2

1.5

四、利润总额

30.1

30.5

31.3

28.3

减:所得税

8.1

11

11.1

11

五、净利润

21.9

19.5

20.2

17.3

 

从以上数据分析,主营业务成本2000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5%,2002年上升为55.6%,增长了0.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2000年占主营业务收入8.9%,到2002年上升为9.4%,相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的占比也在逐年上升。以上构成比例与同行业相比是正常的,可以说明该企业三年来的发展是健康的。但是三项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都有提高,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并拟定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与控制,不断降低企业期间费用。

三、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该比率能够更直接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另外的三个指标是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通过四个比率的诊断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健康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以北京大华有限公司利润表为例分析)

  (1)资料如下表:

  表4—6    利润表

编制单位:大华有限公司    2002年度    单位:千元

表4-6                          利润表                            单位:万元

行次

上年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15,064

18,038

减:主营业务成本

2

10,160

11,91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

75

90

二、主营业务利润

4

4,829

6,038

加:其他业务利润

5

36,

40

减:营业费用

6

1,027

1,523

    管理费用

7

1,314

1,365

    财务费用

8

746

922

三、营业利润

9

1,778

2,268

加:投资收益

10

25

32

    补贴收入

11

 

 

    营业外收入

12

80

10

减:营业外支出

13

28

39

四、利润总额

14

1,855

2,271

减:所得税

15

612

749

五、净利润

16

1,243

1,522

 

(2)根据表4—6计算大华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如表4~7:

表4-7                        主营业务利率指标表                     单位:千元

项目

行次

2001年

2002年

销售毛利

1

4,904

6,128

主营业务利润

2

4,829

6,038

营业利润

3

1,778

2,268

利润总额

4

1,855

2,271

净利润

5

1,243

1,522

主营业务收入

6

15,064

18,038

主营业务成本

7

10,160

11,910

经营成本

8

11,262

13,523

营业成本

9

13,362

15,830

税前成本

10

13,390

15,869

税后成本

11

14,002

16,618

毛利率(1/6)

12

32.55%

33.97%

主营业务利润率(2/6)

13

32.06%

33.47%

营业利润率(3/6)

14

11.81%

12.57%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6)

15

12.31%

12.59%

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率(5/6)

16

8.25%

8.44%

 

以上述数据看出,大华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2002年比上年增加1 209 000元,是上升趋势,利润率也上升1.42%,而且各项利润都是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经营方向和产品适应市场需要,有一定发展潜力,企业健康状况是良好的。

四、成本利润率分析

  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

同利润一样,成本也可分为几个层次:主营业务成本,经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税前成本(营业成本+营业外支出)、税后成本(税前成本+所得税)。因此在评价成本开支效果时,也应注意成本与利润之间层次上的对应关系,即可计算主营业务成本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成本)、经营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成本)、营业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成本)、税前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税前成本)、税后成本净利润率(净利润/税后成本),这其中经营成本利润率更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企业主要成本的利用效果,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着眼点。

以表4—7资料为例计算成本利润率如表4—8所示:

表4-8                             成本利润率计算表                    单位:%

项目

行次

2001年

2002年

差额

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

1

48.27

51.45

+3.18

经营成本利润率

2

42.88

44.65

+1.77

营业成本利润率

3

13.31

14.33

+1.02

税前成本利润率

4

13.85

14.31

+0.46

税后成本利润率

5

8.88

9.16

+0.28

 

 以上计算分析,该公司各项成本利润率指标,2002年均有提高,说明公司在改善经营、开拓市场、加强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发展趋势较好。

 五、利润表主要项目异动分析

  以银广夏公司1997~--2000年公布的年度利润表为例,列表4-9  

 银广夏1997年一2000年利润异动分析表  单位:万元

银广夏1997年一2000年利润异动分析表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金额

 

增长(%)

 

金额

 

增长(%)

 

金额

 

增长(%)

 

金额

 

增长(%)

主营业务收入

32 432

-24.49

60 628

86.94

52 604

-13.24

90 899

72.8

净利润

3 937

-16.63

5 847

48.51

12 799

118.54

41 765

226.83

注:1996年主营业务收入42 951万元,净利润4 722万元。

按以上数据计算银广夏股份1997 q~--2000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为12.14%、9.64%、24.29%、45.95%,净利润逐年大幅度增长。2000年实现的净利润比1997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长了37 828万元增长了9.6倍,而主营业务收入2000年比1997年只增长58 467万元,仅增1.8倍,显然这是一种“奇迹”,应引起关注。再看主营业务利润率,2000年为45.95%,如此高的比率,不能不引起关注。

根据银广夏股份提供的资料:净利润1999年比上年增长118·54%,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所属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于E年从德国引进设备三台,生产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多种产品,报告期内产品已创出口价值5 610万德国马克,1999年形成销售收入人民币23 971万元,业务利润15 892万元,分别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46%和主营业务利润的76%。银广夏2000年度报告又陈述:报告期内公司用上述三台设备生产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0 200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90%,净利润也主要源于此。后来《财经》杂志2001年8月《银广夏陷阱》一文揭露,上述三台设备年生产能力总量为30吨,即使以国际市场较高价800元/千克计算,年销售收入也不会超过2 400万元,但该公司1999年、2000年分别报告形成销售收入23 971万元、80 200万元,变化非常大,系银广夏以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虚假制作海关报关单,然后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的利润“气球”,报表严重不实,财务状况值得怀疑。

 

 

 

 

 

 

 

 

 

 

 

 

 

 

 

 

 

 

 

第五章  现金流量表

第一节  三项活动现金净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首先应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开始分析,因为经营活动是企业现金的首要来源,与净利润相比,经营现金流量能够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如企业为了在年终超额完成利润指标,可将大批产品赊销出去,这样一来,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利润也增加了,但由于是赊销,不仅未能获取现金,反而还要支付税金及其他费用,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但未流入反而增加了流出,反映出利润的质量比较低。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经营现金流是所有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主要记录了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税收等活动的现金流动情况,也就是反映了主营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

利润表上的利润可以通过增减折旧或暂不记坏帐等手段来改变,但要同时修改利润和营运资本项目就没有那么容易。公司宣布破产之前,连续多年净利润为正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该公司的经营现金流总是在破产前的几年里就开始恶化。如果我们十分关注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就可以预测公司的风险。因此,如果你想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又感到时间紧迫,你可以先看一眼它的经营现金流,因为它比任何其它财务数据更说明问题。

一般来说,健康正常运营的企业,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是正数。现金流入净额越多,资金就越充足,企业就有更多的资金购买材料、扩大经营规模或偿还债务。因此充足稳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长期出现负数,必然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可能持续经营下去。分析时,可以将补充资料内的经营现金流量分成两部分进行,首先研究企业在营运资本支出前的现金流量,然后研究营运资本项目(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企业在营运资本中投入的现金与企业的有关政策和经营状况有关,例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水平,销售政策决定存货水平等。分析时应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自身发展战略等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状况及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主要依靠经营活动来获取。通过该指标与“净利润”指标相比较,可以了解到企业净利润的现金含量,而净利润的现金含量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体现。

