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没有用的》摘录

 凡人老张 2011-10-29
  林格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核心观点:

1、时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走向了教育本质的反面。从来没有一种成功的教育,身上会背负这么多跟教育无关的内容:升学、就业、致富、成名成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结果导致中国的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

2、通过大量研究得出,导致当前中国学生厌学有三个非体制原因:一是教育者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迫使孩子们“就范”,忽视甚至控制了人的主动性,而进行被动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二是教育者过于执着用大脑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外一颗心灵,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和父母,说的好话,但就是说不到孩子心里去。三是教育者过于迷信教育模式与技术,而不是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

3、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只有真正做到无为而教,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4、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5、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和才华。真正的权威性,是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起来的权威性。

6、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7、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其他观点: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而是解放孩子。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仅仅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够的,还要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这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孩子能体会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不满,能感知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失望,这种痛苦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承担。

激发孩子的兴趣,无非有三种思路:一是感觉引导,二是降低难度,三十协助孩子发掘学习的快感。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人的快感第一层次是满足以后的快感,第二层次是深层次的快感,即思维、学习的快感。学习的本质仍然是快乐的。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分数就是芝麻,想象力就是西瓜。

一切应当归结于人的想象力。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教育之道,道在心灵。

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和感应的能力。

孩子的反叛,往往是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

只有自己的内心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柔弱甚至是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

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赏识。

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能量。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每个孩子内心一定是春意盎然。

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教育就是一种灵动的气韵。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控制情绪是教育的基本功。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到心灵深处的教育。

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

冰心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孩子需要自己的世界,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惩罚是必要的,因为人的发展是艰苦的,是“先痛苦后快乐”式的不断自我更新。

教育者的一个善行就是,最好少一只手。

要保护好孩子的积极性,关键是放下自我。

教育者是孩子的学生,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口号,而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理想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生活理想。第二是职业理想。第三是社会理想。

生命的秘密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确认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必须是一个你无法实现的任务。

理想教育的第一个要求,是引导孩子形成目标管理的习惯。第二个要求是为孩子的心灵上树立远方的灯塔。

与其空喊什么道德教育,不如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将人性中的光亮发扬光大,同时尽量抑制人性中的黑暗与弱点的肆意滋长。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善良归根到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包容和谅解是一朵芳香的“玫瑰,教育者有责任把这朵“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正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自信是人格的核心。爱心是无限珍贵的人性瑰宝。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要培养自信,首先应该乐观自强,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做出积极的选择。

勇敢的品质,具体迁移为挑战未知、勇于牺牲、善于自省。

关系大于教育。父母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胜过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好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

只要选择好角色,就可以实现能量转换,把能量以不教而教的方式传达出去。做火柴,不做蜡烛。做律师,不做法官。做农夫,不做园丁。做啦啦队,不做陪跑者。

不教而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关键在于“选择中接纳自己这个环节。

人的智慧来自两个途径,一个是感悟,一个是反思,而后者孕育着大智慧。

何为忙,心死也。忙也是盲和茫。

一线教师,把自己放在低处,才能海纳百川。父母的自我更新,学习是必须,悟道是目标。沉得住气,才能成为一名教育家。

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要下笨功夫。

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不可迷信多元智能。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假定最佳才能区。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孩子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

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自觉。

自尊,隐含了人发奋图强的密码,只有自尊得以保证的人才能积聚无比强大的精神能量。

阶梯式的学习法,是当代中国解决学习问题的四大方案之一。

教育的最低纲领:培养能力。

对人的命运发生作用的,除了知识,还有人格和能力,三者协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发展。潜意识及其隐含的能量。只有悟道才是自己的,而启发是最佳途径。

教育的秘诀是三分教,七分等。

创造性的才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终标准。创新意识的培养能保证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美育入手,培养人的创造性。美育的根本性价值在于给人自由与解放。

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一个人做人是否成功,主要从行为上判断。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

人的素质是逐步养成的,而不是教诲而来。我想,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习惯培养的7个步骤。第一步,注重第一次;第二步,找好突破口;第三步,树立一个同龄榜样;第四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训练,第五步,进行正强化;第六步,和孩子签订一个行为契约;第七步,家校合作,形成风气。

习惯符合以下原则:行为循环论原则;行为中心控制论原则;人格化习惯原则。

六个习惯: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孝敬父母;说了一定要努力去做;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认真写字;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