经营现金流记录了企业的经营现金收入,反映了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经营现金流在短期内容易出现波动,比如在快速增长时期,经营现金流为负数是预料之中的事,因此我们应在一个三至五年或者更长的跨度上来考察它。对多数企业来说,经营现金流一般应为正数,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企业自身经营所产生的现金可用于许多方面,除了可直接用于支付股息、回购股份、偿还贷款、更新设备、或投资于兼并和扩张外,它还可用于增加存货、提供未收货款、支付非银行债务等。当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不断增加,销售和投资也不断增加,而股权未增加,负债则不断减少时,人们可以推断,企业依靠自身的创造力在不断改善经营效益。如果经营现金流连续几年为负数,则企业的生存能力就存在问题。

损益表中的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算出来的。权责发生制确认资金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的时间和现金实际收支的时间是有许多不同的。净利润本身无法提供关于企业资产流动性和长期还债能力的准确信息,无法分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现金制的经营现金流对净利润作了调整,它可反映出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如不实的收入确认或收取应收货款不力等。这种调整使人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新的财务信息。

即使一家企业的年报显示该企业的净利润很高,该公司年终的经营现金流仍可能低于往年。其原因是,净利润并非都存在银行,它同样可直接用于许多方面。收益高的企业如过度扩张,仍然会出现现金短缺。不过,净利润低而经营现金流高的情况也是有的。不少财务健康的私有企业就存在这种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企业为了避税,分流了净利润;也可能是企业努力回收货款、减少存货比例、争取进货付款的宽限期等,提高了经营现金流。

2.折旧的扣除与返还

  折旧反映了生产过程中资本设备的损耗。在利润表中,折旧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如果折旧未扣除,净利润将被高估,税额也将增加。因此在确定利润时,折旧连同其它费用,如工时和原材料等一起被扣除。例如,企业己于2000年花费10万元购置了一台新机器,2001年开始投入使用。该机器的有效使用期为五年,五年后的剩余使用价值为零。2001年后的五年里每年的折旧都从各年收入中扣除,但该折旧并非每年的现金支出,10万元已于2000年支付。由于折旧是一项非现金支出,因此企业在计算经营现金流时,须将折旧加回净利润里,以反映当年现金的实际流量。企业有可能虚增或少报折旧,以此来改变净利润,但在计算经营现金流时,折旧加回到净利润里,反映了经营现金的实际流动情况。

  3.非现金的流动资产的调整

除现金和短期银行债务之外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或减少也是经营现金的流出或流入。如果一项资产增加,企业必然是为它付出了现金;如果一项流动负债增加了,企业必然因此得到更多的现金。因此,如果未收货款比上期增加,当期的销售收入必然超过现金收入,销售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经营现金流项下,未收货款的增加额应从销售收入中扣除,才能得到当期实际收入的现金。此外,如果应付货款增加,则公司从供应商那里得到更多的商业信用,节省了现金;而如果应付货款减少,则说明公司付了现金给供应商。应计利息的增加表明,企业未付当期的全部利息,因此应计利息必须从付息中扣除,才能得出实际付出的利息额。通过对这些非现金项目的调整,我们可以观察到企业经营的手段,经营现金流增加的来源和现金流损耗的原因。

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分析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资本性支出中的现金流量,分析的重点是购置或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数额。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性质,可以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和获利潜力,揭示企业未来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发展变化。同时还应分析投资方向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一致,了解所投资金是来自内部积累还是外部融资。如果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大于购置固定资产产生的支出,则表明企业可能正在缩小生产经营规模,或正在退出该行业,应进一步分析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如某系列产品萎缩,还是该行业出现衰落趋势,以便对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分析判断企业健康状况。对外投资数额较大时,应对相关投资行为的可行性作相应的了解,并对后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

三、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分析

根据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可以了解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政策,分析融资组合和融资方式是否合理。融资方式和融资组合直接关系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风险大小。例如,债务融资在通货膨胀时,企业以贬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会使企业获得额外利益。但在经济衰退期,债务融资的风险较大。企业偿还银行借款本息及支付股利的现金流出情况是企业筹资信誉的根本体现。本期流入量过大,会对以后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及资金成本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本期的银行借款大部分用来偿还银行借款本息,则说明企业前期的借款使用效益不佳,在靠借新债还旧债。现金股利分配有很高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

 

第二节  现金净流量构成变化分析

现金净流量变动分析是诊断现金流量在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之间的增减变动趋势,从而分析判断企业未来变动趋势和健康状况。

现将三类活动现金净流量各种类型列表分析如下:

第三节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盈利能力分析

一、盈利现金比率分析

盈利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润总额

该指标说明每1元的利润有多少现金净流量作保障,是所有评价收益质量的指标中最综合的一个。因为虚计的账面利润不能带来相应的现金流人,该指标对于防范人为操纵利润而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具有重要作用。该比率越高,说明利润总额与现金流量净额相关性越高。如果利润的收现能力强,则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保证经营周转的顺畅进行。

二、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率分析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率=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该指标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净利润与以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之比。企业是否制造虚假利润,可以通过该指标识别。

三、营业收入收现率分析

营业收入收现率的计算公式为:

营业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表明企业产品销售的收现率。该比率接近1,说明企业产品畅销或企业信用政策合理,收款工作得力,能及时收回货款,收益质量高;反之,说明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是信用政策不好,收款不得力,收益质量差;如果该指标大于1,可能是由于企业本年销售萎缩,在收回以前的应收账款所至。

 

第四节   局限性与“陷阱”

1、现金流量泡沫的辨别,一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其它应收款、其它应付款)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它应付款中核算,作为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它应收款中核算。这样其它应付、应收款变动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实质上这些变动反映的是筹资、投资活动业务。这样当其它应付、应收款的变动是增加现金流量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由此产生现金泡沫。

    2、注意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状况,现金股利分配是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帐面利润好看,但是利润是虚假的,财务状况恶劣,就不会经常分配现金股利。

 

 

第五节  案例分析

以银广夏股份1998年一2000年现金流量及相关指标比率的发展趋势为例分析如下:

1998

1999

2000

经营活动经营现金净流量

-2 079

-557.5

12 410

投资活动经营现金净流量

-12 344

-37 217

-25 592

筹资活动经营现金净流量

12 128

65 581

34 518

净利润

5 847

12 777

41 765

主营业务收入

60 628

52 604

90 899

负债总额

86 625

139 375

179 855

 

一、从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分析

1998年净利润为5 847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一2 079万元;1999年净利润为12 777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557.5万元,这都说明该公司的利润质量很差。2000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2 410万元,只占净利润41 765万元的29.7%,也远远低于正常值(当净利润大于0时,经营现金净流量应大于净利润)。这些情况说明该公司虽然创造了利润,但提供的现金很少,而且连续几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都小于净利润,是很正常的。

二、从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比较分析

该指标是预测公司财务是否存在危机的指标,比值越大则表明偿债能力越强,企业越健康。银广夏公司该指标三年分别为~2.4%、~0.4%、6.9%。这种情形充分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负债的偿还不具有保障能力。如果公司投资不能取得效益,那么就只能靠筹资活动。如果筹资遇到困难,公司就会出现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形。

三、从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将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息支出之比作为偿债能力的衡量标准,比用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之比更为合理。因为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的,只是账面利润而并不能用来支付利息。银广夏公司1998年、1999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不可能支付利息。

四、从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分析

该指标反映企业通过主营业务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一般为1左右是正常的。银广夏三年的比率分别为一3.4%、一1.1%、13.7%。该公司有持续高额的利润,但连续两年不能产生正的现金净流入,而主要靠筹资活动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其资金效率显然是很低的,这种反常现象是极其不健康的表现。

五、现金净流量构成分析

银广夏公司1998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一2 079万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一12 344万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2 128万元,总现金净流量为一2 29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活动没有给公司创造现金净流人,而公司购置设备与对外投资等活动所需的现金都是通过筹资活动来解决。1999年对外筹资更多,筹资活动净流量达到65 581万元,经营活动还是不能产生净流入。2000年经营活动净流量为12 410万元,仍仅占筹资活动净流量的35.95%。

综上所述:银广夏公司是个财务风险很大,盈利质量低劣、靠借款度日的公司。

 

 

 

 

 

 

 

 

 

 

 

 

 

 

 

 

 

 

 

 

 

 

 

 

 

 

 

 

 

 

 

 

 

 

 

第六章  会计报表附注

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度增长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公司的净利润会大幅度增长?净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基础是什么?净利润能够持续大幅度增长吗?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富得只有利润,没有现金”。在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能确认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是否真的大幅度增长了。

为了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先阅读这家公司的会计报表附注,寻找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讲过了三张财务报表,但是财务报告它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表外信息,即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它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但其自身受到反映形式、格式以及填列方法的限制,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全面满足报表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需求。

仅依赖会计报表进行信息披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表内项目都要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且所揭示的信息都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特征。(或有负债)

第二,被纳入通用会计报表的只能是货币化的数量信息,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非货币化或非数量化会计信息则无法反映。()

第三,通用会计报表具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方法,很难反映企业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

第四,通用会计报表无法反映报表中数据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即会计政策)方面的信息。(存货发出的期末计价、应收账款的账龄)

第五,通用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一种以历史成本揭示的账面信息,不能反映物价上涨等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情况下的会计信息。

另外,会计报表中列入的项目一般是比较浓缩的,因此只从报表本身不足以了解报表项目及其金额的构成。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只对应一个金额,若要了解企业存货中“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包装物”等具体项目及金额,只能借助于报表附注说明。这样,通过对表内难以表述或无法充分表述的信息进行说明,将抽象的数据具体化,可以提高表内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因此,信息的表外披露作为对表内信息的注解、补充和说明就显得非常必要。表外披露的信息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透彻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意外事项和经营战略等的重要信息,凡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而又无法在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时,都应当在表外进行披露。

 

第一节    会计报表附注及其构成

会计报表附注作为表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报表本身内容以及未包括的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会计报表附注包括所有在会计报表表内未提供的、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且可以公开的重要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

基本会计假设,公司基本情况,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公司纳税相关事项,控股公司及合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合并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母公司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说明,或有事项说明,承诺事项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项目说明,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信息使用人理解会计报表内容,而对报表有关项目等做出的解释。相对于会计报表的固定格式和固定的披露要求,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与表达要灵活得多,内容上除了包括详细的财务信息,还包括一些非财务的信息。

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是分析报表项目的依据和线索.对报表项目从不同角度为读者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

   

第二节    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报表分析

一、案例分析:三九药业2001年年报其他应收款项目分析(word)

2001年三九药业年报中其他应收款项目在年报中列示金额为2 564 998 280.18元,相对应的坏账准备金额为20 684 434.85元。综合坏账计提比例为0.8%.当年的流动资产总额共计5 605 938 748.78元,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分别为652 324 077.68元和50 106 331.29元。其他应收款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一般用来核算各种赔款、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相对比于核算企业因业务交易而产生的应收账款,从理论上来看,其他应收所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应小得多。在三九药业的年报中,其他应收款占当年公司流动资产的45.38%,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分别占到了流动资产的l 1.6%和8.9%。总的来看,其他应收款金额巨大,所占比例也较大,而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却非常低。其他应收款的进一步分析需要依赖当年的报表附注,从而评价其真实性和可收回风险。报表附注上关于其他应收款的披露主要是从账龄长短、应收账款集中度和与本企业的关联度三个方面展开的。

    2001年的报表附注中就其他应收款期末.期初数额按照账龄列示如表6-1、表6-2所示。

表6-1                     其他应收款期末数据

账龄

金额/元

占总额比例%

坏账准备

一年以内

2,401,831,931.89

93.64

4,445,254.16

1-2年

84,302,098.02

3.29

1,873,969.14

2-3年

43,255,826.10

1.69

4,058,285.71

3年以上

35,608,424.17

1.38

10,306,925.84

合计

2,564,998,280.18

100

20,684,434.85

 

综合坏账计提比例为0.8%.

当年的流动资产总额共计5 605 938 748.78元,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分别为652 324 077.68元和50 106 331.29元。

其他应收款占当年公司流动资产的45.38%,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分别占到了流动资产的l 1.6%和8.9%。

表6-2                   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据

账龄

金额/元

占总额比例/%

坏账准备

一年以内

1,016,888,209.77

90.89

6,451,683.38

1-2年

51,453,148.72

4.60

2,572,657.43

2-3年

15,812,920.87

1.41

1,581,672.09

3年以上

34,694,604.66

3.10

10,409,041.40

合计

1,118,848,884.02

100

21,015,054.30

2001年期末其他应收款较期初增幅高达129.25%。

关于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附注中披露:“期末,对其他应收款中应收本公司之母公司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之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给出的理由是:“上述应收款项因欠款单位已制订还款计划,并计划在2003年12月31日前全部清偿,故本公司董事会确信上述款项可以完全收回,不需计提坏账准备 ”。

根据报表附注的披露,期末其他应收款较期初增幅高达129.25%,坏账准备按年末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余额扣除应收母公司之款项分账龄提取,其中:账龄在1年以内的、1年以上至2年以内的、2年以上至3年以内的和在3年以上的提取比例分别为2%、5%、lO%和30%.对董事会确信可以完全收回的应收|II项不计提坏账准备,对账龄较长(3年以上)且有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较小的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关于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附注中披露:“期末,对其他应收款中应收本公司之母公司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之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给出的理由是:“上述应收款项因欠款单位已制订还款计划,并计划在2003年12月31日前全部清偿,故本公司董事会确信上述款项可以完全收回,不需计提坏账准备 ”。

    我们接着从其他应收款的集中度来看。其他应收款的集中度,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应收款项的风险。集中度越高,表明欠款单位数额越少,若主要的欠款单位发生了财务风险,将直接影响到收款单位该笔款项的收回风险。报表附注要求列示占其他应收款总额10%以上(含lO%)项目的欠款单位和所占金额。

 

三九药业的具体披露内容如表12-4所示.

三九药业欠款单位的具体披露

欠款单位

金额

内容

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2 197 400 984.10元

往来款

资料来源:三九药业2001年年报

在报表附注中,我们还发现,其他应收款中前五名的金额合计为2 322 926 286.85元,占其他应收款总额的比例为90.56%。

关于其他应收款的关联度,附注上披露持股5%以上的股东欠款2 227 692 560.41元。明细内容如表12.5所示.

表6-4                三九药业其他应收款明细

欠款单位名称

金额/元

欠款时间

欠款原因

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2,197,400,984.10

一年以内

往来账

 三九企业集团(深圳南方制药厂)

30,291,576.31

一年以内

往来账

合计

2,227,692,560.41

 

 

    期末其他应收款较期初增加129.25%,主要原因是应收本公司之母公司深圳三九药有限公司之款项增加。

通过上述披露,可以了解到2001年其他应收款的85.7%为三九药业的母公司占用,金额达到了2 197 400 984.10元之多,并且这笔款项不提任何坏账准备.如果计提坏账准备,将对本年度公司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以一年期的2%坏账准备率计提,将抵战4 394.8万元的当期利润,占当年净利润12 102.7万元的36%.

存货是流动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制造行业,存货一般高达企业流动资产的40%~70%,而且存货的价值直接影响到业务成本的高低,对资产运营状况和经营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存货的分析非常重要。存货项目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和库存商品等。会计报表中列示的存货项目是企业期末在途的、在产的和在库的所有存货的总的反映,其金额是减去了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这就有必要结合报表附注中的信息,把报表中总括的数据拆分细化,更进一步得出有关存货占用资金的分布和减值情况,这样有助于判断该企业的经营风险。存货的种类构成有很强的行业属性,分析一个企业存货的明细构成,必须结合该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背景。比如有的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替代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很快,那么大量的库存产成品就可能面临较大的跌价风险:而有的企业产品价值中的原材料比重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剧烈的影响.原材料储存占存货比重大,一定程度地避免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二、关联方和关联交易

(一)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概念

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也将其视为关联方。这里的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从控制的定义可见: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是控制的主要标志。重大影响,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参与决策的途径主要包括:在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互相交换管理人员,或使其他企业依赖于本企业的技术资料等。

关联方关系是指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关联方关系必须存在于两方或多方之间,任何单独的个体不能构成关联方关系。在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应当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两个企业有一位共同的董事,该董事能同时对两个企业施加重大影响,虽然他们之间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但是也应当将这两个企业作为关联方。

关联方关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之间。即建立控制、共同控制和施加重大影响是关联方存在的主要特征。关联方关系包括: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就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关联交易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与关联方相互的购销活动、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与关联方进行资产置换、受托经营关联方资产、以商标使用权为主的无形资产关联转让等。

    (二)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   

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披露一般按照重要性原则分别对待。若为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可以不予披露。这里的零星交易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的或几乎没有影响的;若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影响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属于重大交易(主要指交易金额较大的,如销售给关联方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收入10%及以上),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   

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这些要素一般包括:(1)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3)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关联方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类型相同  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会计报表阅读者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合并披露。  

(三)关联交易分析

l、关联交易分析的重点是关联交易的价格是否公允,企业对关联方依赖程度的大小。在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情况下,企业间发生交易时。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自由的、不受各方之间任何关系影响的基础上商定要款而形成的交易,视为公平交易。然而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因为关联方之间交易时,不存在竞争性的、自由市场交易的条件,而且常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交易。分析关联交易定价是否公允是判断该企业是否有非正常的利益输送的关键。此外对关联交易依赖性的大小反映了该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以关联交易占总收入的比重为衡量标尺。如果关联交易比重很大,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大,因为当不存在关联方关系时,企业的持续经营就存在困难。对于购销型关联交易占比重较大的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销售所形成的现金流充裕,说明关联方间的销售己完成,而靠大量应收账款维持的关联交易则说明关联方间的销售没有真正完成,公司未来的收益存在着不确定性,或根本关联方交易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利润操纵行为。

(四)案例分析

1、案例:一汽四环(600742)2003年关联交易分析

一汽四环1996年上市,主营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公司依托控股股东一汽集团强大的产业整合实力,居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地位。一汽四环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323 592万元,与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324 090万元基本持平。2003年主营业务成本300 924万元,毛利率为7%。公司主要产品为车轮、内饰系列产品。车轮系列产品销售利润7 269万元,占主营业务利润32.60%;江森内饰系列产品销售利润17 537万元,占主营业务利润78.67%,表6-5为一汽四环有关资料。

表6-5            一汽四环关联交易资料

产品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占总收入/%

车轮

104,738

32.36

江森内饰

182,525

56.41

产品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占总收入/%

车轮

97,469

6.94

江森内饰

164,988

9.61

车轮和江森内饰销售收入共计287 263万元,销售成本为262 457万元,综合毛利率达8.63%。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中有30.13亿元来自关联交易,高达93%。

本公司2003年度及2002年度向关联方销售货物资料如表6-6所示。

表6-6     2002-2003年度向关联方销售货物资料    单位:元

企业名称

金额

2003年度

2002年度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440,465,525.67

113,786,049.85

一汽大众有限责任公司

1,500,495,932.44

619,004,871.18

一起客车有限公司

20,628,223.23

30,645,071.40

一起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922,630,687.99

662,023,119.3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专用车厂

24,649,163.91

0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吉林轻型车厂

16,357,103.00

0

长春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17,567,280.79

0

长春一汽轻型车厂

29,660,323.12

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

16,757,922.82

0

其他小计

18,223,874.20

40,107,087.98

合计

3,007,436,037.17

1,465,566,199.73

 

公司定价政策如表6-7所示。

公司定价政策如表6-7所示。

表6-7       2002-2003年度向关联方销售货物资料

企业名称

定价政策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协议定价

一汽大众有限责任公司

协议定价

一起客车有限公司

协议定价

一起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协议定价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专用车厂

协议定价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吉林轻型车厂

协议定价

长春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协议定价

长春一汽轻型车厂

协议定价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

协议定价

其他小计

协议定价

作为一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其绝大部分产品销售给集团公司,虽然销售渠道过于集中,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但更重要的问题是集团是否依赖其控股地位压低价格,给一汽四环造成了利润上的损失.关联交易价格是关联交易分析的重点.然而一汽四环2003年年报中只有一句话:“按市场价格协议定价。”

报表附注中披露产品协议价格参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协商确定.但未提供确切的具体数据。一般来说,同行业内的企业由于产品、技术以及资产都比较相近,应当具有大致相似的毛利率。一汽四环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行业,该行业共有上市公司61家,2003年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6.77%,远远高于一汽四环的毛利率6.89%,行业平均水平是一汽四环的2.4倍。更进一步,将比较范围限定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现一汽四环的毛利率要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6-7是几家生产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2002年度、2003年度以及2004年度的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比较。

表6-8            2003-2004年度毛利率比较

上市公司名称

主营业务利润率比较%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风神股份600469

24.42

19.53

20.27

曙光股份600303

22.96

18.65

15.2

长力股份600507

2003年9月上市

16.57

13.68

一汽四环000800

11.09

7

5.69

 

2、案例2:山西焦化(600740)关联方资金占用分析

上市公司山西焦化是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焦集团)的子公司,焦化集团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8.34%.在2003年年报报来附注中有关关联方资金往来和销售业务如表12·10所示.

表6-9      山西焦化2003年有关关联方资金往来和销售业务      单位:元

科目

2002年12月31日

2003年12月31日

应收账款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54,906,306.68

294,052,117.00

山西红铄有限公司

434,328.40

1,252,905.53

山焦集团临汾建材有限公司

1,921,295.27

1,751,088.82

山焦集团经营公司

1,529,173.61

476,003.76

山焦集团综合开发公司

211,085.76

0.00

对比期初期末的应收账款,山西焦化对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23915万元,增幅高达336%.

    山西焦化的关联方销售详细情况如表12-11所示.

表6-10        山西焦化关联方销售明细         单位:元

关联方

交易内容

本年发生数

定价原则

上年发生数

定价原则

山焦集团

售焦炭

12,414,209.99

市场价

10,460,670.05

市场价

山焦集团

售煤气

43,038,738.58

协议价

75,847,501.31

协议价

山焦集团

售水

6,293,829.89

成本价

8,607,356.85

成本价

山焦集团

售电

6,169,068.02

成本价

16,174,694.25

成本价

 

山西焦化关联方销售明细    单位:元

表6-11       山西焦化关联方销售明细      单位:元

关联方

交易内容

本年发生数

定价原则

山焦集团

售汽

28,734,036.83

成本价

山焦集团

售软水

308,196.00

成本价

山焦集团

仪表租赁

1,597,932.00

成本价

山焦集团

电信

87,033.64

成本价

山焦集团

铁路运输

333,429.64

成本价

山焦集团

机修加工

2,602,773.20

山西省定额

山焦集团

建修建筑

4,235,309.10

山西省定额

山焦集团

汽车运输

109,478.00

市场价

山焦集团

销售代理

3,112,727.45

协议价

 

依据年报关联方销售统计数据,本年度公司对山焦集团销售仅10904万元,即使全部是赊销给母公司,也小于新增的公司对山焦集团的应收账款23 915万元,销售金额仅占新增应收账款的45.6%。新增的应收账款有一半以上没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可能存在控股股东占款问题。此外附注上还披露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因财务状况不佳,现金流量不足,年末欠公司款项294 052 l 17.00元,公司对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按1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共计提坏账准备4 410.78万元。

 

总结:

1、识别上市公司设置的财务“陷阱”,主要得留意关联方与关联交易。在作上市公司分析时,要了解公司的控股股东的情况以及公司所属子公司的情况,了解控股股东的控股比率,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重要性,控股股东所拥有的其他资产以及控股股东的财务状况等。对于子公司,要了解上市公司持有的股权比率,子公司销售与母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的相关性,子公司销售额和盈利对母公司的贡献度以及各子公司的所得税率和执行优惠税率的阶段。

2、在了解了有关的关联方之外,还需对关联方之间的各类交易作详细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特别对其中交易量大,交易所产生收益大的交易行为,以及关联交易的定价依据及支付手段予以特别关注。

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则是指企业在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作出的判断。比如企业对折旧方法可选择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这些就属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固定资产可供折旧的年限和残余价值进行的判断,就是会计估计。“会计师何以成了魔术师”。

 根据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一般不得随意变更。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下的会计报表才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按照准则要求,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补充)

(2)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如果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企业若发生了会计政策或是会计估计的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以下事项:

 (1)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2)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

 (3)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由于准则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所依据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上市公司很可能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调节公司的盈余。在报表分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后果,比如从亏损变为盈利、净资产收益率勉强达到配股线等。特别还要注意通过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隐藏利润的一类公司。

 

案例1 2—4:宝钢股份(60001 9)2003年会计估计变更的分析

宝钢股份在2003年报表中披露。对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调整.运输工具原估计使用年限为6~10年,后调减至5年.此项会计估计的调整针对除大型运输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之外的其他所有运输类设备,如表12-13所示。

表6-12             宝钢股份2003年折旧的变更

项目

变更后

变更前

年折旧率%

9.6~19.2

9.6~16

记入本年的折旧费用/元

2,393,526,454.30

487,199,908.93

该项会计估计变更使得本年利润总顿战少人民币l 906 326 545.37元。

宝钢股份的董事会称会计估计变更的理由为:“国外同类设备更新加快导致进口运输设备维修备件短缺和排污控制标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原预计使用年限与实际存在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判断这里的运输设备会计估计变更是否具有充足的理由,需要很多专业的背景知识。但从会计的职业判断和报表分析的角度,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考察宝钢股份是否有其他的利益驱动促使其变更会计估计。

2002年以来,国内钢铁工业市场出现了近年少有的产销两旺局面,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上形势最好的一年。在这样的情况下,钢铁类上市公司有冲动去合理地“隐藏”部分利润,待到整个行业周期发生逆转时再释放出来。把宝钢股份结合1998--2003年的利润表上的数据来分析,1998--2003年宝钢股份的净利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2.38亿元、22.75亿元、29.92亿元,25.6l亿元、42.72亿元、69.76亿元,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增幅高达66.8%和63.2%。此外2002年报表上也披露了当年对固定资产的年限有调减的会计估计变更,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信息产品或检测工具,会计估计变更使得当年利润相比变更前减少人民币6.35亿元,2003年度的会计估计变更使得本年利润总额减少人民币l 906 326 545.37元,两年因固定资产年限调整抵减利润总计25亿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宝钢股份在盈利丰厚的年度有强烈的动机隐藏利润,而且隐藏利润高达25亿元,占两年利润总和的20.5%.一方面钢铁行业的整体形势走强,使得宝钢有实力消化增长的折旧费用;另一方面也为未来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做好准备。

“藏富于表,另一种假报表”。

第三节   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

会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是对会计语言表达出来的财务信息的重要补充。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了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背景,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企业关联方的信息以及企业高管人员。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水平,董事会、监事会构成等。这些文字信息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可以根据每个公司自身情况的不同进行详略上的安排。非财务信息往往揭示了公司经营发展优劣的深层次原因,对公司未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一、股权结构和股东情况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既不同于英美式的股权分散模式,也不同于日德式法人交叉持股的股权集中形式,而是“一股独大”式的股权集中形式。历史原因使得国家股成为股权结构中的主要成分,而且普遍存在股权分置。即同一上市公司的股份存在部分股份流通、部分股份非流通的现象。大股东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的决策运行效率。但另一方面赋予了大股东绝对或相对的控制权,出现了控股股东擅权独断,控股股东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高派现等不利于公司发展和侵害小股东权益的情况。

从上一节关联交易的案例中发现一汽四环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中有30.13亿元来自关联交易,高达93%。而相对行业平均的毛利率,一汽四环毛利率明显偏低,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可以通过分析一汽四环的股东结构来给出解释。

表6-13            2004年6月30日前五大股东持股情况

持有人名称

持股比率/%

持股数量/万股

股本性质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

31.57

6,677.64

国有法人股

长春一汽四环集团有限公司

12.06

2,551.50

境内法人股

国投机轻有限公司

1.91

405.00

境内法人股

长春汽车研究所中实改装车厂

1.15

243.00

境内法人股

泰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0.92

194.68

A股流通股

 

自1996年上市以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集团)一直位于控股股东地位,且持股比例远高于位于二、三、四、五股东持股之和。控制:股东名册中显示持有公司股份数量最多。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一汽集团完全控制着董事会,很可能导致公司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机制流于形式。一汽集团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控股子公司17家,它们均为汽车制造或服务运输行业。而一汽四环作为专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是集团整个汽车生产流程的一部分,其经营的产品类型、投资的发展规划必然服从于整个集团,那么频繁的关联交易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当前倍受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的现象。股权结构如何设置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但公司的业绩还受到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股权结构只是其中一类因素,业绩和股权设置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分析股权结构只是让读者了解到特定的股东具有怎样的偏好倾向,而这些偏好倾向很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

二、高管人员变更分析

高级管理层是指公司董事会成员、经理层成员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经理层成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

高管人员的更换主要由两类原因引起,一类是企业重组过程控股股东的更换引起高管人员的更换,这类高管人员更换通常是伴随着控股股东的变更而更换的;另一类是由于经营不力原因导致的高管人员更换,往往是在控股股东未变的情况下更换高管人员以期提升公司业绩。本节讨论的高管人员更换限定于第二种情况。

    越花公司

从2001年起的三年的会计年报中发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越花公司董事长和总裁走马灯似地换了五茬,副总裁也是换得面目全非,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两个重要岗位还一度空缺,这样的管理团队对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似乎不利。

从2002年年报中的报告期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任的情况及原因显示,频繁的人员离任始于2002年5月份,更换了董事长和三名董事会成员。从资料来看,董事会大部分成员代表的是第一大股东×X集团,而且董事长都是来自××集团.关于董事和高管的离任更换原因并没有确凿的公开信息进行披露。从历年的每股收益来看,1993--2002年较平稳,维持在0.1~0.2元之间(除1997年偏低)。但到了2002年开始有所下降,2003年下降幅度更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每股收益从0.08元降到一0.45元,亏损金额相当于2000--2002年利润三年之和。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变更并未改变业绩下滑的局面,相反频繁的更换伴随了业绩的巨大滑坡。特别是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职位还一度空缺。是由于公司任职风险太大而无人愿意任职还是别的原因,无从断定。但就2002年利润构成来看,主营业务利润26 326 539.1l元,其他业务利润28 150 070.55元。其他业务超过了主营业务,而且其他业务中一半以上是对同一企业的设备租赁收益。‘‘纺织设备租赁给××有限公司使用,获得租赁收益总计l 552万元。”如此密集的租赁收入来源,增加了利润数据的可疑度,公司风险陡然增大。此外就公司本身的管理控制方面而言,缺少一个稳定的董事会和高管团队,不能自始至终的发挥智囊团队作用,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薪酬激励计划分析

从表面上看,薪酬激励计划似乎与会计报表分析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薪酬激励计划的设置和考核标准往往需要借助某些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所以一旦经理人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业绩指标挂钩,经理人的行为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便趋向一致。这种一致可能是实质性的一致,也可能存在个人利益驱动性的一致。

薪酬激励机制是指通过薪酬体系(即一个薪酬组合或薪酬包)的形式授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使其获取能够参与公司的剩余分配并与经营业绩挂钩,达到激励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近期薪酬,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年度奖金、长期激励、福利和特殊津贴等组成部分;另‘部分为长期激励薪酬,主要是指股权激励制度,它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高级管理层持股、管理层收购、股票期货和股票期权等具体形式。

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来看,大部分公司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备的薪酬激励制度,薪酬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从管理特点来看可粗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公司建立了薪酬管理办法,并将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这类公司主要是民营控股的公司较多,如粤美的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度的议案》,其中规定.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由基本年薪和激励年薪两部分组成,各占50%。其中基本年薪按月发放,激励年薪根据公司所制订的考核目标完成比例和基准激励年薪提取。第二类公司薪酬管理完全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管理规定,没有根据公司的特点建立薪酬激励管理办法。这类公司主要是一些国有控股公司,如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参照大股东工资管理办法执行,其薪酬合计103.6万元。其中高级管理层中领取薪酬的仅9人,人均年薪6.4万元,而聘请的7位独立董事有5位年津贴8万元,这种薪酬显然极不合理。第三类公司没有任何关于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的办法,这就造成高级管理层各人员都吃大锅饭或通过过度的在职消费得到好处。

如果上市公司以单一指标作为考核高管业绩的依据,或企业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从而影响管理层的自身利益,这时管理层极有可能为操纵利润。何以解忧,惟有“杜撰”。如此一来,不但与绩效考核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会诱发新的利润造假行为。但另一方面,多重指标共同考核又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各个指标的权重如何安排,当指标之间存在冲突时怎么取舍等。从我国.卜市公司实践来看,大多数公司采用了净资产利润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可能与证监会对配股的要求有关。如广州药业规定当公司前二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ll%时,可以按不超过当年利润的8%计提激励基金。

薪酬激励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公司的价值,给予股东更多的投资回报。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效益与薪酬有时候会背道而驰。上市公司公司效益变差甚至亏损,而高管人员的薪酬却节节攀升。例如创智科技,其2002年全年利润约为3 000多万元。而公司高管人数为12人,高管工资总额达276万元,相当于全年利润总额的9.2%。其中年薪最高的高管年薪高达60万元。再如金山股份,其2002年全年利润约为3 500多万元,高管工资总额达255万元,相当于仝年利润总额的7.2%,其中年薪最高的高管年薪更是高达73万元。

四、政府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作用分析

我国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政府与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政府会对企业施加压力让其承受更多的社会责任,或是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所以,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发展和业绩成果时,不能脱离转型这一大背景,更不能忽略政府在公司业绩中的作用。从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如果说中央政府更多的是从宏观方面为了保护广大的投资者而对上市公司进行引导和监管,那么地方政府则更多的是从“对策”层面与上市公司“同舟共济”。地方政府发现通过本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后继的再融资,不仅抑制了本地区资金的外流,而且还将其他地区资金吸引到本地,从而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增长。由此可见,地方政府有动机配合本地的上市公司达到中央政府的种种监管要求,为上市公司提供各种财政支持和利益输送。

地方政府对本地上市公司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

(1)直接的税率优惠。我国遵循的是统一的税制原则,税法制定权在中央政府手中。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用来引导或鼓励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或是使落后地区尽快赶上发达地区。所以优惠税率主要集中在某些行业和地区。尤其近10年来,我国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措施,具体形式包括免税、减税。

(2)税收返还。尽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区部门不得越权指定食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但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为各地方政府操作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特别是在不能给予上市公司直接减免的情况下,通过地方税收的返还来降低上市公司的实际税牢。

(3)财政补贴。除了税收上的优惠,地方政府还通过各种财政补贴直接支持上市公司。财政补贴形式多样,灵活性较大。常见的有企业兼并、安置职工、产业结构调整等。

“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比如在以前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当地的企业上市,而出台了一些自定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个就是造成了上市公司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第二个是这种优惠政策有的是和现行的法律相抵触的,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所限,有的政策的延续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就造成了很多上市公司业绩的波动,也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有的非经常性损益,有这个的时候业绩高,没有这个的时候业绩又下来。这样的话,投资者就很难看出来。

 

 

 

 

 

 

 

 

 

 

 

第七章     新会计准则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有22项是最新推出的。新基本准则的施行时间为2007年1月1日。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第2篇:原16项具体准则比较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l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l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第3篇:新增22项具体准则比较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ll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一、存货

1.新旧准则比较与应用分析

(1)存货成本确定方法的变化

①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有时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情况。如一些采用后进先出法发出存货的企业为避免先购入的存货储存时间过长而变质,将先入库的货物先发出,这样就造成存货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脱节;二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这项规定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在物价不稳定的情况下,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波动。例如,某企业用棉花生产棉布,今天买棉花的价格是1.5万元/吨,明天是1.49万元/吨,后天是1.48万元/吨。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棉花的成本是1.49万元/吨。若采用后进先出法记账,则成本最低(1..48万元/吨);现在变革为先进先出法,生产成本上升到1.5万元/吨,导致毛利率和当期利润下降。

 (2)企业存货成本内容的变化

 ②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如需要通过相当长的生产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予以规范。

例如,某大型机械制造公司(下简称机械公司)与某生产企业签定合l司,于2007年7月1日开工为生产企业建造一批大型机械,预计工期22个月。为此机械公司于2007年6月31日从银行借入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不计复利的专门借款2 000万元。机械公司2007年度为该借款计提利息66.95万元,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应资本化的借款利息为25.025万元,计人存货成本,其余41.925万元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若按照旧会计准则,利息66.95万元应全部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

这项规定将使部分需要通过专门借款,以保证存货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将相应增加。

(二)案例分析:让我一次“亏个够”

 

八项计提魔方

1999年底,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类股份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对长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等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简称四项计提。从2001年年报开始,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四项,共称八项计提。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年报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基本报表外,还必须附加有资产减值明细表,具体指明八项计提的数额。对此,资深业内人士指出,“这被看作是上市公司内部调账的最好手段。其中,坏账准备合计(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又是最主要调节目标”。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账龄为3年及3年以上的应收款应作为坏账处理。而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的余额也不应过大。

结果,我们在2002年看到了上市公司年报中几近肆虐的巨额计提风。

2002年典型巨额计提上市公司一览表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

公司名称

计提事项

注会对财报意见

业绩情况

ST小天鹅

应收和库存产品计提减值准备4.5亿元,担保损失1.39亿元

无法发表审计意见

亏损4.18亿元

ST美雅

还账准备3.5亿,存货跌价准备8192万元;对广东华侨信托投资公司的长期投资账面净额计提100%的减值准备1000万元。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58亿元。

无保留意见

亏损8.4亿元

ST夏利

提高了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计提坏账1.42亿元

无保留意见

亏损7.9亿

江西纸业

江纸集团及关联企业占用资金8.67亿,计提坏账准备金额1.6亿元

无保留意见

亏损3.3亿

ST长控

对原重组单位四川泰港、西藏天科虚假重组资产100%计提巨额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共计4.3亿

保留意见

亏损6.68亿

ST兴业

应收款中关联方欠款6.82亿按100%全部计提

拒绝表示意见

亏损54亿

ST英教

对花卉经营涉及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存货计提的坏账准备高达2.95亿

出具了无保留意见报告,但指出由于主业缩减,财务恶化,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不确定性。

亏损3.74亿

ST轻骑

对应收轻骑集团和其他关联公司往来欠款28亿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对轻骑集团及关联公司逾期担保借款本息共计5.8亿元,为轻骑集团及其他关联公司和其他第三方银行借款提供担保逾期的7.2亿元

无法发表审计意见

亏损34亿

当ST轻骑曝出34亿巨亏,其中42亿计提时,张连起用“简直是令人目瞪口呆”来形容上市公司计提的登峰造极,“可以说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ST轻骑2002年报中,上市公司董事会认为,“轻骑集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自身经营和偿债能力十分低下,已经不能偿还对公司的关联欠款,为充分揭示风险,董事会决定全额计提相应账目坏账准备”。张连起指出,这实际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眼看自身经营无以为继,干脆一股脑地亏下去,等于大股东不用偿还对上市公司的欠款,而这个损失由投资者来买单。

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这些企业在这个时候要一次亏个够。

对于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几近肆虐的巨额计提风,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上市公司借此为大股东买单,其二是计提方为了卸下包袱,轻装前进。“巨亏”现象较以往有所增加,“全面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上市公司最流行的解释。一些亏损成定局的上市公司,索性“让我一次亏个够”。

ST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的 缩写,意即“特别处理”。该政策自1998年4月22日起实行,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

所谓“财务状况异常”是指以下几种情况:

(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

需要指出的是,特别处理并不是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而只是对上市公司目前所处状况的一种客观揭示,其目的在于向投资者提示市场风险,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如果公司异常状况消除,可以恢复正常交易。

如果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被终止上市。

如果受委托人、被委托单位或客观环境的限制,不能获得必要的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拒绝表示意见。2003年7月1日起施行,将“拒绝表示意见”改为“无法表示意见”。

有些ST股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亏损,或者有些ST股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则这些股票往往潜力巨大。目前有了新股票上市规则。多家ST公司将有望受益于新股票上市规则而成功摘帽。不过,值得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这些公司最终能否摘帽还要视2004年年报披露的情况,并经两交易所批准。

  不单是ST轻骑,四川泰港借重组ST长控之机,也将其当成了“提款机”。

  资料显示,ST长控为原重组单位四川泰港、西藏天科虚假重组资产100%计提巨额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共计4.3亿元。ST兴业也因原大股东未按原承诺全部偿还对公司的借款,巨额计提导致亏损6.54亿。对于这几家疯狂计提的公司,相关会计师事务所都发表了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或是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通过此次一次性计提后,财务状况将趋向稳健,“至少可以使今后每年上市公司利润不被这些欠款吞噬”。值得一提的是,4月29日,小天鹅还同时公布了其2003年一季度的季报。2002年报每股亏1.14元的小天鹅,季报却每股收益达到0.08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1%。

我们看到,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准备的计提只是做原则上的规定,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

  分析这些巨额计提的上市公司可以发现,此种弹性变成了随意性。年报显示,ST轻骑主营收入由2000年的5.3亿已增加到2002年的6.6亿,总资产由3.9亿增加到9.5亿。而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显示,2002年年初坏账准备合计是2.57亿,年末却达到29亿,一年内增加了近27亿,是当年收入的4倍多。小天鹅2002年主营收入4.2亿,而坏账准备合计一年内增加了3.65亿,几乎接近当年收入。尽管每个公司都按账龄长短有5%到100%的计提比例,但一年内增加数目如此之大,显然是新账老账一起算,一次亏个够。

 

  张连起认为,类似的滥用会计估计行为,是当前上市公司出现的一个新问题。随着财政部相关会计准则的出台,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资产置换与非货币交易等行为来操纵利润的手法已经黔驴技穷。然而,由于会计估计很难有一个非常刚性的量化,一些公司利用计提多少不好具体规定这个灰色地带,肆意玩起了计提,而承担审计责任的会计人员只能作出职业判断,并不能影响到公司对自身的“合理估计”。“合理计提是会计准则对公司的要求,但随意计提不光是违背技术上的准则,也不道德。”

  记者采访的多位会计界人士均表示,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于其参与者平等获得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益,而巨额计提不但消减了当期公司的收入,而且还侵占到公司未分配利润。年报显示,ST轻骑2001年未分配利润-5.57亿,到2002年猛增到-37亿;小天鹅未分配利润由-0.9亿增加到-5.2亿。尤其当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后,所欠款项因为计提而将风险继续留给公司,这个损失将由投资者来承担。对此,张连起甚至认为,“这样的公司不亚于像过去银广夏之类的造假公司,其性质一样的严重。”

  “企业滥用会计估计,不恰当地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大幅变化,将被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张连起介绍,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注意到这点,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函。今年以来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已经出现了十余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很大比重是针对滥用会计估计的。现在看起来,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在增强,希望监管部门应该更加重视会计师的意见,尤其要充分听取行业内专家的意见和呼声,注意把握监管的趋势,计提亏损像“非典”蔓延一样,这是一个警讯。

  对此,证监会会计部的有关人士表示,“企业计提亏损,如果违反了会计制度,自然会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处理,但有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该人士指出,凡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

据悉,2001年科龙、康佳等也通过一次性巨亏,摆脱了历史包袱。业内普遍认为,长虹的决断虽然晚了些,但摆脱了历史包袱的长虹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轻装上阵。

四川长虹(600839)再次公告称,除已于2004年12月28日披露的计提事项外,公司2004年度按现行会计政策及谨慎性原则,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金额预计11亿元左右。按照上述计提减值准备后,2004年度预计亏损37亿元左右。按四川长虹总股本21.64亿股计算,预计全年每股亏损约为1.71元,而四川长虹的资产负债率也可能达到50%以上。

一次性亏损高达37亿元之巨,四川长虹在当时创造了中国家电类上市公司的一项纪录。

部分上市公司的做法不排除操纵财务报表的可能性,也就是将相当数量的潜在亏损一次性做实,尽管目前账面上比较难看,却为来年扭亏打下“埋伏”。

引人注意的是,一些直面退市的上市公司也在扭亏无望的情况下出现巨亏。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随意改变公司会计政策、过度地计提坏账准备等。这样,公司在2002年上半年就不用计提坏账准备,管理费用等就不会对公司的2002年中期业绩产生太大影响,公司中期扭亏自然就容易多了,从而越过退市生死线。

如福建一家面临退市的公司,在2001年年报里对7个多亿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另外,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也计提了大量减值准备。事实上,这种先巨亏后扭亏的做法已有“成功案例”。有一家在2000年每股亏损达0·70元并因此戴帽的上市公司,就因过度提取坏账准备及投资准备金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01年就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并已经成功摘帽。毫无疑问,这一案例使部分上市公司受到了较大“启发”。

几经推迟,外界一直高度关注的科龙电器(000921)2005年年报昨晚终于出炉。2005年科龙电器营业额为69.78亿元,亏损约36.94亿元,每股基本亏损约3.7234元

年报显示,发生在前期经营管理期间内所存在的大量坏账、大量欠付费用、不良存货、过度无效投资、资产闲置、经济纠纷等潜在亏损集中在2005年"爆发"。为此,科龙去年大幅计提。公告显示,期内坏账准备为7.6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为4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1亿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0.7亿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1亿元。

《企业会计制度》只规定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和标准,而具体执行这个标准,则需要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进行估计和会计职业判断。

但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新四项计提政策可操作性不够强的特点。以固定资产为例,由于计提基数是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所以存在一个对资产估价的问题,这与"老四项"计提是有明显区别的,也是一个难点。正因如此,上市公司在“新四项”计提中容易表现出更大的随意性,从而可能降低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相关实例说明:

我们知道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企业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具体的会计操纵行为多种多样,现举实例说明如下: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TCL通讯(000542)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1999年TCL通讯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0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

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企业,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

ST鲁银(600784)在2002年度报告中显示每股收益-1.07,亏损额高达2.65亿元。实际上鲁银投资2002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4%和40%,但由于在期末因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对外投资等资产方面的巨额计提高达1亿元,使得管理费用剧增。这是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公司为此也带上了ST的帽子。由于会计制度要求的追溯调整公司将2001年378万元的盈利也调减为亏损2490万元,连年的亏损使其成为了交易所首次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的企业之一――*ST鲁银。尽管巨额计提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却降低了来年的费用。鲁银投资2002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实现每股利润0.03元,净利润718万元。

诸如此类的公司不胜枚举。事实证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已经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砝码,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也成了家常便饭。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应该结合公司的行业背景、公司的竞争策略、行业发展趋势、产业竞争程度、会计政策选择、审计报告意见和类型,以及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来解释报表数据,才能更好地了解公司价值,解读会计数据。否则财务分析只是一堆无用的数据。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  分享到:         
阅读(68)| 评论(0)| 引用 (3)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